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amp id="sgkyk"><pre id="sgkyk"></pre></samp>
    
    

    舊版網站入口

    站內搜索

    專家研討國家社科基金重點項目成果《馬克思主義法律思想通史》

    2015年10月09日16:34來源:光明日報

    編者按

    馬克思主義法學理論是我們堅持依法治國的基本方略、推進法治中國建設的理論基礎。由公丕祥、龔廷泰共同主編,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4年11月出版的《馬克思主義法律思想通史》(共四卷)(注:國家社科基金重點項目“馬克思主義法律思想發展進程研究”最終成果),研究了馬克思主義法律思想的形成、發展及不斷豐富的歷史進程,描繪了從馬克思主義法學產生到馬克思主義法學在蘇俄的發展和馬克思主義法學中國化以及西方馬克思主義法學發展的理論全貌,對于我們全面、系統研究馬克思主義法學理論具有重要價值。本版今天特約請3位法學專家,分別從不同角度對這部著作進行理論解讀,以期對推進馬克思主義法學的新發展和新飛躍有所助益。

    《馬克思主義法律思想通史》簡介

    全書分為四卷:

    第一卷:深入考察馬克思、恩格斯法律思想的形成和發展過程,著力闡釋19世紀馬克思主義法學形成和發展的革命性意義。

    第二卷:探討馬克思主義法學在蘇俄的運用與發展,研究列寧法律思想的形成與發展過程,闡述列寧法律思想的主要內容及對馬克思主義法學的豐富和發展。

    第三卷:考察20世紀以來馬克思主義法學在中國廣泛傳播和不斷發展的思想歷程,指出馬克思主義法學中國化的偉大進程極大地推動了馬克思主義法學的新發展。

    第四卷:研究西方馬克思主義法學的產生和發展過程,揭示馬克思主義法律思想對當代西方法學思想的重要影響。

    李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的思想基礎和理論淵源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是對馬克思主義法律觀的繼承、創新和重大發展,是推進馬克思主義法學思想中國化的最新成果,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重要理論指導、思想基礎和學理支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是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和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中國實踐為基礎的科學理論體系,深刻回答了我國法治建設和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性質、方向、走什么道路的重大問題,闡明了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建設法治中國的總目標、指導思想、基本原則、主要任務等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和法治國家,必須不斷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

    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必須要堅持和發展馬克思主義法學理論。從理論淵源來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是馬克思主義法學理論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馬克思主義法學理論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的思想基礎和理論淵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既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一部分,也是馬克思主義法學體系的一部分,它與馬克思主義法學是繼承、發展和超越的關系,是一脈相承、創新發展和與時俱進的關系。馬克思主義法學理論體系是一個開放發展的理論體系,馬克思恩格斯及其同時代的馬克思主義者,列寧及其同時代的馬克思主義者,毛澤東、鄧小平以及中國共產黨歷屆領導集體及其同時代的馬克思主義者,以及包括西方馬克思主義者在內的各國馬克思主義者,都對這個科學理論體系的產生、完善、豐富和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當今世界的經濟政治形勢和國際關系格局發生了巨大變化,馬克思主義法學面臨著嚴峻挑戰。在世界范圍內,馬克思主義和社會主義的發展還處于低潮,因此,中國馬克思主義者對發展馬克思主義法學肩負著重要的歷史責任和理論擔當。

    由南京師范大學法學院公丕祥教授、龔廷泰教授共同主編,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推出的《馬克思主義法律思想通史》,對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法學理論研究作出了最新貢獻。筆者認為,該著作內容豐富、體系嚴整、特色明顯、思想深刻、觀點鮮明,是堅持和發展馬克思主義法學理論,推進馬克思主義法律思想中國化,構建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的精品力作。初讀下來,認為該書具有以下特點和貢獻。

    《通史》是目前我國第一部全面系統研究馬克思主義法律思想通史的重大成果。十余年前,中國人民大學呂世倫教授曾先后主編過由法律出版社出版的《馬克思恩格斯法律思想史》《列寧法律思想史》等著作,在中國法學界產生了非常重要的影響。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的《法理學》也高屋建瓴、系統權威地闡釋了馬克思主義法學理論及其中國化的精髓。《通史》在國內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礎上,通過對經典馬克思主義法學到西方馬克思主義法學,從馬克思恩格斯到列寧、斯大林,從經典作家到他們同時代的馬克思主義者,從陳獨秀、李大釗到毛澤東、鄧小平,從江澤民、胡錦濤到習近平,從西方馬克思主義者盧卡奇到德里達,進行了全景式的覆蓋介紹和系統性研究,起到了填補這一領域理論學術空白的重要作用。

    《通史》是馬克思主義法學理論中國化研究的重要成果。在中國共產黨長期的革命、建設和改革過程中,產生了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兩大理論成果,它們分別構成了新中國社會主義法制建設和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理論基礎。《通史》闡述了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包括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共產黨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的最新發展,梳理了從馬克思主義法律思想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中的法學思想一脈相承的發展與創新歷程,闡釋了馬克思主義法學理論中國化的重要理論意義和實踐價值。

    《通史》對西方馬克思主義法學理論進行了開拓性的系統研究。《通史》將西方馬克思主義主要界定在除了經典馬克思主義和列寧主義之外的馬克思主義范疇,揭示了西方馬克思主義法律思想與經典馬克思主義和列寧主義法律思想的種種內在聯系和相關性。《通史》研究了從盧卡奇到德里達,即從上個世紀末到當代西方馬克思主義法律思想發展的歷程,拓展了馬克思主義法律思想研究的新視域,豐富了馬克思主義法律思想研究的理論資源,揚棄了西方馬克思主義法律觀中的錯誤和糟粕。這有利于我們站在中華民族和平發展和偉大復興的世界大格局角度,以開放的視角、發展的觀點、兼容并蓄的態度、唯物辯證的方法正確對待西方馬克思主義法律思想,為堅持和發展中國化馬克思主義法學提供更加豐富多樣可供借鑒的理論資源。

    《通史》是我國馬克思主義法學研究的基礎性成果,是我國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在法學研究領域的最新成果。正在深入進行的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既是鞏固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指導地位的基礎工程,也是一項重大的理論創新工程。實施這項工程,是不斷開辟馬克思主義發展新境界的必然要求,是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客觀需要,是加強黨的理論建設,保持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鞏固黨的執政地位的重要保證。《通史》是加強馬克思主義法學理論中國化的理論創新和重大現實問題的研究,是體現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法學理論研究的最新成果之一。該書的出版發行,有助于推動我國馬克思主義法學理論研究的深入與發展,有助于堅持中國法學研究的正確方向和正確導向,對于強化馬克思主義法學在法學學科領域的基礎性、指導性地位,加強法學學科的馬克思主義法學理論建設,推動我國法學研究的繁榮與發展,有著重要的理論價值。

    《通史》有著非常重大的實踐價值。當前,我國改革發展進入了關鍵階段,全面推進依法治國開啟了新征程。與此同時,我們也必須清醒地看到,在中國社會變革進程中,各種思想文化相互碰撞交鋒也很激烈。因此,我們要積極借鑒人類法治文明的優秀成果,特別需要認真總結和運用黨領導人民實行法治的成功經驗,圍繞社會主義法治建設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推進法治理論創新,發展符合中國實際、具有中國特色、體現社會主義發展規律的社會主義法治理論,為依法治國提供理論指導和學理支撐。只有對馬克思主義法學理論的整個發展歷程有一個全面、系統地研究分析,才能總結、吸取馬克思主義法學理論中國化的基本經驗,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建設的方向,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道路。《通史》在科學解讀馬克思主義法律思想的經典文獻的基礎上,闡述了馬克思主義法律思想的歷史脈絡與基本含義,論證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學思想的歷史發展與躍進過程,闡明了中國共產黨人為建設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堅定不移地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的探索過程。這一開創性的研究,對于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無疑有著重要的實踐指導意義。

    (作者系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研究所所長)

    卓澤淵:歷史—理論—實踐

    ——《馬克思主義法律思想通史》:馬克思主義法學研究的鴻篇巨制

    思想史是獨特的思想傳記。為偉大的思想立傳,恐怕是所有傳記寫作中最為艱苦的事業。南京師范大學公丕祥、龔廷泰教授主編的4卷300多萬字的《馬克思主義法律思想通史》(以下簡稱《通史》),正是這樣一部法律思想的傳記。《通史》縱觀歷史、立足理論、著眼實踐,全面而理性地檢索、總結了馬克思主義法律思想的產生、形成以及中國化發展的歷史過程,堪稱中國法學界關于馬克思主義法學研究中少有的重大成果和鴻篇巨制。

    《通史》是對馬克思主義法律思想極為系統的歷史總結。馬克思主義法律思想作為馬克思主義的重要構成部分,生生不息,代代相繼。從原初的意義上講,馬克思主義法律思想僅僅是馬克思和恩格斯的法律思想成果,其后經歷了一個半世紀的歷程,由其后繼者薪火相傳,不斷發展,到現在已經蔚然大觀。20世紀初期,以列寧為首的新一代馬克思主義政治家、革命家、思想家,面對社會主義法律發展和法治建設實踐,為馬克思主義法律思想增添了新的篇章。當馬克思主義法律思想隨著馬克思主義傳到中國之后,陳獨秀、李大釗、蔡和森、瞿秋白、毛澤東等人對馬克思主義中國化作出了重要貢獻,也對馬克思主義法律思想在中國發展的進行了深入探索,留下了豐富的理論資源。周恩來、劉少奇、董必武、謝覺哉等政治家和革命家們根據馬克思主義法律思想,對中國的法律問題做出了許多嶄新的論述,成為毛澤東思想極為重要的構成部分。尤其是在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之后,鄧小平、陳云、彭真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在新的歷史時期,對社會主義法律做出了一系列新的闡釋和新的論斷。江澤民、胡錦濤、習近平等黨和國家領導人,都在馬克思主義法律思想的指導下,對中國社會主義法律與法治做出了一系列重要的論述,成為馬克思主義法律思想在中國社會主義建設和改革時期的最新成果。《通史》對這一歷史過程中的諸多馬克思主義思想家、革命家、政治家的法律思想給予了一一論述。全書上下百多年、縱橫全世界,最后聚焦在中華大地之上,時間跨度漫長、地域視野廣闊,是對馬克思主義法律思想極為系統的歷史總結。

    《通史》是對馬克思主義法律思想極為嚴謹的理論探究。馬克思主義是一個宏大的理論體系。在這一體系中,法律思想占有極為重要的地位。馬克思和恩格斯,是無產階級的理論家、革命家,同時也是無產階級的法學家。馬克思是德國波恩大學和柏林大學法律系的學生,曾接受過系統而專業的法學教育。馬克思甚至有《關于林木盜竊法的辯論》《歷史法學派的哲學宣言》《黑格爾法哲學批判》等直接涉及法律的重要著述。恩格斯寫下了《家庭、私有制和國家的起源》這種屬于法學重要范疇的著述,體現了極深的法學理論修養和專業素質。馬克思恩格斯對資本主義社會包括對資本主義法律的批判,是無產階級戰勝資產階級、社會主義戰勝資本主義的銳利武器,同時也為社會主義法律與法治的創建提供了重要的理論先導,指明了發展的歷史方向。馬克思主義法律思想也是社會主義時代法治建設極為重要的理論淵源。在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的實踐中,列寧、毛澤東等人給予馬克思主義法律思想以新的發展,初創了一系列社會主義法律理論和法治理論。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結合中國社會實際,對中國法治發展作出了新的理論闡釋。當然,由于種種原因也出現過一些重大的理論誤解,導致了實踐上的嚴重失誤。在社會主義的建設和改革時期,中國共產黨人在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過程中,特別注重對于中國社會主義法治理論的創建,提出了構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法治體系,開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等至關重要的重大問題,積累了一大批重要的思想成果。《通史》對如此跨度的思想史進行了系統梳理和理論探究,為解析馬克思主義法律思想的歷史發展過程,提供了重要的理論范本,是學習和掌握馬克思主義理論的重要讀物。

    《通史》是對馬克思主義法律思想極為全面的實踐總結。馬克思主義高度重視理論與實踐的結合,高度重視理論的現實運用。馬克思主義法律思想從來都將法律實踐放到極為重要的位置,加以特別的關注。在馬克思主義法學創立的時候,馬克思恩格斯著眼的是無產階級革命事業,是如何為無產階級革命提供法律武器,為未來社會的建設提供法律上的思想指導。因此,他們對資本主義法律制度進行了堅決而深刻的批判,在從根本上否定資本主義法律和法治的同時,也為未來的社會主義法律和法治的發展作出了理論上的準備。在蘇聯建立之后,以列寧為首的馬克思主義革命家、政治家、理論家們,著眼于社會主義法律和法治實踐,為社會主義法治的初創進行了不懈的探索。他們在不斷試錯中前行,也確實出現了許多重大的失誤,甚至犯了嚴重的錯誤,導致了極為沉重的惡果。在中國,立足新中國成立之初的實際,共產黨人領導了中國社會主義法治的最初實踐,在短短的數年間就使社會主義法治初露端倪。文化大革命之后,中國共產黨人在深刻反思和不斷探索的基礎上,創立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以此來適應改革開放的需要,適應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需要。《通史》并未將其視野局限在歷史和理論的范圍之內,它將馬克思主義法律思想放到宏大的革命斗爭、建設發展、改革開放的時代背景和具體實踐之中加以總結。作者對革命實踐、建設實踐、改革實踐予以了高度的關注,用了大量的篇幅來闡釋社會主義法律思想與著名思想家、政治家的聯系,以及這些法律思想在實踐中的發展過程,從而使得這一著作具有了關注法律實踐的、獨特的學術個性。

    《通史》是一部可以進一步完善的,具有學術、理論與實踐多重意義、十分重要的法學著作。細讀本書,筆者也注意到其某些方面還可以進一步完善。比如,書名為“法律思想通史”,但在具體論述中常常用“法學”來代替“法律思想”或者將“法學”與“法律思想”二者交替混用。又如,該書第三卷第一編標題為“馬克思主義法學在中國的傳播”,其第一章為“馬克思主義法學在中國傳播的歷史背景”,第二章為“陳獨秀的法律思想”,第三章為“李大釗的法律思想”,但第四章“早期中國共產黨人的法律思想”論述了蔡和森、瞿秋白、鄧中夏的法律思想。其實,其一、二、三章均為第四章的題目所包涵,在邏輯上究竟應該如何處理才科學恰當,可以進一步研究。再如,《通史》對“毛澤東的法律思想”與“中國第一代領導集體的法律智慧”相并列,在邏輯上仍然可以再行推敲,因為毛澤東本身也是中國第一代領導人,他的法律思想當然可以歸入“中國第一代領導集體的法律智慧”之中。另外,這里的“中國”是否應該替換為“新中國”等等。當然都瑕不掩瑜。《通史》規模宏大、內容繁多,殊難把握,非學有專攻、術有專長之法學家莫敢企及,是一部極為成功的理論著述,代表了中國馬克思主義法學研究的最新水平,是對馬克思主義法律思想進行專門研究的最新成果。隨著相應的學術傳播,必將體現出其應有的學術、理論和實踐意義。

    (作者系中共中央黨校政法部常務副主任)

    付子堂:歷史視閾下的馬克思主義法律理論與實踐

    ——評《馬克思主義法律思想通史》

    數十年磨一劍。由公丕祥教授、龔廷泰教授主編的四卷本《馬克思主義法律思想通史》(以下簡稱《通史》)的出版,實乃學界一大幸事。作為國內第一部全景式展現馬克思主義法律思想史研究成果的學術力作,《通史》立足于對馬克思主義法律思想經典論著的深刻解讀,系統梳理馬克思主義法律思想的形成、發展和豐富的歷史,以深描的筆法展現了馬克思主義法律思想史的恢弘畫卷。

    馬克思恩格斯法律思想是整個馬克思主義法律思想的原點。《通史》第一卷系統分析了馬克思主義法律思想形成和發展的過程,深入考察了馬克思恩格斯法律思想的社會、思想背景與哲學根基,精準歸納了馬克思主義法律思想的基本命題,最后從“法哲學革命”的角度深刻揭示了馬克思主義法律思想在世界法律思想史中的重大貢獻與意義。列寧法律思想是馬克思主義法律思想與蘇俄革命與建設實踐相結合的產物。《通史》第二卷將視野轉入實踐,探討馬克思主義法律思想在蘇俄的運用與發展,闡釋列寧法律思想,尤其是深入分析其對社會主義歷史條件下如何建設法制問題所作出的創造性貢獻。毛澤東法律思想、鄧小平法制思想、“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及其法律思想、科學發展觀的法學意義,以及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建設的戰略部署與制度安排是馬克思主義法律思想與中國實踐相結合的產物。《通史》第三卷專注中國問題,全景式展示了馬克思主義法律思想中國化進程與時俱進的理論品格。馬克思主義法律思想在西方社會也產生著重要影響。《通史》第四卷將西方馬克思主義法學的產生和發展過程置于整個馬克思主義法律思想的歷史進程中,全面勾畫了馬克思主義法律思想的各有機組成部分,揭示了馬克思主義法律思想對當代西方法學思想與實踐所產生的重要影響。

    對馬克思主義法律思想史的整體梳理本身就具有巨大的學術價值。首先,《通史》完整梳理了馬克思主義法律思想發展的歷史過程,全面涵蓋了馬克思主義法律思想的各有機組成部分,科學解讀了馬克思主義法律思想的經典論著,系統總結了馬克思主義法律思想的重要理論與命題,從而澄清了對馬克思主義法律思想的種種誤讀,幫助讀者重新認識馬克思主義法律思想的真實全貌。其次,作者努力通過系統而科學地編纂馬克思主義法律思想史,凸顯出馬克思主義法律思想是一個不斷發展的、具有歷史活力的開放系統。馬克思主義法律思想在指導法律實踐的同時,亦在實踐中獲得持續性的、創造性的發展與豐富。這對于學界擺脫陳舊的、教條式的馬克思主義法律思想研究范式的桎梏,回歸馬克思主義法律思想的實踐品質,在新形勢下進一步促進馬克思主義法律思想的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具有重要的啟示意義。

    雖然《通史》以歷史的面貌呈現出來,但其意圖直指現實。歷史證明,馬克思從來不曾離開,馬克思主義法律思想的生命力在于它能夠與時代的法律理論與法律實踐發生“歷史性的融合”,通過一種“不在場的在場”,對不同歷史時期和思想意識發揮持久性影響。對中國而言,當代的“中國問題”與馬克思主義思想學說之間事實上形成了某種邏輯上和思想上的關聯,馬克思主義法律思想作為馬克思主義思想學說的必要組成部分,在中國現代法律變遷史上同樣扮演著關鍵性的角色。可以說,認識馬克思主義法律思想,就是認識當代中國法學理論與實踐自身,這正是該書全景式馬克思主義法律思想史向我們揭示出的關鍵問題。

    正如馬克思所說:“理論一經掌握群眾,也會變成物質力量。”社會發展離不開思想的引領,偉大的思想理論會轉化成改造社會的物質力量。作為一種被世界公認的偉大思想,馬克思主義對人類的命運產生了歷史性影響,并成為人類重要的思想寶庫。當社會發展面臨重大問題時,人類的智慧總是會從已有的思想中尋求啟示,開創出社會發展新路徑,馬克思主義因此被不斷提出和研究。如果說馬克思主義在西方更多地被作為一種理論學說而受到人們的重視,在中國則更多地與改造社會、振興國家的實踐使命相關聯。

    首先,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在很大程度上是基于實踐意義上的,即基于中國問題的需要。這就是毛澤東在1938年中國共產黨六屆六中全會報告中提出“把馬克思列寧主義的理論應用于中國的具體的環境”“按照中國的特點去應用它”“使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具體化”這一中國化戰略的重要原因。如何更好發揮馬克思主義對中國問題的效用,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研究的重心,也是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的精髓所在,更是當代中國法治建設面臨的實質性問題。

    其次,中國的法治建設需要有科學的理論指導。馬克思主義法律思想是馬克思主義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中國的法治建設有著重要的指導價值。但是,這一指導的本身就是一個中國化的過程,必須尋求馬克思主義法律思想與當代中國法治建設問題的內在邏輯及其在中國環境應用的方法與路徑。研究馬克思主義法律思想的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其基本宗旨是要實現馬克思主義法律思想從理論建構到社會實踐的互動,在科學把握馬克思主義經典法律觀的基礎上,立足于中國問題探究馬克思主義法律思想的應用模式與路徑,可能產生的問題和對策,使具有普適價值或普遍原理意義的經典理論與具有個體特色的中國社會現實合理對接,并產生良好的社會效果。在這一過程中,既要防止對理論的拒斥心態,也要防治理論綁架現實;既要讓馬克思主義法律思想引領當代中國法學研究和中國特色法治建設的方向,也要讓其成為化解社會矛盾、創建和諧法治最有效的思想理論來源,產生出實踐性效果。通過馬克思主義法律思想的現實價值,達成馬克思主義法律思想大眾化的效果。

    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決定》要求,“圍繞社會主義法治建設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推進法治理論創新,發展符合中國實際、具有中國特色、體現社會發展規律的社會主義法治理論,為依法治國提供理論指導和學理支撐”。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必須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以法治理論創新引領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實踐。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的思想基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本質上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在法治問題上的理論成果,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在法治建設領域的邏輯延伸。如果說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成果,那么,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就是馬克思主義法律思想中國化的重要成果。馬克思主義法律觀深刻分析了法律現象,科學闡述了法的本質及其發展規律,強調法的主觀意志性與客觀基礎性的統一,強調尊重和保障人的自由。這是我們認識法律現象和法治體系的基本思想指導。

    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必須深入論證馬克思法律思想與當代中國法治建設的內在邏輯聯系,深入論證馬克思主義法律思想從知識建構到社會觀念、從國家到社會的內在邏輯和形成機制,使馬克思主義法律思想歷久彌新。馬克思主義法律思想是實踐的法律思想,理當展現其強大理論解釋力,以現代視角回答法治中國建設新問題。這就需要全面整理馬克思主義法律思想體系,認真研究馬克思主義法律思想經典著作,準確理解和掌握馬克思主義法律思想基本內容。《通史》正是在這方面所做的一次重要努力。

    古人說:“盛世修典。”對于法學研究來講,全面依法治國戰略的展開不但為其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機遇,也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戰。要回答如何在社會主義制度下建設法治中國這樣的根本問題,必須回到問題的源頭,回到問題的整個發展史,亦即回到馬克思主義法律思想的歷史演進。就此而言,《通史》善莫大焉!

    (作者系西南政法大學校長)

    (責編:趙晶)
    亚洲精品国产精品乱码视色| 国产精品久久久香蕉| 九九九精品视频免费| 99国产精品永久免费视频|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久久久秋霞2 | 精品乱码久久久久久中文字幕 | 亚洲色无码国产精品网站可下载| 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中文字幕| 日韩精品在线播放| 亚洲AV无码成人精品区狼人影院 | 国产精品国产三级国产|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无码av| 亚洲色图国产精品| 亚洲国产精品一区二区成人片国内 | 精品无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AV| 亚洲精品无码国产| 久久97久久97精品免视看秋霞 | 亚洲国产精品碰碰| 精品久久久久久无码中文字幕漫画| 国产精品亚洲片在线va|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麻豆小说| 久久免费精品视频| 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 亚州日韩精品专区久久久| 国产亚洲精品仙踪林在线播放| 东京热一精品无码AV| 久9视频这里只有精品8|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中文lv| 国产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精品国产久精国产一老狼| 精品无码AV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久久久精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蜜桃| 久久精品免费视频观看| 亚洲国产精品国自产拍AV| 久久国产精品免费视频| 国产精品伦一区二区三级视频| 久热香蕉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久久99精品国产麻豆宅宅| 久久精品一品道久久精品9| 久久er这里只有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