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 作 簡 報
項目名稱:東方文化史
項目批號:11&ZD082
匯報時段:2015年1月至2015年6月
匯報日期:2015年6月18日
本課題2011年10月啟動,現在已經進入第四個年頭。現將2015年上半年本課題進展情況以及下一步工作打算簡要匯報如下。
一、 課題進度
目前,按照課題原設計方案,“東方文化史”第一階段(2011年底至2014年底)的撰寫任務,即東方各地區文化史(南亞文化史、東南亞文化史、東北亞文化史、西亞北非文化史)應該完成初稿。但由于多種原因,課題進展不夠順利。
東南亞子課題:
東南亞子課題完成情況最好。
古代部分(賀圣達教授承擔):已經完成初稿。但作者仍在不斷地充實最新研究成果,特別對資料缺乏的科技部分給予較多的補充。
近現代部分(楊保筠教授承擔):負責撰寫柬、泰、菲、老、印尼、緬、馬、越南等國近現代部分的老師均已提供初稿。但有些作者提供的初稿太過單薄,不足以反映該國近現代文化史的概貌;有的作者提供的大都是國內現有的二手資料。下一步,將要作者們務必提供第一手相關國家的資料;資料不足的要進一步挖掘搜集。與此同時,楊保筠教授將查找相關國家的英文資料,以彌補資料的不足。此外,近現代部分整合的最大也是最重要的問題是:如何劃分這一時期的歷史階段。這個問題值得深入研討。
西亞北非子課題:
李政老師負責的上古部分已經完成了三分之二。但林豐民負責的古代和近現代部分只完成了近四分之一。這部分參加撰寫的人較多,進度較慢。
東北亞子課題:
與其他地區“先整合后分工”的寫作策略不同,東北亞的寫作策略是“先分國撰寫后整合”。目前,朝韓和日本已經基本完成國別文化史初稿的撰寫。但是該子課題負責人李強大病初愈,身體狀況難以繼續承擔地區文化史的整合工作,主動提出辭去子課題負責人工作。由蒙古語言文化專業陳崗龍教授接任。
南亞子課題:
子課題負責人薛克翹教授在努力完成國家領導人委托的其他課題的同時,集中精力撰寫并基本完成了南亞古代部分,但唐孟生承擔的南亞巴基斯坦部分的三章尚未完成。
“概論”子課題:
已經完成《概論》初稿10萬多字。其他各歷史階段的概論部分(20萬字)有待各地區文化史完成后著手撰寫。
二、 存在問題
(一)共性問題:目前最大的問題是各子課題進度不平衡,東南亞子課題和概論子課題進度最快,且有質量保證。南亞次之。最令人擔心的東北亞和西亞北非。當前主要不是缺人問題,而是課題負責人要切實負起責任來。敢于督促,抓緊抓好,不要太“溫和”。
此外,根據東南亞子課題的經驗,近現代部分有些重要問題需要提出討論,如西方殖民統治的雙重使命問題(對殖民地國家影響的客觀評估),東方國家獨立后民族文的重構等問題。針對相關問題,子課題負責人進行了討論。大家一致認為,對西方殖民統治的影響,雖然也有對被殖民國家的積極影響,但那是客觀上的,并不能改變其侵略和掠奪的意圖和本質。
三、 階段性成果
除了上述已經完成的地區文化史的部分寫作任務以外,課題組成員近期還發表了不少成果,以下是其中的一部分:
1.侯傳文:《游牧文明與東方三大文化圈》,內蒙古社會科學,2015年第3期,核心期刊。
2.王汝良:《也談馬克思筆下的三種“兒童”》,中國社會科學報,2015年2月2日。
3.王汝良:《<摩訶婆羅多>在中國》,東方論壇,2015年第4期(待發)。
4. 賀圣達:《11世紀-19世紀初的東南亞:時代、社會性質、發展趨勢和文化特點》,包茂紅等主編:《東南亞歷史文化研究論集》,廈門大學出版社,2014年。
5.《緬甸與中國西南對外開放:從公元前后到1940年代》,林文勛鄭永年主編:中國向西開放:歷史與現實的考察》,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4年版,第69-188頁。
6.《伊斯蘭教與東南亞政治以及我們的對策》,載《東南亞宗教研究報告:東南亞宗教的復興與改革》(PP15-43),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4年版。
7. Ali G. Aydin (阿里·愛登):《帕慕克與土耳其當代文學》(待投稿)
四、研討和交流
6月7日晚,在北京大學中關新園第一會議室召開課題組負責人研討會,會上,子課題負責人首先匯報了各子課題的進度和存在的問題,然后主要圍繞東方近現代文化史撰寫中遇到的以下問題進行研討:1、如何準確評價西方殖民統治對東方文化發展的影響和作用?2、如何在全球化和區域一體化背景下評價東方文化多樣性的發展前景?通過研討,對上述問題達成了比較一致的意見。
2015年6月6日至8日我課題組在北京大學舉辦了一次大型國際學術研討會,題為“東方文化的傳承與創新”,來自美國、德國、英國、奧地利、比利時、斯洛文尼亞、埃及、南非、尼日利亞、日本、伊朗等18個國家百余位學者和嘉賓出席了會議。發表論文68篇。學者們從政治、經濟、宗教、哲學、歷史、文學、藝術、民俗的多個視角,圍繞東方文化的價值觀、東方文化的傳統、東方文化對人類文化的貢獻、東方文化與西方文化的交流與對話、21世紀東方文化的走向和趨勢、文化交流的特點和規律等問題進行了深入探討。會議既有樓宇烈、安樂哲、劉夢溪和嚴紹璗等老一輩東方學家的精彩演講,也有中青年后起之秀的獨到分析。這次會議對本課題的進一步推進,特別是對課題組成員在學術理論層面的提高有很重要的積極作用。
五、下一步安排
1.按照原計劃,2014年是各地區文化史撰寫的最后一年。然而鑒于上述情況和原因,經課題組負責人2015年6月8日會議討論決定,將第一階段地區文化史撰寫任務完成日期推后至今年年底(2015年年底)完成古代部分撰寫任務,2016年12月底前完成近現代部分。這樣,概論子課題的整合任務也將推遲2年完成,即2018年10月完成“東方文化史”的整合,并結項。為此課題組將在項目中檢時向全國社科規劃辦提出延期結項申請。
2.鼓勵各子課題針對共性問題舉行學術研討,以提升地區文化史的學術含量。
3.預計2015年10月至11月舉行子課題組負責人會議,印發各地區文化史古代部分書稿,并就共同關心的議題進行研討(提議以“近現代地區文化史分期”為題)。
(課題組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