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amp id="sgkyk"><pre id="sgkyk"></pre></samp>
    
    

    舊版網站入口

    站內搜索

    “新時期語言文字規范化問題研究”中期檢查情況

    2015年07月30日14:08來源:全國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辦公室

    一、研究進展情況

    (一)研究計劃總體執行情況及各子課題進展情況

    1.本課題的研究計劃

    本項目總的框架由宏觀形勢與理論研究、語言文字規范標準學術藍本研制和語言文字規范化社會服務研究三大部分構成,最終形成規范理論、規范標準研制實踐和規范標準應用的綜合體系。具體研究內容包括五個大的方面:1)新時期語言文字規范化的形勢、任務及對策研究;2)新時期漢字規范化的現狀、問題與對策研究;3)新時期普通話語音規范化的現狀、問題與對策研究;4)新時期漢語詞匯、語法、語用規范化的現狀、問題與對策研究;5)語言文字規范的社會應用與服務研究。

    本課題的年度進展計劃如下:1) 2012年度,各子課題討論確定研究計劃,大致列出時間表,明確各階段的主要任務;2) 2013年度,開展文獻搜集、整理工作,啟動調研工作,根據研究需要召開學術研討會;3) 2014年度,基本完成資料整理和分析工作,開展更為深入的調查工作,資源庫、應用平臺建設初見成效,提交部分階段性成果;4) 2015年度,根據前期研究發現,開展專題調查和研究;提交大部分階段成果,部分成果可對外宣傳或作為內部資料提交,資源庫、應用平臺建設等可以試運行。5) 2016年度,充實和完善課題研究成果,著手研究總報告,繼續資源庫、應用平臺建設;6) 2017年度,完成總報告,完善規范標準學術藍本,繼續完善資源庫、應用平臺建設,結項。

    2.本課題研究計劃的總體執行情況

    本課題總體按照既定的研究計劃有序進行,有些研究工作已經提前進入下一階段或提前產出了學術成果。作為首席專家,我通過《當代中國語言生活中的問題》(《中國社會科學》2012.9,《新華文摘》2013.1轉摘)、《和諧語言生活 減緩語言沖突》(《語言文字應用》2013.1)、《領域語言規劃試論》(《華中師范大學學報》2013.3)、《國家通用文字政策論》(《世界漢語教學》2013.1)、《形譯與字母詞》(《中國語文》2013.1)、《語文教育的七個維度》(《語文教學與研究》2013.12)等多篇論文從宏觀上闡述了語言文字規范的重大理論問題,為本課題設計了宏觀的研究思路和方向。各子課題都按照預定計劃展開研究工作,基本完成了文獻資料的搜集、整理工作,并啟動了深入的調研工作,已經取得了部分階段性的科研成果,資源庫、應用平臺建設也初見成效。

    3.各子課題的進展情況

    子課題一:新時期語言文字規范化的形勢、任務及對策研究。

    本子課題主要是在現代語言規劃理論的框架內,研究我國新時期語言文字規范化面臨的形勢、存在的問題,從宏觀角度解釋和分析新時期規范化工作的性質、特點,提出符合新時期語言國情的語言規范觀。目前研究成果如下:

    1)形成3個調查報告主體內容

    《語言文字規范標準建設調研》,已經成稿。

    《港澳臺語言文字狀況及政策》,已經基本成稿。

    《通用語言文字的規范化》已完成近半。

    2)發表9篇相關論文:

    《港澳臺人口普查中的語言數據分析》,《語言文字應用》2013.2。

    《談談新時期的<漢語拼音方案>與普通話語音規范》,《語言文字應用》2013.4。

    《外語中文譯寫規范工作的原則與方法——兼及新時期國家語言文字規范服務工作的特點》,《語言文字應用》(已收到用稿通知)。

    《澳門公共場合語言使用情況調查分析》,《澳門語言文化研究》2013年。

    《臺灣華語文教學沿革及近年來政策措施》,《華語文教學與研究》2012.4。

    《海峽兩岸語言文字交流》,《中國語言生活狀況報告》2012年。

    《臺灣人口普查中的語言數據分析》,《中國語言生活狀況報告》2013年。

    《方言保護熱議》,《中國語言生活狀況報告》2013年。

    《走整體把握和協同合作的民族語言保護之路》,《民族翻譯》2014.1。

    3)出版2部專著

    《臺灣語言文字政策》,九州出版社2012年,27.6萬字。

    《語言生活與語言變異——河間方言的社會語言學研究》,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3年,28.1萬字。

    4)完成相關研究文獻收集。

    子課題二:新時期漢字規范化的現狀、問題與對策研究

    本子課題擬解決的主要問題有二:一是由于過去漢字規范工作不徹底而遺留下來的舊問題,二是由于社會形勢的新變化而產生的新的漢字規范問題。目前已經完成的工作如下:

    1)制定術語標準

    對項目所涉及的術語進行界定,以便形成統一的認識。如“字種-字位-字樣”“簡化字-簡體字”“異體字-分化字-通假字”“類推簡化-一對多”等。

    2)文獻資源測查

    已經完成了《建國以來漢字規范工作文獻目錄》的整理工作,共搜集了300余幅照片。

    3)基礎語料庫的整合和優化

    在《通用規范漢字表》所使用的幾種基礎語料庫的基礎上,增加了《中國大百科全書》等語料,為研制《規范漢字分級字表》等學術藍本提供語料支持。

    4)在學術藍本《規范漢字分級字表》《通用規范漢字對應繁體字字形表》研制方面取得了初步成果如下:

    第一,《兩岸字形差異對照表》

    第二,《繁體字部首整理原則》

    第三,《繁體字214部部首表》

    第四,《繁體字字形整理原則》

    第五,《繁體系統字形整理表》(樣表)

    5)已發表3篇相關論文

    《<第一批簡體字表>研究》《澳門語言文化研究》2012年

    《新辭書規范的實施與語言文字工作的跟進》,《出版科學》2013.5。

    《漢語辭書輔助表達功能的發展演變研究》,《勵耘語言學刊》2014.1。

    子課題三:新時期普通話語音規范化的現狀、問題與對策研究

    本子課題擬解決的主要問題和重點內容是對普通話語音規范領域尚未解決的輕聲、兒化、人名及地名生僻字的讀音等規范問題提出學術建議。目前已經完成的工作如下:

    1)建立了4個數據庫

    第一,根據《現漢》(第6版),建立普通話輕聲條目數據庫,含3426條。

    第二,根據《現漢》(第6版),建立普通話兒化必讀條目數據庫,含885條。

    第三,根據《現漢》(第6版),建立普通話兒化可讀條目數據庫,含1949條。

    第四,根據中國地名地理信息數據庫,經與《現漢》(第6版)和《新華字典》比對,篩選出150個兩部詞典未作標注的地名生僻字。

    2)建立了網絡調查互動平臺

    在“語音和語言網絡服務平臺http://pslab.cass.cn”上,新設4個專欄進行網絡調查。4個專欄分別是:第一,普通話兒化調查條目;第二,普通話輕聲調查條目;第三,普通話輕聲、兒化規范態度調查;第四,地名生僻字讀音調查。(現已可以登錄進行調查。)

    3)收集完成主要參考文獻210篇(部)。

    4)試調查兩次

    第一,2013年4月22-27日,沈明、徐睿淵到福建4所大學就閩語使用者對普通話輕聲、兒化規范問題進行調查。調查80人,都達到普通話水平測試一級乙等及以上水平,收到有效問卷71份。

    第二,2013年10月10日起,到湖南調查地名生僻字的讀音。

    5)即將發表2篇相關論文

    《怎樣研制普通話輕聲、兒化詞表》,載《基礎華語教學的語言文字研究》,將于2014年8月由(香港)商務印書館出版。

    《閩浙方言地名用字考》,接到《方言》用稿通知,將于2014年發表。

    子課題四:新時期漢語詞匯、語法、語用規范化的現狀、問題與對策研究

    本子課題全面調查梳理詞匯、語法、語用等的新情況,歸納整理,依據不同領域、層次,建立分類數據庫,在此基礎上探討有關詞匯、語法、語用的規范理念,形成調查報告。目前已經完成的工作如下:

    1)文獻資料搜集整理的主要工作基本完成。

    搜集到民國至今的語言規范化研究文獻(包括論文、著作等)8500余篇(部),其中近一半已下載原文。

    2)出版了1部專著

    《新聞發言人語言風格研究》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3年,21萬字。

    3)發表了4篇相關論文

    《現階段三音節新詞語大量產生原因的探討》,《渤海大學學報》2013.3。

    《流行語模“舌尖上的X”構式描寫及演變》,《渤海大學學報》2013.4。

    《“別解”造詞理據及規范問題分析》,《江西師范大學學報.哲社版》2013.6。

    《出版物上數字用法的相關規定及使用中存在的問題》,《中國科技期刊研究》2014.1。

    子課題五:語言文字規范的社會應用與服務研究

    本子課題的重點研究內容主要包括三個方面:第一,百年語言文字規范標準文獻及研究文獻的收集、梳理和資源庫建設。第二,針對不同使用對象制定語言文字規范標準和語言能力標準,并研制與之配套的公民語言能力測試問題。第三,百年語言文字規范標準文獻數字化及語言文字規范網站建設。目前已經完成的工作如下:

    1)民國時期的標準文獻(電子版)基本完成,約8萬字;紙質文獻已收集約10萬字。

    2)民國時期語言文字規范化研究文獻已完成近3500字的目錄索引。

    3)外國人漢語作為第二語言的能力水平現狀調查已基本完成。

    4)出版專著1部,發表論文3篇,建立1個文獻數據庫,編制3份調查問卷:

    第一,專著《民國時期語言政策研究》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3年,28萬字。

    第二,論文《漢語能力標準的描述語任務難度研究》《世界漢語教學》2013.7。

    第三,論文《美國國防語言戰略與中國國防語言的現狀及對策》《戰略研究》2014.3。

    第四,論文《華裔學習者跨文化族群認同及其傳承語習得研究》《臺灣華語教學研究》2013.2。

    第五,已完成百年語言文字規范標準文獻數據庫建庫工作。文獻數據庫建立后,已經掛在北京語言大學“語標所”的網站上,該庫建成后將為社會公民和研究人員提供文獻檢索、閱讀服務。網址:http://ybs.blcu.edu.cn/paperdb/paper.php。

    第六,編制了針對漢語作為第二語言的漢語學習者漢語聽說讀寫能力的“能做”(can do)調查問卷(分初、中、高三個問卷)。

    (二)調查研究及學術交流情況(調研數據整理運用、文獻資料收集整理、學術會議、學術交流、國際合作等)

    1.調研數據和文獻資料的整理運用情況

    本課題對文獻的調查工作基本完成,對語言事實的調查工作也在有序的開展,已經形成了幾個比較重要的數據庫。

    第一,文獻數據庫http://ybs.blcu.edu.cn/paperdb/paper.php,各子課題所收集到的文獻都匯集進本數據庫,一方面為本課題的研究提供方面,另一方面也是語言文字規范研究方面的一個永久性文獻數據庫,能為學界進一步展開相關研究提供方便的文獻檢索服務。

    第二,語音和語言網絡服務平臺http://pslab.cass.cn。設4個專欄進行網絡調查:普通話兒化調查條目,普通話輕聲調查條目,普通話輕聲、兒化規范態度調查,地名生僻字讀音調查。此網絡平臺的建立一方面大大拓寬了語音規范的調查范圍,另一方面也加強語音規范的社會宣傳。

    2.推進本課題研究的學術會議

    本課題自立項以來,已進行了6次比較重要的項目推進學術會議。

    第一次項目推進會:

    2012年12月12日,在北京語言大學會議中心第一會議室舉行本項目開題報告會。開題報告會專家組由江藍生教授、陳章太研究員、陸儉明教授、王洪君教授、周建設教授和田立新副司長組成。北京語言大學副校長曹志耘教授、國家語委下屬分中心的幾位主任、部分高校知名教授及課題組成員參加了會議。

    會上,我從課題的研究框架、研究分工、研究團隊、研究計劃及研究成果等方面做了匯報。與會專家充分肯定了課題研究的總體框架、研究思路與研究方法、課題組的研究基礎及已開展的研究工作,并就如何進一步完善和深化課題研究提出了寶貴建議。專家們認為,課題研究應多關注新時期語言文字規范化的方向、目標及現實生活中出現的一些語言生活問題,重點在于隨時跟進國家語言文字事業發展改革綱要的內容,關注國家語委在每一個不同階段一些政策理論的研究,及時為政府有關部門提出有重要參考價值的咨詢研究報告和政策建議。

    第二次項目推進會:

    2013年1月21日,在北京語言大學會議中心第一會議室舉行本項目研討會,我本人、各子課題負責人及其成員、中國語言文字規范標準研究中心研究人員近30人與會研討。

    在研討會上,我首先介紹了項目的開題情況、總體研究思路及詳細分工,并就項目研究目標、面臨的形勢等問題展開了深入的闡述。在子課題研討中,各負責人分別介紹了子課題的基本研究思路方法、重點難點,課題組成員對每一個子課題進展中存在的問題都進行了非常深入的討論。經過本次研討,課題研究方向、思路、目標和重點更加明確,為下階段研究工作的順利開展奠定了基礎。

    第三次項目推進會:

    2013年10月12日,在北京語言大學會議中心第一會議室舉行本項目研討會,我本人、各子課題負責人及其主要成員10余人參加了研討會。本次研討會的議題是各子課題匯報研究工作進展情況及存在的問題,然后商討解決問題的策略思路。

    第四次項目推進會:

    2013年10月21日晚上,本課題召開數據庫總庫建設視頻會,各子課題負責人和相關核心成員參加了本次會議。在本次視頻會上,各子課題組負責人介紹了自己課題目前已有的數據以及數據類型,并與數據庫設計人員溝通,對擬建的數據庫有何需求,數據庫設計人員和各子課題負責人商定數據上傳和匯總的原則和方法。本次視頻會議加強了數據庫設計人員與各子課題成員之間的溝通,加快了文獻數據庫建設的速度。

    第五次項目推進會:

    2014年4月16日,在北京語言大學會議中心第九會議室舉行本項目研討會。我本人、子課題一的主要成員、其他子課題負責人、北京語言大學中國語言政策與標準研究中心的主要成員參加了本次研討會。本次研討會主要由王敏和戴紅亮分別匯報了其研究進度:王敏報告題目是《新時期語言規范化研究的理論架構初探》,戴紅亮匯報題目是《臺灣語言文字規范標準狀況,發展趨勢及對大陸的影響》,與會專家充分肯定了兩位報告人的研究成果,并就今后研究的方向提出了建議。

    第六次項目推進會:

    2014年6月8日至9日,在渤海大學舉行本項目中期自查及確定下一步研究目標的研討會。我本人、各子課題負責人和主要骨干成員參加了本次研討會。在研討會上,各子課題分別匯報了本課題組一年多以來所做的工作,取得的成就,以及研究中所遇到的問題和困惑,然后深入討論解決問題的措施。作為項目首席專家,我深入闡述了課題研究所面臨的新形勢,并提出下一步研究的具體方向和思路。

    3.課題組成員學術交流情況

    本課題組成員在研究過程中進行了充分的學術交流,參加了諸多相關學術會議,現把主要的學術交流活動簡單列舉如下:

    1)首席專家李宇明教授的學術交流情況

    2012年12月27日至2013年1月2日,李宇明教授應邀參加了在臺灣師范大學召開的“第十一屆臺灣華語文教學年會暨國際學術研討會”,并做了《重視漢字的教學》的主題報告。

    2013年3月8日,李宇明教授應邀赴香港理工大學參加“第七屆海峽兩岸現代漢語問題學術研討會”,并作了《漢語的層級變化》的主題發言。

    2013年11月1日-2日,李宇明教授應邀赴澳門參加“兩岸漢字使用情況學術研討會”。

    2013年11月25日,李宇明教授應邀為香港理工大學師生作了題為《終生觀照的語文教育》的公開講座。

    2013年11月26日,李宇明教授為香港理工大學中文及雙語學系師生作了《語文教育之七維度》的專題報告。

    2013年12月8日,李宇明教授應邀參加在北京外國語大學舉辦的“中德語言文化政策高層論壇”。

    2013年12月20日, 李宇明教授在北京市語言學會年會上作《全球化與人的跨文化交際能力》的主題發言。

    2014年1月10日-11日,李宇明教授應邀赴國防科技大學參加“國家安全與國防語言發展戰略研討會”,并作了“中國周邊語言研究芻議”主題報告。

    2014年5月1日至8日,李宇明教授應邀參加在美國馬里蘭大學舉辦的國際中國語言學學會(ICAL)第22屆年會暨北美漢語語言學第26屆年會(NACCL-26),并作了《漢語的層級變化》的大會主旨演講。李宇明教授還參加了在威斯康星大學麥迪遜校區舉辦的“漢語與中國語言學研討會”,會議主要討論了中國語言學的國際化和中國語言學書院建設等問題。

    2014年6月6日, 李宇明教授應邀赴蘇州參加世界語言大會,并作《第二語言的力量》的報告。

    2014年6月12—13日,李宇明教授應邀赴(臺灣)淡江大學臺北校區,參加“第八屆海峽兩岸現代漢語問題學術研討會”,并作《漢語傳播的國際形象問題》的主題發言。

    2)課題組其他成員的學術交流情況

    2013年3月7-10日,沈明參加在香港理工大學召開的“第七屆海峽兩岸現代漢語問題學術研討會”,宣讀論文《怎樣研制普通話輕聲、兒化詞表》。

    2013年8月,王東海參加“中國辭書學會辭書編纂現代化”學術研討會,提交論文《表達詞典輔助學生語言能力提升研究》。

    2013年8月15-16日,王敏參加在香港大學召開的第四屆“漢字與漢字教育國際研討會”,宣讀論文《小學低學年段漢字書寫教學糾偏要點調查》。

    2013年10月15日至18日,王敏參加了澳門理工大學、教育部語言文字應用研究所、北京語言大學合作主辦的“多元文化背景下的語言服務”學術研討會,宣讀論文《外語中文譯寫規范工作的原則與方法——兼及新時期國家語言文字規范服務工作的特點》。

    2013年11月31日-12月2日,課題組成員王敏、何瑞、謝俊英、戴紅亮參加了第七屆全國應用語言學研討會,均提交了論文。王敏做大會發言,介紹外語詞中文譯寫規范工作的原則和進展情況。戴紅亮提交論文《一簡對多繁字和異體字使用情況考察》,謝俊英提交論文《語言輿情熱點分析——方言保護熱議》,何瑞提交論文《試論漢字教育的數字化研究》。

    2013年11月12—15日,王敏參加了在上海召開的辭書學會第十屆年會,當選為常務理事。

    2013年11月21—24日,謝俊英參加了在廣西百色召開的“第七屆全國社會語言學研討會暨首屆跨界語言研討會”,提交論文《語言變異的社會因素分析》。

    2013年12月16—19日,徐睿淵參加了在廣州暨南大學召開的“第17屆全國漢語方言學會年會暨漢語方言國際研討會”,提交論文《閩浙地名用字考》。

    2014年1月7日,王敏、陳茜、何瑞作為普通話審音委員會秘書處成員,籌備并參加了審音委2013年度工作會議,王敏作為副秘書長向會議報告2013年度秘書處工作情況和2014年工作計劃。

    2013年10月31日—11月3日,王立軍在澳門參加“兩岸漢字使用情況學術研討會”。

    2013年10月26日,王立軍在北京語言大學參加“紀念切音字運動120周年學術座談會”。

    2013—2014期間,王立軍先后在北京、成都、濟南、沈陽、貴陽等地參加多場規范漢字培訓研討會議,介紹《通用規范漢字表》的研制情況。

    2014年3月10日,召集“關于小學語文教材拼音標注問題”小型研討會,沈明、王敏、孫海娜、陳茜、何瑞參加會議,與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學語文教材編輯室成員研究討論新版小學語文教材的規范注音問題,并在后續工作中繼續給人教社方面提供學術支持。

    2012年12月2日,王世凱在北京參加語言政策及語言規劃研討會。

    2013年1日15-18日,王世凱在澳門參加多元文化背景下的語言服務問題學術研討會。

    2013年11月21日-23日,夏中華、曹起在百色參加第七屆全國社會語言學學術研討會暨首屆跨境語言研究論壇,提交論文《套話生成與泛濫機制探討》。

    2013年1月10日—11日,王建勤在湖南長沙參加國防科技大學召開的“國家安全與國防語言發展戰略研討會”,并在大會上做了“語言安全化背景下的國防語言戰略規劃研究”的主旨發言。

    2013年7月27日-29日,王建勤在內蒙古參加并主持了北京語言大學對外漢語研究中心與內蒙古師范大學共同主辦的“基于多元理論的對外漢語教學模式研究”國際學術研討會。

    2013年10月26日,王建勤在北京語言大學參加“紀念切音字運動120周年學術座談會”,并在座談會上就國家語言安全問題發言。

    2013年11 月 14 日—18 日,王建勤在廣州參加暨南大學華文學院召開的“華文教育國際學術研討會”,并在分組會發言。

    2014年4月18日—20日,王建勤應暨南大學華文學院的邀請,舉辦系列學術講座:“華裔學習者跨文化族群認同研究”,“語言知識類型與語言測試的接口問題研究”。

    2014年6月3日,王建勤應北京華文學院邀請,舉辦學術講座,“華裔學習者跨文化族群認同研究”。

    2014年6月12—13日,陳雙新赴(臺灣)淡江大學臺北校區,參加“第八屆海峽兩岸現代漢語問題學術研討會”,宣讀論文《兩岸傳承字字形差異的原因及統一的建議》。

    4.本課題國際合作情況

    本課題研究積極尋求國際合作,已經與英國語言學界展開了合作,并取得了重要成果,合作主編了《中國語言生活狀況》(英文版)第一卷和第二卷。

    Li Yuming, Li Wei(Eds.) THE LANGUAGE SITUATION IN CHINA(VOLUME1),2013Walter de Gruyter GmbH,Berlin/Boston and The Commercial Peijing,China[李宇明、李嵬主編《中國語言生活狀況》第一卷,德.古意特出版社(德國)、商務印書館(中國)聯合出版,2013年。]

    Li Yuming, Li Wei(Eds.) THE LANGUAGE SITUATION IN CHINA(VOLUME2),2013Walter de Gruyter GmbH,Berlin/Boston and The Commercial Peijing,China[李宇明、李嵬主編《中國語言生活狀況》第二卷,德.古意特出版社(德國)、商務印書館(中國)聯合出版,2013年。]

    (三)成果宣傳推介情況(成果發布會、《工作簡報》報送情況、國家社科基金專刊投稿及采用情況等)

    本課題目前主要從七個方面宣傳研究成果:

    第一,通過北京語言大學的新聞網進行宣傳。本課題的每一次項目推進會都會在北京語言大學的新聞網上發布新聞,引起了社會和學界的較多關注。

    第二,通過網絡平臺進行宣傳。本課題已經建立兩個網絡數據平臺,一個是文獻數據庫http://ybs.blcu.edu.cn/paperdb/paper.php,另一個是語音和語言網絡服務平臺http://pslab.cass.cn,這兩個網絡平臺的搭建擴大了本課題研究在學界和社會的影響。

    第三,通過《項目簡報》進行宣傳。本課題定期制作《項目簡報》,報送國家社科規劃辦、北京語言大學有關校領導、科研處,以及課題組成員、校內相關院所、研究基地。截止目前已經制作了5期《項目簡報》:第一期《項目簡報》(2013年1月30日)主要介紹項目的研究內容、項目的開題情況、項目的運作機制和經費情況;第二期《項目簡報》(2013年10月30日)主要介紹各子課題研究進展情況及存在的問題,并提出解決問題的策略思路;第三期《項目簡報》(2014年4月20日)主要介紹子課題一的進展情況、存在的問題及下一步的研究思路;第四期《項目簡報》(2014年5月20日)主要介紹課題組成員就“語言文字規范標準建設”問題所進行的全國性調研情況;第五期《項目簡報》(2014年6月15日)主要介紹項目的中期自查及下一步研究計劃的相關情況。(《項目簡報》的詳細內容見附錄)

    第四,通過社會調查進行宣傳。本課題組相關成員在2013年七八月份就“語言文字規范標準建設”問題在全國范圍內進行了廣泛的調研,調查對象包括三類人:第一是面對面訪談了語言文字研究領域的專家學者100余人,第二是通過中國語言文字網調查了從事語言文字相關工作的800多人,第三是通過新浪網調查了社會上3000多人,本次調查擴大了語言文字規范工作在學界和社會的影響。

    第五,通過課題組成員參加學術會議進行宣傳。本課題組成員共計參加了三十余次各類國內外學術會議,并宣讀了本課題的研究成果,加大了本課題在學界的影響。

    第六,通過培訓、講座等形式進行宣傳。本課題組多名骨干成員被邀請在國家語委及其他相關部門組織的培訓班上宣講語言文字規范的專業知識,大大擴大了本課題研究在學術界、教育界的影響。

    第七,通過課題組成員出版學術論著、發表學術論文進行宣傳。本課題組成員已經出版了6部論著、發表了20多篇論文,擴大了本課題研究在學界的影響。

    (四)研究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改進措施,研究心得、意見建議

    1.研究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本課題要解決的關鍵性基礎問題是理論的突破,即科學闡釋語言規范觀,這是指導整個課題研究的靈魂

    子課題一的問題:

    第一,本研究涉及的范圍廣,問題多,需要更新研究方法,才能夠統領復雜的語言生活現象,才能夠進行理論闡釋及提出政策建議。

    第二,規范現狀的描寫需要到達哪些層面,還有待進一步考慮,探索以熱點問題帶動研究。

    第三,子課題一應協調好各子課題的研究,在哪些方面、以何種形式協調,如何將各子課題對社會語言生活的多方面研究與本子課題的理論與政策探討結合好,還有待深入探討。

    子課題二的問題:

    第一,因《通用規范漢字表》已經公布,所以原來研究規范漢字字表這個目標,有所調整,后期研究重點放在各級字字形的整理上,以前沒有在字形上做一個徹底的整理。

    第二,漢字整理和測查的范圍,以前涉及的是三個階段,但與北京語言大學規范標準研究中心這方面的工作有所重合,需要調整研究范圍。

    子課題三的問題:

    第一,普通話輕聲、兒化調查詞表尚在增刪、調整之中。

    第二,規模性尚未全面展開。

    第三,人名生僻字的數據庫尚待建立,缺乏有效渠道聯系公安部等相關部門。

    子課題四的問題:

    第一,官話套話研究難度較大。

    第二,語用規范、語法規范等不像語音和文字那么硬,不好抓。

    子課題五的問題:

    第一,文獻版本問題。民國時期的文獻有許多版本,是否一定要搜集到原始版本,或在版本選擇上適當放寬;由于版本不同,繁體字字型不同,標點、體例不同,可能會影響數據庫信息的檢索。

    第二,關于“語言文字規范化研究文獻”收集的范圍不好確定,需要劃定一個范圍;與其他子課題會有交集和重合,總課題需要建立一種共享機制,以減少重復勞動。

    第三,所有文獻需要建一個統一標準的數據庫,需要總課題確定一個牽頭人負責數據庫和數據收集標準。

    第四,“語言文字規范網站”的建設,需要在前期文獻和語言標準研究成果完成并積累一定的數據量之后才能啟動,文獻內容與網站的結合,需要技術支持。

    第五,網站建設的專業人員,目前只有楊爾弘一人,需要更多的人員配備。網站設計考慮借助專業公司力量。

    2.改進措施

    針對各子課題的問題,課題組認真研究,提出如下解決改進措施:

    第一,子課題一要從理論上解決“應該層面”和現狀之間的差距問題,做好其他幾個子課題的火車頭。

    第二,子課題二的字表可以不做內部分析,可以關注通用字之外還有哪些字需要考慮,8105之外還有哪些需要補充。可以對常用字再分級。

    第三,規范觀是核心問題,要有寬容的心態,語言的規范最終還是約定俗成的。不同領域應該有不同的規范觀、標準和體系。例如文字、語音剛性為主,詞匯、語法柔性為主,各子課題應把握好。

    第四,子課題四的研究內容龐雜,可側重提出詞匯、語音、語法、文風等幾方面的主要問題。例如:如何看待借詞在社會上的使用、如何看待語言潔癖。

    第五,考慮語言本身的規范和語言應用的規范。要想規范就必須給語言留下充分的使用空間。社會對語言的規范化也是促進語言的自組織作用能更好地發揮。可以探究語言中的那些“兵營”(語言規律對其不起作用的情況)。

    第六,通過工作推進會的方式促動研究,擴大影響,有的文件要及時報送相關部門,在研究過程中要注意積極發揮對政策決策、社會語言生活的影響。

    第七,文獻整理可由各組提供內容,子課題五負責技術實現。

    3.研究心得

    第一,重大項目的研究要有高水平的理論指導。作為項目的首席專家,必須不斷提高理論水平,以確保有效把握課題研究的基本走向,各子課題負責人也要拓寬視野,加強理論學習,這是本項目研究能最終順利完成的基本保障。

    本課題的研究目標有四項:一是理論研究的目標,二是標準擬定的目標,三是政策建議,四是社會服務。其中理論研究的目標要統領其他各目標,理論目標能否達成,關系到總課題的學術水準和研究質量。通過前期的研究,我們認為必須更新理論框架,立足語言規劃,結合語言規范標準建設、語言規范化的管理機制、語言規范化的社會實現等,完成本項目的整體設想。目前理論探討的方向基本明確,研究方法架構輪廓初現,可以期望隨著后續研究的展開,各子課題研究內容的充實,總體研究目標可以順利實現。

    第二,重大項目的子課題組要搭配得當,成員的專業結構要合理。本項目共有五個子課題組,分別來自北京語言大學、北京師范大學、中國社會科學院、教育部語言文字應用研究所、渤海大學,既有高等院校的教師、專門研究機構的研究人員,也有政府部門的相關人員,研究隊伍的專業結構搭配合理,也能有效地利用各種學術資源和社會資源,這是本項研究能夠順利進行的重要基礎。

    各子課題的研究范圍能夠與本職工作良好互動。例如子課題一的成員參與了國家語委的多項規范標準研制與培訓、語言政策研究、政策落實等工作,

    第三,課題組成員有較強的團隊意識。本課題組的每一個成員都能認真投入到課題研究中來,積極思考,探索促進研究的工作方式,將課題研討的結果落實到研究工作中。例如,子課題五的資源建設得到了各子課題的支持,提出來的工作推進會方式也切實有效地推動了課題研究。

    第四,各子課題之間要加強交流。本項目基本上每三個月組織一次研討會,保證各子課題組之間定期見面交流,所以本課題基本能按預期完成各項研究任務。

    第五,利用現代科技手段進行交流討論。本項目除了舉行定期研討會之外,還利用QQ、微信等現代科技手段進行交流討論,實現即時的資源和信息共享,保障了項目的順利進行。

    4.意見建議

    本項目的研究內容覆蓋廣,理論思考宏闊,需要寬廣的學術視野、廣泛的文獻調查和社會語言生活調查來保證研究的基礎足夠扎實,也需要更多的學術交流機會來保證本項目組成員能夠及時了解到最新研究成果,保證本項目的學術影響力,例如應充分了解海外華人地區的漢語使用狀況,使本項目的研究基礎更全面,未來提出的政策建議也能夠兼顧港澳臺及其他華人聚居區的語言、文化需求。但目前進行國際學術交流的機會不多,今后應多留意這方面的信息,創造機會。

    二、研究成果情況(可另加附頁)

    (一)代表性成果簡介(基本內容、主要觀點、學術價值、社會影響)

    《當代中國語言生活中的問題》

    (李宇明《中國社會科學》2012年第9期)

    基本內容:

    本文首先將語言學研究的問題分為甲乙兩類:甲類是學科本身提出的問題,乙類是在現實語言生活中發生的問題。然后進一步探討了當前我國語言生活中存在的六類較為重要的問題:第一是虛擬語言生活的問題;第二是城市化進程中的語言問題;第三是語言生活的主體性與多樣性問題;第四是信息時代語言資源的保護與開發問題;第五是國家語言能力及漢語國際影響力的問題;第六是中國的國際話語權問題。

    主要觀點:

    第一,從發生學的角度看,現實語言生活中發展的問題是語言學的源起問題。世界古代三大語言學都源自研究語言生活中的問題,當今語言生活中的問題仍是推動語言學發展的主要力量,是語言學新學科、新理論、新方法產生的溫床。

    第二,虛擬語言生活必將對現實語言生活以及語言學研究產生深刻的影響。

    第三,城市建設規劃中需要有語言規劃,在城市“語言地圖”快速改寫的情況下,我們首先應當用多媒體技術把現代語言實態記錄、保存下來,在城市語言規劃中要留出本地語言文化的空間,同時要提倡“雙言雙語生活”。

    第四,當前語言規劃的基本思路,是實現語言生活的主體性與多樣性的辯證統一,即國家通用語言文字在語言生活中起主導作用,但也要重視少數民族語言、漢語方言以及外國語言在語言生活中的作用。

    第五,語言是資源,是許多學科的研究資源,是國家重要的文化資源,是信息工業的重要資源,語言不僅僅是“軟實力”,也可以納入“硬實力”的范疇。

    第六,我國的國家語言能力不強,與我國的國際地位很不相稱,不能滿足中國發展的新需求,提升國家語言能力已為當論之事,當務之急。

    第七,話語權可以細分為三個層次:一是發言權,二是影響力,三是話題權,我國在國際上基本還處于爭取基本話語權的階段。

    學術價值:

    本文首先提出現實語言生活是語言學研究的源頭,然后梳理了當今中國語言生活中最熱門、影響最大、最需要解決的一些問題。其學術價值主要體現有三:一是從學理上闡明了語言研究的源頭和推動力,二是指明了當今語言文字規范所涉及的一些重要的領域,三是成為了“語言生活派”的綱領性文獻,并為之打下了重要的理論基礎。

    社會影響:

    本文社會影響很大,2012年9月在《中國社會科學》發表后,被《中國社會科學文摘》2012年第12期全文轉載,又被《新華文摘》2013年第1期摘錄。另根據中國知網引文數據庫顯示,文章發表1年多來,已經被下載閱讀386詞,被引用7次。

    (二)階段性成果清單(請填寫下頁表格),要列出全部成果目錄。

    主要階段性成果詳見下頁表格。

    注:2010年立項的重大項目主要填寫2012年6月以來的研究成果情況。

    序號

    成果名稱

    作者

    成果形式

    刊物名或出版社、刊發或出版時間

    字數

    轉載、引用、獲獎等情況

    1

    中國語言生活的時代特征

    李宇明

    論文

    中國語文

    2012年第4期

    12000

    CSSCI期刊。

    《人大復印資料》2012.11全文轉載。被引6次,下載1272次。

    2

    當代中國語言生活中的問題

    李宇明

    論文

    中國社會科學

    2012年第9期

    6800

    CSSCI期刊。《中國社會科學文摘》2012.12轉載;《新華文摘》2013.1摘錄。被引7次,下載386次。

    3

    論語言生活的層級

    李宇明

    論文

    語言教學與研究

    2012年第5期

    12000

    CSSCI期刊。被引8次,下載608次。

    4

    形譯與字母詞

    李宇明

    論文

    中國語文

    2013年第1期

    4000

    CSSCI期刊。

    被引用1次。

    5

    國家通用文字政策論

    李宇明

    論文

    世界漢語教學

    2013年第1期

    18000

    CSSCI期刊。

    被下載425次。

    6

    和諧語言生活、減緩語言沖突

    李宇明

    論文

    語言文字應用

    2013年第1期

    2000

    CSSCI期刊。被引2次,下載378次。

    7

    領域語言規劃試論

    李宇明

    論文

    華中師大學報.人社版

    2013年第3期

    13000

    CSSCI期刊。被引1次,下載213次。

    8

    提升中華語言文化的國際魅力

    李宇明

    論文

    世界華文教育

    2013年第4期

    8000

    中文核心期刊

    9

    語文生活與語文教育

    李宇明

    論文

    語文建設

    2014年第2期

    6000

    中文核心期刊。

    被下載51次。

    10

    語文教育的七個維度

    李宇明

    論文

    語文教學與研究

    2013年第12期

    8200

    中文核心期刊。

    被下載7次。

    11

    港澳臺人口普查中的語言數據分析

    戴紅亮

    論文

    語言文字應用

    2013年第2期

    6000

    CSSCI期刊

    12

    談談新時期的《漢語拼音方案》與普通話語音規范

    王敏

    論文

    語言文字應用

    2013年第4期

    5000

    CSSCI期刊

    13

    漢語能力標準的描述語任務難度研究

    王佶旻

    論文

    世界漢語教學

    2013年第3期

    12000

    CSSCI期刊。

    14

    新辭書規范的實施與語言文字工作的跟進

    王東海

    論文

    出版科學

    2013年第5期

    11000

    CSSCI期刊

    15

    出版物上數字用法的相關規定及使用中存在的問題

    王世凱

    論文

    中國科技期刊研究2014年第1期

    7000

    中文核心期刊

    16

    漢語辭書輔助表達功能的發展演變研究

    王東海

    論文

    勵耘語言學刊

    2014年第1輯

    14000

     

    17

    澳門公共場合語言使用情況調查分析

    謝俊英

    論文

    澳門語言文化研究2012年

    10000

     

    18

    走整體把握和協同合作的民族語言保護之路

    戴紅亮

    論文

    民族翻譯

    2014年第1期

    8000

     

    19

    現階段三音節新詞語大量產生原因的探討

    夏中華

    論文

    渤海大學學報

    2013年第3期

    7000

     

    20

    流行語模“舌尖上的X”構式描寫及演變

    曲麗瑋

    論文

    渤海大學學報

    2013年第4期

    6200

     

    21

    “別解”造詞理據及規范問題分析

    劉楚群

    論文

    江西師范大學學報.哲社版2013年第6期

    6500

     

    22

    《第一批簡體字表》研究

    陳雙新

    論文

    澳門語言文化研究2012

    12000

     

    23

    THE LANGUAGE SITUATION IN CHINA(VOLUME1)

    [《中國語言生活狀況》第一卷]

    李宇明

    論著

    德.古意特出版社(德國)、商務印書館(中國)聯合出版2013

    380000

    國家級出版社

    24

    THE LANGUAGE SITUATION IN CHINA(VOLUME2)

    [《中國語言生活狀況》第二卷]

    李宇明

    論著

    德.古意特出版社(德國)、商務印書館(中國)聯合出版2013

    380000

    國家級出版社

    25

    臺灣語言文字政策

    戴紅亮

    論著

    九州出版社

    2012年10月

    276000

    國家級出版社

    26

    民國時期語言政策研究

    黃曉蕾

    論著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3年6月

    283000

    國家級出版社

    27

    新聞發言人語言風格研究

    張洋

    論著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3年10月

    210000

    國家級出版社

    28

    語言生活與語言變異——河間方言的社會語言學研究

    謝俊英

    論著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3年10月

    281000

    國家級出版社

    課題組供稿

    (責編:實習生、張文卓(實習生))
    精品人妻系列无码人妻漫画| 国产午夜精品一二区理论影院| 人妻少妇乱子伦精品| 合区精品久久久中文字幕一区| 国产精品高清在线观看地址| 午夜精品射精入后重之免费观看| 精品国偷自产在线视频| 在线观看国产精品va| 精品免费人成视频app| 久久精品青青大伊人av| 久久露脸国产精品| 国产精品情侣自拍| 国产乱人伦精品一区二区| 91久久亚洲国产成人精品性色| 国产精品国产三级国产普通话| 久久久精品国产亚洲成人满18免费网站 | 国产在线高清精品二区| 永久无码精品三区在线4| 精品国产高清自在线一区二区三区 | 国产精品超碰12396|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搜索| 麻豆果冻传媒2021精品传媒一区下载| 99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牛牛四川| 国产亚洲一区二区精品| 国产在线观看一区精品| 久久久精品久久久久久|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视频 | 国产成人精品久久亚洲高清不卡 | 精品国产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视频分类一区| 精品亚洲成A人无码成A在线观看| 99久久99久久精品| 无码人妻精品中文字幕免费| 久久精品成人国产午夜| 国产原创精品视频| 久久精品一区二区东京热| 亚洲高清专区日韩精品| 亚洲∧v久久久无码精品| 久9热免费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久久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 色国产精品一区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