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1日下午,由浙江大學蔣介石與近代中國研究中心主任陳紅民教授任首席專家的2015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蔣介石資料數據庫建設”開題報告會在歷史系會議室舉行。恒勵集團董事長張克夫先生、浙江大學知名校友李摩西先生、浙江省檔案局劉云局長、韓李敏副局長、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黃道炫研究員、南京大學歷史學院院長張生教授以及浙江大學副校長羅衛東教授、人文學院院長黃華新教授、副院長呂一民教授、蔣介石與近代中國研究中心副主任方新德教授(榮休)、課題組全體成員共40余人參加了開題報告會。
“蔣介石資料數據庫建設”開題報告會現場
開題報告會由呂一民教授主持。
課題首席專家陳紅民教授首先報告課題規劃。他從“為何要建蔣資料數據庫”、“預想的數據庫長什么樣”與“已做了哪些工作,有哪些困難”三個層面展開論述。他指出,學界對蔣介石的研究益趨成熟、成果豐碩,現階段已進入一個瓶頸期,成為一個國際化、極具挑戰性的研究課題;除臺灣“國史館”館藏的“蔣中正總統檔案”及美國斯坦福大學胡佛研究所檔案館收藏的《蔣介石日記》以外,還有大量類別的“第三類資料”散落在世界各地,這對進一步推進蔣介石研究,極具重要性和學術價值;從現實意義來看,蔣介石在海峽兩岸都已漸成為“過去式”,如不抓緊時間搜集、搶救,相關史料也會隨時間的流逝而遺失;從以上幾方面看,本課題非但必要且有意義。他進一步指出,預期建成的“蔣介石資料數據庫”將是一個資料完備、內容豐富、使用便捷的蔣介石資料大型綜合數據庫,將搜集海內外所有涉及蔣介石的各類史料與研究成果,最終與以獨立門戶網站的形式與目前國內最大的數字圖書館“大學數字圖書館國際合作計劃”(China Academic Digital Associative Library,簡稱“CADAL”)平臺相聯接,對海內外所有學者、社會大眾開放。另外,本課題的附帶目標還有,在浙江大學圖書館內設立“蔣介石文獻特藏”及出版“蔣介石與近代中國資料叢刊”,并以此為契機,促進青年學者的成長,推動蔣研中心轉型、上一個新的臺階。最后,他還對目前已開展的工作及預期存在的困難做了簡要的介紹。
課題首席專家陳紅民教授報告
課題組子課題負責人肖如平、尤淑君、趙曉紅、黃晨分別對各個子課題的設計、工作開展路徑及優勢、難點等情況進行了簡要介紹。
與會專家充分肯定了課題研究的總體框架、研究思路與研究方法、課題組的研究基礎及已開展的研究工作,并就如何進一步完善和深化課題研究提出了寶貴建議。張克夫先生指出必須放棄傳統的路數,勇于創新,比如創建網格化的數據聯盟,要以開放的態度,與多方面展開合作,最終實現資源共享;黃道炫研究員指出蔣介石研究兼具學術、政治、社會等多個面向,開展“蔣介石資料數據庫建設”不失為知人論世的洞見,相信充滿“理想主義”的課題組一定會圓滿完成任務;張生教授指出近年來中國大陸民國史研究突飛猛進,蔣介石研究是一大標桿,數據庫建設符合在充分了解已有研究的成就與不足,重新發掘、窮盡多方史料,進而開展進一步深入研究填補學術空白的學術路徑,期許蔣研中心、青年學者做出更大的成績;韓李敏副局長則從檔案的開放程度、數位化、館際合作等層面,建議檔案資料收集不妨采取“眾籌”的方式,調動多方力量,比如檔案文獻的民間收藏家,數據庫建成以后,要以開放的心態實現資源共享,真正實現多方共贏;方新德教授指出資料庫建設是一項功德無量的工作,但在搜集資料的過程中,學術研究也要適時更進,把原始資料轉化成學術成果,在資料收集的過程中,尤其要注意“獨一無二”的史料;李摩西先生結合多年來籌劃、贊助收集、出版民國史料的親身經歷,對數據庫的建設提出寶貴意見;呂一民教授指出法國散存的相關資料也要充分利用起來,充分吸取國內外現有相關數據庫的優長,取長補短。
與會專家學者對課題組提出意見
陳紅民教授代表課題組感謝專家提出寶貴的建議,表示將認真領會和吸收專家們的真知灼見,進一步完善研究方案,力爭高質量的完成“蔣介石資料數據庫建設”,并希望各位專家學者繼續給予支持和幫助。
在“蔣介石資料數據庫建設”開題報告會上,還舉行了浙江省檔案館與蔣介石與近代中國研究中心簽署合作協議、“蔣介石文獻特藏”掛牌儀式和“李摩西先生捐書儀式”。
浙江省檔案館與浙大蔣研中心簽署合作協議由人文學院院長黃華新教授主持。浙江省檔案局韓李敏副局長與蔣研中心主任陳紅民教授簽署合作協議,雙方達成檔案資料共建共享的合作意向,尤其是蔣介石相關檔案資料的蒐集與整理工作。
(課題組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