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amp id="sgkyk"><pre id="sgkyk"></pre></samp>
    
    

    舊版網站入口

    站內搜索

    20世紀中國人物傳記資源整理與數據庫建設研究

    2016年06月01日13:40

    關于“全文數據庫”等六個子項目的自評報告

    以姜義華教授為首席專家的“20世紀中國人物傳記資源整理與數據庫建設研究”的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在向全國哲學社會科學規劃辦提交結項報告前,為檢驗歷時五年來項目的最終研究成果,根據姜義華教授的意見,項目工作組分別于2015年10月17日和12月13日,特邀請復旦大學和校外的相關專家學者,在復旦大學光華樓歷史系2001會議室,對所承擔的數個子項目進行了自我評估。有的專家因出差在外,不能到現場發表自己的意見,即根據項目工作組發送給他們的電子版《評估報告書》,將認真撰寫的書面《簽定意見》簽名后,打印掃描發送給項目工作組。

    現將兩次評估會的情況摘要報告如下:

    一、對最終研究成果《數據庫建設》的評估意見

    評估會由本項目工作組負責人傅德華教授主持。姜義華教授首先代表本項目工作組向各位專家放棄周六(10月17日)休息時間,出席此次評估會表示衷心的謝意。

    姜義華教授在致辭中說:“今天把大家請過來,非常感謝!現在大數據變得非常流行,運用越來越多,發展非常快,越下去越快。今天把復旦研究大數據的專家都請過來,雖然是社會科學,但人文科學方面的也放在里面。中國現在手機用戶6.5億,在全世界非常可觀,因為下一步的發展,像第四次工業革命一樣,實際上就是大數據互聯網時代,它究竟帶來什么,怎么發展數字化,大量東西都還屬于未知數。但中國有這么龐大的一個數據庫,世界每天都在運用,每天都在接觸,將來新的一場世界革命、工業革命,我們這里只是做了很少一點點,人物傳記雖然做了幾萬人,在整個中國近現代史上是一個很小很小的數字。數據庫、大數據一來,普通老百姓會越來越多地進入到我們的研究范圍里面,因為數據庫處理這些問題就非常方便。我們現在選的近六萬人,不可能每一個人都很完整,比如我要查周予同,“文革”中間批判他的文章那么多,現在去查我們基本上沒有收集起來,所以都只能做一部分。《文匯報》也整個做成光盤,《新民晚報》也做成光盤,進展非常非常之快,我們現在只是做一個嘗試和探索,因為花的力氣比較大,做的除了國內之外,還在港臺也收集到一批,還有日本、俄國、美國收集了一批,后面還要開專家評估會。今天第一次做專家評估,因為花了那么多力氣把數據庫建設起來。還是謝謝大家,把各位請過來,希望對我們的工作實事求是地給與批評,希望更多的人來運用這個數據庫。”

    本子項目負責人李旻講師報告了最終研究成果《數據庫建設》的工作情況。現將《全文數據庫簡介》摘要如下:

    本項目根據2010年申報時向全國哲學社會科學規劃辦公室承諾的數據庫應用需求,對原有復旦大學歷史系資料室編纂、本項目第一子項目負責人傅德華教授主編的、上海辭書出版社2010年4月出版的《20世紀中國人物傳記資料索引》(以下簡稱《世紀人物索引》)收錄的5.8萬人,傳記資料20萬篇(本)的元數據內容進行了擴充和規范化,改造為適應供中外學術界搜檢篇名目錄、作者、出版單位及出版時間,以及1949年前發表和出版的部分人物傳記資料全文的數據庫存儲的結構設計。

    本數據庫不僅從內容上覆蓋了原《世紀人物索引》所包含的專著、報紙、期刊、論文集等,條目上則涵蓋了《世紀人物索引》中的全部信息,更重要的還將包含本項目新增的日本、俄羅斯、美國、港澳臺的四個《20世紀中國人物傳記資料的整理分析與研究》調研報告所搜集到,涉及2000個人物,約1.2萬篇海外(包含港澳臺)三種語言的《20世紀中國人物傳記文獻資料目錄》。

    本項目利用《世紀人物索引》一書作為20世紀中國人物傳記的基本搜集范圍,以《世紀人物索引》為基礎增加全文內容,對《世紀人物索引》進行了數字化轉換及導入,在此基礎上根據項目建設的進展,有針對性地開展了數字化文獻的搜集整理工作。在設計中,針對原《世紀人物索引》對傳主信息的不足,在元數據中預留了相應結構,可在今后的數據庫使用及改造過程中進行適當擴充。

    本項目充分利用了現有國內已經建成的各種數字化資料庫及電子圖書館,通過數據圖像自動采集等方式,獲取了大量的圖像資料內容。1949年后的大陸各類出版物,已經通過這一搜集工作打下了非常好的基礎,在進一步持續建設中,可較快地充實數據庫中的全文內容。

    現有的國內各類數字化資料庫及電子圖書館,幾乎全都是以圖像形式存儲相關資料的。本項目與眾不同的地方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本項目必須對所搜集到的這些圖像資料進行文字的識別和一定的整理,使其達到可檢索、可利用的目的。

    二是本項目解決了針對海量圖像資料進行自動OCR的技術難題,設計了一個單節點日處理6000頁以上的OCR后臺服務系統,能夠滿足后續新增圖像資料進行隨后自動OCR的需求。自動化OCR技術可在很大程度上減少人工的投入。

    三是項目利用WEB服務端技術及數據庫技術,采用MVC模式構建了一個全文數據庫的應用網站,并設計了良好的索引形式,以滿足對于傳記篇目信息以及傳記全文信息的快速檢索。

    四是所建立的全文數據庫的應用平臺,提供了以圖像/文本對照形式的文獻引用,提供了經整理后的全文文本的可用性。

    五是數據庫還在內部實現了在線糾錯、編輯的功能(暫未開放給外部使用者)。全文數據庫平臺建設于Windows系統上,部署管理相對簡單,能夠支持絕大多數主流瀏覽器,PDF格式的圖像內容亦有便于利用。

    截至2015年11月底,項目已經將搜集到的圖像資料及整理全文內容導入數據庫,對于未整理全文的圖像資料,進行了自動OCR文字識別。全文數據庫中涉及傳記篇目為162781篇,傳主55774人(尚有部分重復待整理合并)。篇目中,包含圖像資料的有11283篇,計247970頁。經整理過的全文文字內容及經自動OCR文字識別的內容分別為7074萬字與1.8524億字,合計有2.5億以上的全文內容可供全文檢索。

    上述數據尚未包含“日本、俄羅斯、美國以及港澳臺”四個子項目《調研報告》的內容。四個《調研報告》中的《20世紀中國人物傳記文獻資料目錄》,將于2015年寒假利用招聘學生勤工助學即可將整理好的三種語言相互對應的中譯文《文獻資料目錄》導入數據庫,供中外學者與中文數據庫一并查尋使用。屆時它將成為目前國內外唯一,可在一個數據庫中同時應用中文(含港澳臺)、日文、俄文和英文四種語言,查找20世紀中國人物傳記文獻資料的數據庫。本項目所取得的研究成果最重的學術價值和應用價值就在于此。

    張計龍(復旦大學圖書館副館長、文科數據中心副主任)評估意見:

    一是對整個項目的評價,從一般的社科基金項目來說,做這么多的數據量,還能搞個平臺出來,搞這樣一個系統出來,我覺得應該是超出了正常的社會科學領域的項目。

    這樣的投入所達到的效果,技術平臺和數據量,包括做的批處理的程序,這些代價都是挺高的,人文社科基金的經費不多,按照正常開發的話成本比較高,從這個角度來講投入比較少,產出量很不錯。

    在做的時候遇到很多困難,那么多數據不是簡單的投入,很多類似項目軟件開發的費用高達數千萬元,工作是收集紙本的資料,數字化掃描,然后做文字識別,里面的投入包括在線的標注、編輯等,投入很高,從這個角度來說這個項目很不容易。

    二從改進建議來說,主要是從后期看需要繼續投入,一個是版權控制,要分層考慮,對于沒有版權問題的怎么處理,有版權問題的怎么處理,應該有一個策略,最好有一個怎么去引用,怎么說明,要有一個規范化的問題。第二個是編輯方面,怎么控制,這個有先例可以借鑒。第三個是元數據,因為你要檢索,經得起使用,元數據處理的規范性,不需要去研究,已經有了比較成熟的規范,包括檢索的框架,叫資源發現系統,已經把需求全部搞定,只要把程序設定好就可以了。元數據規范這一塊還需要進一步處理,有可能需要再補充一些字段。

    最后一點建議,因為經費支持有限,所以做的沒有那么精細,會影響以后的使用,所以以后質量上還有進一步提高的余地。后繼維護,硬件設備我們可以提供一些支持,如果要開放,版權問題要處理好,有限開放,合理利用,在系統方面要做進一步的改進,包括數據的規范方面,要代表復旦的水準。技術和設備上應該沒什么問題,學校圖書館可以提供存儲服務器的支持,但在內容建設方面需要項目組進一步達到開放的要求。

    彭希哲(復旦大學發展研究院副院長、文科數據中心主任)評估意見:

    我覺得姜老師的團隊做了一件功德無量的事情,這個事情過去沒有人做,是非常好的一件事情。從體量、涉及范圍、傳主將近六萬傳主,很不容易,是一項開創性的工作。從技術角度,我感覺他也有很多創新的地方,如OCR解讀與檢索,技術上本身也是有創新的。

    不足之處:

    第一,其本身有內在的創新地方,要把創新點講得更清楚。第二,從數據庫建設來說已經基本實現目標,建成以后怎么辦?如果課題組繼續存在,但又需要經費、人力,后續怎么更新,怎么修正,誰來監控,怎么保證質量?第三,原始圖像的像素如果降低,因為要長久傳下去,以后會覺得很可惜。

    這一期聚焦在建設,如果后面還有的話,可以往怎么研究來發展。文獻研究中間出現的頻率有多高,在哪一年代多少,現在有專門軟件做這個事情,在線的統計與分析,后期的研究可以做作者的地理信息系統,就是作者在哪里,什么年代出現在什么地點,從研究角度來說,如果檢索能夠進一步精細化,作者名,作者傳記,作者出生地,哪一個年份出現多少人,這樣對后期研究可以提供更多方便,數據庫使用的價值會更高。

    后期可以與學校圖書館和大數據學院合作。按照復旦對基礎技術服務平臺的設想,具體的日常管理可以交給圖書館,但你們要重點把內容把握好,整體移交都是沒問題的。目前這個數據庫掛在復旦校園網,以后是不是單獨弄一個二級域名,讓全世界都能來檢索,不一定在復旦才能檢索,要設一個二級域名,有很多技術上的東西。

    熊月之(復旦大學歷史系教授、復旦大學國際上海史研究中心主任)評估意見:

    這個項目的價值不用講,每次評都是眾口一詞的,從開始申請到后來兩次追加,都是全票通過,得到的經費支持也是最高的,大家對這個項目都很期待。

    第一,從讀者的角度,我經常用知網、讀秀、超星等,我如果在你這個網上查的東西,不如讀秀的東西,那么我對你這個的價值就會懷疑。我的意思是我們現在有沒有可能把讀秀的東西鏈接到這里面來,當然你要得到讀秀的授權,否則我想讀秀的很多內容你肯定包括不了的,我作為用戶的話,會進行比較。

    第二呢,文獻的識別不用太講究,我認為可以這樣做,一個是識別,第二個是粗識別,第三個是根本不識別。我要查某一個人,一查所有的數據都能出來,這個數字越多越好。我們如果能夠包含人家已有的那些數據庫的數據,當然是合法的,那就好了,還有內容是他們所沒有的,他們的一些內容也是我們再搜集也搜集不全的,這樣使用價值就比較高了。還有一個是修改問題,最好這個權力還是回過來,不能讓他輕易修改,如果修改要提交,定期有人處理,否則同名同姓的話,修改的人弄錯的話,相關資料就會混淆。

    倪重匡(復旦大學計算機學院教授)評估意見:

    這個數據庫工作量很大,做得很辛苦,做了不少工作。一個是索引數字化,第二是在這個基礎上搜集大批的材料,第三是進行處理,第四是檢索的界面,第五是放到網上。這些工作有許多具體的東西要進行處理,我覺得做得很好。

    問題和建議:第一是識別率方面需要進一步提高,盡可能對原始文獻的污點進行處理,提高識別率。第二是關鍵字的查找需要標注,盡可能自動生成,增加模糊檢索。第三,數據庫中設計的OCR自動處理軟件,大大提高了效率,如果能進一步精細化,形成一套規范的軟件,可以進行商業運作

    二、對子項目之二、三、四:“日本、港澳臺、俄羅斯20世紀中國人物傳記資料的整理分析與研究”調研報告的評估意見

    本次評估會由本項目工作組負責人傅德華教授主持。姜義華教授首先代表本項目工作組向各位專家放棄周日(12月13日)休息時間,出席此次評估會表示衷心的謝意。

    姜義華教授在致辭中說:“整個20世紀中國人物傳記與數據庫建設從一開始就找吳館長來,當然大量工作是傅老師與資料室的幾位具體在做,從搜集整理到數據輸入都是找來一大幫學生幫忙,所以經費中勞務費占的比重相當大。數據庫大量的工作一開始希望把國外的資料收集得多一點,但實際做的時候就知道工作量實在太大,而且困難太多,比如美國、歐洲,英文、法文等等,我們沒有這個力量和經費去做,包括俄羅斯、日本以及港澳臺,要做的比較完整困難都比較大,項目組到日本、俄羅斯尋求合作。真的要把傳記資料收集得很完整實際上是辦不到的,包括我們國內的現在做了六萬多人,但是二十世紀中國人物傳記遠遠超過這個數字,而且現在有大量的民間的人物,相關東西也很多。所以現在還是根據我們原來的《二十世紀中國人物傳記資料索引》為基礎,從目前數據庫來說,基本上按照該書收錄范圍來做。實際上現在還有大量的檔案資料,大量的個人相關的文獻,沒有辦法全都收集進去,比如我們這兒吳景平老師做的宋子文的檔案,這些檔案都與他的傳記資料有關,他單獨做一個宋子文的數據庫,如果做蔣介石的數據庫,同樣量非常大,所以我們這里傳記資料還是比較確定的,包括一些自傳、年譜或者別人寫他的傳記,每個人物的相關檔案資料沒辦法做進去,所以題目。這個項目得到了國家社科基金委相關評審專家鼎力支持,由于工作量很大,資金方面經過兩次增補總計240萬,在社科基金中資助力度是比較大的。數據庫的整理、輸入讓青蘋果幫我們做都需要比較大的投入,部分是到國外、港澳臺進行研討,這么大一個投入,我們努力去完成。我們只能限定范圍,否則數量太大,無法控制局面,那樣就算投入再多,恐怕也未必能夠真的全部完成。那個宋子文的檔案,一個人物的數據庫數量就很大,所以我們目前是按照個人寫的傳記,名為傳記資料,收錄的主要是別人寫的相關傳記。還有一點原來編人物傳記資料的時候就有選擇,例如文革中間批判文章就多得不得了,我們歷史系的二周,當時報刊上批判周谷城、周予同的文章就非常多,但這些都沒有收錄。沒有辦法非常完整,大量的檔案資料無法收進去,即使如此現在的數量也已經足夠大了。所以現在的數據庫只能說是框架搭起來了,是開放性的,不是最后完成的,我們討論的一個問題是將來新的資料怎么補充進去,將來怎么與那些專項的數據庫更好地聯結在一起,這里作為一個切入口建立起更廣泛的數據庫,因為真正的大數據時代不是靠一個數據庫解決所有問題,而是要聯結。目前先放在復旦,簡單的處理,以后可以放在上圖,這樣應用的范圍更廣泛。驗收的時候是以開放的形式,后面的驗收還要組織另外的專家去做,我們是初步的,自己請一些專家做評估,這次把二、三、四子項目合在一起做。”

    傅德華教授代表項目工作組向各位專家匯報了所承擔的“日本、港澳臺、俄羅斯20世紀中國人物傳記資料的整理分析與研究”三個子項目的調研情況,介紹了項目工作組的以后要做的工作,指出項目中還有很多不盡人意的地方,既有漏收,亦有搞錯,還存在這樣那樣的問題,剛才姜老師也說了這只是一個初步的框架,怎么樣做得更好,還有大量的工作等著我們去做,下面請各位專家提出寶貴的意見。

    姜義華教授說:俄羅斯的部分我們本來想和俄羅斯歷史學會合作,但現在俄羅斯管得非常嚴,必須是傳主的家屬親自提出申請,然后才能看相關檔案,比如某人檔案那里有,但是必須由其子女或者其他親屬提出申請,然后親自去查閱,這樣就麻煩了,因為共產黨和國民黨有一大堆人的檔案在那里,這個現在我們沒辦法做。包括我們請的俄羅斯專家也不是專門研究這些中國人物,所以他們收集的也不會非常完整。在這種情況下,現在完整的檔案無法收集回來,必須由他們的家屬提出申請并獲得對方的批準。現在收集的俄羅斯關于中國人的傳記很多是當代的,找俄國人選擇傳記,里面有他們對這些問題的認知,不像日本人,他們對中國的研究要細致得多。中俄之間五十年代關系好,相互研究很多,后來關系惡化之后,我們把俄國研究丟了,他們把中國研究也丟了,恢復關系以后,新的一批人和前面的一撥人就不一樣了,這是俄羅斯研究目前的現狀。

    吳建中(上海圖書館館長、研究員)評估意見:

    感謝姜老師、傅老師和項目組做了大量工作,工作做的非常細,收的資料也非常多,不敢說全部收集,但是可以說盡可能收全,我相信傅老師已經做到了,我想講一些綜合方面的意見。

    第一,既然是數據庫,對一些字段要有非常明確的定義,比如說毛澤東、魯迅有很多的別名,有名的人的別名我們知道,名氣小的人的別名我們就不知道了,這需要我們事先做工作,既然是一個開放的數據庫,要按照數據庫元數據的規則,比如說傳主,比如說相關人物,比如說事件,比如說他寫的書,或者被寫的傳記,需要設計一個體系,在搜集過程中確定一個框架,比如說傳主,他的生卒年月,因為同名同姓的也很多,定一個傳主,以后標引的時候有一個限制,這樣傳主就比較明確,到了數據庫以后編目更加精細。(姜老師:是的,這放在第一個子項目,也就是中國人物傳記資源數據庫里面去做。)在索引里面列參見條,越做越多,數據庫開放以后變得更加規范,否則人家會說怎么一個人變成兩個人了。這樣的工作越往后,要公開的時候人家會更加挑剔。(傅老師:同名同姓的要分別考證)傳主后面最好要有一個生卒年,這樣就有限定了。后面這個工作量很大,但是還好處理,因為圖書館有標準檔,筆名、別名全部在里面。

    第二,涉及到內容的挖掘。我們只知道傳主,書中內容不清楚,那就需要知道內容,然后才能進一步挖掘,否則里面可能有一個重要人物,可能某本書是講蔣介石的,但是里面講到了毛澤東,那就少了這一塊。這是后面的內容挖掘,相關的子項目其實都是相互關聯的,這就需要數據庫來關聯,在此之前如果能夠把框架考慮好,可以事半功倍,否則割裂開來,變得分散了,關聯以后就可以整合在一起,工作可能也會更好做一點。我這是挑剔性的,工作已經做得非常好了,大量的工作靠人力來做。

    第三個建議,我講的都是建議,不是批評,都做的相當好,姜老師、傅老師都是相當嚴謹的。另外的學者有相關資料,他看到這個數據庫里面沒有,能不能允許他把相關資料加上去?也就是說如果你開放了,別人有資料,也可以往里面加。要有一個審核機制,哪一個類別由誰審核,你提交后我要審核,然后才能進去。結項的時候要留一個口子,以后可以加上去。不能保證百分之百,但留下一種可能,你可以不斷的上傳資料,這就為后人的挑剔提供了解決辦法。這就是一個平臺,一個資源,有了這個平臺,以后資源就向這兒走。這樣對以后的繼續建設有利。關于這個項目,做的非常好。

    胡令遠(復旦大學日本研究中心主任、教授)評估意見:

    非常感謝姜老師和傅老師!這個項目對我們搞日本研究的人來說,是非常有幫助的,通過這樣一個整理,接下來對我們的研究工作也有很大幫助。這個大題目是傳記資料的整理與數據庫的建設,子課題還有點不一樣,我想根據傅老師講的四個方面說一點自己的看法。

    第一個方面,通過相關工具書整理中國人名,查找相關文獻資料。其中列舉的工具書還不太完整,做的時候不能說完全無遺漏,但不能有大的遺漏,這樣工具書方面需要更全一點,回頭我向傅老師列一個我們了解的工具書的名單作為參考。

    第二個方面,從日本國立國會圖書館的網頁上下載。這種方法比較經濟有效,但京都方面還要多做一些工作,因為京都大學關于中國的研究以前比東京還要又優勢,人物傳記與他們做的中國研究是密不可分的,所以京都大學圖書館以及相關書庫還需要做一些調查,那樣才更加完整。如果要全部的收集,那個工作量大的無法估量,無法承擔的。先篩選一遍,不要有大的遺漏就可以了。

    第三個方面,通過外出調研查找日文傳記文獻資料。日本不少文獻資料數字網絡化搞得比較早,但也有比較保守的一面,有很多老先生不使用現在的計算機網絡手段和工具,不少有代表性的文獻還是要到日本去查找的,有些東西沒有放到網上。作為傳記資料,有一些內容可能有特別的考慮,沒有放上去。所以到日本進行調研是一種非常好的方式。除了孫文紀念館之外,還有其他一些圖書館,包括一些手寫的資料,或者沒有上網的資料,都可以作為一個關注點。沒有上網的資料,可能是他們覺得比較珍貴或者不方便的,但是可能對我們非常有用。我們要知道這些信息,去日本調研之前準備一個清單,把要查找的內容列上去。除了前去調研,還可以委托在日本的學者幫助查找。

    第四個方面,通過學術研討會擴大影響。我覺得不完全是要擴大影響,舉辦研討會是為了對我們的項目本身進行補充和研究,以便做的更加精細化,更高、更好。比如和日本的一些學者討論相關問題,中國人物傳記的定義,收錄的范圍,以及人物的選擇標準等等,和日本人溝通這些問題就會比較有價值。

    第五個方面,項目后續工作以及對項目的分析。目前可以通過收集到的資料進行分析與研究,收錄的傳主中政治人物占大多數,宗教的,藝術的,經濟的,經濟的比較少。日本所寫中國人物傳記,除了時代性,就是哪一個時期中日關系怎么樣,比如文革時期,牽涉到的人物傳記資料在日本的數量非常大。分析的時候一個是根據他們對中國的關心程度,在某些方面關心的深度怎么樣,另外根據他們對不同專業的傳主的關注,也可以了解日本對中國的關心的重點所在。現在沒有看到分析的資料,結項的時候可以補充分析資料,以人物的類別或者專業的類別可以窺見日本在不同時期對中國的關注點,對以后我們的日本研究有何幫助。分析的時候可以請一些專家搞一個小型座談會,其實就是分析研究。

    楊 成(華東師范大學俄羅斯研究中心副主任、副教授)評估意見:

    謝謝姜老師和傅老師。談點自己的看法,這個項目工作量非常大,難度非常大,最難的可能在俄語這一塊,有一些細節存在不少問題。問題不少的原因在于無論做翻譯的還是進行處理的,不是誰的錯,而是學科分化的問題,學科現在越來越細化,做區域研究的可能只做俄羅斯,但對國內的人物不見得了解。所以在處理過程當中就會出現一些細小的問題。比如很多姓名的翻譯都是有問題的,不是規范化的做法,有些可能是同一個人,前后翻譯的時候就出現偏差,看起來是兩個人,實際上是同一個人。有的純粹是語言訓練不夠的問題,這現在是一個通病,很多專業工作者翻譯出來的東西錯誤很多,不是他語言不好,語言學的很好,但是他對專業的東西不懂,導致出現很多翻譯的錯誤,類似情況在現當代文學翻譯當中也有很多。最好請一位俄語系的老師一個個校對一下,因為這是有規范的,不能隨便翻譯,否則其他人查傳記作者的時候,顯示是很多人,但實際上可能是同一個人。我建議找人重新仔細校對一遍,從人名到具體的篇名,才會避免大的疏漏性的問題。我非常欽佩姜老師和傅老師,花費這么大精力做這個工作,而且工作量這么大,非常辛苦,非常困難,我提出的一些細節上的問題,像剛才吳老師講的,做成一個開放的平臺,有一個糾錯或者修正的機制,可以隨時補充。

    提一個小問題,現在只有傳主和條目,我在看的時候對立面的內容感興趣,想知道俄國人是怎么寫的,更期待看到原文,可能他們寫的與中國人寫的是不一樣的,俄國人、日本人、美國人都在寫某一個中國人,他們的立場與評價都不相同,對研究者來說就會比較關注這背后不同的話語反映出怎么樣的認知,與各方國與國之間的關系、各方的研究方法、政治立場、時代背景等等有何關系,做數據庫的時候除了條目之外,那些內容能否作為共享成為開放的一部分。

    還有一個小建議,五十年代的時候相關內容比較多,九十年代以后也有不少,中國的一些小說包括推理小說被翻譯過去,俄國人很喜歡看推理小說,一般來說翻譯過去的時候會有一個譯者序,里面會對作者的生平有一個比較詳細的回顧,這部分應該也被收錄進人物傳記資料,所以不能僅僅與科學院的亞洲文獻部合作,遠東所、東方學所等從事具體中國研究的人可能會更熟悉情況,不能保證科學院亞洲研究部搜集了所有的文獻,科學院的情報所也就是信息所搜集的資料也非常多,從沙俄時期開始就都有,后續可以考慮與他們也進行合作,覆蓋面可以更廣,他們不僅可以提供俄國人寫的東西,還定期發布索引、摘要甚至原文等,把英文、德文、日文的東西匯集在一起,對于我們英國、美國、德國、日本的東西都是一種補充,從他們的視角可以有一些不同的文獻來源,有可能對我們的工作有補充。如果將來繼續做的話,我建議與他們也可以建立一種機制性的聯系。

    熊月之(復旦大學歷史系教授、復旦大學國際上海史研究中心主任) 在發來的對三個子項目“日本、港澳臺和俄羅斯20世紀中國人物傳記資料的整理與分析調研報告”的《鑒定意見》中這樣寫道:

    “以姜義華教授作為總項目首席專家的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10&ZD097)“20世紀中國人物傳記資源整理與數據庫建設研究”,自立項以來,一直在積極、穩妥地推進,我多次參加他們階段性成果鑒定會。近期完成的三個子項目,即以金光耀教授作為子項目負責人的 “日本20世紀中國人物傳記資料的整理分析與研究”,章清、吳建中教授作為子項目負責人的“港澳臺20世紀中國人物傳記資料的整理分析與研究”,金重遠教授、劉軍梅教授作為子項目負責人的 “俄羅斯20世紀中國人物傳記資料的整理分析與研究”,均實施非常認真,內容相當豐富。這三個子項目的負責人,均為活躍在學術研究第一線的學者。金光耀、章清教授是復旦大學研究近現代史的著名學者,對于中外關系、中國近現代史造詣很深。吳建中教授是上海圖書館館長,上海圖書館藏有相當豐富的港澳臺人物傳記資料。金重遠教授是著名世界史專家,在從事本項目期間不幸去世,繼任者劉軍梅教授是著名俄羅斯問題專家。這三個子項目的實施,均得到國際、國內相關方面科研單位與專家的大力支持,課題組均曾到相關地方搜集資料,并與相關單位聯合舉行專題討論會,包括在香港、臺北、日本、俄羅斯。這使得課題組搜集的資料比較全面、實在,具有學術性。

    從已經編入目錄、收入數據庫的資料看,“20世紀中國人物傳記資源整理與數據庫建設研究”的承擔者,對于所承擔的項目,高度負責,極其敬業,所搜集資料相當豐贍,數據庫建設很為使用,質量優等,達到了當初設計的目標。”

    劉 平(復旦大學歷史系教授) 在他發來的對子項目之六:“美國的20世紀中國人物傳記資料的整理分析與研究調研報告”的《鑒定書》中從以下五個方面,發表了自己的評估意見:

    1、是否完成項目:吳景平教授領銜、傅德華教授具體分管的該調研報告,總字數1.4萬余字,分為“項目工作組五年來的工作”、“本項目后續工作的打算”兩個主體部分與兩個附錄,縱覽其內容,可以說已經完成原先約定的任務。

    2、研究內容和研究方法的創新:該項目的主題內容分為以下幾個方面:首先全面系統地從英文書目查找與中美關系有關的中國人物傳記資料文獻目錄,這是一項比較耗時耗力的工作;其次,該項目從中文書刊上搜檢與中美關系有關的中國人物傳記資料文獻目錄,搜羅比較全面;第三,組織學生從美國各大學圖書館網頁或請學生直接到美國有關檔案館幫助查找,這項工作是對上面兩項工作的拾遺補缺;第四,招募學生將查找的英文或中文文獻資料互譯成中英文;第五,將相關資料整理成文本文檔。

    從上述文獻數據中得出有價值的分析論斷,其方法是計量分析,該項目從中基本理清了“美國20世紀中國人物傳記資料的整理分析”狀況。本項目也提出了后續工作的打算,從中可以得知該項目最終將有質量上的保障。

    3、學風、文風方面:縱觀這份調研報告,各位作者學風嚴謹,工作勤懇,行文布局基本符合學術規范;文風方面,總體很好,但還有必要在語言文字上精雕細琢。

    4、學術價值、應用價值或社會影響:該調研報告針對美國20世紀中國人物傳記資料進行詳細調查摸底,體現了較高的學術價值。至于社會影響,主要體現在一定程度上滿足了公眾對于該項目之資料性、工具性和公益性的要求。

    5、有何不足或欠缺,以及修改、提高的具體意見和建議。1)該項目統計數據量大面廣,即使目前做了許多工作,但依然是很不完整的(如美國學術界對毛澤東、周恩來等中國既往領導人的海量研究,如何處理這類難題,后續工作要仔細斟酌。2)該項目搜集資料來源的工具書尚不齊全,包括項目工作組成員傅德華教授參與主編的《150年中美關系史論著目錄:1834--1900》(復旦大學出版社2005年)一書所收錄的有關人物傳記都被遺漏了;還有《劍橋中國晚清史》上下冊、《劍橋中華民國史》上下冊、《劍橋中華人民共和國史》上下冊,其書后所附征引文獻篇目均有大量的人物傳記篇目,需要詳加檢索。3)向研究中美關系的專家學者征求意見也不夠。4)從調研報告的撰寫情況來看,其中還有不少技術性、文字性工作有待改進。這些缺陷都有待在后續工作中加以改進和完善。

    以上是項目工作組對各個子項目自評后的整理摘要。專家組對本項目五年來所做的工作給予了一定的肯定,這是對項目的鼓勵與鞭策,同時指出其中還存著不足之處,對需要改進和提高的地方提出了意見和建議,對研究中的難題提出了可供參考的解決辦法,所有這些問題都有待項目工作組在后續工作中加以改進和完善。我們相信,通過全國規劃辦組織專家對本項目的評審鑒定一定會提出更多、更好的改進意見和建議,項目工作組將在后續工作中加大投入,爭取有更大的收獲,努力做好國家交給我們的這一造福中外學術界同仁的重大項目。

    (課題組供稿)

    (責編:李葉)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观看久久| 久久亚洲中文字幕精品一区| 久久久精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四| 国产成人无码精品一区在线观看| 思思久久96热在精品国产| 免费精品无码AV片在线观看| 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 | 久久99精品久久久久久久野外| 一区二区精品在线观看| 久9re热视频这里只有精品| 久久国产乱子伦精品免费一| 国产精品午夜福利在线无码| 精品哟哟哟国产在线观看不卡|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麻豆图片 | 香蕉久久夜色精品升级完成| 精品久久久无码中文字幕天天| 国产精品免费看香蕉| 国产精品乱码一区二区三| 99精品人妻无码专区在线视频区| 精品人妻久久久久久888| 亚洲Av无码精品色午夜| 亚洲精品无码久久久影院相关影片| 国产精品视频色视频| 无码精品人妻一区| 国产精品嫩草影院在线播放| 欧美成人aaa片一区国产精品 | 亚洲精品无码mⅴ在线观看| 97久久人人超碰国产精品| 四虎国产精品永久在线| 日产精品久久久一区二区| 兽交精品99高清毛片| 精品久久国产一区二区三区香蕉| 日韩精品免费一线在线观看| 麻豆精品一区二区综合av|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毛片| 精品91一区二区三区| 无码精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影院 | 国产精品∧v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亚洲lv粉色| 精品久久久久久亚洲中文字幕 | 国产精品白嫩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