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研究進展情況
二、 研究計劃總體執行情況及各子課題進展情況
《殘疾人語言障礙與學習機制研究》擬采用經典心理學研究手段(測驗量表、認知實驗、眼動技術、實驗干預)與最新的認知神經科學研究手段(事件相關電位)相結合的方式,對殘疾人語言障礙的行為缺陷、殘疾人語言障礙與學習的認知機制、殘疾人語言障礙與學習的腦機制以及殘疾人語言障礙的教育干預進行深入研究。本課題從2013年11月立項至今,一直在按照研究計劃緊張有序的進行著。各子課題負責人積極組織課題組成員進行殘疾人語言障礙研究領域相關文獻的搜集,最新進展的跟蹤,相關康復機構和學校的參觀學習,認知神經科學領域相關技術的培訓,以及測查工具的搜集、修訂和研發等工作。
迄今已撰寫了2篇相關領域的研究報告,發表在SSCI期刊上。在測評工具開發方面,我們廣泛收集國內外語言障礙相關的測評工具。目前,第一個子課題中所用的測量工具已完成了初步的編制。在技術學習方面,課題成員已完成了對于眼動技術和腦電技術的學習。
四個子課題中,除了子課題四《殘疾人語言障礙的教育干預》還在文獻收集階段,其余三個子課題均進入了實際操作部分。子課題一《殘疾人語言障礙的行為特點》已經完成了對相關老師的訪談和相關工具的初步編制,具體的工具目錄列在下面的第二部分研究成果情況部分。子課題二《殘疾人語言障礙與學習的認知機制》已經設計實驗,采用眼動技術從預視效應的角度探討了音、形、義在聽障兒童的漢字識別中所起的作用,相關結果體現在所發表的兩篇高質量的SSCI論文中。子課題三《殘疾人語言障礙與學習的腦機制》已經完成了實驗設計部分,下一步將進入具體的施測。
三、 調查研究及學術交流情況
本課題已經完成了對國內外相關文獻的梳理工作,并已與我國相關領域的專家進行了深入探討,結果發現在以下方面存在著差異:
1.相對于國外的將殘障人群看做一個獨立的文化群體,我國的殘障人群則主要被視為人群中的弱勢群體。與保存自己的文化相對應的,我國的殘障兒童的家長則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最大程度的融入正常人群。
2.國外對于輔助技術的運用存在著爭議,并且這個爭議是現在的研究熱點,而我國則不存在這一爭論。如對于聽障兒童,國外存在著是否應該進行人工耳蝸移植以及耳蝸移植年齡的爭議,而我國則基本認同早期的人工耳蝸移植有益于聽障兒童的語言發展。
3.國外的語言學習不僅包括聽覺語言學習,也包括手語學習,對于兩者關系的探討也是研究熱點之一,但在我國幼兒聽障人群中則不存在這種雙語現象,訓練口語似乎是聽障兒童的唯一目的。但進入小學的聽障兒童,其語言學習又需要手語的協助,因此中國聽障兒童的語言學習情況更為復雜。
根據以上列出的文化差異,我們對于研究設計均進行了調整。
四、 研究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及改進措施:
1.殘障被試方面:
本項目涉及三種特殊被試群體:聽力障礙、視力障礙和智力障礙,由于原研究方案中所涉及的重度聽力障礙、視力障礙和智力障礙被試進行實驗任務難度太大,且干預效果不明顯,因此在項目實施過程中,被試主要選取輕度或中度聽力障礙、視力障礙和智力障礙被試。
2.實驗設計方面:
子課題一殘疾人語言障礙的行為特點研究中所使用的實驗材料,包括口語能力測試、書面語能力測試和閱讀能力測試,這些對認知能力正常的兒童所進行的測試,并非完全適合殘障兒童。因此,我們根據殘障兒童的特點,對這些測試進行了修訂。
對于耳蝸植入的聽障兒童,雖然他們具有一定的聽力能力,但與同齡人相比,其閱讀能力和識字量都是有限的,因此我們盡量用圖片的形式來代替文字形式的展示。這種改進方法同樣適合對智力障礙兒童的測試。對于視力障礙兒童,我們則將一些書面語呈現的測試題目改成聽覺呈現,對于必須使用非聽覺方式呈現的測試題目則轉換成盲文進行呈現。這樣處理,可以盡量保證能對三種障礙群體語言能力各個方面進行全面細致的測量。
子課題二殘疾人語言障礙與學習的認知機制研究中,使用眼動追蹤的技術研究障礙群體在語言加工中與正常群體相比所存在的差異或弱勢及其原因。由于視力障礙群體視覺缺陷,因此我們并未能采集到視力障礙群體的眼動數據。關于視力障礙群體如何能夠使用眼動技術參與實驗,這個難題目前也是國內外學者比較有爭議的問題,我們也將在后期進行嘗試。
子課題三殘疾人語言障礙與學習的腦機制研究中有使用到MMN研究范式,這種研究范式下被試無需注意目標刺激,但需要有分心任務,如何設計視障群體的分心任務是個難題。我們將嘗試使用簡單計數或盲文閱讀來作為分心任務。
3.數據處理方面
眼動數據處理中有多種眼動指標,如首視時間、凝視時間、回掃和跳讀等,究竟哪些指標更能有效對殘疾人群體和正常被試群體進行區分,這是我們需要進行嘗試和探索的。由于目前可參考的研究成果很少,因此我們將參考正常被試群體的分析方法,在我們所收集的殘障群體的數據中進行嘗試分析。
腦電數據中一個比較難處理的是耳蝸植入者實驗中耳蝸所產生腦電偽跡處理問題。針對這個問題,我們將參考國內外研究成果,咨詢國內外相關領域專家,力爭取得有效、干凈的數據,為進一步分析奠定良好基礎。
此外,由于三組被試并非完全匹配,在每項實驗中,也并不能保證三組被試都能全部合適并采集到有效數據,因此三組被試間并不能進行橫向的對比分析。我們可將每組障礙群體與控制組進行比較分析,從而探討其語言發展特點、語言障礙及其機制。
五、 研究心得
一方面,學齡兒童注意力集中時間有限,所以在實驗進行中需要使用各種方法吸引兒童注意力,保證其集中注意力參與到實驗中,發揮出自己真實水平。另一方面,耳蝸植入兒童開機后的發展期可塑性非常大,對其之后的聽覺能力發展具有很大影響,因此這個階段也是非常值得研究者進行研究的。
六、 意見建議
本研究旨在通過橫向分析來探討殘障群體語言障礙及其認知神經機制,但目前對于殘障群體語言發展特點的研究還寥寥無幾,而這樣的追蹤研究對于我們理解殘障群體的語言發展以及開發針對不同障礙群體的更合適的語言教學和干預策略是非常有意義的。因此,我們希望在此課題研究的基礎上,國家社科基金能繼續支持我們進行殘障群體語言發展的追蹤研究。
二、研究成果情況
① 代表性成果簡介
Yan, M., Pan, J., Bélanger, N. N., & Shu, H. (2015). Chinese deaf readers have early access to parafoveal semantics.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Psychology: Learning, Memory, and Cognition, 41(1), 254.
基本內容:
研究以36名聽力嚴重受損的漢語高中生為被試,同時招募38個正常小學五年級學生為閱讀能力匹配組。采用邊界范式,探討了五種類型的預示詞條件下,即相同、正字法相似、語音相似、語義相似、無關控制,副中央凹信息對中央凹信息加工的預視效應。以首次注視時間、凝視時間、回視時間、總閱讀時間等為指標,結果發現:盡管閱讀匹配組的被試能夠更好的利用副中央凹的正字法信息,但是障礙的閱讀者卻能更容易獲得副中央凹的語義信息。另外,相對于閱讀水平較低的聽覺障礙被試,水平較高的聽覺障礙被試能夠利用副中央凹的語音信息,即存在語音預視效應。
主要觀點:
近來研究表明,在副中央凹信息加工過程中,聽覺障礙人群要比正常人群有優勢。在英語中,正常人群的知覺廣度范圍要比有經驗的聽覺障礙人群小。而漢語的語言特性使得漢語閱讀者在副中央凹附近有更高的視敏度,并且促進副中央凹的信息加工。本研究假設聽覺障礙的漢語閱讀者的副中央凹語義信息加工要比相同閱讀水平的正常人更為容易。通過邊界范式,控制預試詞和目標詞的關系,發現聽覺障礙人群能夠更好的利用副中央凹詞語的語義信息,說明漢語聽覺障礙人群能夠更有效的加工副中央凹的語義信息,表明在適應語言環境信息輸入的過程中,不同個體字詞識別的機制存在差異性和靈活性
學術價值:
本研究運用眼動研究的邊界范式,比較了聽覺障礙人群和閱讀能力匹配的正常人群在默讀漢語句子時對副中央凹信息的加工能力是否不同,綜合考察了五種類型的預試詞條件下,即與目標詞相同、正字法相似、語音相似、語義相似以及無關控制詞,被試對副中央信息的知覺能力。研究結果發現,相對于閱讀水平匹配的正常人群,漢語聽覺障礙人群能夠較好的利用副中央凹的語義信息。表明。聽覺障礙人群雖然在方面受損,但其卻能以其他的方式進行補償,這有助于全面理解聽覺障礙人群的語言加工機制。
社會影響:
盡管一些聽覺障礙人群有很多閱讀經驗,但是有研究表明高中畢業的聽覺障礙人群的閱讀水平卻差不多等同于三年級的正常兒童,即比正常兒童要滯后大約8年。近年來,殘疾人群雖然受到廣泛關注,但是相關的語言方面的研究較少,尤其是國內,對障礙人群、視覺障礙人群、智力障礙人群的語言加工機制的研究起步較晚。本研究發現,相對于正常的閱讀能力匹配人群,聽覺障礙人群能夠更有效的利用副中央凹的語義信息。說明不同種類的個體在語言信息的加工過程中可能存在不同的認知機制,這為聽覺障礙人群及其他種類殘疾人群的語言干預提供了一定的指導。
② 階段性成果清單
1、期刊發表物
Yan, M., Pan, J., Bélanger, N. N., & Shu, H. (2015). Chinese deaf readers have early access to parafoveal semantics.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Psychology: Learning, Memory, and Cognition, 41(1), 254.
Yan, M., Zhou, W., Shu, H., Yusupu, R., Miao, D., Krügel, A., & Kliegl, R. (2014). Eye movements guided by morphological structure: Evidence from the Uighur language. Cognition, 132(2), 181-215.
2、在編測評工具
視障/聽障/智障/正常兒童
學前 學后
口語能力 語音感知 音節覺察 √ √
聲調覺察 √ √
韻母覺察 √ √
聲母覺察 √ √
語素意識 形旁功能 √ √
形旁知識 √ √
同音語素 √ √
同形語素 √ √
復合詞 √ √
詞匯知識 接受性詞匯 √ √
產生性詞匯 √ √
句法能力 接受性語法 √ √
產生性語法 √ √
聽力理解 聽力閱讀 √ √
書面語能力 認知技能 正字法意識 √ √
快速命名 √ √
拼音技能 字母命名 √ √
音節朗讀 √ √
閱讀能力 漢字識別 √ √
閱讀理解 √ √
閱讀流暢性 √ √
課題組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