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浙江工商大學開通了“商大微理論”專題網站和微信公眾號。這一平臺集信息發布、查詢服務、知識競賽、問卷調查等功能于一體,先后推送了近2000條話題信息,成為大學生們的“心頭好”。
2014年5月,為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浙江省決定在全省高校實施“雙十”舉措,以加強和改進思想政治理論課建設和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思想政治理論課活不活,關鍵在教師。”循著這一思路,浙江省委宣傳部和省委教育工委組織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骨干教師和宣傳部部長等500余人匯聚杭城,開展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集中培訓。
與以往不同,這次培訓增加了思想理論、經濟改革、社會發展、生態文明、“三農”工作、互聯網建設等六方面學習內容。這些內容被學員們稱為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的“通識教育”。
“講課水平高,可聽性和說服力強,每一次課都是一堂精彩生動的思想政治理論教學示范課。”浙江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社科系主任章小朝記憶猶新。培訓結束后,他就一頭扎進了思想政治理論課專題教學改革當中,用案例式、體驗式、互動式教學來提升課程的針對性,增強學生的主動參與性。湖州師范學院則成立了馬克思主義講習所,浙江醫學高等專科學校把思想政治理論課開到了田間地頭,把理論教學與實地考察、社會調查等緊密地結合到了一起。
同時,浙江還通過完善集中備課制度,實施“青年馬克思主義學者”培養計劃,設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青年杰出人才資助計劃”“思想政治理論課中青年教師擇優資助計劃”,在省“151人才工程”等人才項目中設立一定比例的高校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領域人才名額,以此打造一支理論功底深厚、教學水平較高、教師結構合理的師資隊伍。
“馬克思主義學院應是一個充滿活力的學習型組織。”浙江省委教育工委副書記、省教育廳副廳長鮑學軍表示,要把思想政治理論課上新、上活、上出水平——教師要聯系浙江經濟社會發展實際,多舉生動形象的事例,把握學生關心的熱點問題。“不深入企業、社區、農村等一線,不去開拓視野、了解實際怎么能行?”
從2014年起,浙江開始深入實施“百校聯百鎮”工程,在全省選擇100個鄉鎮(街道)建立100個高校思想政治理論教學實踐基地,每所高校設立1—2個實踐基地,每年組織一批教師率領學生到鄉鎮(街道),開展蹲點調研、社會實踐和志愿服務工作。
“目前,我校通過和省委黨史研究室、永嘉縣委、桐廬縣新合鄉等合作,在全省共建立了5個思想政治理論課紅色文化重點實踐教學基地。”浙江理工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渠長根介紹說,學校每年都會安排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前往基地,為當地經濟社會發展把脈問診,為課堂教學改革開拓思路、尋找靈感。
隨著越來越多的思想政治理論課被改造成競賽、調研、舞臺劇等當代大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不少學生在博客中感慨:“思想政治理論課生動活潑、幽默風趣,在課堂中我們學到理論,在生活中我們服務社會,這樣的課程我們非常喜歡。”
(本報通訊員 王東 本報記者 嚴紅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