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amp id="sgkyk"><pre id="sgkyk"></pre></samp>
    
    

    舊版網站入口

    站內搜索

    “湖北出土未刊布楚簡(五種)集成研究”中期檢查情況

    2015年07月30日13:57來源:全國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辦公室

    一、研究進展情況

    一 研究計劃總體執行情況及各子課題進展情況

    1、研究計劃總體執行情況

    納入本課題的五種楚簡,分別是江陵藤店、老河口安崗、江陵紅光磚瓦廠、江夏丁家咀和荊門嚴倉等五地出土的竹簡。課題分為資料整理、數據庫編制、專題研究三個部分,三部分分為四個子課題,分別是①荊門嚴倉楚簡;②湖北出土散見楚簡合輯;③楚簡字形、辭例數據庫編制;④湖北出土楚簡五種綜合研究。

    資料整理是課題的主要內容。竹簡圖像又是資料整理的基礎。前一階段課題組已經獲得所有批次竹簡的常規與紅外照片,包括部分批次簡剛出土時的文字摹本和圖像底片,在此基礎上,結合整理過程中遇到的實際問題,本階段,課題組對嚴倉、安崗簡背有劃線的簡、經過技術處理的安崗收縮簡再次拍攝常規照片。又擇取優質圖像制作竹簡的紙質圖版(相關情況可參看《工作簡報》2013年第2期),為竹簡綴合、編聯提供了更完善的依據和便利。此外,課題組通過小型討論會和電子郵件相結合的方式,商定項目成果體例,各成員依照體例撰寫、修訂成果,可以最大限度避免無益的重復勞作。目前資料的整理、撰寫、修訂正在按條例、有計劃地進行。

    字形、辭例數據庫正在制作、完善中。項目原計劃盡早編制數據庫,資料整理工作開展后,發現原考慮欠妥。數據庫的制作,需以完善的竹簡釋文、起碼是比較準確的釋文為基礎。從已經完成的嚴倉簡數據庫看,一方面數據庫確實為字形比勘、考證提供了較大便利,但是由于釋文不斷完善,數據庫資料也要隨之調整。所以數據庫的制作完成應該大體與釋文的定稿相始終。

    資料整理是課題主體與基礎工作,需要花大量時間細致比對,反復求證,取得盡可能準確、完善的文本。五種楚簡都是尚未正式發表的資料,各批次簡整理者既是合作關系,同時也相對獨立,課題需在滿足服務于總體目標的同時,保障整理者在研究成果上的個人權益。所以針對五種楚簡的研究已經展開,但是有一定局限。在受課題推動的相關戰國、秦漢簡研究方面,課題組取得不錯的成績,成果比較豐富,超過預期。自2012年6月,發表階段性成果24篇,約24.6萬字。

    總體來看,項目實施情況基本正常。下一階段的工作重點是簡冊的編聯復原,其次是對一些疑難字詞進行攻關,希望能夠以高質量的成果如期結項。

    2、各子課題進展情況

    (1)荊門嚴倉楚簡

    出土編號708枚。釋文與注釋初稿已經完成。因為殘損嚴重,綴合與編聯是整理中的一個難點。嚴倉簡有三種圖像資料,經過細致比對,課題組擇取其中一種照片制成圖版初樣,作為工作底本,為編聯、綴合及釋文的驗證、修訂提供幫助,也為將來定稿時的圖版制作提供了經驗。根據占卜祭禱簡并結合墓葬形制,已知嚴倉1號墓的年代應該在公元前307年至前299年間。

    (2)湖北出土散見楚簡合輯

    ①江陵藤店楚簡:編號24枚。釋文與注釋已經定稿。由于保存狀況不好,常規照片字跡多不清晰,初步決定在整理文本中,全部竹簡均附兩種圖像,即常規和紅外照片,以方便讀者比對、利用。

    ②老河口安崗楚簡:出自安崗M1、M2兩座戰國墓葬,出土編號共24枚。針對整理過程中出現的疑難,對少數收縮簡請文保專家進行技術處理并補拍常規照片,同時獲取了竹簡背面劃線的圖像。目前已初步完成竹簡的編聯、綴合及釋文。由于多數簡的下端或殘斷或字跡不清,綴合和編聯工作難度較大。已知安崗簡對隨葬器物的記載方式與信陽遣冊近似,部分名物不見于其他楚遣冊。2號墓遣冊的首簡內容重要,不僅包括紀年,還透露出有關喪葬活動的信息。

    ③江陵紅光磚瓦廠楚簡:共3枚,保存基本完整。目前已完成竹簡排序和釋文的修訂,注釋工作完成過半。簡文內容涉及對死者“元君某”的評價和多人協力為其辦理喪事的情況。這類記載不見于已發表的喪葬類文書,具有獨特學術價值。

    ④江夏丁家咀楚簡:出自丁家咀M1、M2兩座戰國楚墓,出土編號共100枚。在上一階段工作基礎上,對紅外、常規兩種照片進行細致比對,選取較優圖像,初步確定了圖版樣式。在這一過程中,發現原來所作竹簡綴合和釋文存在欠缺或失誤,并隨之作出調整或修訂,使整理文本逐步完善。由于墓葬發掘報告尚在撰寫過程中,墓內出土器物概況不明,對遣冊的整理有一定負面影響。

    (3)字形、辭例數據庫編制

    由子課題負責人主導,中心研究生承擔字形圖片處理、切割和數據錄入,藤店簡、紅光簡和嚴倉簡的數據庫編制工作已經初步完成,并在課題組內部投入應用。

    (4)湖北出土楚簡五種綜合研究

    2012年6月以來,發表標注受到項目資助的研究論文和綜述24篇,都載于受到學界廣泛認可的專業刊物或重要文集上。內容涵蓋墓主與墓葬年代、竹簡出土與整理概況、竹簡文本結構、字體、字詞、名物、喪葬與習俗、禮制、楚史、數術等多個方面。首席專家李天虹在《歷史研究》2014年第1期發表《嚴倉1號墓墓主、墓葬年代考》,是一項重要的代表性成果。

    二 調查研究及學術交流情況

    1、調研數據整理運用

    竹簡圖像資料是本課題的基礎,至關重要。通過上一階段的調研,課題組收集、攝取了不同時期、不同底版的竹簡圖像。每種楚簡,均有兩至三種圖像資料,為項目的順利開展打下了堅實基礎。在整理過程中發現,每種圖像資料各有優長和弱點,需綜合參考利用。電子圖像和沖洗(或打印)的圖像資料相結合,能在更大程度上便于課題研究工作的深入。鑒于此,各批次簡整理者經過細致比對,擇取質量較優的竹簡照片,上交首席專家統籌打印。打印完成后,由中心研究生具體制作紙質圖版,各批次簡整理者全程參與、指導。課題組通過反復溝通交流,商定“竹簡圖版制作規范”和“紙質圖版制作細則”,紙質圖版即以這兩份條例為標準進行制作。紙質圖版作為工作底本,為編聯與釋文的驗證、修訂提供了較大便利,標志著課題工作進入新階段。

    2、文獻資料收集整理

    在上一階段工作基礎上,相關文獻資料的收集和整理、參考、運用,一直伴隨課題的進展而進行。除去對散見論著的收集外,課題組持續跟進新發表楚簡資料的研究。2013年,中心有一篇博士論文,專門就上博藏簡楚國故事類文獻進行校釋和研究(2013年1月公布的上博藏簡第9冊也包括在內),另有四篇碩士畢業論文,分別完成清華所藏戰國簡第二冊(2011年公布)、第三冊(2012年公布)的集釋和論著目錄,指導教師都是課題組成員。此外,配合項目,在中心主辦刊物《簡帛》(2013年底,被收錄為中文社會科學引文索引數據庫CSSCI 2014-2015年來源集刊)開設年度“甲骨文、金文、古文字學研究概述”和“戰國出土文獻研究概述”,已完成2011、2012兩個年度的概述,具體撰寫者均為課題組核心成員。這種文章的撰述,要求作者對相關研究文獻有較為全面的收集,對相關研究成果有全面、系統的把握以及客觀、大體得當的分析和判斷。這既有利于項目的展開和完成,也為同行提供便利,同時擴大了項目的影響。

    3、學術會議、學術交流與國際合作

    課題組成員積極參加國內、國際學術會議和交流,具體情況如下:

    李天虹:①出席“中國古文字研究會第十九屆年會”,復旦大學2012年10月23-25日,發表論文《小議<系年>“先建”》。②協辦“中國簡帛學國際論壇2012”,武漢大學2012年11月17-19日,發表論文《龍崗秦簡再整理札記六則》。③出席“中國文字學會第七屆年會”,吉林大學2013年9月20—23日,發表論文《龍崗秦簡再整理校記(續)》。④學術演講《由嚴倉楚簡看戰國文字資料中“才”、“ ”兩字的釋讀》,芝加哥大學東亞系2013年12月10日。⑤芝加哥大學東亞系訪問教授,2013年10月至2014年1月。

    陳偉:①出席“吉金與周代文明國際論壇”,香港浸會大學2012年11月27-28日。②主辦“中國簡帛學國際論壇2012”,武漢大學2012年11月17-19日,發表論文《云夢睡虎地秦簡<秦律十八種>校讀(五則)》。③出席“承繼與拓新:漢語語言文字學國際研討會”,香港中文大學2012年12月17-18日,發表論文《清華簡〈金縢〉考釋》。④香港城市大學客座教授,2012年8月至12月。⑤日本京都大學人文研客座教授,2013年1月至7月。

    彭浩:①出席 “中國簡帛學國際論壇2012”,武漢大學2012年11月17-19日,發表論文《談秦簡<數>117簡的“般”及相關問題》。②出席“第三屆出土文獻與法律史研究學術研討會”,華東政法大學2013年11月29日至12月1日,發表論文《秦律“福(幅)廣二尺五寸”質疑》。

    劉國勝:①出席“中國古文字研究會第十九屆年會”,復旦大學2012年10月23-25日,發表論文《楚簡車馬名物考釋二則》。②出席“中國簡帛學國際論壇2012”,武漢大學2012年11月17-19日,發表論文《北大藏秦簡讀后記》。③出席“第二屆出土文獻與法律史研究學術研討會”,華東政法大學2012年12月8-10日,發表論文《包山楚簡〈廷志〉文書札記四則》。④出席“第二十四屆中國文字學國際學術研討會”,中正大學2013年5月3-5日,發表論文《楚簡文字釋讀三則》。

    晏昌貴:①出席Popular Culture and Books of Fate in Early China, Friedrich-Alexander Universitat Erlangen-Nurnberg,德國,2012年12月6-7日,發表論文Gods, Spirits and Demons in the Daybooks。②出席“第25回日本秦漢史學會大會”,日本仙臺2013年11月30日,發表論文《天水放馬灘木板地圖新探》。③學術演講《<日書>所見鬼神及其與楚卜筮祭禱簡之比較》, 巴黎高等實驗研究院漢學研究所,2012年11月29日。④德國埃爾朗根—紐倫堡大學國際人文研究院訪問教授,2012年9月至2012年12月。⑤日本東北學院大學客員教授,2013年10月至2014年3月。

    宋華強:①出席“中國簡帛學國際論壇2012”,武漢大學2012年11月17-19日。②出席“簡帛文獻與古代史學術研討會暨第二屆出土文獻青年學者論壇”,復旦大學2013年10月19-20日,發表論文《上博九〈成王為城濮之行〉釋讀札記》。

    何有祖:出席“簡帛文獻與古代史學術研討會暨第二屆出土文獻青年學者論壇”,復旦大學2013年10月19-20日,發表論文《利用出土語類文獻考釋戰國金文、秦簡牘文字(二則)》。

    魯家亮:①出席“中國簡帛學國際論壇2012”,武漢大學2012年11月17-19日,發表論文《里耶出土秦“捕鳥求羽”簡初探》。②出席“第二屆出土文獻與法律史研究學術研討會”,華東政法大學2012年12月8-10日,發表論文《里耶秦簡(第一卷)所見法律文獻校讀(二則)》。③出席“簡帛文獻與古代史學術研討會暨第二屆出土文獻青年學者論壇”,復旦大學2013年10月19-20日,發表論文《里耶秦簡“令史行廟”文書再探》。④學術演講《江夏丁家咀楚簡概述》,美國芝加哥大學東亞系2012年8月16日。

    凡國棟:①出席“中國考古學會第十六次年會”,西安2013年10月24-25日,發表論文《故秦地置郡考》。②出席“湘鄂豫皖楚文化研究會第十三次年會”,長沙2013年11月22-24日,發表論文《里耶秦簡所見秦基層地方行政體系》。③出席“葉家山西周墓地國際學術研討會”,武漢2013年12月30-31日,發表論文《葉家山M28出土銅錠研究》。

    三 成果宣傳推介情況

    1、成果發布情況

    2012年8月16日,課題組主要成員魯家亮在美國芝加哥大學東亞系發表學術演講《江夏丁家咀楚簡概述》,報告丁家咀簡初步整理與研究的收獲。2013年12月10日,首席專家李天虹在芝加哥大學東亞系發表學術演講《由嚴倉楚簡看戰國文字資料中“才”、“ ”兩字的釋讀》,報告她受嚴倉簡啟發,對戰國文字常見的兩個計量單位“才”、“ ”的研究。其他成果公布情況可參看代表性成果簡介。

    2、《工作簡報》

    2012年6月以來,課題組共報送《工作簡報》3份、《成果要報》3份。《工作簡報》的具體報送情況如下:

    ①2012年第2期“《湖北出土未刊布楚簡集成研究》課題組舉行工作進展匯報會”,報告課題進展、存在的問題以及下一步擬開展的工作。

    ②2013年第1期“《湖北出土未刊布楚簡集成研究》課題組擬定成果條例”,報告商定項目成果體例、布置字形辭例數據庫編制工作等情況。

    ③2013年第2期,報告課題組展開竹簡圖版的制作工作。這次制作的圖版,是作為整理工作的底本。

    四 研究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改進措施,研究心得、意見建議

    1、主要問題、改進措施

    ①考古發掘報告的問題

    出土竹簡的墓葬發掘報告,迄今大都處于整理撰寫過程中,尚未正式公布,這對遣冊的整理帶來一定負面影響。課題組將積極與合作單位溝通,促成相關批次簡整理者參閱發掘整理方面的文字資料,觀摩出土實物。

    ②字形、辭例數據庫制作滯后的問題

    從已經完成的數據庫如嚴倉數據庫看,數據庫對釋文的核查和修訂頗有幫助,不過因為釋文處于不斷修訂、完善過程中,數據庫資料也需隨之調整。其他各批次簡的數據庫都會存在這種情形。所以數據庫的制作不會象預計的那樣單獨提前完成,而是大體與釋文的校訂互相促進,互為始終。

    ③專題研究覆蓋面的問題

    原計劃專題研究的對象以五種楚簡為主。從現有研究情況看,首先,本課題是對五種楚簡首次進行整理,這種工作本身需要一定時間,而全面開展針對五種楚簡的專題研究,需要以比較完善的整理文本為基礎,這使得針對五種楚簡的專題研究滯后。其次,五種楚簡的內容與已刊其他戰國秦漢簡牘、尤其是同類性質簡牘在研究上有高度關聯,又存在一定的自身特殊內涵及文本特征,這一狀況需要我們更加注重和細致處理專題研究的系統性與創新性的有效結合。鑒于此,我們擬對專題研究的對象進行調整。即項目開展期間,除五種楚簡的研究外,課題組成員還積極開展對其他戰國秦漢簡牘的研究。凡關于其他簡牘且標明受到項目資助的研究論文,都屬于專題研究子課題成果。

    2、研究心得

    首席專家承擔項目的總體實施和協調工作,組織能力得到很好的鍛煉和提升。課題組成員不時就項目進展、個人研究所得等情況,通過會面、郵件、電話等形式進行溝通、討論,既有助于提升竹簡整理與研究的成果質量,同時也增強了課題組成員的團隊意識。

    注:2010年立項的重大項目主要填寫2012年6月以來的研究進展情況。

    二、研究成果情況

    一 代表性成果簡介

    1、李天虹:《楚國銅器與竹簡文字研究》,湖北教育出版社2012年9月

    楚國文字資料自宋代見于著錄。現代楚文字的發現與研究,肇端于二十世紀三、四十年代。進入五十年代,真正意義上的楚文字研究逐漸興起。九十年代至今,隨著楚簡文字資料的大量發現和公布,楚文字研究大盛,成為學術前沿之一。從現有資料看,楚文字資料的大宗是竹簡文字,其次是銅器銘文。該書通過對這兩類代表性資料發現與研究的回顧和分析,在一定程度上,為讀者呈現出楚文字發現與研究的歷史概貌。

    需要特別指出,該書第十二章,對已知的已經出土、但是尚未系統刊布的全部十五批楚簡資料予以專門介紹,從墓葬(水井)的發現、發掘與年代,竹簡的出土與清理,竹簡的形制與內容,竹簡的零星披露及學者所作相關研究等幾個方面,對各批竹簡的概況進行了梳理。這十五批資料,出土時間最早的,在上世紀的七十年代;最晚的,在2010年底,分別出土于湖北江陵藤店M1、江陵天星觀M1、江陵秦家咀三座墓葬(M1、M13、M99)、江陵雞公山M48、江陵范家坡M27、江陵磚瓦廠M370、江陵紅光磚瓦廠M27、荊門嚴倉(M1)、荊門后港黃歇M1、武漢江夏丁家咀兩座墓葬(M1、M2)、老河口安崗兩座墓葬(M1、M2)和湖南臨澧九里M1、慈利石板村M36、龍山里耶J1以及河南信陽長臺關M7,簡數總計約5800枚。其中藤店、紅光磚瓦廠、嚴倉、丁家咀和安崗等七座墓葬出土的五批資料,屬于本課題研究范疇。該書專門介紹了項目實施以來、有關這五批資料的工作進展,如項目組對竹簡實物的考察以及竹簡圖像資料的攝取等等。

    特辟專章對未刊布資料進行全面梳理和介紹,這在簡牘學著作中尚屬首次,也成為該書的一個亮點。它既有助于學者全面把握楚簡資料的概況,也可能在一定程度上,促進對未刊布楚簡的關注,從而使我們更好地保護和利用這類珍貴的文物、文化遺產。

    2、李天虹:《嚴倉1號墓墓主、墓葬年代考》,《歷史研究》2014年第1期

    2010年,嚴倉簡出土于湖北荊門嚴倉1號戰國楚墓,內容包括遣冊和占卜祭禱文書。該文結合簡文內容和墓葬形制,對嚴倉墓主與墓葬年代進行討論,要點如下:

    ①墓主。嚴倉占卜祭禱簡的事主,是“大司馬悼愲”。根據以往發現的同類性質楚簡,可以確定悼愲就是嚴倉1號墓墓主。大司馬是楚國最高軍事長官,簡文所謂“走趣于邦出入侍王”,也說明墓主身份顯貴,與大司馬相符。悼愲其人,此前已見于包山楚簡,也見于傳世文獻,他主要活動于楚懷王時期,其主要事跡,有“助楚滅越”(《戰國策?楚策一》、《韓非子?內儲說下》、《史記?甘茂列傳》)、“請伐齊而存燕”(《戰國策?趙策三》)、“率師救郙”(包山楚簡)等,可知悼愲在戰國史特別是楚史上居有重要地位。

    ②年代。研究中發現,1號墓出土一件青銅戈,銘文作:“二十六年,晉國上庫工師□,冶□。”所謂“二十六年”,即魏惠王26年,亦即公元前344年。這是關于該墓年代上限的一條很好的資料。簡文中有一條大事紀年,即“宋客左師辰 楚之歲”,那么該墓年代下限,當不晚于宋國滅亡,即公元前286年。所以首先可以肯定,1號墓是一座介于公元前344年至前286年之間的墓葬。事實上,這一框架的上限還可以大大降低。包山簡大事紀年“大司馬悼愲 楚邦之師徒以救郙之歲”,相當于公元前316年。《韓非子?內儲說下》等古書記載表明,悼愲使越應該在公元前311年。那么該墓上限,不早于公元前310年。《戰國策?楚策二》“楚襄王為太子之時”章記載,公元前298年,昭常任楚國大司馬,而嚴倉簡文證明悼愲是在大司馬任上離世。一般來說,該墓的下限,當不晚于公元前298年。這樣就可以進一步將1號墓的年代,框定在公元前310年至前298年之間。現存占卜祭禱簡文中,有兩例日期保存完整。根據這兩例紀日,結合其他楚墓出土的占卜祭禱簡的性質和特點,再參考先秦歷表,可以進一步縮小嚴倉1號墓的年代范圍,應該是在公元前307年至前299年之間。

    ③結語。悼愲墓葬的發現,對于楚史研究具有特殊意義,也為考古學研究增添了一個標尺。楚墓墓主身份明確且其人見于傳世文獻記載者,目前僅此一例。由包山簡,我們首次知道悼愲曾經任職楚國大司馬。這一史實,在嚴倉簡又得一證。嚴倉簡還表明,悼愲在大司馬任上離世。這說明,自公元前316年至悼愲去世,楚國大司馬之職可能一直由悼愲擔任。悼愲去世的時間,大概是在公元前307年至前299年間。

    二 階段性成果目錄

    李天虹:《楚國銅器與竹簡文字研究》第十二章,湖北教育出版社2012年9月

    李天虹:《秦漢時分紀時制綜論》,《考古學報》2012年第3期

    李天虹:《嚴倉1號墓墓主、墓葬年代考》,《歷史研究》2014年第1期

    陳偉:《讀清華簡〈系年〉札記》,《江漢考古》2012年第3期

    陳偉:《上博楚竹書〈王居〉新校》,《古文字研究》第29輯,中華書局2012年10月

    陳偉:《清華簡〈楚居〉“楩室”故事小考》,《清華簡研究》第1輯,中西書局2012年12月

    陳偉:《清華竹書〈系年〉的文獻學考察》,《史林》2013年第1期

    陳偉:《也說清華竹書〈耆夜〉中的“夜爵”》,《簡帛?經典?古史》,上海古籍出版社2013年8月

    彭浩:《望山二號墓遣冊的“?”與“昜馬”》,《江漢考古》2012年第3期

    劉國勝:《楚簡車馬名物考釋二則》,《古文字研究》第29輯,中華書局2012年10月

    劉國勝:《望山楚簡名物考釋(二則)》,《楚簡楚文化與先秦歷史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湖北教育出版社2013年8月

    劉國勝:《北大藏秦簡讀后記》,《簡帛》第8輯,上海古籍出版社2013年10月

    劉國勝:《包山楚簡〈廷志〉文書札記四則》,《出土文獻與法律史研究》第2輯,上海人民出版社2013年12月

    宋華強:《《楚文字資料中所謂“箴尹”之“箴”的文字學考察》,《古文字研究》第29輯,中華書局2012年10月

    宋華強:《釋戰國秦漢簡中表示禁忌義的“龍”》,《簡帛》第7輯,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年10月

    宋華強:《2011年甲骨文、金文、古文字學研究概述》,《簡帛》第7輯,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年10月

    宋華強:《2012年甲骨文、金文、古文字學研究概述》,《簡帛》第8輯,上海古籍出版社2013年10月

    何有祖:《上博楚簡〈孔子見季桓子〉字詞考釋》,《中國文字研究》第16輯,上海人民出版社2012年8月

    何有祖:《2011年戰國出土文獻研究概述》,《簡帛》第7輯,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年10月

    何有祖:《上博楚簡<武王踐阼>文本結構初探》,《人文論叢》2012卷,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2年11月

    何有祖:《九店楚簡〈日書〉校讀三則》,《江漢考古》2012年第3期

    何有祖:《張家山漢簡校釋札記》,《楚簡楚文化與先秦歷史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湖北教育出版社2013年8月

    何有祖:《2012年戰國出土文獻研究概述》,《簡帛》第8輯,上海古籍出版社2013年10月

    何有祖:《釋秦漢簡牘所見“利津?”》, 《出土文獻研究》第12輯,中西書局2013年12月

    注:2010年立項的重大項目主要填寫2012年6月以來的研究成果情況。

    序號

    成果名稱

    作者

    成果形式

    刊物名或出版社、刊發或出版時間

    字數

    轉載、引用、獲獎等情況

    1

    《楚國銅器與竹簡文字研究》第十二章

    李天虹

    著作(章)

    湖北教育出版社2012年9月

    7400

     

    2

    秦漢時分紀時制綜論

    李天虹

    論文

    《考古學報》2012年第3期

    33000

     

    3

    嚴倉1號墓墓主、墓葬年代考

    李天虹

    論文

    《歷史研究》2014年第1期

    12700

     

    4

    讀清華簡《系年》札記

    陳偉

    論文

    《江漢考古》2012年第3期

    6000

     

    5

    上博楚竹書《王居》新校

    陳偉

    論文

    《古文字研究》第29輯,中華書局2012年10月

    7000

     

    6

    清華簡《楚居》“楩室”故事小考

    陳偉

    論文

    《清華簡研究》第1輯,中西書局2012年12月

    3000

     

    7

    清華竹書《系年》的文獻學考察

    陳偉

    論文

    《史林》2013年第1期

    9000

     

    8

    也說清華竹書《耆夜》中的“夜爵”

    陳偉

    論文

    《簡帛·經典·古史》,上海古籍出版社2013年8月

    3600

     

    9

    望山二號墓遣冊的“?”與“昜馬”

    彭浩

    論文

    《江漢考古》2012年第3期

    4500

     

    10

    楚簡車馬名物考釋二則

    劉國勝

    論文

    《古文字研究》第29輯,中華書局2012年10月

    6000

     

    11

    望山楚簡名物考釋(二則)

    劉國勝

    論文

    《楚簡楚文化與先秦歷史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湖北教育出版社2013年8月

    5000

     

    12

    北大藏秦簡讀后記

    劉國勝

    論文

    《簡帛》第8輯,上海古籍出版社2013年10月

    5000

     

    13

    包山楚簡《廷志》文書札記四則

    劉國勝

    論文

    《出土文獻與法律史研究》第2輯,上海人民出版社2013年12月

    5000

     

    14

    楚文字資料中所謂“箴尹”之“箴”的文字學考察

    宋華強

    論文

    《古文字研究》第29輯,中華書局2012年10月

    12800

     

    15

    釋戰國秦漢簡中表示禁忌義的“龍”

    宋華強

    論文

    《簡帛》第7輯,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年10月

    7000

     

    16

    2011年甲骨文、金文、古文字學研究概述

    宋華強

    論文

    《簡帛》第7輯,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年10月

    26300

     

    17

    2012年甲骨文、金文、古文字學研究概述

    宋華強

    論文

    《簡帛》第8輯,上海古籍出版社,2013年10月

    29300

     

    18

    上博楚簡《孔子見季桓子》字詞考釋

    何有祖

    論文

    《中國文字研究》第16輯,上海人民出版社2012年8月

    5500

     

    19

    2011年戰國出土文獻研究概述

    何有祖

    論文

    《簡帛》第7輯,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年10月

    28350

     

    20

    九店楚簡《日書》校讀三則

    何有祖

    論文

    《江漢考古》2012年第3期

    4100

     

    21

    上博楚簡《武王踐阼》文本結構初探

    何有祖

    論文

    《人文論叢》2012卷,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2年11月

    7100

     

    22

    張家山漢簡校釋札記

    何有祖

    論文

    《楚簡楚文化與先秦歷史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湖北教育出版社2013年8月

    3730

     

    23

    2012年戰國出土文獻研究概述

    何有祖

    論文

    《簡帛》第8輯,上海古籍出版社2013年10月

    9280

     

    24

    釋秦漢簡牘所見“利津?”

    何有祖

    論文

    《出土文獻研究》第12輯,中西書局2013年12月

    5560

     

    課題組供稿
    (責編:實習生、張文卓(實習生))
    国产精品国产三级国产在线观看|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 国产99久久精品一区二区| 国产亚洲精品免费视频播放| 好吊妞这里有精品|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 | 91久久亚洲国产成人精品性色| 久久久99精品成人片中文字幕| 在线观看国产精品va| 亚洲男人的天堂久久精品| 真实国产乱子伦精品视频| 日批日出水久久亚洲精品tv| 国产精品无码一区二区在线观| 人人妻久久人人澡人人爽人人精品| 久久精品国产久精国产果冻传媒| 国产精品视频二区不卡| 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 | 日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影视青草| 亚洲精品乱码久久久久蜜桃| 91精品国产一区| 99久热只有精品视频免费看| 国产精品女同一区二区| 国精无码欧精品亚洲一区| 精品国产呦系列在线观看免费| 北岛玲在线精品视频| 妇女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 色妞WWW精品免费视频| 亚洲欧美日韩久久精品| 91精品成人福利在线播放| 精品国产福利一区二区| 久久久久国产精品人妻| 91久久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毛片| 久久久久久亚洲Av无码精品专口| 国产suv精品一区二区33| 日韩精品在线视频| 久久一区二区精品| 少妇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无码国产精品一区二区免费模式| 久久99热精品免费观看牛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