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amp id="sgkyk"><pre id="sgkyk"></pre></samp>
    
    

    舊版網站入口

    站內搜索

    “近現代海外中華商會研究(南洋地區)”中期檢查情況

    2015年07月31日16:45來源:全國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辦公室

    一、研究進展情況

    ① 研究計劃總體執行情況及各子課題進展情況

    按照開題報告會專家組的建議書和項目計劃書,課題組調整確立了5項子課題,即分別對新加坡、菲律賓、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和泰國五國的中華商會進行系統性考察?傮w計劃將在此基礎上,同時關照越南、緬甸、柬埔寨等國家和地區中華商會的組織與活動,著重探討南洋地區中華商會的興起和演變,以及中華商會在居住國經濟發展、華商網絡建構、華人社會演變和東南亞現代化及一體化進程等方面扮演的角色。

    項目實施周期約為五年(2012.10—2017.12),前兩年主要是文獻資料的收集整理和實地調研,并公開發表9篇階段性成果(論文),分別舉辦了1次國內學術研討會和國際學術研討會。截止目前,項目總體執行順利,各項研究均按預訂計劃完成。為了加強資料和信息共享,征得依托單位華中師范大學中國近代史研究所的同意,課題組借用了1間辦公室,專門用來貯藏課題組成員收集來的各類資料,以供課題組成員查閱和研討。

    具體到各子課題研究進展情況:1)子課題一的基本任務是系統疏理和探討新加坡中華總商會的組織演進和社會功能。新加坡中華總商會是成立最早、影響最大的中華商會之一,相關研究成果也最為豐富,為本子課題的進一步研究奠定了良好基礎。更為重要的是,經過子課題成員的努力,發現了一批保存較為完好的新加坡中華總商會議事記錄與新加坡倡議主辦世界華商大會等檔案資料。目前,本子課題的文獻資料收集與整理工作進展順利,并完成論文2篇《新加坡中華總商會的角色與功能》、《海外華商社團與近代中國社會變遷》(即將發表),接下來的主要任務是修正和完善撰寫提綱,以及發表系列研究論文。

    2)子課題二的基本任務是關于菲律賓華人商會的專題研究。這是本項目研究基礎較好的一項子課題,不僅此前在《華僑華人歷史研究》、《華僑大學學報》發表了學術論文近10篇,出版一本專著《沖突與融合——菲華商聯總會與戰后菲華社會的發展》,還積累了較為系統的文獻資料。在這些成果的基礎上,本子課題負責人朱東芹博士又先后兩次赴菲律賓,側重收集20世紀初期菲律賓華人商會的資料,取得顯著進展。下一階段,本子課題的主要任務是修正和完善撰寫提綱,啟動子課題最終成果的寫作。

    3)子課題三、四的基本任務分別是對印度尼西亞和馬來西亞華人商會的系統考察。晚清以降,這兩個國家和地區的華人商會陸續興起,并獲得快速發展,多數重要商埠先后成立了中華總商會,在當地政治、經濟、社會和文化等方面扮演著重要角色。遺憾的是,受政治社會變動,這兩個國家和地區華人商會的檔案資料多數被毀。據初步調研,20世紀上半期這兩個國家和地區華商組織的主要檔案資料盡毀,余下不完整的檔案又多為荷蘭語等外文,這給文獻資料的收集與整理帶來重大挑戰。盡管兩個子課題成員采取多種方式、渠道和途徑(輯錄報刊、采集口述等)來收集資料,但成效不是很明顯。不過,仍發表或完成《全球化視域中的晚清海外中華商務總會》和《戰前馬來半島的商聯會會務與活動(1921-1940)》等階段性成果。因此,這兩個子課題下一階段的主要任務將采取“地毯式”的方式來收集、翻譯和整理資料,尤其是采集口述史料,力爭1-2年有明顯進展。

    4)子課題五的基本任務是關于泰國中華總商會的專題研究。目前,本子課題組除在泰國還兩次赴臺灣“國史館”等機構查閱資料,取得初步進展,并已啟動口述史料采集工作。下一階段的主要工作是爭取早日完成口述史料的采集和修改完善最終成果的撰寫提綱。

    ② 調查研究及學術交流情況

    項目組圍繞上述研究設計框架,開展了一系列調查研究和文獻資料收集整理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四個方面:

    1)檔案文獻。在北京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南京第二歷史檔案館、上海市檔案館、福建省檔案館和廈門市檔案館,以及臺灣“國史館”等檔案館收集了較為豐富的關于晚清和民國初年設立與管理海外中華商會的史料。在新加坡中華總商會檔案室和新加坡國立圖書館收集了新加坡中華總商會自成立至1970年代的會議記錄(近5000頁),在印尼的福清公會、梅州會館也收集了部分極有價值的史料。對推進相關問題的研究有著重要意義。

    2)資料匯編。項目組成員從《民國華僑史料匯編》(耿素麗選編,共15冊),以及海外學者所編的《印度尼西亞華文銘刻匯編》、《馬來西亞華文銘刻萃編》、《泰國華人銘刻萃編》、《新馬華人抗日史料1937-1945》等資料中輯錄了10余萬字有價值的史料。

    3)報刊雜志。項目組購買或復制了新加坡最早的中文報《叻報》(1887-1932)、泰國歷史最久的中文報《星暹日報》(1959-)、馬來西亞的《檳城新報》(1895-1941)等南洋地區重要報紙,以及1928-1948年間出版的有關南洋問題的期刊四種(《南洋研究》《南洋情報》《南洋周刊》《南洋雜志》)和1918-1947年有關南洋研究的期刊7種(《中國與南洋》、《中南情報》、《中南文化》、《新南洋》、《南洋情報》、《南洋資料》、《中南研究》)。從這些報刊中收集整理了30余萬字關于南洋地區中華商會組織及活動的資料。

    4)口述史料?谑鲑Y料不僅有助于豐富著述內容的內涵,也對改進研究方法有著重要意義。文獻資料缺時,尤顯重要。鑒于此,在總課題的要求下,五個子課題組根據文獻資料的收集情況,分批開展了一些口述資料的采集。主要采集有印尼企業家協會主席張敬偉、鄭和基金會主席柳民源、印尼華裔總會主席沈德民、萬隆中華總商會主席黃繼怡、世界福清總會主席林文光、三寶壟中華聯合總會主席吳孝忠、印度尼西亞商報主編鄺耀章、華人問題專家李卓輝等50余人的口述,約100萬字,這為本課題的進一步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實證依據。

    同時,圍繞本項目的實施,項目組進行了廣泛的學術交流和國際合作,分別舉辦了國際和國內會議各1次,相關會議及學術交流活動具體如下:

    1)2013年8月,依托教育部重點研究基地,課題組作為主要組織方,舉辦了為期3天的“全球化進程中的商業與商人組織:19-20世紀”國際學術研討會,邀請了商業史研究領域的權威專家作專題發言,以及相關學者30余人與會,圍繞全球化視野下的商會史研究的理論與方法、近代國內外商會的組織演進與治理機制、近現代海外華商社團等問題進行了廣泛交流和深入研討,為本項目的文獻收集和學術研究等提供了重要的理論指導和方法基礎;

    2)2012年12月22-23日,舉辦“商會與中外經濟文化互動”學術研討會。除了課題組成員,還積極邀請海內外從事商會研究的著名學者與會,就海外中華商會的組織體系、主要職能及其身份認同等問題進行深入研討。藉此集會,課題組還就項目研究的思路與主要內容與學者交換意見,進一步完善了總體研究框架。

    3)自2012年10月立項以來,課題組定期(每月一次)舉行研究工作(視頻)會議,圍繞項目實施過程中的難點和問題展開討論,尤其是加強項目主持人和子課題負責人之間的溝通,以切實推動項目研究工作的進程;

    4)此外,圍繞南洋地區中華商會的組織演進、功能發揮,以及東南亞經濟一體化發展進程等領域,課題組還邀請包括新加坡國立大學黃賢強、澳大利亞昆士蘭大學黎志剛教授、美國德克薩斯A&M大學王笛教授、清華大學龍登高教授等多達6人次的專家來訪講學,對于開拓項目組成員的研究視角、提升實踐研究能力起到積極促進作用。

    ③ 成果宣傳推介情況

    本項目正處于中期建設期內,依托華中師范大學中國近代史研究所,課題組成員與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人文學院等海內外相關學術機構的研究人員之間建立較為密切的互動,或與東南亞一些著名華商組織的領袖人物的溝通交流,或以舉辦國際學術會議和參與重要學術活動等方式,受到廣泛關注。例如《中國社會科學報》(2013年5月17日)以“構建本土化的中國商會史研究理論體系”為題,刊發專文著重介紹課題組核心成員及相關領域問題的研究;“全球化進程中的商業與商人組織:19-20世紀”國際學術會議的綜述發表于《中國經濟史研究》2014年第1期,引起廣泛的社會和學術反響。

    本項目前期的主要階段性成果大多刊發于《歷史研究》、《學術月刊》、《華中師范大學學報》國家社科基金資助期刊。

    二、研究成果情況

    ① 代表性成果簡介

    項目組在廣泛采集文獻資料的基礎上,擬開發“海外華人商會基礎文獻數據庫”,并發表關于海外中華商會、中國商業史和商會史等相關主題學術論文9篇。代表性成果主要有:

    1)《20世紀20年代商會法的修訂及其影響》(《歷史研究》2014年第2期)。1920年代中后期,隨著國民黨推行的商民運動逐步興起與擴展,商會被認為是“反革命”舊式商人團體,開始遭遇前所未有的生存危機,包括海外中華商會同樣也遇到過去所沒有的困境。修訂商會法以確保自身存在與發展的合法性,成為海內外許多商會的強烈訴求。國民黨起初采取的策略模棱兩可,但在建立南京國民政府之后,從“革命的破壞”進入“革命的建設”新階段,對商會性質與作用的認識也有所改變,最終于1929年8月頒行新商會法,商會隨之安全渡過政治危機而得以繼續合法存在。此次商會法的修訂不僅動因獨特,而且進程復雜,海內外商會主動參與的程度也較深。就總體而言,依照新商會法改組之后的商會,仍基本上保留了獨立民間工商團體的性質。

    2)《全球化視域中的晚清海外中華商務總會》(《澳門研究》2013年第4期)。1905年以來,在晚清政府的大力倡導下,海外中華商務總會次第成立,截止到清末,短短數年間海外中華商務總會達到40余個。海外中華商務總會在保護商人、振興商務、推動海外華人社會的整合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通過發行商照,海外中華商務總會承擔了領事等政治輔助功能,從早期全球化史的角度來看,海外華商會的建立擴大了清廷的海外控制能力,并在很大程度上實現增強海外華人的認同。

    3)《南洋中華商會研究:回顧與思考》(《華中師范大學學報》2013年第3期)。該文在系統回顧已有南洋中華商會研究成果后指出,已有研究在研究對象、主題、內容和資料運用等方面存在諸多缺憾,或限于一地或一國,沒有超越單一民族國家的地理界限,或忽視商會組織與其他華人社團、華商網絡之間錯綜復雜的關系,更遑將其至于亞洲近代歷史乃至經濟一體化進程之中加以審視,進而認為南洋中華商會研究有待突破的重難點主要在于整體性探討、視角的突破和理論提升等。具體而言,應做到既有縱向的歷史考察與追溯,又有橫向的分述與比較,立足于東南亞的視角,同時突破國史框架,運用區域格局和全球視野對南洋地區中華商會進行跨學科、多維度的整體性探討。

    ② 階段性成果清單

    注:2010年立項的重大項目主要填寫2012年6月以來的研究成果情況。

    序號

    成果名稱

    作者

    成果形式

    刊物名或出版社、刊發或出版時間

    字數

    轉載、引用、獲獎等情況

    1

    20世紀20年代商會法的修訂及其影響

    朱英

    論文

    《歷史研究》2014年第2期

    2.6萬

     

    2

    1920年代的戴季陶與商會

    朱英

    論文

    《學術月刊》2014年第4期

    1.8萬

     

    3

    立足本土 回歸整體:二十世紀澳門商業文明史

    鄭成林

    論文

    《中國社會科學報》2014年3月21日

    0.3萬

    澳門日報

    全文轉載

    4

    “華商回家”與華商網絡的內外互通

    魏文享

    論文

    《澳門研究》2014年第1期

    1.2萬

     

    5

    澳門商業史研究的回顧及展望

    鄭成林

    論文

    《澳門歷史研究》第12期(2013年11月)

    1.5萬

     

    6

    清末民初商會法的發展演變及其影響

    朱英

    論文

    《澳門研究》2013年第4期

    2.0萬

     

    7

    全球化視域中的晚清海外中華商務總會

    付海晏

    論文

    《澳門研究》2013年第4期

    1.5萬

     

    8

    南洋中華研究:回顧與思考

    朱英

    鄭成林

    魏文享

    論文

    《華中師范大學學報》2013年第3期

    2.0萬

    《歷史教學》2013年第9期摘要

    9

    1960年代香港華人商會的政治分析——以香港中華廠商聯合會與香港工業總會為個案

    李培德

     

    《華中師范大學學報》2013年第3期

    1.8萬

     

    課題組供稿
    (責編:實習生、張文卓(實習生))
    久久久久人妻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jizz在线观看免费| 欧洲熟妇精品视频| 国产精品视频久久久久久| 麻豆一区二区三区精品视频| 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第1页| 国产成人精品动图|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久久九九大片| 久久久无码精品国产一区| 久久九九久精品国产免费直播| 在线精品免费视频无码的| 精品一区高潮喷吹在线播放| 亚洲高清国产AV拍精品青青草原| 国产成人AV无码精品| 国产精品99久久久|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电影网| 91精品无码久久久久久五月天| 久久只有这才是精品99| 在线观看国产精品日韩av| 亚洲第一区精品日韩在线播放| 少妇AV射精精品蜜桃专区| 蜜芽国内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精品少妇无码AV无码专区| 久久精品国产清白在天天线| 97精品国产91久久久久久| 国产精品午夜免费观看网站|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齐齐| 午夜精品视频任你躁| 无码人妻精品一区二区蜜桃| 亚洲熟妇无码久久精品| 91精品91久久久久久| 久久久精品国产sm调教网站| 久久国产精品亚洲一区二区| 国产精品无码午夜福利| 国内少妇偷人精品视频免费|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 | 好吊操这里只有精品| 国产微拍精品一区二区| 卡一卡2卡3卡精品网站| 国产精品熟女视频一区二区 | 久久精品国产99久久无毒不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