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研究進展情況
一、 總計劃和子課題進展情況:
本課題的主要任務為對全國吟誦傳人進行系統采錄,并對采錄所得的錄音、錄像、文獻資料進行整理,建立吟誦資料數據庫。
1、截至目前,我們已經采錄了27個省(市),獲得近700位老先生的吟誦錄音、錄像資料。2013至2014年,吟誦采錄小組在北京、山東、安徽、江蘇、四川、貴州、陜西等七個省進行了采錄,總共采錄到近50多位吟誦傳人,獲得近千首詩文吟誦錄像,以及大量的文獻、文物資料。目前我們整理出近百位先的吟誦資料,并選擇其中較為優秀的影音資料進行出版。建庫方面,目前剛著手做。
2、本課題包括吟誦文獻的搜集整理,截至目前,我們已經完成《中華吟誦古代資料匯編》(30萬字)和《中華吟誦現代資料匯編》(20萬字)兩本資料匯編,正在編輯當代吟誦論文相關資料。近兩年來,課題組將所采錄、搜集的資料進行整理,并擇優進行出版,目前與中華書局簽訂了一個吟誦專題出版計劃,其中《唐調吟誦》、《傳統吟誦集錦》以及此前出版的《我愛吟誦》等,都是本項目的階段性成果。《當代吟誦研究論文集》、《當代名家論吟誦》等書也在編輯過程中。在此基礎上,本課題組的核心成員徐健順正在撰寫《吟誦概論》,該書建立在全國吟誦采錄、古今吟誦文獻的搜集整理基礎上,對吟誦學的宏觀、微觀進行深入研究。
3、吟誦教育方面,目前我們開展吟誦教育研究,有20多個學校參與,在吟誦教學研究方面取得了較大進展。目前,我們已舉辦過100多場吟誦初級學習班、4次吟誦中級班,全國接受過吟誦培訓的老師接近2萬人,有20多個城市進行了全市的吟誦教學,其中貴陽市還將吟誦列入了中考項目。
二、學術交流情況:
2012年課題組在北京香山飯店召集了“首屆中華吟誦高端論壇”,2013年在首都師范大學召開了“中華吟誦集錦評選會”和“吟誦與教育相關研討會”,來自全國多個省市的吟誦專家,以及教育界專家與會。
國際合作方面,2013年2月,課題組成員赴歐洲,與巴黎淵澄學堂、德國致謙學堂等合作,開辦吟誦學習班,旨在讓歐洲的華人華僑、華文教育工作者了解中華吟誦,為廣大海外中文學習者介紹吟誦這一中國傳統讀書學習方式。2013年9月課題組與日本廣島水真流詩歌吟誦團一行20人在首都師范大學國際文化大廈報告廳聯袂奉獻了一場精彩紛呈的中日詩歌吟誦交流演出。2014年6月13日,課題組專家徐健順率隊赴韓國采錄傳統吟誦,并將于8月赴日本采錄吟誦并進行學術交流。
三、成果宣傳情況:
課題開展以來,最重要的一次成果宣傳為2013年7月30日《光明日報》刊登了“留住讀書的聲音”長文。每年課題組都按時向全國社科辦報送《工作簡報》,匯報最新的工作進展。2013年中央電視臺《中華長歌行》的春節和清明、中秋等特別節目都播出課題組成員的吟誦作品,如徐健順副教授吟誦的《論語》等。2013年開始,全國唯一有正式刊號(CN44-0021)、統一發行的詩詞類報紙廣州《詩詞》報從2013年開始增設吟誦專版,有多位吟誦學家的專欄、先吟后錄等欄目。目前是唯一長期有吟誦專版的報紙,是吟誦者的報紙。
四、存在問題:
本課題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有兩方面,一是科研人員不足,隨著采錄范圍的擴大,搜集到的資料越來越多,對此資料進行整理和研究的力量不足,尤其是缺乏大學的科研人員,只能使用志愿者,所以最終的成果會受到影響。另一方面是會吟誦的老先生也越來越少,尋覓較為困難。隨著時間的推移,能采訪到的吟誦傳人年紀越來越輕,其所傳吟誦越來越不正宗,并且只會部分文體。對于這兩個問題,解決方法有二:一是抓緊時間搶救采錄,不然高質量的吟誦就更加難采錄到;二是要大面積的采錄,對一個地區的吟誦進行描述和研究,從而判斷個別先生的吟誦是否正宗,可以對之進行修復,以達到利于傳播和學習的目的。
二、 研究成果情況
本課題的主要任務是吟誦采錄。截至目前,我們一共采錄了27個省市近700位吟誦傳人,獲得近萬首吟誦錄音、錄像資料。各省市中,以廣東、福建、江蘇、湖南、浙江五省的傳人為最多,且吟誦調保留得最好。根據我們對吟誦傳人年齡分布的統計,傳人集中在85歲—90歲,超過傳人總數的三分之一;其次為80歲—85歲、90歲-100歲兩個年齡階段,100歲以上也有十多位,從此可見,吟誦傳人年事已高,吟誦面臨失傳的危險,搶救工作迫在眉睫。
在我們采錄的傳人中,不乏文史大家,諸如周有光、張杰三、龐存周、姚奠中、周定一、朱季海、周退密、南懷瑾、沈蘅仲、俞伯蓀、霍松林、徐續、張文渤、葉嘉瑩、熊鑒、屠岸、陳以鴻、蘇民、史鵬、戴逸、王運熙、唐作藩、朱帆、程毅中、周篤文、錢明鏘、林冠夫、林東海等。對于其中吟誦較好的先生,我們選擇部分制作成光盤,作為成果展示,其中一部分即將由中華書局出版,如《傳統吟誦集錦》、《唐調精品集》等。
我們采訪過的每一位先生的個人信息都將整理出來,最終制成全國中華傳統吟誦傳人信息表,內容包括吟誦傳人的小傳、身份信息、吟誦歷程、吟誦工作、吟誦規律、近照等。我們的調研工作除了做采錄之外,還對每個地區的吟誦傳承情況進行梳理,撰寫調研報告,最后匯總為全國吟誦調研報告,對各地區吟誦的歷史、現狀、傳人、特點等進行概述和分析。目前,已經撰寫了部分地區的吟誦調研報告。
除了采錄原始吟誦聲音資料外,我們還搜集了一些文獻資料,整理了一些專家談吟誦的錄音稿,匯編成書,其中《中華吟誦古代資料匯報》、《中華吟誦現代資料匯編》,兩種已經完稿,將于8月由中華書局出版,另外,《當代名家論吟誦》、《吟誦教育百問百答》等數種將于明年由中華書局出版。
本課題目前已出版的代表性成果,主要有《我愛吟誦》(第三版),該書精選中小學常見古詩文,每一首作品配上三種不同調子的吟誦,并且對每首詩文作品進行吟誦符號的標注和聲韻分析,將吟誦的理論與實際結合起來,成為目前中小學吟誦教學的主要參考書,在全國影響甚大,目前已經是第三次修訂。
注:2010年立項的重大項目主要填寫2012年6月以來的研究成果情況。
序號 |
成果名稱 |
作者 |
成果形式 |
刊物名或出版社、刊發或出版時間 |
字數 |
轉載、引用、獲獎等情況 |
1. |
《詠歌與吟誦——中國早期詩歌體式生成問題研究》 |
趙敏俐 |
論文 |
文學評論 2013年第5期 |
1.8萬 |
|
2. |
《吟詠學概論》 |
華鋒 |
著作 |
大象出版社 2013年10月 |
42萬 |
|
3 |
《留住“讀書的聲音”——關于中華吟誦傳承與推廣的調研與思考 |
本課題組 |
調研報告 |
光明日報 2013年7月30日 |
1萬 |
|
4 |
徐健順 |
論文 |
2013-12-16 |
3.5千 |
|
|
5 |
趙敏俐 |
論文 |
2013-12-25 |
9千 |
|
|
6 |
《我愛吟誦》 |
徐健順 主編 |
教材 |
接力出版社 2012年09月 |
|
|
7 |
《吟詠古典詩詞的用語》 |
華峰 |
論文 |
2012年11月30日 |
3千 |
|
8 |
論文 |
2012年11月30日 |
9.5千 |
|
||
9 |
《吟誦定義及文化定位之我見》 |
秦德祥 |
論文 |
2013年11月30日 |
8千 |
|
10 |
朱立俠 |
論文 |
2013年11月30日 |
3千 |
|
|
11 |
論“文學吟誦” |
陳向春、馬連菊 |
論文 |
2013年11月30日 |
3千 |
|
12 |
《什么是吟誦》 |
徐健順 |
論文 |
2014年01月18日 |
3.5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