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amp id="sgkyk"><pre id="sgkyk"></pre></samp>
    
    

    舊版網站入口

    站內搜索

    我國分省經濟發展方式轉變與產業、人口、教育、就業和遷徙政策仿真中期檢查報告

    2016年03月09日13:33

    一、 研究進展情況

    (一)研究計劃總體執行情況及各子課題進展情況

    1、研究計劃總體執行情況

    本課題2013年11月26日立項,預計2018年12月1日完成。原計劃分五個階段初步完成課題:第一階段課題前期準備階段(2014.01-2014.03);第二階段課題正式啟動階段(2014.04-2014.10);第三階段課題重點研究階段(2014.11-2015.10);第四階段課題研究攻堅階段(2015.11 –2017.06);第五階段課題深化階段(2017.07-2018.07)。目前,按原計劃正常推進到第三階段——重點研究階段。前三階段任務完成情況如下:

    (1)基本完成了第一階段階的任務(2014.01-2014.03)——課題組成立并召開課題研究啟動會議,進行討論并確定課題負責人及研究人員的任務與職責分工、制定項目經費的分配與使用管理辦法、項目運作規程、各子項目進度安排,進一步細化研究框架和研究方案,收集本項目研究所需的前期研究相關資料。

    但是,隨著目前重點研究的推進,發現這一階段的研究框架還需要調整,相應的研究方案也需要做一定的調整。盡管這一階段收集和整理了大量前期研究相關資料,但這些資料遠遠不能滿足現階段及未來研究的需要,因此地根據研究需要必須不斷地大量補充新的資料。

    (2)初步完成了第二階段預期目標(2014.04-2014.10)——①課題組進行正式開題報告論證會;②全體研究人員根據現有文獻資料、統計年鑒等展開與課題相關的基礎性研究,并設計調研方案、調查問卷、篩選重點調研區域等;③根據各子課題的實際需要,組織專人到相關國家、地區、部門、單位實地進行調研,收集資料,五個子課題形成五份調研報告。

    但是,由于首席專家工作單位變更(目前調入湖南大學),在辦理調離手續時耽誤幾個月的時間,導致初步的實地調研并沒有在這一階段完成,而是延后到2015年6月才基本完成西南各省市、東南各省市、華北各省市、中部各省市的初步調研。因此也拖延了五個子課題形成的五份調研報告出爐。

    (3)正在緊張有序地推進第三階段重點研究工作(2014.11-2015.10)——①課題組第二次會議和專家咨詢會,總結課題第一階段研究工作和部署下一步研究工作;對本階段性存在的重要、關鍵和難點問題進行咨詢;②課題組成員對內陸典型省份進行重點調研,尤其是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得比較好的地區——江蘇、廣東、上海等地進行重點調研;③根據本階段的調研資料,重點分析產業、人口、教育、就業和遷移政策對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影響;④子課題1的研究人員剖析我國省級(如重慶市)行政區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現狀與問題。其他四個子項目課題組展開實質性研究,并根據需要隨時進行補充調研和資料收集工作,形成部分階段性成果(經相關子課題成員討論)——研究報告、學術論文、決策咨詢等。這一階段已經根據初步的研究成果,整理發表了學術論文9篇,相關專著兩部,遞交成果要報三份。

    但是目前這一階段進展較為緩慢,可能在預計的2015年10月份完成不了重點研究工作,需要往后推延一定的時間,估計至少要往后推延一年時間,即2016年10月才能全部完成這一階段的工作。

    2、各子課題進展情況

    目前,五個子課題的研究正在加緊全面推進,但五個子課題的研究進度各有不同。第一到第五個子課題分別完成各自預期工作量的50%、40%、30%、60%和10%。具體情況如下:

    子課題一“重慶、河南和廣東經濟發展方式轉變與產業、人口、教育、就業政策對比研究”進展:該課題已完成了約50%的工作量。具體而言,該子課題供三部分,目前已完成了前兩部分——三省份產業政策、人口政策與發展方式轉變對比分析研究。而教育政策、就業政策與發展方式轉變對比分析,這個最后一個部分還沒有展開研究。

    子課題二“經濟發展方式轉變之理論基礎研究”進展:目前,該課題已完成了約40%的工作量。具體而言,該子課題共五部分,目前已完成了前三部分——經濟發展方式轉變之基本內涵、經濟發展方式轉變之本質、經濟發展方式轉變之層次;第四部分——經濟發展方式轉變之理論基礎,已經展開初步研究,基本模型架構已經構建起來。但這一部分工作量非常大,還需要做大量研究;第五部分——經濟結構調整和經濟空間優化機制,還沒展開研究。

    子課題三“新經濟地理循環累積因果模型(NEG)的要素-產業-區域子系統拓展”進展:目前,該課題已完成了約30%的工作量。具體而言,該子課題共五部分,目前已完成了前兩部分——勞動力與資本同步轉移NEG模型和技術與產業空間轉移NEG模型;第三部分——資源成本與產業轉移NEG模型,已經展開初步研究,目前碰到較大的困難,一時難以推進;第四、五部分——資源—產品—產業空間轉移NEG模型和要素-產業-區域子系統拓展模型,還沒展開研究。

    子課題四“典型省份重慶、河南、廣東三省市經濟發展方式轉變仿真模型數據庫建設”進展:目前,該課題已完成了約60%的工作量。具體而言,該子課題共七部分,目前已完成了4部分——要素系統指標體系、產業系統指標體系、資源環境系統指標體系、科教信息系統指標體系的構建;第三部分——人文社會系統指標體系,基礎數據還沒有完全取到,由于人為社會基礎數據較難獲取,因此目前搜集數據較為困難,以至于緊張遲緩;第六部分——數據加工方法,對應獲取基礎數據的要素系統、產業系統、資源環境系統、科教信息系統四部分做了數據加工和處理;第七部分——數據庫構建,還沒展開研究,這一部分的工作需要前六部分全部完成以后才能展開。值得一提的是,目前對該子課題的數據搜集和指標體系構建,已有典型省份重慶、河南、廣東三省市,擴展到大陸31各省市區,工作量比原來申報時增大了10多倍。

    子課題五“典型省份重慶、河南、廣東經濟發展方式轉變激勵機制和政績考核制度設計”進展:該子課題需要前四個子課題和總課題基本完成以后才能有針對性地展開研究,因此目前該課題還只是做些資料搜集整理的外圍工作,還停留在初步探索階段,還沒有深入展開研究,目前該子課題只完成預期目標10%的工作量。具體而言,第一部分——激勵機制設計方面,已經搜集整理了事權與財權對等體制、均衡性轉移支付制度、建立差別化區域轉移支付制度、建立稅源與稅收對等制度等方面的相關資料,并做了一定程度的整理;第二部分——政績考核設計方面,初步思考了分類管理績效考核機制、生態政績考核機制、政績考核配套實施機制等方面的設計內容。

    (二)調查研究及學術交流情況(調研數據整理運用、文獻資料收集整理、學術會議、學術交流、國際合作等)

    1、調研及數據整理與運用

    到2015年6月,初步完成了西南各省市、東南各省市、華北各省市、中部各省市的實地調研(訪談、座談);基本上全面獲取了大陸31各省市的產業、人口、教育、就業、遷移等方面與經濟發展方式轉變有關的數據資料(西藏、海南等部分省份部分年份統計數據不全);初步整理了各個省份的數據資料,并部分形成了指標體系,這些數據構成了經濟發展方式轉變數據庫雛形。

    2、文獻資料收集整理

    基本上完成了與發展方式轉變相關的人口、教育、就業、產業和遷移相關的文獻資料收集與整理,但隨著研究工作的深入推進,需要繼續補充大量新的文獻資料。

    3、學術會議、學術交流、國際合作

    組織課題組中青年教師和碩士生、博士生展開研討會18次;先后參與了國內高級級別會議兩次——中國經濟學年會和中國空間經濟學年會。前期研究成果形成的論文在會上做了學術交流。目前,本課題組還沒有全國性組織召開大型學術會議,沒有進行國際合作。

    (三)成果宣傳推介情況(成果發布會、《工作簡報》報送情況、國家社科基金專刊投稿及采用情況等)

    向國家社科基金委投遞《成果要報》稿件兩篇(沒有采納);向重慶市投遞《成果要報》一篇(已采納)。還沒有召開成果發布會。

    (四)研究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改進措施,研究心得、意見建議

    1、主要問題

    (1)研究內容太多,除了主要的研究內容經濟發展方式轉變與產業、人口、教育、就業、遷移政策仿真模型及技術支撐平臺構建之外,申報書中還提出了要研究:要素結構優化、產業結構優化、對外結構優化、消費結構優化、要素空間優化、產業空間優化、城鄉統籌發展、區域協調發展等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內容,研究內容非常龐大。

    (2)研究省份太多。根據國家基金委反饋回來的評審專家意見,需要對大陸31各省份逐一展開研究,工作量非常大。

    (3)調研工作難以深入展開。雖然課題組盡力聯系各省市的有關部分(比如,發改委、國土廳、規劃局等部分),但大部分單位都不太愿意騰出時間與我們座談。課題組只能選擇部分區縣相關部分展開調查。而且參與座談的各單位成員多為一般辦事人員,不太熟悉本省、本縣的發展方式轉變情況。

    2、改進措施

    (1)縮小研究內容,集中精力從產業、人口、教育、就業、遷移角度研究解決發展方式轉變,建立政策仿真模型和技術支撐平臺。舍棄申報書中提出的要素結構優化、產業結構優化、對外結構優化、消費結構優化、要素空間優化、產業空間優化、城鄉統籌發展、區域協調發展等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研究內容,不予研究,或對這些研究內容只從人口、教育、教育和遷移角度做規范性分析,而不做定量分析。

    (2)酌情考慮基金委反饋回來的評審專家意見——研究范圍擴展到31省市區,還是回到申報書提出的研究范圍——典型省份廣東、河南、重慶的研究。重點研究典型省份廣東、河南、重慶的情況,對其他省份的研究只標準的分省研究,不分別對31個省份詳細展開分析和分別提出具體政策措施。

    (3)縮小省廳級單位的調研次數,增加地、市、縣級單位的調研次數。從微觀向宏觀推進研究。同時增加各省市當地城鄉居民的座談人次,利用湖南大學學生遍布全國各省市區的優勢,通過學生寒暑假回家時間對當地政府和居民展開調研。

    二、研究成果情況

    代表性成果簡介(基本內容、主要觀點、學術價值、社會影響等)

    1、專著:《中國西部內陸開放型經濟發展研究》(鄒璇,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5年5月)

    本書從要素空間優化、產業開放演進和區際貿易優化方面探索我國經濟發展方式轉變路徑,進而展開內陸開放型經濟發展研究。

    (1)基本內容

    本書綜述了開放型經濟發展理論,探索了內陸開放型經濟運行機理;建立了體現經濟開放、地域分工與產業空間演進、要素區際開放和產品區際貿易等系列模型,并分別以對區域開發程度、要素開發對區域經濟的促進作用、內陸開放對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和內陸開放對經濟增長的促進作用等方面做了系列實證研究。分析了西部地區發展內陸開放型經濟背景,構建了西部地區內陸開放型經濟發展架構,在分析和借鑒現有開放型經濟發展模式和路徑的基礎上,分別從產業開放演進、要素自由流動和商品區際貿易三大方面,探索如何發展內陸開放型經濟,最終把產業、要素和產品三者有機結合起來,構建“三位一體”內陸開放型經濟發展模式與路徑。

    (2)主要觀點

    ①要素空間優化、產業開放演進和區際貿易優化是中國內陸地區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重要內容和路徑,同時也是西部地區發展內陸開放型經濟的便捷途徑。

    ②西部大開必須跳出“政策性投資拉動”的慣性思維發展模式。

    ③西部地區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必須三位一體要素優化、產業優化、產品優化。

    ④內陸開放型體系是由要素、產業和產品開放組成的整體,產業開放演進是核心,要素空間優化是產業開放演進的基礎,商品區際貿易是產業開放演進的深化,三者相輔相成,良性互動。西部地區只有形成了區域內部不同等級城市之間的“縱向”垂直產業鏈分工,才能最終形成上下游產品貿易、同一產品不同生產環節的中間產品貿易以及要素空間優化。

    ⑤要素開放的本質在于通過要素空間優化——有效配置勞動力、資本等要素,促使要素發揮最大效益。西部地區要素空間優化目標是生產要素以最低成本自由流動和有效率配置。

    ⑥西部地區的產業開放演進要采用全方位產業梯級開放演進模式、區際產業節點互動式開放演進模式、分層級產業空間演進具體模式

    ⑦發展具有中國西部特色的進口替代模式和具有中國西部特色的出口導向模式。

    ⑧西部內陸開放型經濟發展要深化思想解放,營造良好開放環境;打造高速出境物流體系,構建內陸開放通道;加強“三位一體”區域合作,破解各自為政難題;搭建人才創業平臺,破解全球引智難題;搭建全球融資平臺,破解資金緊缺難題。

    (3)研究價值

    ①以微觀主體效用和利潤最大化目標為前提,以產業空間演進理論、要素區際流動理論、產品區際貿易理論為基礎,首次構建內陸開放型經濟發展運行機制和西部內陸開放型經濟發展架構,將要素空間優化、產業開放演進和區際貿易優化研究納入這個完整的框架,并得到相應的經濟學解釋。②在半封閉式西部地區經濟系統中,考慮到開放經濟發展的外部性,根據經濟開放、地域分工、產業-要素-產品空間優化機制(模型),耦合新古典經濟學、新經濟地理學和新貿易理論,構建了產業開放演進機制、要素空間優化機制和內陸開放型經濟發展運行機理,一定程度上拓展了開放型經濟理論內涵。

    (4)應用價值

    ①根據開放效應、集聚效應、比較優勢,設計了適合西部地區的產業開放、要素開放和產品開放開模式,探索了西部地區差異化發展模式下的異質性開放型經濟發展路徑。一定程度上豐富了區域經濟學、新經濟地理學、新貿易理論等學科的相關內容。在政策性大開發背景下研究內陸開放型經濟發展模式與路徑,可能對新的邊緣學科的形成起到一定的促進作用。②對西部大開發基本思路和內陸開放型經濟發展模式與路徑做出了創新性設計。本書基于產業經濟學、區域經濟學和新貿易典理論,同時以西部省市(除西藏外)的實地調研進行經驗研究,提出新一輪西部大開發必須跳出“政策性投資拉動”的慣性發展思維模式,轉型到以開放促開發上來。該論斷本身對于我們認識新一輪西部大開發的性質、認識各行為主體在西部大開發中的角色和地位有重要作用;同時提出,發展內陸開放型經濟可以實行分層梯級開放和開發,但西部地區必須掃清內外部要素自由流動、商品自由貿易和產業自由轉移的障礙,否則就沒有產業開放演進、要素空間優化和區際貿易優化的可能。這對我國中部地區發展內陸開放型經濟具有一定的推廣和示范作用。③本書能為國家實現區域協調、城鄉統籌和經濟平穩發展提供新思路;為深入推進西部大開發尋找新路徑;為西部地區提升自我發展能力、加快發展步伐和縮小與發達地區的差距提供新舉措。該研究成果具有廣泛的應用背景和基礎。

    2、專著:《城鄉統籌綜合配套改革縱深拓展研究》(鄒璇,西南財經大學出版社,2014年4月)。

    本書從城鄉統籌角度初步探索經濟發展方式轉變方面的系列產業問題、就業問題、人力資本問題。并提出相關政策措施。

    (1)基本內容:本成果在分析我國城鄉統籌綜合配套改革制度背景基礎上,挖掘現有城鄉統籌理論基礎,并深入探討當前我國城鄉統籌發展的內在機理,進而探索城鄉收入統籌、城鄉產業統籌、城鄉商貿統籌、城鄉就業統籌、城鄉人力資源統籌、城鄉醫療保障統籌等方面的模式與路徑;在此基礎上進一步研究重點地區城鄉綜合配套改革縱深拓展戰略架構及戰略重點、城鄉統籌綜合配套改革縱深拓展關鍵領域;同時還針對當前城鄉統籌面臨的問題,從戶籍改革、現代農業、城鎮化與工業化、土地融資及農產品信息化平臺建設分五個專題深入研究如何縱深推進城鄉統籌綜合配套改革;最后提出的系列可操作性政策措施。

    (2)主要觀點

    ①以城鄉收入統籌、城鄉產業統籌、城鄉商貿統籌、城鄉就業統籌、城鄉人力資源統籌、城鄉醫療保障統籌等舉措,促進我國城鄉經濟發展方式轉變。

    ②在城鄉資源領域構建統一市場,讓要素自已流動,促進要素空間優化。

    ③突破關鍵領域的制度瓶頸,賦予實踐主體探索權。

    ④打破基層實踐的思想束縛,賦予實踐主體試錯權。

    ⑥設立統籌城鄉發展基金,實行開放管理專項支持。

    (3)學術價值

    第一,學術界首次系統地研究城鄉統籌理論;第二,豐富和發展了發展經濟學中的“二元結構”的理論、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理論;第三,為解決城鄉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問題,提供新的理論基礎;第四,從城鄉收入統籌、城鄉產業統籌、城鄉商貿統籌、城鄉就業統籌、城鄉人力資源統籌、城鄉醫療保障統籌等方面提出了轉變我國經濟發展方式的理論指向。

    (4)應用價值及社會影響

    第一,本成果能為國家各級政府推進城鄉統籌工作提供決策參考;第二,本成果能較好地指導地方政府解決“三農”問題、轉變城鄉經濟發展方式;第三,本成果中的城鄉收入統籌、城鄉產業統籌、城鄉商貿統籌、城鄉就業統籌、城鄉人力資本統籌、城鄉醫療保障統籌等模式與路徑能直接用于指導地方政府展開城鄉統籌工作和發展方式轉變工作;第四,本成果的城鄉統籌關鍵領域和重點專項研究環節的解決辦法,有助于區縣政府在推進城鄉發展方式轉變中實際操作。

    (二)階段性成果清單(請填寫附件EXCEL表格)

    專著:

    1、鄒璇,《中國西部內陸開放型經濟發展研究》,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5.5;

    2、鄒璇,《城鄉統籌綜合配套改革縱深拓展研究》,西南財經大學出版社,2014.4。

    文章:

    1、鄒璇,區內雙核互動產業統籌發展研究,求索,2014.10;

    2、鄒璇,中國城鄉商貿統籌能力地域分異性研究——基于省級層面的實證分析,軟科學,2015.1;

    3、鄒璇,城鄉醫療保障統籌發展模式與路徑研究,農村經濟,2014.8;

    4、皮亞彬,城市區位、城市規模與中國城市化路徑,經濟與管理研究 2014-03-06

    5、段瑞君,聚集經濟、市場擁擠效應與城市規模,財經科學 2014-08-01 期刊

    6、梁軍,新興產業與傳統產業互動發展的區域差異與變動趨勢——基于灰色關聯模型的實證研究,產經評論 2014-11-15

    7、安虎森,以人為核心的城鄉一體化路徑分析,甘肅社會科學 2014-05-25

    8、顏銀根,中國分割的經濟空間:基于區域間經濟增長溢出的實證研究,當代經濟科學 2014-07-15

    9、譚靈芝,氣候變化適應性資金投入對農業總產值影響研究,農業技術經濟 2014-12-26

    成果要報

    1、謹防人口結構失衡綁架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對策建議(2015.5,國家社科基金委)

    2、內陸開放型經濟的模式與路徑探索(2014.3,國家社科基金委)

    3、西部地區發展內陸開放型經濟的模式與路徑探索(2014.1,國家重慶市社科聯社科基金辦公室,2014年10月刊出)

    調研報告

    1、重慶市經濟結構調整和優化中的問題調查報告(2014.12)

    2、廣東省經濟結構調整和優化中的問題調查報告(2015.1)

    3、河南省經濟結構調整和優化中的問題調查報告(2015.1)

    3、湖南省經濟結構調整和優化中的問題調查報告(2015.5)

    專題研討會材料(PPT)

    分別圍繞全國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的經濟發展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產業、人口、教育、就業和遷移等方面主題,組織青年教師和研究生、博士生展開專題研討,共組織研小型討會18余次,制作相關主題專題研討材料PPT 103份。

    此外,還有相關該主題的工作論文12篇,部分論文已經向ssci期刊投稿。

    四、審核意見 

    課題組供稿

    (責編:李葉)
    在线精品亚洲一区二区| 国产精品久久国产精品99| 国产精品电影一区| 久久精品国产69国产精品亚洲| 无码精品A∨在线观看| 2022国产精品自产拍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成人va在线播放 | 日本一区二区三区精品中文字幕| 国产成人一区二区三区精品久久| 精品福利资源在线| 成人啪精品视频免费网站| 青青热久久久久综合精品| 精品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 久久久国产精品va麻豆| 在线成人精品国产区免费| 国产精品视频男人的天堂| 奇米影视7777久久精品| 国产精品视频视频久久| 老司机91精品网站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一成久久精品国产成人综合| 亚洲AV无码成人精品区在线观看 | 四色在线精品免费观看| 九九热在线精品视频| 久久丝袜精品中文字幕| 国产精品揄拍一区二区久久| 久热精品视频第一页| 视频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系列国产精品制服丝袜第 | 2022免费国产精品福利在线| 久久香蕉国产线看精品| 亚洲精品乱码久久久久久自慰| 精品无人乱码一区二区三区 | 99久久精品费精品国产一区二区 | 久久久久久一品道精品免费看| 四虎国产精品永久在线网址| 精品国产伦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 国产成人无码精品久久二区三区 | 国产精品爽爽ⅴa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精品18| 亚洲中文字幕久久精品无码VA| 真实国产精品vr专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