• <samp id="sgkyk"><pre id="sgkyk"></pre></samp>
    
    

    舊版網站入口

    站內搜索

    近千年來畿輔文化形態與文學研究中期檢測報告

    2016年11月30日17:19來源:全國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辦公室

    一、研究進展情況

    一、研究計劃總體執行情況及各子課題進展情況

    自2014年7月以來,課題組繼續保持原有的學術熱情,推動項目的順利有序開展,并不斷取得重要的階段性研究成果。課題組的研究中堅持以闡發畿輔文化特性為中心,理論研討與文獻梳理并舉的整體研究思路。首席專家每半年召開一次課題組全體會議,匯報進度,研討課題的研究重點和難點,統一書寫體例,規范格式,交流心得,完善論述框架,解決存在的疑難問題。計劃以畿輔文化特性為觀察視角,全面考察近千年來畿輔地區的文化和文學,所包含的6部專書進展順利,均已完成半數以上的撰寫任務,余下部分也在抓緊完成之中。課題組定期例會對課題組成員分工做具體的安排,首席專家統籌全局,子課題負責人推動具體研究任務的開展。在此期間,取得的階段性成果有:發表學術論文18篇,共計20萬余字,全部發表于核心報刊和雜志,其中全國哲學社會科學規劃辦公室《國家社科基金?凡捎1篇,人大復印資料全文轉載3篇。

    1、子課題一:畿輔文化形態與文學

    子課題一由首席專家王長華教授負責,課題組成員有王天彤、易衛華、時俊靜、三位博士。子課題一基本完成了大量的文獻閱讀工作,完成了初稿,計20余萬字。所完成的初稿探討古代中國近千年來的畿輔文化的區域性特征,集中于金、元、明和清初,從宏觀層面對畿輔文化進行了較為深入的探討。目前課題組正在積累材料,繼續完成相關文獻的閱讀,撰寫清代中后期、晚清的相關章節,并準備發表相關論文。發表了《近世畿輔文化的特質及價值》(《光明日報》2015年11月12日。全國哲學社會科學規劃辦公室網站《國家社科基金專刊》選登,在“本期頭條”欄目對外隆重推出)、《畿輔文化與畿輔文學——區域文化學關照下的畿輔文化與文學研究》(人大復印資料全文轉載)等重要成果。

    2、子課題二:近千年來畿輔學術文化與文學

    子課題二由董叢林教授負責,課題組成員有陳斯懷、于飛、魏洪洲三位博士。子課題二已基本完成了資料搜集工作,完成的初稿約30萬字。所完成的初稿主要集中于畿輔經學、儒學、子學等章節。主要以問題為中心,探討畿輔學術文化的局部特征,為更加宏觀地闡明畿輔學術文化的特性及其對文學的影響做好了鋪墊,積累了經驗,將繼續完成剩余章節的撰寫。目前課題組正在繼續開展相關研究,按照計劃拿出課題成果的初稿,并凝煉成單篇論文陸續發表。已發表《憂患御外意識在晚清畿輔文學中的反映——以當年對列強侵華戰爭的反應為例》、《清末直隸雙省會制及其對天津、保定的影響》、《孫奇逢的畿輔人物評騭及其思想意蘊》、《破空斥靜:顏元的反佛、道思想》等代表性成果。

    3、子課題三:近千年來畿輔宗教文化與文學

    子課題三由江合友教授負責,課題組成員程宇靜博士。子課題三已經完成了撰成初稿20余萬字。基本完成了對畿輔區域重要佛寺壁畫的實地調研工作,如石家莊毗盧寺壁畫、北京石景山法海寺《禮佛圖》壁畫、天津獨樂寺觀音閣元代壁畫、曲陽北岳廟正殿壁畫、趙縣柏林寺摩尼殿壁畫、北京白云觀等。所完成的初稿主要集中在畿輔元、明兩代佛教,以及近千年來畿輔道教的內容。已發表《清代畿輔詩歌的區域特色及其歷史價值——以陶樑<國朝畿輔詩傳>為中心的討論》(人大復印資料全文轉載)、《<止園詩話>與清代畿輔區域詩史》(人大復印資料全文轉載)等重要成果。

    4、子課題四:近千年來畿輔科舉文化與文學

    子課題四由閻福玲教授負責,課題組成員有劉萬川、李瑞豪、王昕博士。子課題已完成初稿撰寫20余萬字。所完成的初稿集中在科舉主體、教育體制的研討,對科舉文體與文學發展進行了一定嘗試。目前正在完善近千年畿輔地方登科材料的整理,對畿輔科舉教育機構和運行情況做全面考察,陸續拿出相關論文成果。已發表《明代畿輔進士時空分布考》、《水西莊雅集與雍乾之際的畿輔詩壇》等代表性成果。

    5、子課題五:近千年來畿輔文化、文學文獻的整理與研究。

    子課題五由秦進才教授負責,課題組成員有杜來鎖研究員、杜志勇博士。秦進才、杜來鎖兩位學者主要做《近千年來畿輔方志研究》,已經搜羅到畿輔方志300余種,做了大量的閱讀工作,進行了分類整理,撰寫初稿約20萬字,主要集中于畿輔方志編撰考證、省志系列的研究!督陙礴茌o文獻總目》主要由杜志勇來做,秦進才教授參與體例的設計和定稿,目前文獻編目主體部分接近完成,完成目錄約40萬字。目前課題組著手于繼續完成剩余畿輔方志研究章節,《總目》繼續增補、修訂畿輔書目。已發表《明清畿輔方志修纂類型與修纂群體初探》、《清代畿輔方志藝文志總序探析》、《<文淵閣書目>中畿輔舊志與新志修撰時間考》等代表性成果。

    綜上所述,課題進展順利,不斷取得新的成果。按照進度預期,將在明年中旬完成項目成果的初稿,一套六部專書的寫作,經過課題組的打磨,統一體例,將有望按期申請結項。

    二、調查研究及學術交流情況

    課題進行了廣泛的調研活動,主要包括:

    1、文獻收集和整理。

    ①課題組重點對畿輔方志進行了搜集,目前已經掌握的方志數量在300種左右,進行了編目,按照地域進行分類,相關課題人員對相關材料進行了針對性閱讀并做了札記。對于館藏在國家圖書館等地的畿輔方志,有關子課題負責人已經到相關館藏地進行了資料的復印和拍照,基本補足了課題成撰寫所需要的文獻資料。

    ②基本文獻的調查和補充。課題組對河北師大圖書館所藏的畿輔文化、文學的相關文獻進行了全面清理,編制了《河北師大圖書館所藏畿輔文獻目錄》,將核心文獻整理為專庫,建立研修室,方便課題組的使用。對于尚未入藏的畿輔文獻,則通過各種渠道購置補充。

    ③理論學習和收獲。為滿足課題研究的需要,專門購置了區域地理、行政區劃理論、區域文化、區域文學、科舉文化史、宗教理論和宗教史、學術史、方志史等相關書籍,為研究的開展做好充分準備。在進行較為全面和充分閱讀的基礎上,不斷修正研究過程中的偏誤,使研究加深深度和廣度。

    ④對于相關古籍,課題組對有條件拍照的文獻做了全文拍照,比如《津門詩鈔》、《畿輔詩傳》等。對于無法全文拍照的文獻,則分批進行抄錄整理,目前這項工作基本完成,并未課題組的研究提供了資料保障,有力地推動了項目的進展。

    ⑤文獻的查訪和共享。對于超出本單位收藏范圍的重要畿輔文獻,課題資料組有計劃、分步驟地赴國家圖書館、北京大學圖書館、天津圖書館、河北省圖書館等處進行了數次查訪,采取拍照、復印、抄錄等方式獲取部分必要文獻,并盡量做電子化處理,供各子課題的研究使用。在文獻查訪和復制的工作過程中,各子課題提出查訪目標,保持緊密聯系,保證了對課題資料的及時共享。

    2、實地調研。

    ①畿輔宗教文化考察。實地對畿輔地域的佛教寺廟進行考察,到石家莊周邊上京毗盧寺、正定隆興寺、趙縣柏林寺,對寺廟建筑和壁畫做了全面了解。還到北京石景山法海寺、天津獨樂寺觀音閣、曲陽北岳廟、邢臺開元寺等地進行考察。

    ②畿輔園林文化遺跡考察。已經赴承德進行考察,對清代皇家園林文化做實地踏勘。

    ③畿輔科舉文化考察。目前對畿輔書院文化做了考察,重點考察了保定的蓮池書院、鹿泉的封龍書院、霸州的益津書院等。

    以上皆進行了資料登記和照片整理,并對相關的存世文獻進行了復制和編目。

    3、學術會議

    ①2014年6月11日,首席專家主持召開課題組會議,檢查課題進度,決定在《河北師范大學學報》(哲社版)上辦“畿輔學研究”專欄,推介課題成果,并確定了稿件,將專欄辦成了常設欄目,并取得了一定的學術反響,人大復印資料全文復印了3篇文章。

    ②2015年7月20-22日,邀請來自北京大學、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所、中國人民大學、北京師范大學、武漢大學、山東大學、國家圖書館等機構的全國知名專家,在圍場縣召開了“中國畿輔文獻整理與研究高層論壇”,取得了一系列成果。首席專家所做題為《近世畿輔文化的特質及價值》的主題報告,獲得與會專家一致好評。

    ③2015年10月23-25日,子課題負責人江合友應邀參加在武漢大學召開的“清代文學研究的新材料與新視域”國際學術研討會,做了題為《清代畿輔詩歌的區域特色及其歷史價值》的學術報告。

    4、學術交流

    邀請相關專家到河北師大進行講學、座談共13人次。

    三、成果宣傳推介情況

    1、2014年第4期,在《河北師大范大學學報》哲社版(北大核心)舉辦“畿輔學研究”專欄,目前已經辦了10期,第11期稿件已經到位,并將于本今年第5期刊發。

    2、2014年7月,為更好推動重大項目進展,經河北師范大學校黨委會研究決定,正式成立“中國畿輔學研究中心”,定位為校級二級研究所,主任為王長華教授,助理秘書為江合友教授。學校將以重大課題為龍頭,建設畿輔學研究的學科高地,不斷推出優秀的成果,使中心成為全國有特色的高水平的有知名度的文科研究基地。中心成立后,逐漸成為重大項目開展的重要平臺依托,經評審,被河北省教育廳確立為“河北省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隨即又評為省級協同創新中心。

    3、中國畿輔學研究中心成立后,不斷督促重大項目進展,并借助河北師大的文史學科力量,不斷開拓重大項目的延伸性成果的研究,開展畿輔文獻的整理和研究工作,目前整理畿輔文獻若干種,300余萬字,亦進入校審階段,準備推出,以推動重大項目相關選題的研究工作。

    四、研究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改進措施,研究心得、意見建議

    1、如何處理好整體闡述和具體研究之間的關系,其中的分量比重如何安排?這是需要謹慎處理的問題,決定著子課題之間的結構關系,是否能突出重點,應該加強交流和商討,體例上不能含糊。課題組經過研究商討,已經向參與成員下發了統一體例的文件,但還需繼續補充,以使完善。

    2、畿輔文化特質和規律的歸納和總結,如何兼顧時代性和普適性,做到準確、全面而不孤立片面,是課題組較為困惑的,需要在項目合攏階段進行商討,以期歸納提煉出具有理論深度的見解。

    3、畿輔文化如何與文學進行互動,課題組成員由于各自的學術背景或擅長文化研究或擅長文學研究,處理兩者關系略感棘手,在研究中已經取得一定經驗,但還需繼續取得突破和提升。

    4、工作量大,資料量大,還有大量的稀見文獻和私藏文獻,雖然課題組做了相當的努力,仍感到不無疏漏,在后面的研究過程中要繼續努力,盡量解決。

    5、研究畿輔文化特質,前千年和后千年之間的關系也需要處理,本課題主要抓住近千年的畿輔文化特質,但同時也要與更早的畿輔文化進行比較,體現漢文化的時代轉變,尤其是漢文化與少數民族族群文化之間的異質互融是如何發生的,其發生的區域場景是怎樣的,這需要課題組努力尋找資料線索,將抽象的理論分析落實到文獻中來。

    6、實地調查存在諸多困難。實地調查對象繁雜,記錄和復制必要的材料受到多重限制,而且需要耗費大量的人力、財力,課題組既感到人手不夠,也對于經費的使用多有顧慮。如果只關注到典型性的文化遺跡,則必然放棄很多民間豐富的文化遺跡,而這也許是最能體現畿輔文化特點的遺跡,但是追求全面又力所不逮。這些如何取得平衡,既能滿足課題研究的需要,又不至于淹沒于大量的文化細節中,是課題組需要著力解決的難題。

    二、研究成果情況

    1. 王長華《近世畿輔文化的特質及價值》,《光明日報》2015年11月12日(全國哲學社會科學規劃辦《國家社科基金?凡捎茫

    文章對元明清時期畿輔區域的文化特質進行了深入分析,提出“多民族文化的碰撞與融合”、“不同宗教的活躍共存”、“既中心又邊緣的文化夾層”是近世畿輔文化的顯著特點。在此基礎上,王長華教授對近世畿輔文化的價值進行了探討,指出畿輔是“多民族和多區域文化的重要交匯區,并在交匯中形成了交流、容融的近世形態”,是“中華文化、中華文明形成的典型范例,集中展示了多民族文化融合的歷史進程”,所以“考察元明清畿輔文化,對于深入認識和準確理解中華文化的形成及特點,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價值”,而且“對今天京津冀一體化建設也有重要的參考意義”。這一成果的推出,標志著以王長華教授為首的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課題組對近世畿輔文化的宏觀研究已取得重要進展。文章發表后,隨即被全國哲學社會科學規劃辦公室網站《國家社科基金?凡捎,在“本期頭條”欄目對外推出。

    2. 江合友《<止園詩話>與清代畿輔區域詩史》,河北師范大學學報(哲社版)2014年第4期 (《人大復印資料?中國古代近代文學研究》2015年第1期全文轉載)

    《止園詩話》在《永平詩存》各卷詩話數量分布大致與入選詩人的數量成正比,數量分布還與入選詩人的具體情況有關。《詩話》撰寫體例有存人存史,補充說明詩人生平、家世、著述、科第、個性;摘句批評;論格律句法;引用序文等材料;校正誤;褒獎倫理道德;敘訪求詩歌文獻之情狀;補充說明編纂體例。在論詩方面,《止園詩話》對于詩人詩作的評點,體現出了史夢蘭的論詩旨趣,同時凸顯了清代畿輔區域詩歌創作的若干特點和優長!对娫挕分丶耐;從知人論世的角度評論;論詩尚唐音;崇尚隱逸;評賞佳句多片言中肯。《詩話》勾畫出冀東地區的十余個文學家族,為了解清代畿輔區域詩史的發展和傳承情況提供了參照。

    該文論述了史夢蘭《止園詩話》的編次特點和詩學主張,指出作為地域性的詞話,《止園詩話》有意識建構畿輔東部區域的詩歌史,提供史料,評論作品,描述了以家族血緣為核心的畿輔區域詩歌史,與地域性總集《永平詩存》一起,保存了珍貴的詩歌發展的地方性材料。為課題研究畿輔區域文學的建構提供了一個具體的實例,有利于課題進一步開拓相關研究。

    3. 王天彤《畿輔文化與畿輔文學——區域文化學關照下的畿輔文化與文學研究》,河北師范大學學報(哲社版)2014年第4期 (《人大復印資料?中國古代近代文學研究》2015年第1期全文轉載)

    畿輔建立在周代的“五服”或“九服”之制基礎上的一種政治制度,這種制度在中國歷史上存在了上千年并且形成了一套流傳千年的畿輔文化,這種文化具有政治上的中心性、交流的廣泛性、文化的交融性、千年一脈的傳承性等諸多特點。而與畿輔文化緊密相連的是畿輔文學,畿輔文學也深受畿輔制度與畿輔文化的影響而獨具特色。

    該文從宏觀層面闡述畿輔文化的傳承及其特點,提供了若干思考角度,從地域文化的視域為課題提供了開展工作的更多可能性。

    4. 董叢林《由“丙寅詞”看天津近代社會》,河北師范大學學報(哲社版)2014年第1期

    馮文洵所作《丙寅天津竹枝詞》,或謂其"是一部天津活的地方志,也是一個天津社會的萬花筒"。藉以可一窺開埠及其他事變對該城的政治、經濟影響,特別是其社會生活與風習情狀。而馮文洵之所以能有這樣的作品,自與他特定的生平履歷和情懷分不開。將該作品所展示的關于近代天津社會的斑斑點點,有選擇性地串接和整合起來予以審視和解讀,對認識天津社會變遷當有助益。

    該文使用文學文獻透視天津城市史、社會史,文史互證,揭示了開埠對于天津的諸多影響,海洋文化、商品貿易等因素參與到畿輔文化的建構中,以具體的研究對于課題起到引領作用。

    5. 劉萬川《明代畿輔進士時空分布考》,河北師范大學學報(哲社版)2014年第4期

    有明一代,畿輔為首善之區,科舉極受重視。考察北直隸各府及順天府進士之時空分布,對研究明代畿輔地區科舉規律和影響科舉之因素有重要意義。本文以明代現存歷年《進士登科錄》和《明清進士題名碑錄》為基本文獻,對北直隸各府進士之籍、貫、科舉和鄉試之地、學校、所治之經進行考察統計,以期對時空分布進行勾畫和規律總結。

    明代畿輔地區科舉以永樂十九年正月遷都北京為界。之前畿輔地區為北平府,科舉在全國各府中較為落后,進士人數少;之后順天等八府及保安、隆慶二州皆直轄京師,科舉發展繁榮,進士人數穩步上升,至正統四年后趨于穩定,在全國居于前列。

    以各府為單位考察,其時空分布也各有特征,體現出共性和個性?v向考察:順天府進士自正統七年至崇禎十六年人數最多,但人員成分復雜;真定府在各府中總體人數最多也最穩定,自成化二十三年至萬歷十七年為高峰;保定府在景泰五年至正德三年、嘉靖十一年至嘉靖四十四年人數較多;河間府在景泰五年至萬歷八年人數較多;順德府一直人員較少且有起伏;廣平府自嘉靖三十二年至崇禎四年人數較多;大名府自天順元年至崇禎十三年維持較高的人數;永平府總體人數較少,尤其在嘉靖十一年至萬歷十四年人數最少。橫向考察:各府人數較多的縣中,順天府以大興和宛平二倚郭縣最為突出,真定府為真定縣,保定府為清苑縣,河間府中任丘縣遠超他縣,順德府為任縣,廣平府為永年縣,大名府為開州和長垣縣,永平府為灤縣。其他所轄之縣的進士往往存在較大的人員差距。

    明代畿輔的進士時空分布規律與明代國家科舉政策和學校入學員額、各府縣的學校設置和教育水平、各府縣的經濟和文化傳統等因素關聯緊密。

    該文是研究畿輔科舉文化與文學的基礎性考證,利用登科錄、進士題名錄、方志等材料,勾稽出明代畿輔進士的時空分布情況,并分析其原因。該文是子課題四的階段性成果,為進一步開展工作提供了數據和事實的保證,同時也是學界第一次對明代畿輔科舉進行全面考察的嘗試,具有重要的開拓意義。

    6. 王明好《試論清代畿輔方志藝文志的價值》,河北師范大學學報(哲社版)2014年第5期

    有清一代畿輔地區纂修方志414部,其中確切可查纂有藝文志的方志有368部。畿輔方志藝文志作為清代畿輔地區文獻的總匯,具有不可忽視的文獻學價值、文學史價值,包括為研究清代畿輔地區的政治、經濟、文化、哲學等提供重要史料依據的史料學價值。

    7. 杜志勇《<元故太常博士敬君墓碣銘并序>的價值》, 河北師范大學學報(哲社版)2014年第5期

    作為畿輔石刻文獻,元代盧摯撰文、趙孟頫書丹的《元故太常博士敬君墓碣銘并序》,長達955字,既是一篇具有重要史料價值的佚文,也是趙體書法的佳作。此文涉及到了敬元長家族譜系與眾多元代名人,可補《金史》《元史》記載的不足,二者互證可將某些隱晦的史實描述清楚。

    8. 王明好《清代畿輔方志藝文志總序探析》,河北學刊2014年第5期

    有清一代,畿輔地區纂修方志四百多部,其中,確切可查纂有藝文志的方志368部。編者在藝文志前多寫有總序,使之成為藝文志的重要組成部分,讀者從中可以看出藝文志收錄文獻的內容、編纂原則與目的,還可以看出畿輔文學觀念、文化心態以及地方作家的文學成就。

    9. 秦進才《明清畿輔方志修纂類型與修纂群體初探》,河北師范大學學報(哲社版)2014年第6期

    明清畿輔方志修纂獲得了空前的發展,修纂者群體日益擴大,分工日趨細致,取得重大成就。明清畿輔方志修纂類型可分為修纂一體、修纂分開、混合等三類,各類型體現出行政權力支配方志修纂的特點。初步探討了畿輔方志修纂者群體的情況:是官員、學者、工匠等創造了明清畿輔方志事業的輝煌。

    10. 田天、劉志琴《簡論蓮池書院的辦學特色與文化傳播》,河北師范大學學報(哲社版)2014年第6期

    蓮池書院雖是"于政體(而)得"的政治產物,但其開放的辦學理念與寬松靈活的管理規制,使其能廣招天下英才,形成"貴"、"斌"、"雅"、"聚"的獨特文化魅力。其率先開設西學的課程體系改革與招收國外留學生的國際化眼光與氣魄,不僅極大地促進了中外文化的交流與傳播,而且顯示出傳統書院向現代型大學轉換的趨勢與訴求。

    11. 李瑞豪《水西莊雅集與雍乾之際的畿輔詩壇》,河北師范大學學報(哲社版)2015年第1期

    處于畿輔重地的水西莊,其雅集唱和有獨特的不同于江南的文學態勢及意義。辛卯科場案是査為仁一生的轉折點,水西莊雅集與査為仁的人生境遇、人生追求聯系在一起。査為仁以"幽人"自處,努力在詩歌中尋求人生的意義與情趣,纖弱婉轉是其詩風之特征,也是水西莊雅集的風格。閑情、隱居、自然的風光、人生的失意是主賓詩歌表達的主要內容,詩酒唱和成為釋放精神能量的有效途徑。考察水西莊雅集的活動及詩風,可以把握雍、乾之際詩壇的發展趨向,了解文人的生命狀態。畿輔詩壇的人文生態、文化精神以及有清一代詩歌的總體風貌于水西莊雅集可窺一斑。

    12. 陳斯懷《孫奇逢的畿輔人物評騭及其思想意蘊》,河北師范大學學報(哲社版)2015年第2期

    明清之際的畿輔理學名家孫奇逢在《畿輔人物考》中對入傳諸人持有切要的評論,類似的畿輔人物評騭還散見于《夏峰先生集》。孫奇逢的畿輔人物評騭具有幾項特點:其一,基本旨歸是以理學為宗,尊崇道德品行,重視濟世事功。其二,既以包容的態度看待隱逸問題,又立足于儒家隱居以求其志的立場,對別有懷抱,有所作為的隱逸給予充分的表彰。其三,特別重視從足色、無愧的角度評論人物。這三個特點既體現了孫奇逢在理學方面的思考,又蘊含他身體力行而來的深切體驗,以及時代激變引發的痛切反省。

    13. 杜來鎖《<文淵閣書目>中畿輔舊志與新志修撰時間考》,河北師范大學學報(哲社版)2015年第4期

    《文淵閣書目》為現存最早的明代內閣書目,其中"舊志"、"新志"收錄了各地大量方志,但記載甚為簡略,于撰者、卷數、修撰時間一無所及。針對畿輔地區之方志,初步考證其修撰時間:"舊志"基本修撰于洪武初期,"新志"大概修撰于洪武后期。

    14. 杜志勇《<易州重修養濟院碑記>述考》,河北師范大學學報(哲社版)2015年第4期

    明代萬歷年間所立《易州重修養濟院碑記》(以下簡稱《養濟院碑》),今見清代拓本,是現存所見最早記錄明代養濟院制度的石刻資料,它不僅是這一制度的直接佐證,更由于其刻于萬歷這一歷史的轉折期,對明代養濟院制度的“繼往”和“開來”都有記錄,具有補苴河北地方文獻的史料價值。

    15. 王天彤《論元明清畿輔地區對京城的支持與保障》,河北師范大學學報(哲社版)2015年第6期

    元明清三代以環北京地區為畿輔,依據其形勝,在京城東西南北多個方向都建立雄關險隘,出色地完成了對京城軍事上的拱衛之責。畿輔地區供給京城大量的人力物力,確保了京城的繁榮與穩定。在京城與畿輔地區密切的交流與交往過程中,二者在軍事上唇齒相依,經濟上相互支持,文化上血脈相承,在此基礎上并最終形成了獨具特色的京城與畿輔生態圈。

    16. 江合友《清代畿輔詩歌的區域特色及其歷史價值——以陶樑<國朝畿輔詩傳>為中心的討論》,河北師范大學學報(哲社版)2015年第6期

    清代畿輔詩歌在數量顯著增長的同時,涌現出若干具有全國性影響的優秀詩人,體現量、質齊升的整體發展趨勢,真正達到了繁榮昌盛的程度。畿輔詩歌在保持"清剛慷慨"之地域性特色的同時,吸收多種風格質素,形成多樣化特征。畿輔重地,地位顯要,名臣輩出,潤色鴻業,鼓吹教化,是清代畿輔詩歌區域特色的重要方面。特別值得注意的現象是民族融合,尤其是滿漢融合,開拓詩歌的疆界,獲得了新的成就。清代畿輔詩歌可為京津冀傳統文化的繼承和發揚提供借鑒,作為中華文學發展之重要且典型的區域個案,具有重要的歷史價值。

    17. 董叢林《憂患御外意識在晚清畿輔文學中的反映——以當年對列強侵華戰爭的反應為例》,河北師范大學學報(哲社版)2016年第3期

    晚清時期相繼發生過多次外國侵華戰爭,成為列強侵略的最典型形式,給中華民族造成深重災難。畿輔地區也曾飽受蹂躪,甚至致使朝廷兩度流亡。戰禍面前,身在本地或外地的畿輔籍人士,或是在該區駐留親歷其事的外省區籍人員,以各種體裁的文學作品狀事抒感,從中反映出不斷強化和深化的憂患御外意識。而其作品本身,則不失為可借以體察國人這種覺醒歷程中相關思想意識的具體素材,同時也是特類體裁的寶貴史料。

    18. 陳斯懷《破空斥靜:顏元的反佛、道思想》,河北師范大學學報(哲社版)2016年第3期

    反對佛教、道教的言行在注重事功和實踐的顏元一生中頻繁出現,這是他的實用思想的重要構成部分。顏元把受到佛、道影響者視為迷途之人,并且將之區分為平常僧道、入佛道已深的僧道、西域番僧、名儒而心佛者、妖邪教門五種形態。針對佛、道的五種形態,顏元一方面以人倫為關切點進行勸喻,一方面又針對性地采用不同的方式加以應對。顏元最為焦慮,深感痛切的主要是儒者而雜入佛、道的問題。他對魏晉以下,尤其是宋代以來諸儒受到佛、道影響的現象提出嚴厲的批判,同時就諸儒所受乃佛、道何種影響展開辨析和批評。顏元反對佛、道的態度十分激越決絕,體現出斬截的徹底性。

    課題組供稿  

    (責編:沈王一)
    国产精品无码无卡无需播放器| 亚洲国产精品成人| 国产精品精品自在线拍| 国产69精品久久久久777| 精品视频在线观看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麻豆精品久久一二三| 国产九九久久99精品影院| 少妇人妻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在线私拍国产福利精品| 精品香蕉一区二区三区| 久热这里只有精品12| 精品福利资源在线| 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AV性色| 久久久久久精品久久久久| 国产成人精品999在线观看| 久久国产成人亚洲精品影院|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播放| 精品无码综合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a∨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国产精品片在线观看手机版| 国产九九久久99精品影院| 日本加勒比在线精品视频| 人妻少妇精品久久久久久 | 国产成人精品日本亚洲| 久99久无码精品视频免费播放| 四虎永久在线精品免费影视| 成人h动漫精品一区二区无码| 亚洲精品又粗又大又爽A片| 国产精品三级视频| 麻豆AV无码精品一区二区| 精品日产卡一卡二卡国色天香 | 国产一区二区精品久久岳√| 99国产精品欧美一区二区三区| 无码人妻精品一区二区三区蜜桃| 国产成人精品久久二区二区| 1204国产成人精品视频| 四虎国产精品免费永久在线| 中文字幕久久精品| 一本一本久久aa综合精品| 国产精品无码专区| 久久99国产精品成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