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研究進展情況
(一)、研究計劃總體執行情況及各子課題進展情況
國家社科重大項目《清代詩話全編》自2012年10月正式立項以來,工作進展有條不紊,目前正在按照計劃穩步推進。
本項目約分三個大的階段:第一階段是項目總體籌劃、基本文獻資料的訪查與全編體例的確定。第二階段點校工作全面展開,各子項目正式進入具體的文本處理。第三階段為全編總成與出版。目前第一階段工作已基本完成,已進入第二階段子項目全面點校的階段。進展情況具體如下:
1、建立了日常工作機制與工作場所。2012年12月開題之后,即成立了以首席專家張寅彭教授為主、劉奕、鄭幸副教授及李德強博士為成員的項目管理小組,負責項目的日常運作。又在學校與學院的支持下,在上海大學校圖書館807室建立了“清詩話全編工作室”,作為文獻收存與整理,以及日常辦公與會議的場所。
2、確立了龐大的“清詩話全編”的體例,編定了書目,選定了子項目負責人。
經過反復研討,聽取了復旦大學、華東師大、南京大學等諸多同行的意見,以及我們項目組內部的充分討論,歷時一年有馀,最終確立了“分內、外編,內編按時序分卷、外編按內容分類”的全編體例。這是全編的學術基礎,關系極大,故不得不慎重也。現確定內編專收自撰性質的詩話,由一“順治康熙雍正卷”(楊焄副教授)、二“乾隆卷”(劉奕副教授)、三“嘉慶卷”(姚蓉教授)、四“道光卷”(朱洪舉副教授)、五“咸豐同治卷”(鄭幸副教授)、六“光緒宣統卷”(王培軍副教授)組成;外編專收匯輯性質的詩話,由七“詩法卷附試帖”(王培軍副教授)、八“斷代卷”(鄔國平教授)、九“地域卷”(蔡錦芳教授)、十“綜合卷”(嚴明教授)組成。全編凡十卷,已按此體例編成了分卷總目。
3、訪得清人詩學文獻近500種,已過全數之半,并一一制成了工作底本,這是項目的實體基礎。我們組成人員相對穩定的訪書小組,持續不斷赴全國各地藏書單位訪書。到目前為止,已查訪了國家圖書館、上海圖書館、復旦大學圖書館、華東師范大學圖書館、上海師范大學圖書館、清華大學圖書館、中國科學院圖書館、中國人民大學圖書館、北京師范大學圖書館、浙江省圖書館、四川省圖書館、湖南省圖書館、湖南師范大學圖書館、東北師范大學圖書館,以及日本大阪大學懷德堂文庫、京都大學圖書館等。北京與上海兩個最大的清人詩話藏書地,除個別單位外,訪書任務已基本完成。今年內計劃訪完國內省級圖書館,明年再進一步深入查訪一些清代人文發達地區如蘇、浙、皖、閩、贛、魯等地的縣市級圖書館,以及日本、臺灣乃至美國所藏的稀見之本,以求其全。目前訪得之書,加上各種叢書版、網絡版圖書、以及項目主持人原有之書,已得約500種,已過總目的半數。
4、確定了點校凡例,項目全面進入實質性的點校階段。自去年10月以來,項目組多次召開全體成員會議,就具體的點校文本實例展開討論,反復推敲實踐,力求使大家盡快熟悉清代詩話的版式特點、清人詩話寫作的習慣性用語等,并匯總了古今字、異體字、俗字的字表,發給大家,供作點校時參用。目前已經收到各子項目第一批近20種完成點校的詩話。
按照目前的進展情況,我們已定出時間表,要求各子項目最晚在2016年底交出各自的全部點校初稿,2017年全年項目組成員交互復核定稿,年底交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在此期間,爭取進度快、質量好的分卷先交稿,先出版。
(二)、調研及學術交流情況。
1、文獻資料的收集與整理。
本項目是文獻整理項目,因此文獻總量的查考與搜集事關整個項目的成敗,是工作的重中之重,需要首先全力以赴。
首席專家張寅彭教授近三十年來,一直從事清代詩學文獻的訪查、編目與研究的工作。在他前期成果《新訂清人詩學書目》的基礎上,本項目通過廣泛查考其他同行書目,以及網絡檢索與文獻目驗等多種方式,獲取了目前為止該領域內堪稱最充分的信息量,以此為基礎,最終確定了全編總目錄。
又一一普查總目著錄之詩話的館藏地,摸清了其中絕大部分詩話的藏所,進一步作成了細致的一地一館目錄。同時成立了專門的訪書小組,由項目組老師帶隊,文獻學博士、碩士為主要成員。該小組行前制定了詳細的訪書條例與細則,以保證訪書工作的質量。訪書小組首先在上海圖書館進行了長達一個月的訪書實踐與訓練,之后又以2人為一單元組合,分別在上海、北京集中進行了大規模的圖書訪查工作,并次第有序地擴展到全國各地圖書館。
此外,2014年5月下旬,張寅彭教授暨項目秘書李德強博士赴日本,在大阪大學懷德堂文庫與京都大學圖書館,共訪查、復印稀見詩話8種,目前也已整理上架。
如前所述,迄今共得手詩話約500種,已占擬訪書目的一半以上。已訪到的圖書都已制成工作副本,按內、外編各卷序例,分別歸置于各子項目之下,井然有序地陳列在工作室中,供項目組成員隨時取用。
目前,點校工作已經展開,陸續已有點校完成的書籍返回。
2、學術會議與學術交流。
①、2012年12月1日,張寅彭教授領銜的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清詩話全編》項目開題會在上海衡山北郊賓館成功舉行。項目首席專家張寅彭教授就實施計劃與調整方案,向評議組專家作了匯報。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評議組專家在聽取匯報后,對項目的實施、開展提出了有指導意義的意見和建議。
②、2012年12月10日,在上海大學A503會議室召開第一次訪書籌備會議。會議就清詩話文獻館藏情況,新發現詩話的調查,詩話查找問題等提出了具體的要求,以盡快保證《清詩話全編》進入資料收集階段。
③、2013年3月12日,在上海大學A503會議室召開第一次訪書小組會議。會議決定在前一階段調查統計清楚了文獻資料館藏地的基礎上,正式成立了由項目組老師帶領、2012級文獻學學科研究生參與的全國訪書小組,并制定了具體的訪書條例與細則。
④、2013年10月27日,在上海大學圖書館807室召開全體成員會議。會議主要為《全編》確定體例。依據中國學術的通例與清代詩學的實情,擬分詩評、詩法、詩話等三大類,以及清人特擅之斷代紀事類、地域類、閨秀類等,凡六大類。大類之下,內容性質相同在若干種以上者,再分小類,以理清其內在脈絡。(此一方案后被修改。)
⑤、2013年12月1日,在上海大學圖書館807室召開全體成員會議。會議除繼續討論體例未決問題外,要求子項目負責人上交第一種點校樣稿,并對點校中的各種具體問題,如版本、標點、異體字等的處理情況進行說明,以便逐步確定統一的點校規范。
⑥、2014年1月4日,在上海大學圖書館807室召開項目組全體會議。本次會議主要對點校工作進行交流總結和規律探討。張寅彭教授分享了多年來的個人工作經驗和心得,并就點校過程中遇到的實際情況,如斷句、避諱字、引號使用等各種復雜問題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尤其關于字體,考慮到古籍異體字、俗字、通假字的復雜情況,用實際材料加以說明,以資全體成員借鑒。項目組成員也提出了點校過程中遇到的具體問題,相互交流探討。
⑦、2014年3月30日,在上海大學圖書館807工作室召開項目組全體會議。此次會議繼續討論點校工作,旨在規范點校體例。張寅彭教授通過具體的資料,逐條分析總結,并下發了異體字、俗字舉例表,供項目成員參考。上海古籍出版社的兩位責任編輯也應邀參加了會議,并提出了建設性的建議和意見。
⑧、2014年6月15日,在上海大學圖書館807工作室召開項目組全體會議。此次會議議題有三:一、匯報訪書最新進展;二、確定全編體例;三、明確子項目具體工作日程。為促進點校工作順利進行,下發了《清詩話全編總目》、《清詩話全編異體字、俗字舉例》以及陳垣《校勘學釋例》等相關材料,以供項目成員學習和參考。各位子項目負責人就近階段項目工作中遇到的實際問題,進行了充分的討論,并表示將按照項目計劃要求,保質保量完成點校工作,并按階段上交點校稿。
(三)、成果宣傳推介情況。
①、2013年,《文學遺產》(網絡版)第4期發布了《上海大學2013年學術活動簡報》,其中對“張寅彭教授領銜的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清詩話全編”管理小組已舉行了兩次會議,全面檢查了前一階段文獻館藏的調查結果,并布置了下階段即將開始的全國訪書工作”,進行了成果宣傳推介。
②、2013年11-12月份,項目組多次舉行小型的專家咨詢會。首席專家張寅彭教授先后邀請了日本立命館大學芳村弘道教授,復旦大學陳正宏、陳廣宏、鄭利華、陳尚君教授,華東師范大學劉永翔教授等,就《清詩話全編》亟待解決的文獻搜尋、編纂體例和古籍編排等問題,展開了專門、深入的探討。諸位教授分享了各自的學術經驗,提出了相關建議,并肯定了“清詩話全編”項目的成就與影響,承諾將大力支持該項目的運行,繼續加強交流合作。
③、2014年5月18-24日,首席專家張寅彭教授與李德強博士到日本大阪大學進行學術交流,并就該項目與日本大阪大學有關師生作了較為詳細的成果宣傳,獲得了與會學者的認可。
④、2014年5月26-28日,首席專家張寅彭教授參加香港中文大學學術研討會,并在會上就“清詩話全編”的體例問題與有關同行專家進行深入的討論說明,擴大了該項目的海內外影響力。
⑤、張寅彭主編的大型清代詩話叢書《清詩話三編》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已進入清樣二校,明年中見書。該叢書收清人詩話98種,500萬字,是《全編》最為直接的前期成果。明年出版后,也是對于《全編》項目的最有力的宣傳。
⑥、自項目立項以來,在上海大學文科處與文學院網站多次刊登項目進展簡報,對“清詩話全編”的項目進度與成果進行積極宣傳,得到了校內外專家學者的熱情關注。
(四)、研究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改進措施,研究心得、意見建議
1、主要問題與改進措施。
存在的問題主要有:一是文獻獲取困難,二是入選書目難求其全,三是如何確保點校的質量。
a、目前全國圖書館在古籍保護的思路下,對于閱讀、復制沒有統一的體例,以致我們的訪書工作困難重重,往往費時費力,即便到手也價格昂貴,成本極高。有些博物館、圖書館甚至拒絕提供閱讀、復制,這使《全編》最終有可能出現某些書籍有目無書的不正常現象。
b、清代詩學發達,出現了一些前代未見的新體例、新現象,在總集與詩話、教本與詩話、匯編與詩話之間,存在一些交叉模糊的地帶,造成部分書取舍兩難。這直接影響到“全編”的“全”。經過一年多的多次討論,目前已經基本劃清邊際,得出取舍標準。
C、清人詩話往往部頭大、寫作隨意,不少鈔本、稿本字跡辨認困難,如何確保點校的準確性是項目組始終要面對的一個經常性問題。目前雖然已經確定了一些點校凡例、異體字表等,供大家執行,但實際情況五花八門、層出不窮,需要不斷地分析具體實例,解決具體問題。我們準備用全體會議解決普遍性問題與隨時個別抽查解決個案問題相結合的方法,直至全書定稿。另外,每種書都要經過復校,將來復校者的名字也要出現在封面,以提高責任心和榮譽感,也以此來確保點校質量。
2、研究工作的體會、思考與相關建議。
《清詩話全編》難在一個“全”字。“全”之難,既有主觀因素,也有客觀因素。主觀因素在編纂體例的確定、文獻材料的取舍合度,需慎重嚴密,既不能闋失漏收,又不能一味求全而濫收。具體情況已如上述。
客觀方面則是不少古籍收藏單位缺乏學術為公的意識,甚至將國家資源據為己有,以保護之名,或者秘不示人,或者漫天要價。從近兩年的訪書實踐來看,成本昂貴,80萬元的項目經費已不敷支出,有些書籍可能最終還可能尷尬地“開天窗”。這也無可奈何,只能等待大環境的逐步改善。
二、研究成果情況
本項目立項以來,項目組成員共在《文學遺產》、《復旦學報》、《中華文史論叢》等重要期刊上發表論文8篇(其中待刊3篇),出版古籍整理著作1種,明年即將出版一種。另獲得延伸項目1種(“王闿運詩學思想研究”(2013EWY006),2013年上海哲學社會科學規劃課題,朱洪舉)。
其中張寅彭教授發表的《<隨園詩話>與乾嘉性靈詩潮——兼論詩話與詩說體例的區別》一文,從袁枚《隨園詩話》的長篇形式與乾隆盛世全社會作詩的對應關系,袁枚性靈詩觀的非理論形態,袁枚早達早退的生活方式,乾嘉詩學、考據學各成專門之學的因果關系,中國女性被其“整體”地推上詩壇等幾個方面,對《隨園詩話》這一部人盡皆知的名著之實質,重新進行了詮釋。該文進而探討了詩話與詩說二體的區別,以及乾隆盛世詩學與詩話的特征,對本項目的開展具有理論指導意義。
張寅彭教授主編的大型清代詩話叢書《清詩話三編》明年將由上海古籍出版社正式出版。該叢書直接繼承丁福保《清詩話》,郭紹虞《清詩話續編》,另收清人詩話98種,共500馀萬字,是清代詩學文獻整理的重大成果,海內外學術界矚目已久。
鄔國平教授發表的《<國朝詩別裁集>修訂與沈德潛詩學意識調整》通過對《國朝詩別裁集》初刻、重訂及欽定過程的梳理,發現:一、初刻本在編校質量方面誠然不如重訂本,然而選詩比重訂本取徑寬展,評語也顯得比重訂本氣度敞開。二、欽定本外加給重訂本的政治色彩與沈德潛自己在重訂時所作的修改努力,兩者在方向上存在一致性,只是沈德潛的覺悟相對于當時乾隆帝的要求落后了一截,以致受到乾隆帝嚴厲譴責。這對于我們了解乾隆朝早期詩學生存環境變化、沈德潛詩歌批評所作相應調整以及由于調整不到位招致極大風險這些情況,均甚有助益,對該項目的進展有重要的理論價值。
注:2010年立項的重大項目主要填寫2012年6月以來的研究成果情況。
序號 |
成果名稱 |
作者 |
成果 形式 |
刊物名或出版社、刊發或出版時間 |
字數 |
轉載、引用、獲獎等情況 |
1 |
校輯近代詩話九種 |
王培軍 |
專著 |
上海古籍出版社2013 |
|
|
2 |
《〈樵庵詩話〉述略》 |
楊焄 |
論文 |
古典文學知識 2013.4 |
|
|
3 |
《隨園詩話》與乾嘉性靈詩潮—兼論詩話與詩說體例的區別 |
張寅彭 |
論文 |
復旦學報 2014.1 |
|
|
4 |
《國朝詩別裁集》修訂與沈德潛詩學意識調整 |
鄔國平 |
論文 |
文學遺產 2014.1 |
|
|
5 |
生成情境與詩學意涵 |
劉奕 |
論文 |
中華文史論叢2014.2 |
|
|
6 |
杭世駿詩文綜論 |
蔡錦芳 |
論文 |
上海大學學報2014.4 |
|
|
7 |
清詩話三編 |
張寅彭 |
叢書 |
上海古籍出版社2015年6月出版 |
|
全書收清人詩話98種,約500萬字,已進入清樣二校 |
8 |
清詩話三編提要(上) |
張寅彭 |
論文 |
復旦大學《詩鐸》雜志待刊 |
|
|
9 |
清詩話三編提要(下) |
張寅彭 |
論文 |
中國詩學雜志第十九期待刊 |
|
|
10 |
復旦大學圖書館藏《涵暉書屋詩話》考 |
劉奕 |
論文 |
中國詩學 待刊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