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5日上午,以上海交通大學國際與公共事務學院樊博教授為首席專家的2014年度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大項目“重大災害時空規律及災備資源布局的統計學研究”開題報告會在上海交通大學徐匯校區新建樓召開。上海交通大學國際與公共事務學院黨委書記曹友誼、文科建設處副處長常河山等出席報告會。由上海反恐研究中心副主任李文藝、文匯報黨委副書記謝海光、同濟大學信息化辦公室主任許維勝、上海市應急管理專家組成員董幼鴻、上海交通大學國際與公共事務學院公共經濟與社會政策系主任陳映芳、上海交通大學網絡信息中心副主任金耀輝等組成的開題專家組和部分課題組成員參會聽取了項目開題報告,并就課題研究中涉及的重要理論和現實問題展開了深入廣泛的研討。
專家評議組聽取了項目首席專家樊博教授的匯報。樊博重點向專家組報告了重大課題的研究背景、研究內容、研究框架、子課題設計和預期目標。他主持的本次課題以城市應急災害事件為研究對象,通過打破文理工界限,從公共管理、信息科學、地理科學的交叉角度出發,旨在使用信息科學中的數據挖掘技術獲取災害時空發展規律,進而按照規律進行應急資源的布局。
課題有效整合了國內優勢研究資源,重點研究了重大災害的時空數據集成、規律分析、時空脆弱性和資源布局,從“面向重大災害分析的多維時空數據統計建模研究”、“基于時空關聯統計分析的重大災害時空規律研究”、“基于時空情景演繹分析的承災體脆弱性研究”、“基于承災體脆弱性劃分的災備資源布局統計研究”等4個子課題出發,通過采集上海市政府信息中心、奉賢區城市綜合管理和應急聯動信息系統的海量數據,聚焦人群密集區域的恐怖襲擊、社區重大災害事件和化工油罐爆炸災害等三類重大災害事件,就如何提高政府應對突發公共安全事件應急管理能力、最大限度預防和減少突發事故及其危害影響等問題,提出了主動預防,加大資源整合力度,政府主導、擴大社會參與和加強綜合管理等對策建議。
與會專家對課題研究內容設計和課題組的前期研究工作給予了積極評價,指出隨著經濟社會快速發展和城鎮化進程的日益加快,公共安全風險因素增多,本次課題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和現實價值,有助于政府加強應急管理能力建設、構建一體化的綜合應急管理體制機制、建立健全公共安全應急管理體系。此外,專家組主要提出四方面建議。首先,研究對象和研究范圍需做進一步地限定,課題的研究主體,即所研究的重大災害的定義和范圍,可以繼續聚焦和明晰。其次,課題所涉及的數據來源不宜過于單一,針對半結構化乃至非結構化的海量數據需采取有效的處理方法,樣本的數量、差異性、實時性和可用性應得到保證。再次,課題在建立模型、分析研究和優化調度的基礎上,可以更多著眼于引入相關社會性評價指標體系。最后,專家組建議利用大數據的思維方法,基于海量數據建立應急管理開源數據庫,為政府決策提供重要依據。
樊博代表課題組感謝與會專家對該課題的肯定和提出的寶貴意見,課題組將會認真吸取專家意見,對課題內容充分討論和修訂,努力完善研究思路,進一步優化研究方案。在今后的實施過程中,通過專家討論會、課題組成員討論會等形式,不斷細化、深化各子課題的推進進程,為對接服務國家戰略需求、建立可持續的公共應急體系提供理論依據和政策建議。
(課題組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