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amp id="sgkyk"><pre id="sgkyk"></pre></samp>
    
    

    舊版網站入口

    站內搜索

    “神經語言學研究及學科建設研究”中期檢查情況

    2015年07月29日13:46來源:全國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辦公室

    一、研究進展情況

    1.研究計劃的總體執行情況及各子課題進展情況

    1.0 研究計劃總體執行情況

    本課題研究總體上實現了既定的研究計劃和研究目標,各項研究工作進展順利。目前,各項實驗研究已經結束,已經產出一大批代表性成果,這些成果廣泛發表于國內外行業頂尖的SSCI、SCI和CSSCI雜志,形成了我國神經語言學研究的代表性觀點及引領性研究框架。與此同時,神經語言學學科建設進展迅速,平臺等相關方面建設成效卓著,已經形成了我國神經語言學和語言神經機制研究的學科基礎,可以為我國神經語言學發展提供支撐。另外,一批課題研究的高水平成果正在整理或等待出版中,將形成本課題研究的代表性高端成果。

    就各子課題的進展和各項研究任務而言,均符合課題研究的計劃和安排,并已經取得了代表性成果。如子課題一就一語與二語的加工差異等進行了深入的研究,同時就語言與注意,以及語言與大腦抑制之間的關系等進行了探討;子課題二在語音、詞匯、語義、語法的機制方面都進行了探討,形成了神經語言學部門研究的雛形;子課題三就弱智兒童、自閉癥兒童、聾人、盲人的語言機制以及其教育問題形成了自己的科學認識,并將以此影響康復實踐;子課題四對神經語言學建設平臺和人才培養等做出探討和實踐,已經形成了我國神經語言學研究的先進平臺,基于國際神經語言學最新研究成果的概論性教材《神經語言學》也已經編寫結束,正進一步修改完善,等待出版。綜上所述,目前本課題研究已經進入準備結題階段,除了部分高水平成果等待出版,部分細節需進行進一步完善外,各項工作已按計劃基本完成,可以按時結題。

    1.1 子課題之一“神經語言學重大基礎理論研究與學科體系構建”進展情況

    1)神經語言學重大基礎理論問題研究

    在語言的神經基礎研究方面,研究從各個復雜的角度對大腦與語言的關系進行探討,尤其是句法、語義、語音加工與腦區以及大腦的復雜結構之間的關系、各個加工在大腦中的復雜表現等在研究中得到較好的討論。例如句法加工與大腦額葉B44區的關系在本課題的多項已發表的研究成果中得到凸顯,該區域在語音加工中一樣得到激活,課題的等待發表的研究成果將對這一問題進行分析和報道,可望在國際較高水平的雜志刊發成果。另外,課題在邊緣腦區與語言的關系,腦電成分與加工進程的關系上也獲得了較好的認識。

    在漢語語言理解與產生的過程研究方面,本課題的研究成果絕大多數均為基于漢語語料的研究,漢語語言事實的特殊性在研究中得到了充分的重視;同時課題研究涉及了句法、語義、語音、詞匯加工等漢語語言的多個方面,多漢語多種語言現象的理解過程進行研究,獲得了較為全面的結論。例如對漢語的話題句、關系從句、漢語的歇后語、成語以及“副+名”等特殊構式等均進行了較為深入的研究,大多數成果已經發表。尚有漢語韻律結構加工機制、生命性等對漢語句法加工的影響模式、輕動詞對漢語句法加工的影響機制等在進一步整理和發表中。

    在語言習得機制方面,課題著重關注成人的二語習得和兒童的母語習得,并在母語與二語能力的差異、二語句法的自動加工、弱智及聾盲兒童的語言發展、兒童母語的變調習得等方面進行了深入研究,研究強調了母語習得過程與二語習得過程的不同,以及母語在文化傳承和認知發展中的地位,發現了二語句法中的自動加工,成果已經刊發;尚有聾人語言習得和變調習得等問題將在國內外行業頂級期刊發表。

    在語言與其他認知功能的關系中,課題涉及了語言與工作記憶、語言與注意、語言與抑制、語言與社會認知等多個方面,對這些認知模塊對語言加工過程的影響進行了初步的探討。大多數成果已經刊發。

    2)神經語言學的學科體系的構建

    這個方面的研究首先表現在課題對神經語言學的學科性質和定位的認識方面,研究確認了神經語言學的基礎研究地位,并且指出人腦的語言認知研究必將使得語言學成為語言學學科發展方向和國際科學的前沿。這方面的研究成果已經發表,并形成了較高的學術影響。

    其次,神經語言學學科知識體系應當包括哪些內容,也成為本課題研究的重要問題之一。課題研究在這一方面進行了深入探討,這一研究成果除了完美體現在課題重要的代表性成果《神經語言學導論》中以外,進一步發表的科研成果將對此進行深入的分析和表述。

    1.2 子課題之二“神經語言學部門研究”進展情況

    本課題所進行的神經語言學部門研究主要集中在神經語音學、神經詞匯學、神經語義學、神經句法學等方面,并形成了較多的研究成果,對于神經語用學研究也進行了相關思考,但研究尚未成熟。具體而言:

    1)神經語音學

    神經語音學研究主要涉及語音結構認知、音節中音位功能研究和語流音變研究等三個方面。在語音結構認知方面,本課題主要考察了句子語境下的語音加工的神經機制,該項研究目前已經形成論文,投往國際科學頂級雜志。音位功能研究主要考察人類語言元音和輔音的功能,研究結果正在討論整理中,待形成文章可投往國際科學頂級雜志。語流音變研究主要考察兒童語言發展中對音變規則的掌握和使用,目前已經形成文章投出。另有情感與韻律的關系研究、句法與韻律的關系研究,已經在相關刊物發表。

    2)神經詞匯學

    神經詞匯學研究近階段主要關注兼類詞的神經機制、詞匯與句法的接口,以及類詞匯形式的加工等。漢語類詞匯形式(如成語、熟語等)加工機制,得到了較為充分的關注,該項研究成果已經連續在國際神經語言學頂級雜志《神經語言學》上發表。兼類詞的加工機制及詞匯句法的接口問題也得到課題研究的重視,相關研究成果正在形成之中,可望在國內外領域內學術期刊發表。

    3)神經語義學

    神經語義學研究在本階段主要體現在語義信息加工的機制和熟語等的語義加工方面。前者體現了正常句子加工中語義信息加工模式和時間進程,課題通過語境條件下的語音加工考察,發現語言加工中既存在自下而上的語義加工,也存在自下而上的語義加工,這兩個過程的共同作用使得語義加工得以順利進行。而自上而下的加工甚至在很早(<50ms)就已經開始。這一成果目前已經形成文章投出。另外,熟語(包括成語、歇后語等)語義通達過程也受到很好的關注,成果已經形成文章在相關刊物發表。

    4)神經句法學

    神經句法學的研究是本課題研究充分關注的內容,內容涉及形態加工和句法加工的相對獨立性研究、語序與移位的理論和人腦機制研究、關系從句等復雜句法加工研究、構式加工研究、句法自動加工研究,以及句法與語音加工關系、詞匯語義與句法加工的關系等復雜方面。目前大多數研究已經形成文章發表,尚有詞匯語義對句法加工的影響模式等成果在整理發表中。這些方面的研究已經形成了漢語神經句法學研究的基本方面,可以為進一步深入的句法研究奠定基礎。

    事實上,神經語言學部門研究應當包括更為廣泛和更加深入的方面,需要學界長期共同努力才能獲得更為清晰的認識。本課題的研究不可能涉及部門研究的每一個方面,但卻可以為神經語言學研究奠定框架基礎,為進一步更加深入和廣泛的研究提供路徑和實踐參照。

    1.3 子課題之三“與中國人腦健康密切相關的神經語言學應用研究”進展情況

    1)失語癥語言能力研究。失語癥語言能力機制既是神經語言學研究的獨特視角,同時又是關注人類腦健康,促進語言康復的重要途徑。隨著現代先進的神經科學手段的出現,以及人們對閱讀障礙、自閉癥等障礙類型的關注,失語癥研究的投入在近年來相對減少。本課題的失語癥研究主要在于詞匯和句法加工的特點等,也即失語癥的詞匯加工和句法加工機制的研究。總體而言,本課題在失語癥語言能力研究上相對薄弱,目前相關的成果正在整理當中,尚未發表。

    另外,失語癥詞匯和語法分類的數據庫正在建設中,其規模有待進一步加強,語料庫的標注整理工作也在進行當中。

    2)兒童語言障礙的神經機制研究

    兒童語言障礙的研究除了前一階段進行的閱讀障礙研究外,近階段主要關注弱智兒童的語言加工問題,研究的內容也主要集中在弱智兒童的自發性談話中情感韻律的把握,以及這一能力與詞匯、語法發展的不同步性等方面,對弱智兒童詞匯加工中的范疇損傷及語義組織情況也有所涉及。這方面的成果已經發表在國內相關領域的重要期刊上。

    另外,課題研究同時涉及自閉癥兒童的語言能力以及口吃的機制等方面。目前自閉癥兒童語言能力研究尚在進行之中,有待進一步深入,對于自閉癥兒童的語言特點和形成機制,以及其語言能力與社會能力等的關系,需要在實驗中進一步挖掘,形成課題新的代表性成果。口吃研究工作已經獲得了初步成效,進一步的數據挖掘與整理工作正在進行,可望盡快形成科學論文投出。

    3)聾人語言神經機制研究

    聾啞人的語言神經機制研究是課題組成員近年來研究的一個重要研究方向和增長點。研究就聾啞人的語言障礙和語言加工機制、手語加工機制、盲文加工機制,以及聾啞人的語言教育及其語言能力量表制定的問題等,進行了廣泛深入的研究,獲得了一些富有意義的發現。相關的研究成果已經陸續出版中。可望在該領域形成一系列代表性成果,確定我國聾啞人語言能力的科學框架,為聾啞人的語言教育及語言康復等提供科學和政策性參考。

    1.4 子課題之四“神經語言學學科建設研究”的進展情況

    一個成熟的學科應當具備凝練的學科方向、穩定的平臺、合理的學科隊伍,以及良好的人才培養體系。本課題研究近階段在神經語言學學科建設研究和實踐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大進展,形成了我國神經語言學研究的先進的學科基礎和平臺支撐,以及靈活立體的人才培養體系,為我國神經語言學的進一步擴展和推廣打下了良好的基礎。主要體現在:

    1)學科方向建設

    經過課題成員多年來的科學研究和學科凝練,目前已經形成了一個科學合理的神經語言學學科方向。即總體上分為四個部分:第一部分為神經語言學的基礎研究,包括語言的神經基礎、人腦語言運作的基本過程、語言與其他認知功能的關系等。第二部分是神經語言學的部門研究,包括神經語音學、神經詞匯學、神經句法學、神經語義學、神經語用學等,專門研究語言學各部門的人腦運作機制。第三部分是語言習得、語言發展和語言障礙部分。第四部分神經語言學相關領域,包括神經文字學(主要研究閱讀和文字加工問題)、神經語言學研究范式和技術、神經語言學相關的理論研究等。這些學科方向的擬立,奠定了神經語言學學科建設的基礎,對我國神經語言學和語言認知研究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這樣的學科方向凝練將完美地體現在課題組編寫《神經語言學導論》中,形成對我國乃至國際神經語言學的學科性影響。

    同時課題研究對神經語言學的學科性質和科學地位也進行了深入研究和準確定位,并為我國神經語言學發展提出需求性建議,指引了神經語言學和語言神經科學的方向。該成果是我國神經語言學學科建設研究的綱領性文件,在我國語言學最高期刊《中國語文》發表后在學界引起強烈反響,被我國各大權威轉載機構競相轉載。

    尤其重要的是,課題組以“語言能力”為核心,聯合清華大學、北京大學、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香港中文大學、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教育部語言文字應用研究所等13家單位,成立“語言能力協同創新中心”。設立人腦語言能力、機器語言能力、語言教育與語言能力提升、語言殘障人群語言能力提升與社會共融、語言資源語言戰略與語言能力提升等五個平臺對語言能力相關的課題進行集中攻關。形成了神經語言學當前發展的新興集中發展方向,這一方向滿足了當前國際科學發展的前沿需求和國家語言文字事業發展的當前急需。標志著神經語言學作為一門科學已經成為滿足國際科學和國家發展需要的成熟學科,同時為神經語言學的學科地位和發展方向規劃了壯闊藍圖。

    2)學科平臺建設

    神經語言學學科平臺主要包括兩個方面:一是國際神經語言學研究的先進實驗室的建立;二是神經語言學研究的協同創新體的形成。前者是硬件平臺,后者是學科軟平臺。

    人腦的語言加工研究,既關注人腦處理語言任務時的瞬時變化,也關注人腦處理語言任務時的激活空間的變化。在神經語言學研究中要準確地捕捉這些變化,需要借助高時間分辨率的神經電生理學技術和高空間分辨率的神經影像學技術。課題負責人所在單位于2004年就購買了世界上最先進的Neuroscan Synap II 256導的腦電系統,實現了神經語言學研究的高時間分辨率。2012年12月購買了一套3T場強的GE MR750磁共振成像系統,并于2014年上半年安裝調試完成并投入使用。同時,新建7000平方米的“語言與認識神經科學”大樓。至此,國際最先進的神經語言學實驗技術平臺建成。實驗室目前正準備向國內外研究人員開放,以推動國際神經語言學研究和學科的發展。與此同時,在課題組神經語言學學科建設的影響下,湖南大學、南京師范大學、大連理工大學等也紛紛購買腦電設備,投入到神經語言學和語言的神經機制研究中去,給我國的神經語言學研究帶來新的活力。

    其次就是語言能力協同創新中心這一研究平臺的形成。這一平臺集中了國內外13家高校和研究機構的語言能力研究的頂尖專家,形成了我國乃至世界上最大的神經語言學研究協同創新體。平臺內成員來自語言學、心理學、神經科學、計算機科學等不同學科領域,平臺內部實行靈活高效的人才流動機制和培養機制。該平臺的成立將為我國神經語言學和國際語言認知科學研究提供充分的創新沃土,在神經語言學和國際科學發展的歷史上具有重要意義。目前該中心已經科學運行,并已經通過江蘇省協同創新中心的認定,中心將于今年下半年或明年上半年申報國家協同創新中心。

    3)學科隊伍建設

    神經語言學是集語言學、神經科學、認知科學、心理學、醫學、計算機科學等為一體的新興交叉學科,跨學科知識積累是進行神經語言學研究的必需。因而,跨學科人才的培養和跨學科團隊的建設是神經語言學學科隊伍建設的重要方向。經過多年的人才引進和人才培養,課題組已經形成了一個具有跨學科學術背景和學術知識的神經語言學創新團隊,目前該團隊是我國神經語言學最重要的創新力量,為神經語言學學科建設和科學研究做出了重要貢獻。

    與此同時,語言能力協同創新中心更凝聚了一大批來自各個學科領域的神經語言學跨學科創新人才。中心為這些跨學科人才提供充足的科研條件和物質保障,為神經語言學研究建立穩定的創新隊伍。而這些人才必然成為國際神經語言學研究的核心力量,從而將神經語言學事業推向新的發展高度。

    4)人才培養體系建設

    一方面,課題組跨學科人才和語言能力協同創新中心的跨學科人才,為神經語言學的多學科復合型人才培養提供師資;另一方面,中心還創新人才培養機制,實現協同創新體的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比如,實現“中心榮譽學員”制,每年資助20名本科生、博碩士研究生在中心從事學習和科研,培養神經語言學研究的頂尖人才,為神經語言學快速高效發展提供高端人才。

    另外,隨著神經語言學的學科體系和學科方向建設的成熟,與人才培養相關的課程體系和教材體系也在日臻完善。尤其是代表著神經語言學科學體系的《神經語言學導論》的編寫和出版,將給神經語言學人才培養提供重要參考和指引。同時,其他相關的教材和課程也在進一步修改完善中,最終將形成神經語言學人才培養的全套課程和教材體系。

    5)學科文化建設和學科推廣建設

    進行語言學學科建設,除了要進行先進的科學研究,積累相關的研究平臺基礎、人才基礎等,作為我國神經語言學研究的開創者課題組負責人及團隊成員,應當同時承擔起神經語言學學科發展的重任,所以健康而科學的學科文化和學科推廣建設也是課題組關心的重要問題。

    這一方面的突出成績是,將“語言能力”這一核心觀念推向世界。2014年6月5-6日,由國家教育部和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合作舉辦的“世界語言大會”在中國蘇州舉辦,世界100多個國家的400多名政府官員和專家學者參加了此次會議。課題組成員全程策劃并參與舉辦了此次大會,并負責包括概念文件、成果文件等在內的大會所有文件。而此次會議的主題正是“語言能力提升與語言教育”。正是課題組多年來對“語言能力”相關研究的大力組織和推動,并經過課題組的宣傳及談判努力,會議最終將核心議題確定為“語言能力”。這次會議的召開使得“語言能力”觀念深入世界語言學者和政府官員的思想,語言能力研究將由此走向世界語言學和科學研究的最前沿。這為神經語言學的進一步推廣做出了重大貢獻。此外,課題組還先后舉辦了“語言能力研究與語言能力協同創新建設高峰論壇”和“第三屆中國語言學研究方法與方法論問題學術研討會:語言能力與國家實力”等,有效地宣傳了語言能力研究和神經語言學學科建設。

    除此而外,課題組主辦的《語言科學》雜志也秉承科學的辦刊方針,鼓勵關于語言的科學研究,刊發了我國神經語言學的很多前沿研究,有力地推動了神經語言學的發展。同時,課題組正在策劃成立我國第一個神經語言學協會“中國神經語言學研究會”,引導和推動神經語言學的發展。

    2.調查研究及學術交流情況

    除了對神經語言學科學研究和學科建設的重視,課題組同時重視調查研究資料的積累與整理,以及研究成果與建設心得的推廣與交流,積極組織和參加各種神經語言學學術交流活動。具體成效如下。

    2.1 調查研究情況

    2.1.1 調研數據整理運用

    本課題研究的調研數據主要包括兩個方面:

    一是語言測查的數據。本課題各相關領域研究積累了很多兒童語言、二語習得、口吃、閱讀障礙、失語癥以及聾人手語的研究語料,如何將這些語料標注整理,建成可資進一步研究使用的語料庫,是本課題研究需要思考的另一重要課題。在研究中積累語料,建設語料庫,向神經語言學相關領域的研究者開放,同時也是課題組成員的一份學術責任。目前這項工作已經開始。

    二是神經語言學研究的腦電數據和磁共振成像數據。實驗所得的腦電和磁共振數據,一樣是神經語言學研究和教學的重要數據,需要進行整理和運用。課題組成員的一個重要的工作就是要對數據進行深度挖掘,使得其發揮出每一份價值。在整理挖掘的基礎上,課題組還聯合國內相關研究機構,聯合開發基于大數據的神經語言學和神經科學研究,進一步的合作和開發計劃正在形成當中。

    2.1.2 文獻資料收集整理

    本課題關于神經語言學的研究同時積累了大量的文獻資料,對文獻資料的收集整理,可以為進一步的科學研究,尤其是神經語言學的教學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課題組成員在研究的過程中就注重經典文獻的積累、標注和解析,這為神經語言學的課程系統的完善和人才培養奠定了堅實基礎。

    在文獻資料整理方面最為突出的成績是《神經語言學導論》編寫過程中的文獻積累。《神經語言學導論》是神經語言學概論性教材,課題組基于當前神經語言學的最新研究成果編寫該書。加之《神經語言學導論》內容涉及語言的神經基礎、神經句法學、神經語義學、語言障礙研究等神經語言學的各個方面。將教材編寫中的文獻進行整理無疑是一個神經語言學的大百科全書,編寫過程中對于文獻的篩選和深度分析也無疑成為該項研究的經典研究的認定。所以對文獻資料的整理對神經語言學研究和教學有著莫大的幫助,并將為神經語言學的繁榮發展奠定良好基礎。

    2.2 學術交流情況

    2.2.1 學術會議

    課題組近階段共主辦了各種類型的學術會議4次,并協助國家教育部和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舉辦“世界語言大會”。

    2012年10月25至30日,課題組舉辦了“當代語言科學創新與發展國際學術研討會”,來自世界各地的140余位專家、學者、兄弟期刊代表、特邀嘉賓及新聞界朋友參加了會議。當代語言學巨擘、生成語言學派創始人喬姆斯基(Chomsky)為大會專門制作了視頻講話。

    2013年6月28至30日,課題組舉辦“語言能力研究與語言能力協同創新建設高峰論壇”,來自國內外40位語言能力相關研究的頂尖學者齊聚徐州,共商語言能力研究和協同創新中心建設大事。

    2013年11月18至20日,課題組舉辦“語言障礙人群語言及任職研究進展研討會”,來自國內外相關領域的一流專家參加會議。

    2014年4月26至27日,課題組舉辦“第三屆中國語言學研究方法與方法論問題學術討論會:語言能力與國家實力”,國內相關領域的頂尖專家參加了30多人此次會議。

    2014年6月5至6日,“世界語言大會”在蘇州召開,來自世界100多個國家的400多位政府官員和語言學專家參加了此次會議。課題組成員策劃并全程參與了會議籌備、舉辦,并起草了大會概念文件、成果文件等所有重要文件,參與國家及部省領導講話稿的起草。

    課題組成員21人次參加各種國內國際學術會議,并發表演講。課題負責人楊亦鳴教授參加“世界語言大會”,并發表演講;子課題負責人張輝教授2013年參加在英國舉辦的認知語言學大會,并發表學術演講等等。

    2.2.2 學術交流

    2012年6月以來,課題組成員4人次赴美國弗吉尼亞大學、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加拿大多倫多大學和德克薩斯大學進行學術訪問和博士學習。

    與此同時,在這一階段,來自英國倫敦大學學院、美國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德克薩斯大學阿靈頓分校、杜克大學、韓國梨花女子大學等國外校的10名 學者到課題組所在單位進行訪問。

    2.2.3 國際合作

    2013年5月,課題組所在單位與倫敦大學學院聾人與手語認知中心簽訂合作協議,決定在聾人認知及手語加工方面進行科研合作,并確定兩單位聯合培養聾人與手語認知的博士后計劃。目前該計劃已經實施。

    2014年2月,課題組所在單位與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心理、腦與計算實驗室簽訂合作協議,就語言能力相關研究進行合作。

    另外還有在很多具體研究項目上的合作,不一一列舉。

    3.成果宣傳推介情況

    1)《中國社會科學報》對課題組閱讀障礙研究進行報道

    2014年1月18日,《中國社會科學報》以《“重裝備”加快多學科閱讀障礙研究》為題,報道了課題組閱讀障礙研究的新進展和新路徑。課題負責人楊亦鳴教授在采訪中指出,各種疾病造成的語言障礙關系到人類的語言健康和社會和諧,進行語言機制的研究,可以在障礙發生時進行康復治療。

    2)《光明日報》對課題負責人楊亦鳴教授的語言能力相關觀點進行報道

    2014年6月8日,《光明日報》報道了課題負責人楊亦鳴教授關于多語教育和二語習得的相關觀點,楊亦鳴教授在采訪中指出,多語學習在促進人類認識發展和抑制老年人認知退化中的重要作用;同時指出二語習得成效更可能決定于學習環境,而不是學習時間。

    3)《中國社會科學報》報道課題組語言能力研究和協同創新中心的組建情況

    2013年7月1日,《中國社會科學報》以《語言能力研究代表著腦科學的最高水平》為題對課題組的學術觀點和語言能力協同創新中心的組建進行報道。著重報道了課題負責人有關語言能力研究的學科定位的觀點。

    4)《光明日報》對語言能力協同創新組建情況的報道

    2013年7月3日,《光明日報》以《語言學專家為語言能力協同創新中心出謀劃策》為題報道了課題組語言能力協同創新中心的建設情況,認為語言能力協同創新中心代表著我國語言能力相關研究的最高水平。鳳凰網等媒體對這一報道進行了轉載。

    5)《中國社會科學報》對語言能力研究進行報道

    2014年4月28日,《中國社會科學報》以《加強語言能力研究,提升國家實力》為題對語言能力研究進行報道,指出語言能力不僅是世界科學研究的前沿領域,更是國家治理能力和國家實力的組成部分和重要體現。

    4.研究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改進措施,研究心得、意見建議

    4.1 研究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及改進措施

    經過課題組成員四年的努力,本課題研究已經進入收官階段,盡管已經在神經語言學研究的諸多方面以及神經語言學學科建設方面取得巨大成效,但仍存在一些問題,主要為:

    一是神經語言學研究更加細節的問題和方面未能全面涉及。神經語言學研究和學科建設研究是一個十分浩大的工程,在本課題研究中不可能涉及所有細節方面,而只能通過重要問題和要點的研究實現對神經語言學研究的框架把握,從而引導和促進神經語言學研究和學科建設的發展。這也是本課題申請的主要目標所在。更多的細節方面需要通過項目之外的其他后續研究進一步深化。

    二是課題研究的部分成果還未能出版面世。神經語言學研究工程浩大,牽涉問題很多。本課題研究涉及了神經語言學的廣泛方面,部分研究成果,因為研究的復雜性和發表周期問題,有的正在整理寫作當中,有的已經投出等待發表。代表性成果投往國際高級別刊物,其寫作和發表則更慢。

    具體的改進措施為:

    一是在進一步研究中加強對神經語言學研究細節和完善方面的研究,影響并吸引更多的神經語言學工作者投入到神經語言學研究中來。我們前面已經提及,神經語言學是一個浩大的過程,需要更多的研究者和更大的研究投入。在本課題研究的奠定的基礎和框架下進行更加深入的研究,將神經語言學研究和學科建設推向新的歷史階段。

    二是進一步加快實驗成果的整理,實現成果的快速出版,并整合課題組力量著重進行重點成果的出版和推薦。確保課題研究的順利結題。

    4.2 研究心得及意見建議

    經過4年的課題研究,課題組在獲得科學研究成績的同時具有以下心得,分享如下:

    1)瞄準科學前沿和國家重大需求進行科學研究。本課題研究取得的很多成果意義重大,究其原因,一是因為神經語言學研究是國際科學研究的前沿領域,語言功能是人腦最為復雜的功能,從而使得語言機制研究成為國際科學關注的焦點和前沿,代表著腦科學研究的最高水平。二是神經語言學研究滿足了當前國家發展的重大需求,語言能力及人腦語言機制的研究與國家的文化軟實力和科技硬實力密切相關,同時關乎社會和諧和文明發展,符合了人類和國家發展的迫切需要。這樣使得課題的研究既處于國際科學發展的前沿,又可以為國家發展和人類幸福做出貢獻。

    2)以學科發展為己任,通過學科建設促進科學研究。本課題研究的一個重要特色是要進行神經語言學學科體系和學科建設研究,并取得了重要成就。在課題過程中一個重要的促進因素也正是對學科建設的要求。課題組成員一直以學科建設和發展要求自己,圍繞學科發展需要形成了一批研究成果,也正因為如此這樣的研究成果成為神經語言學學科發展和科學研究的重要代表。這樣的研究在科學發展的歷史中更具有實踐意義和創新價值。

    二、研究成果情況

    1.代表性成果簡介

    1.1 代表性成果之一“漢語話題句中語跡的神經機制研究”(《中國社會科學》2013年第2期),收入“Neural mechanisms of trace in Chinese topicalized constructions”(Social Sciences in China, 2014)

    語跡是生成語法于20世紀70年代引入的概念,語跡理論假設當句子成分從一個句法位置移位到另一個句法位置上時,會在原有的句法位置留下一個語跡,語跡本身沒有具體的語音形式,但卻包含一定的語義內容,并具有與移位成分相同的句法特征,語跡與移位成分共同構成一條句法語鏈。該理論假設使語義解釋由表層結構獨立承擔,不但簡化了人類語言的語法體系,也穩固了生成語法以句法為基礎的理論基石,推進了生成語法的發展。但句法表征中是否真正存在沒有語音形式的語跡,必須得到與語言相關的腦神經機制的實驗驗證。該文正是運用神經語言學的方法驗證這一理論假設正確與否。

    文章利用高時間分辨率的事件相關電位技術,以漢語話題句為研究語料,對漢語語跡的神經機制問題進行實證考察。實驗結果表明,在漢語話題句的加工過程中所誘發的持續負波、動詞位置的負成分以及句末位置的P600成分,均反映了句首話題成分移位后會在原有位置留有語跡,二者之間存在句法依存關系。因而認為,語跡在漢語話題句中有其神經機制,語跡理論假設的合理性能夠得到大腦神經機制上的證明。同時研究也從神經機制的角度逆向證實了漢語話題句是經由移位生成的句法結構。

    這一成果從人腦實際語言加工出發,對當前國際前沿理論進行驗證考察,從而得到符合人腦生物基礎的語言學理論。在理論及實驗方法上有具有重要的創新意義,開辟了我國語言學及神經語言學研究的視野。論文得到學界高度評價,匿名評審專家認為該成果“結合最新神經科學設備研究傳統語言學理論的方法值得大力推廣”,“對其他相關的實驗研究有指導意義”。

    該成果已經發表于我國社科類最高期刊《中國社會科學》2013年第2期,發表后又作為特優論文被編輯部專門推薦到《中國社會科學(英文版)》(Social Sciences in China, 2014年第1期)全文發表;同時被人大報刊復印資料《語言文字學》2013年第9期全文轉載;還被CSSCI來源期刊《語言科學》等引用。

    1.2 代表性成果之二“神經語言學與當代語言學的學術創新”(《中國語文》2012年第6期)

    文章在分析語言學發展歷史和當前趨勢的基礎上認為,當語言學研究目的從描寫語言行為發展到解釋人類語言能力時,就必然要走上認知科學的道路,語言神經機制和腦功能將成為其重要的研究領域,形成跨學科的神經語言學。并進而提出,神經語言學在很大程度上代表了語言學的當代形態,其最顯著的特點表現在方法論和研究范式上。神經語言學本質上仍屬于基礎學科,但有著廣泛的應用前景。作為當代學術前沿的神經語言學完全符合當代前沿科學學術研究的形態特征,其研究成果切實推動、深化和引領了當代科學研究,在人力資源和學術資源的分配上改變了當代語言學甚至當代科學的格局,體現了神經語言學對語言學學術創新的貢獻力,對相關前沿科學創新的貢獻力,以及對其他人文和社會科學的引領作用。中國的神經語言學研究如能在國家層面加強規劃,重點支持,大力開展專門人才的培養和跨學科研究團隊的建設,瞄準國際學術前沿,發揮后發優勢,勇于創新,摒棄浮躁,那么,中國神經語言學的發展就有了堅實的基礎,就能夠推動中國語言學的學術創新,體現出對相關前沿科學創新的貢獻力。

    該文從語言學的學術發展趨勢和當代形態上對神經語言學的學科性質、科學地位、杰出貢獻等進行了準確概括,同時指出了我國神經語言學的發展需要和我國語言學的學術創新思路,明確了神經語言學作為我國語言學和科學發展的重要創新力量和發展方向。論文發表后在學界引起了強烈反響。

    該成果已經發表于中國語言學最高刊物《中國語文》2012年第6期。我國三大權威轉載機構《中國社會科學文摘》(2013年第4期)、人大復印資料《語言文字學》(2013年第2期)以及《新華文摘》(2013年第5期)均對該成果進行了全文轉載。

    1.3 代表性成果之三“第二語言句法的自動加工:來自腦電的證據”(《外語教學與研究》2013年第3期)

    二語習得與母語習得有著截然不同的過程。母語的語法是天然長成的,因而母語學習的重點是語音和詞匯;二語的語法只能靠學習獲得,因而語法成為二語學習的重點。正因為如此,二語語法與母語語法在習得中具有不同的地位。一般認為,母語的句法加工是快速、高效、高度自動的,母語的句法加工依賴于存儲在程序性記憶中的內隱知識,表現為無意識的自動加工;而二語的句法加工速度較慢,因為關鍵期的影響,主要依賴于存儲二語知識的陳述性記憶資源,而表現為控制性的非自動加工。前人的研究多從行為學測查角度報道了這一發現,人腦實際語言加工中句法自動加工是否存在,需要進一步依靠神經科學手段進行發掘。研究采用ERP技術,嘗試利用經過優化的Odd-ball范式,通過聽覺和視覺雙通道的干擾,在無注意條件下對二語句法中的主謂一致違反情況進行研究,探討對二語的句法加工問題。根據ERP總平均波形圖特征,對無語境和有語境條件下句法加工所誘發的曲線分別進行比較,發現大腦在加工二語時,產生了反映句法自動加工的腦電成分MMN。進而從MMN產生的神經生理機制、二語加工與二語句法加工之間的區別兩個方面對二語句法的自動加工進行了分析,表明即使二語在關鍵期之后獲得,大腦仍然能夠對二語的句法進行自動加工。

    文章運用先進的神經科學手段和范式,創新性地發現句法自動加工在二語語言實際加工中的確實存在,這對二語習得關鍵期理論和語言自動加工理論都有著十分重要的影響。

    該成果已經刊發于我國外國語言文學類最高期刊《外語教學與研究》2013年第3期。

    1.4 代表性成果之四“Electrophysiological insights into the processing of figurati -ve two-part allegorical sayings”(Journal of Neurolinguistics, 2013)

    歇后語是漢語習語的一種形式,由前后兩部分組成,與漢語傳統謎語有很多相似的地方。長期以來歇后語的研究一直受到國內學者的關注,但多數研究還停留在描寫分析階段,對歇后語的加工特點和神經機制學界少有研究。國際學術界可參照的學術成果也只有熟語加工等相關領域的研究。要對對歇后語的加工的時間進程和神經機制有充分的了解,需要有效的神經科學手段。研究運用神經電生理學(ERPs)手段實時考察歇后語的加工過程和人腦加工特點,具有重要的創新價值。通過實驗分析發現,高熟悉度和低熟悉度的刺激分別誘發了兩種不同的ERP成分,即N170和N380。并結合前人的研究成果對兩個成分的性質進行分析,認為N170反應了歇后語前后兩部分早期識別知覺上的差異,或者是第一部分融入語境的標志,N380很可能反應了識別并消除這種知覺差異的過程。

    文章首次以漢語習語為語料報道了N170和N380,分析了歇后語前后兩部分在加工中的不同神經機制。具有重要的語言學意義和神經科學價值。

    該成果已經刊發于國際神經語言學頂級刊物、SSCI及SCI收錄期刊《神經語言學》(Journal of Neurolinguistics)2013年26期。

    2.階段性成果清單(請見下頁表格)

    注:2010年立項的重大項目主要填寫2012年6月以來的研究成果情況。

    序號

    成果名稱

    作者

    成果形式

    刊物名或出版社、刊發或出版時間

    字數

    轉載、引用、獲獎等情況

    1

    Neural mechanisms of trace in Chinese topicalized constructions

    Yang Yiming and

    Liu Tao

    論文

    Social Sciences in China

    2014.1

    13000

     

    2

    Electrophysiological insights into the processing of figurative two-part allegorical sayings

    Hui Zhang, Long Jiang,

    Jiexin Gu, and Yiming Yang*

    論文

    Journal of Neurolinguistics

    2013.1

    13000

     

    3

    ERP correlates of compositionality in Chinese idiom comprehension

    Hui Zhang, Yiming Yang*, Jiexin Gu, and

    Feng Ji

    論文

    Journal of Neurolinguistics

    2013.1

    16000

     

    4

    漢語話題句中語跡的神經機制研究

    楊亦鳴

    劉濤

    論文

    中國社會科學

    2013.6

    20000

    被人大復印資料《語言文字學》2013年第9期全文轉載,CNKI引用1次

    5

    神經語言學與當代語言學的學術創新

    楊亦鳴

    論文

    中國語文

    2012.11

    18000

    被《中國社會科學文摘》2013年第4期全文轉載,被人大復印報刊資料《語言文字學》2013年第2期全文轉載,被《新華文摘》2013年第5期全文轉載

    6

    第二語言句法的自動加工:來自腦電的證據

    耿立波

    楊亦鳴*

    論文

    外語教學與研究

    2013.5

    19400

     

    7

    情感傳譯的隱轉喻識解

    潘震

    論文

    外語教學與研究

    2013.9

    11000

     

    8

    基于數學形態學的甲骨拓片字形特征提取方法

    酆格斐

    顧紹通

    楊亦鳴*

    論文

    中文信息學報

    2013.3

    7000

     

    9

    弱智兒童自發性話語中的情感韻律研究

    王芳

    梁丹丹

    論文

    心理科學

    2013.3

    9000

    CNKI引用1次

    10

    語言能力

    及其提升問題

    張強

    楊亦鳴*

    論文

    語言科學

    2013.11

    19000

     

    11

    試論語言殘障人群語言能力量表的制定

    劉俊飛

    管海濤

    李培

    楊亦鳴*

    論文

    語言科學

    2013.11

    10000

     

    12

    弱智兒童實體名詞的語義組織研究

    梁丹丹

    任會啟

    論文

    南京師范大學文學院學報,2012.12

    10000

    CNKI引用1次

    13

    二語學習者句法加工的ERP研究

    張輝

    論文

    解放軍外國語學院學報

    2014.1

    19000

     

    14

    漢語母語者英語形態加工、形式加工的分離——來自ERP的證據

    耿立波

    論文

    語言科學

    2012.11

    10000

     

    15

    成語加工中韻律與句法互動的事件相關電位研究

    張輝

    孫和濤

    顧介鑫

    論文

    外國語

    2013.1

    11000

     

    16

    非成語四字格詞組加工中韻律與句法互動的ERP研究——熟語表征和理解的認知研究之六

    張輝

    孫和濤

    顧介鑫

    論文

    外語與外語教學

    2012.12

    9700

     

    17

    符號任意性及其文化承載

    張強

    論文

    南京社會科學

    2012.11

    10000

    被人大復印資料《文化研究》2013年第2期全文轉載

    18

    情感致使構式的認知轉喻特質

    潘震

    論文

    外語教學

    2014.3

    7000

     

    19

    漢語語言能力描述語庫建設芻議

    劉淑學

    余光武

    論文

    語言科學

    2013.11

    8600

     

    20

    漢語語言能力標準制定芻議

    劉淑學

    于亮

    論文

    江蘇師范大學學報

    2013.9

    5400

     

    21

    漢語語言能力量表制定的相關思考

    于亮

    論文

    語言科學

    2013.11

    7500

     

    22

    生命性:從社會認知到語言加工

    張強

    論文

    徐州師范大學學報

    2012.11

    7500

     

    23

    浮現中的熟語性:“程度副詞+名詞”構式的ERP研究——熟語表征和理解的認知研究之十

    蔡輝

    孫瑩

    張輝

    論文

    解放軍外國語學院學報

    2013.1

    12000

    CNKI引用2次

    24

    多模態語篇的認知機制研究——以《中國國家形象片·角度篇》為例

    潘艷艷

    張輝

    論文

    外語研究

    2013.1

    13000

    CNKI引用2次

    25

    二語語言能力描述語庫建設的理論與實踐

    滿在江

    論文

    語言科學

    2013.11

    12000

     

    26

    聾童語言獲得與手語雙語共融教育:語言科學研究之知識轉移

    鄧慧蘭

    論文

    語言科學

    2014.1

    15000

     

    27

    中國境內少數民族漢語語言能力培養及建立描述語庫芻議

    樸愛華

    論文

    語言科學

    2013.11

    8600

     

    28

    “語言能力”是什么?

    蔡冰

    論文

    語言科學

    2013.11

    10000

     

    29

    當代機器語言能力的研究現狀與展望

    耿立波

    劉濤

    俞士汶

    孫茂松

    楊亦鳴

    論文

    語言科學

    2014.1

    12000

     

    30

    漢語作為第二語言能力評估現狀與分析

    王仁法

    論文

    語言科學

    2014.1

    11000

     

    31

    論漢語語用能力的構成與評估

    余光武

    論文

    語言科學

    2014.1

    8600

     

    32

    不同語義關系下形容詞組合的句法表現

    馬鵬舉

    論文

    漢語學習

    2013.4

    5000

     

    33

    歇后語表征和理解的認知語言學解讀

    張輝

    江龍

    論文

    上海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2.9

    7000

     

    34

    漢英翻譯中的預設等值及譯者主體性的認知研究

    徐以中

    孟宏

    論文

    外語與外語教學

    2013.12

    9000

     

    課題組供稿
    (責編:實習生、張文卓(實習生))
    mm1313亚洲国产精品无码试看| 亚洲国产成人精品无码区二本| 精品久久久久久中文字幕无码| 中文字幕精品一区二区精品| 国产精品女人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蜜芽在线观看| 色妞ww精品视频7777| 99re66热这里只有精品| 四虎国产精品成人| 亚洲国产美女精品久久久| 亚洲精品自拍视频| 一区二区三区国产精品| 精品福利资源在线| 精品视频在线观看你懂的一区| 无码aⅴ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AV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精品福利网站| 99精品视频在线免费观看|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 精品国产91久久久久久久| 久久精品国产一区二区 | 四虎影视永久在线精品|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天海翼| 国产人成精品午夜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精品综合福利专区| 久久综合精品国产二区无码| 亚洲国产精品久久久久婷婷老年| 国产乱子伦精品无码专区| selao久久国产精品|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久久九九| 人妻少妇精品视频专区| 亚洲国产精品成人AV无码久久综合影院| 亚洲A∨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下载| 99久热只有精品视频免费看| 99久久免费看国产精品|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影院| 日韩人妻无码精品久久久不卡| 亚洲精品无码专区久久久| 久久久九九有精品国产| 久久99精品久久久久久综合| 无码少妇精品一区二区免费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