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amp id="sgkyk"><pre id="sgkyk"></pre></samp>
    
    

    舊版網站入口

    站內搜索

    “自然語言信息處理的邏輯語義學研究”中期檢查情況

    2015年07月29日15:50來源:全國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辦公室

    一、研究進展情況

    ①研究計劃總體執行情況及各子課題進展情況

    國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標項目《自然語言信息處理的邏輯語義學研究》于2010年12月27日立項,總體計劃三個階段的工作:(1)前期準備工作(2011)。文獻資料收集,調研數據整理;(2)研究中期的階段性成果大量產出(2012—2013);(3)研究最終成果的修訂匯總(2014—2015)。

    第(1)階段前期工作按計劃完成(參見2012年的中期研究情況報告)。

    第(2)階段工作按計劃開展且接近完成。課題組成員一方面從邏輯語義學的理論角度,從范疇類型邏輯的角度進行思考和探究。另一方面注重理論對實際問題的指導,即從范疇類型邏輯對計算機信息處理的應用角度分析所存在的問題。四個子課題的進展情況如下:

    子課題一:邏輯語義學的語言學前期研究

    課題組成員周建設的重要論文《面向語言處理的計算與認知取向》(《中國社會科學》2012年第9期)指出我國理論語言學的發展需要應用邏輯等多學科方法對語言本體深入研究,以便為自然語言理論轉化為機器實現的運算規則與程序設計服務。課題組成員李可勝、賈青運用多體一階謂詞邏輯方法探究了漢語連動結構的有界性,滿海霞使用CCG這一邏輯語義學方法對漢語的把字句及其相關句式進行計算處理。滿海霞的論文《漢語把字句及其相關句式的CCG形式計算》已經被人大報刊復印資料《邏輯》全文轉載。

    子課題二:構建具有自然語言特色的邏輯系統

    該研究方向具體體現在杜國平、琚鳳魁和夏素敏等人已發表的幾篇論著中。論文《知識蘊涵與其他蘊涵的關系》指出蘊涵關系是自然語言表達中經常使用的表達方式,蘊涵關系所表達的語義極為豐富多彩,在邏輯上就出現了對蘊涵關系各種不同的形式刻畫,導致不同的邏輯系統。琚鳳魁等的論文《A Dynamic Deontic Logic Based on Histories》為刻畫自然語言典范語句使用上的不同特點,通過引入歷史和給出兩個動態算子的方式構建了一個道義邏輯系統。在論文《Semantics of Sentences in Mixed Moods of Indicative and Imperative》中琚在更新語義學的框架基礎上,給出了一個處理那些包含陳述句和祈使句混合在一起的復合英語語句的動態語義解釋,并說明這一語義解釋能夠產生一個合理的關于有效性的界定。

    子課題三:邏輯語義學的綜合研究

    該子課題是整個課題的核心,由首席專家鄒崇理、課題組成員姚從軍、賈青、張璐和崔佳悅等從事這方面的研究。這些研究既有自然語言的邏輯語義分析,又有揭示自然語言特色的邏輯系統的構建,并且研究集中在邏輯語義學中對信息計算影響最大的重要分支——范疇語法(包括范疇類型邏輯和組合范疇語法)上。鄒的論文《Categorial Type Logic on Case Grammar》中基于格語法用于漢語句法分析的特點,構造了一種新型的范疇類型邏輯系統。姚從軍在《組合范疇語法CCG與漢語謂詞缺失現象的處理》一文中通過對原生態組合范疇語法進行改造,給出了處理漢語照應和省略現象的組合范疇語法系統。張璐的論文《漢語形名結構的范疇類型邏輯研究》利用多模態的范疇類型邏輯,分析了漢語中具有不同解讀的形名結構以及這些結構之間的關系。賈青、張璐和石運寶的論文《A Multi-modal Categorial Type Logic on Anaphora of Chinese Reflexives》以漢語反身代詞的回指照應問題為研究對象,在賈戈爾的LLC系統基礎上,給出了MMLLC這一多模態的范疇類型邏輯系統。

    子課題四:邏輯語義分析的計算機實現

    這一部分是整個課題的副產品。最直接的結果就是把前面幾個子課題的某些結果算法化,編制成程序輸入電腦實現計算機的自然語言句法語義分析。由于前三個子課題成果的匯總工作從今年7月開始,到年底完成,因此這部分的工作在年底或明年初隨之進行。過去兩年課題組與中文信息處理軟件“清華樹庫”的設計者之一周強教授等人的幾次座談,使我們認識到目前國內計算機領域面向漢語的信息處理所存在的問題,即漢語某些現象的句法分析存在相當難度的邏輯語義分析問題。為此今年初課題組招收的博士后是計算機科班出身且在相關領域具有一定影響的青年學者,他是我們課題中把邏輯語義分析的理論成果在計算機信息處理領域實現的中間力量。在課題的匯總時從計算語言學的角度協助我們選出漢語信息處理領域的瓶頸問題,在課題研究的最后階段沖刺沖刺,使得我們的理論研究成果能夠在計算機上實現,為我國的信息處理技術提供一定的理論支撐。

    以上研究進展的具體成果是:從2012年6月到2014年6月,課題組成員在國內外刊物共發表(包括幾篇即將發表)學術論文共39篇,專著一部,即將在商務印書館出版的邏輯語義學譯著1部(分上下卷60萬字)。附帶說明,課題組翻譯的邏輯語義學著述系荷蘭阿姆斯特丹大學邏輯學教授、荷蘭藝術與科學院歐洲科學院、國際哲學院院士Johan van Benthem,阿姆斯特丹大學邏輯、語言與計算研究所前任所長、語言哲學教授Martin Stokhof,該校哲學系副教授Groenendijk,邏輯教授Jongh和烏得勒支大學語言學教授Verkuyl五人合著,在國內外幾乎是影響最大的邏輯語義學基礎著述。

    ②調查研究及學術交流情況

    課題組在兩年內舉行專題研討、講座、論壇共5次。課題組積極與語言學界、計算機學界進行溝通交流,在2102年12月8日和課題協作單位首都師范大學共同組織了一次包括語言學界的沈家煊會長和計算機學界的著名專家馮志偉在內的眾多專家學者的課題研討會。這些工作無疑有助于課題組在原有研究設想的基礎上,結合目前計算和語言兩個領域的實際需求厘清研究思路,為進一步研究工作的全面展開打下基礎。

    ③成果宣傳推介情況

    課題組通過以下幾種途徑宣傳推廣項目的成果:(1)按照社科規劃辦的要求,為《光明日報》的社科基金專版撰稿,宣傳項目進展情況;(2)定期向社科基金規劃辦公室匯報項目成果;(3)召開學界內的專題學術研討會,在《哲學中國網》和《邏輯中國網》發布和推廣階段性成果。課題組執行了3個方面的推介工作,2012年1月16日通過全國哲學社會科學規劃辦網站發布了題為“自然語言信息處理的邏輯語義學研究”初獲成果的報道。

    ④研究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和改進措施

    課題研究存在的問題有:

    (1)第四子課題要求邏輯語義理論研究成果在計算機上的實現,需要一定的編程工作,社科基金的微薄經費不知是否能夠支付編程工作的勞務費?缱匀豢茖W的交叉學科研究在經費使用上可能陷入窘境。

    (2)研究團隊成員處于不同地區的不同單位,平時的來往溝通顯得不夠充分。由于該課題的跨學科交叉研究性質,需要在語言學、邏輯學和計算機信息處理諸領域搭建起互相交流的平臺,大家要有機會切實掌握鄰近學科的基礎知識,這就需要舉辦一些短期講習班或講座論壇,沒有充足的經費來支付講者的專家費和聽者的住宿旅差費。

    (3)課題目標的層層設計,一直下達到基層,這樣的系統工程我們課題做得不夠好。

    (4)缺乏對課題組成員的激勵機制,呈現出干好干壞一個樣的大鍋飯模式。

    改進措施和建議有:

    ? 針對(1),建議在社科基金中的跨自然科學的項目那里設立有關計算機軟件開發的專項經費。

    ? 針對(2),建議經費使用方面的規則制定上多多聽取課題承擔者的意見,使基金的錢能夠用得出去,真正為課題研究服務。

    ? 針對(3),以首席專家為首的核心成員擬定研究方向或提出研究問題,定期向課題組成員發布,用以凝聚大家的研究興趣。

    ? 針對(4),打算在研究經費的使用上向工作出力多和論文成果優秀者傾斜。建議在社科基金的使用機制上能否創新出一種新的名目,來滿足這種需求。

    二、研究成果情況

    子課題中的代表性成果如下:

    子課題一:邏輯語義學的語言學前期研究

    周建設在其論文《面向語言處理的計算與認知取向》中(《中國社會科學》2012年第9期)指出盡管我國語言學研究取得了客觀成就,但與未來社會需求相比,尚存在較大差距。這種差距,首先表現在信息科技發展要求上。這需要理論語言學應用包括邏輯在內的多學科方法對語言本體深入研究,以便為自然語言理論轉化為機器實現的運算規則與程序設計服務。其次,表現在認知科學的要求上。語言認知與大腦神經機制密切相關。目前世界神經認知研究領域,語言加工的腦成像研究,包括誘發電位、語言功能磁共振成像、腦磁圖、視覺成像、成像映射句法學等研究,均涉及母語和第二語言習得理論以及語言學習效果。所以說,語言學研究的計算機取向旨在通過計算機的言語行為減輕人的言語負擔,而認知取向則旨在通過認識腦的神經機制解決人的語言認知困惑,這些工作的完成需要邏輯數學等多學科優勢力量的聯合,語言學家在傳統語言研究的范式下,應當更新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與其他學科協同努力,促進語言計算與語言認知的發展。

    李可勝和滿海霞在其論文《VP的有界性與連動式的事件結構中》分析了連動式的不同表層結構,揭示了有界性對連動式的結構作用,并從認知的角度闡釋了有界性對事件結構的作用途徑。文章中還探討了“單子V+光桿N”對這種結構作用的干擾。

    賈青和李可勝在《刻畫漢語連動結構的邏輯系統》這一論文中給出了一個刻畫漢語連動結構的多體一階謂詞邏輯系統,這一系統是建立在連動結構有界性分析的基礎上的,在將連動結構區分為幾種不同類型的基礎上,給出了其邏輯刻畫方法。

    滿海霞的論文《漢語把字句及其相關句式的CCG形式計算》使用CCG這一邏輯語義學方法對漢語的把字句及其相關句式進行計算處理。論文已經被人大報刊復印資料《邏輯》全文轉載。

    子課題二:構建具有自然語言特色的邏輯系統

    杜國平在論文《知識蘊涵與其他蘊涵的關系》中,指出蘊涵關系是自然語言表達中經常使用的一種表達方式,也是人們在進行判斷、推理等思維活動時所依據的幾位重要的邏輯關系之一。由于所使用的語詞是有限的,而需要表達的語義是多樣的,這就造成了在不同的語言中或者同一語言的不同語境中,蘊涵關系所表達的語義極為豐富多彩。為了準確描述蘊涵關系的不同表達,在邏輯上出現了對蘊涵關系各種不同的形式刻畫。文章以對蘊涵關系的幾種主要的形式刻畫為例,來比較作者今年提出的知識蘊涵與已有各種蘊涵的異同。

    琚鳳魁和梁莉的論文《A Dynamic Deontic Logic Based on Histories》通過引入歷史和給出兩個動態算子的方式構建了一個道義邏輯系統以反映典范語句使用上的不同特點。這一道義邏輯的構建方案還能夠被應用到對道義邏輯中的道義悖論進行解釋和說明的工作中去。該論文被國際著名學術出版機構Springer收入論文集“Logic, Rationality and Interaction”。

    琚鳳魁在論文《Semantics of Sentences in Mixed Moods of Indicative and Imperative》中在Update semantics這一框架的基礎上,給出了一個處理那些包含陳述句和祈使句混合在一起的復合英語語句的動態語義解釋,并說明這一語義解釋能夠產生一個合理的關于有效性的界定。該論文刊載在“Logic, Methodology and Philosophy of Science at Warsaw University”。

    夏素敏在其專著《道義悖論研究初探》中從道義邏輯中的幾類不同的道義悖論出發,探討了對這些悖論的不同解決方案并比較了這些解悖方案之間的優異并從這些具體的解悖方案出發,宏觀討論了邏輯悖論以及邏輯悖論解悖方案構建的問題。

    子課題三:邏輯語義學的綜合研究

    鄒崇理在論文《Categorial Type Logic on Case Grammar》中指出,格語法的基本思想是:自然語言語句的底層結構以動詞為中心,動詞的論元由動詞周圍具有不同格角色的名詞所擔任,構成復合表達式的部分表達式分為中心成分和非中心成分。格語法的分析是多分法的語法模式。漢語體現了格語法的動詞中心思想,產生了各式各樣的格語句。動詞雙賓語現象和動詞前和動詞后的多重介詞短語句皆是多分法分析的例證。對格語法進行范疇語法的抽象,獲得一種新型的范疇類型邏輯系統:中心成分和非中心成分的區分要求積范疇分為左積和右積;多分法的分析模式使得積范疇和函子范疇的論元是多元的。這種范疇類型邏輯系統的框架語義中的可及關系是非單一的,構建基于這種框架的語義模型,可以證明系統的可靠性和完全性。該論文在第2屆亞洲哲學邏輯會議上報告,并收入該會議論文集。

    李可勝和鄒崇理的論文《基于句法和語義對應的漢語CCG研究》中指出句法和語義對應的原則是形式語義學中最為重要的原則之一,組合范疇語法CCG更是徹底延續了這個思想,為自然語言的計算機處理提供了句法和語義的透明接口。漢語的CCG處理在貫徹該原則時產生的問題是:句法方面獲得長足進展,而語義方面卻相對滯后。以漢語多重介詞短語為例,動詞論元的靈活語序現象是句法和語義對應的難點之一。Hoffman提出的多重論元集CCG方法使解決靈活語序的有效手段,但在這種處理方法中,需要找出一些方法來簡化形式語義的表述方式,這樣才能獲得與句法范疇推演相對的語義類型推演。

    姚從軍在《組合范疇語法CCG與漢語謂詞缺失現象的處理》一文中指出處理照應和省略現象一直是范疇語法所關注的重點和難點。其在原生態組合范疇語法CCG中增加了關于照應的一些規則和省略槽規則,得到組合范疇語法CCG?,有效地處理了漢語的謂詞缺失及其照應現象。漢語存在三類謂詞缺失結構,針對它們的處理方法稍有不同:助動詞結構不需使用省略槽規則;根據具體解讀,“是”字結構有時需使用省略槽規則,有時不必使用省略槽規則;動詞結構需使用省略槽規則。

    姚從軍的論文《混合范疇類型邏輯系統的構造和應用》中說明根據是否包含結合性和交換性結構規則產生了四個蘭貝克演算系統。使用任何一個系統分析語言都只具有有限的價值,因此需要具有不同描述模式的多模態范疇系統。一個方法是利用結構模態詞受控地引入結構規則,但是結構模態詞的廣泛使用導致了分析的復雜化,促使人們選擇盡可能強的系統作為基層邏輯,這樣卻遺失了可能有用的語料敏感性。另一個選擇是合并多個子結構邏輯,限制結構規則,增加連接各子結構層面的包含規則,進而產生了混合范疇類型邏輯。

    姚從軍和鄒崇理的論文《Hybrid Categorial Type Logics and the Formal Treatment of Chinese》中指出通過結合規則和交換規則的添加或者消去,我們可以得到四種不同類型的蘭貝克演算。這四種蘭貝克演算分別用來處理自然語言時所具有的生成能力是有限的,但是將這些系統混合到一起則會極大地提升蘭貝克演算處理自然語言的能力,因此論文中作者從漢語中的不連續現象等問題出發利用混合的蘭貝克演算給出了一系列的處理方案。該論文收入國際會議論文集“Logic Across the University:Foundations and Applications”。

    張璐的論文《混合范疇類型邏輯對漢語形名結構及其虛化成分的研究》中指出盡管對形名修飾結構的句法生成與語義解釋存在異議,但是學者們都將普通名詞和形名結構本身賦予相同的語義類型。因此形名修飾結構的研究中心就落在了形容詞的予以類型如何確定上,論文利用混合的范疇類型邏輯分析了漢語中需做不同理解的形名結構以及這些結構之間的關系。

    賈青和石運寶的論文《處理漢語反身代詞回指照應問題的范疇類型邏輯(Bi) LLC》中,從漢語中與反身代詞相關的一些回指照應現象出發,以賈戈爾2005年所給出的范疇類型邏輯系統LLC為基礎,構建了能夠處理漢語反身代詞回指照應特殊現象的范疇類型邏輯系統(Bi)LLC。

    賈青、張璐和石運寶的論文《A Multi-modal Categorial Type Logic on Anaphora of Chinese Reflexives》指出,漢語反身代詞的回指照應問題比較復雜,單純使用傳統的范疇類型邏輯難以加以處理,因此其在論文中引入多模態范疇類型邏輯這一工具對飯與反身代詞回指照應中的多重先行語、反身代詞泛代詞化等問題給出了形式化的處理方案。該論文在第2屆亞洲哲學邏輯會議上報告,并收入該會議論文集。

    注:2010年立項的重大項目主要填寫2012年6月以來的研究成果情況。

    序號

    成果名稱

    作者

    成果形式

    刊物名或出版社、刊發或出版時間

    字數

    轉載、引用、獲獎等情況

    1

    多模態范疇類型邏輯

    鄒崇理

    論文

    安徽師范大學學報

    2012(6)

    5270

    暫沒統計

    2

    基于格語法思想的范疇類型邏輯研究

    鄒崇理

    崔佳悅

    論文

    安徽大學學報

    2014(4)

    7355

     

    3

    Categorial Type Logic on Case Grammar

    鄒崇理

    崔佳悅

    論文

    The Second Asian Workshop on Philosophical Logic

    2014年4月

    7853

    暫沒統計

    4

    面向語言處理的計算與認知取向

    周建設

    論文

    中國社會科學

    2012(9)

    8305

    同上

    5

    3值邏輯與經典2值邏輯關系探究

    杜國平

    傅慶芳

    論文

    安徽師范大學學報

    2012(11)

    6543

    同上

    6

    Cn(1≤n<ω)及Cω中的否定

    杜國平

    傅慶芳

    論文

    湖南科技大學學報

    2012(5)

    4890

    同上

    7

    羅素悖論研究進展

    杜國平

    論文

    湖北大學學報

    2012(5)

    6730

    同上

    8

    知識蘊涵與其他蘊涵的關系

    杜國平

    論文

    哲學動態

    2012(3)

    5534

    同上

    9

    一階謂詞邏輯反駁演算自然推理系統

    杜國平

    趙曼

    論文

    重慶理工大學學報

    4580

    同上

    10

    道義悖論研究初探

    夏素敏

    專著

    中國社會科學

    出版社

    2012年3月

    26570

    暫沒統計

    11

    A Dynamic Logic Based on Histories

    琚鳳魁

    梁莉

    論文

    Springer: Logic, Rationality and Interaction

    2013年10月

    9832

    同上

    12

    Semantics of Sentences in Mixed Moods of Indicative and Imperative

    琚鳳魁

     

    論文

    Theory of Imperatives From Different Points of View(Logic, Methodology and Philosophy of Science at Warsaw University) 2013

     

    同上

    13

    VP的有界性與連動式的事件結構

    李可勝

    滿海霞

    論文

    現代外語

    2013(2)

    6530

    同上

    14

    公理形式演繹:從形式句法到形式語義

    李可勝

    鄒崇理

     

    論文

    江西社會科學

    2013(8)

    4787

    同上

    15

    基于句法和語義對應的漢語CCG研究

    李可勝

    鄒崇理

     

    論文

    浙江大學學報

    2013(6)

    5329

    同上

    16

    連動式VP聚合語義的邏輯表述

    李可勝

    賈青

    論文

    湖北大學學報

    2013(6)

    6320

    同上

    17

    從自然語言的真值條件到模型論語義學

    李可勝

    鄒崇理

    論文

    中國社舍科學院研究生院學報

    2013(4)

    4306

    同上

    18

    漢語把字句及相關句式的CCG形式計算

    滿海霞

    論文

    湖北大學學報

    2013(6)

    5689

    人大復印資料轉載

    B3《邏輯》2014

    19

    中國自然語言邏輯的發展與思考

    滿海霞

    李可勝

    論文

    中國哲學年鑒2013 2013年8月

    6269

    暫沒統計

    20

    組合范疇語法與其計算特征

     

    滿海霞

    論文

    畢節學院學報

    2013(6)

    4365

    同上

    21

    IF邏輯與IF模態邏輯

     

    滿海霞

    論文

    畢節學院學報

    2013(9)

    4204

    同上

    22

    關于邏輯語義學的句法系統

     

    滿海霞

    論文

    安徽大學學報

    2014(4)

    5376

    同上

    23

    從信息與智能交互的角度看周禮全先生的四層次意義理論??兼論語言表達式的意義理論

    張曉君

    鄒崇理

    論文

    哲學研究

    2012(9)

    6754

    同上

    24

    動態謂詞邏輯的改進與擴張

    張曉君

    鄒崇理

    論文

    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院學報

    2012(6)

    4268

    同上

    25

    指代消解的主要方法與機制

    張曉君

    論文

    畢節學院學報2012(10)

    5698

    同上

    26

    混合范疇類型邏輯對漢語形名結構及其虛化成分的研究

    張  璐

    論文

    湖北大學學報

    2013(5)

    8576

    同上

    27

    組合原則探賾

    崔佳悅

    論文

    重慶理工大學學報

    2014(4)

    4529

    暫沒統計

    28

    論情境語義學的語用視角

    婁永強

    論文

    重慶理工大學學報

    2012(8)

    3580

    同上

    29

    試論情境語義學的認知科學意義

    婁永強

    論文

    重慶理工大學學報

    2013(9)

    4789

    同上

    30

    信息流研究及發展趨勢

    婁永強

    論文

    哲學動態

    2013(9)

    5678

    同上

    31

    組合范疇語法研究述評

    姚從軍

    論文

    哲學動態

    2012(10)

    4098

    同上

    32

    混合范疇類型邏輯系統的構造和應用

    姚從軍

    論文

    湖北大學學報

    2013(5)

    5294

    同上

    33

    組合范疇語法產生和發展的動因探析

    姚從軍

    鄒崇理

    論文

    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院學報

    2014(1)

    4738

    同上

    34

    組合范疇語法CCG與漢語謂詞缺失現象的處理

     

    姚從軍

    論文

    安徽大學學報

    2014(4)

    5365

    同上

    35

    組合范疇語法產生和發展的動因之分析

     

    姚從軍

    鄒崇理

    論文

    晉中學院學報

    2013(2)

    5021

    同上

    36

    Hybrid Categorial Type Logics and the Formal Treatment of Chinese

     

    姚從軍

    鄒崇理

    論文

    Logic Across the University:Founda-

    tions and Applications

    2013年11月

    6136

    同上

    37

    處理漢語反身代詞回指照應問題的范疇類型邏輯(Bi)LLC

    賈  青

    石運寶

    論文

    安徽大學學報

    2014(4)

    6711

    同上

    38

    刻畫漢語連動結構的邏輯系統

    賈  青

    李可勝

    論文

    重慶理工大學學報2013(9)

    7950

    同上

    39

    形式語法生成能力的分層

    賈  青

    論文

    哲學動態

    2014(1)

    4309

    同上

    40

    A Multi-modal Categorical Type Logic on Anaphora of Chinese Reflexives

    賈  青

    張  璐

    石運寶

    論文

    The Second Asian Workshop on Philosophical Logic 2014年4月

    8345

    同上

    課題組供稿
    (責編:實習生、張文卓(實習生))
    久久www免费人成精品香蕉| 九九精品免费视频| 日韩精品一区二三区中文| 91久久精品国产91久久性色tv | 老司机无码精品A| 99久久99久久精品免费观看|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精品视频 | 中文国产成人精品久久不卡| 久久精品免费观看| 精品国产AⅤ一区二区三区4区 | 国产精品伦一区二区三级视频 | 91精品国产免费入口| 国产麻豆一精品一AV一免费| 亚洲国产小视频精品久久久三级| 国产精品∧v在线观看| 精品久久久久久国产潘金莲| 久久久久人妻精品一区蜜桃| 中文精品字幕电影在线播放视频| 精品在线一区二区| 国产精品成人无码免费| 成人H动漫精品一区二区| 2021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影院| 久久精品黄AA片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成人精品AA毛片| 亚洲精品乱码久久久久久按摩| 久久国产热这里只有精品| 亚洲人午夜射精精品日韩|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久久九九| 精品天海翼一区二区| 青草热在线精品视频99app| 国产精品天干天干| 国产亚洲精品第一综合| 国产在热线精品视频| 无码精品前田一区二区| 欲帝精品福利视频导航| www.久久精品| 国产69精品久久久久9999| HEYZO无码综合国产精品| 国产精品成人h片在线| 久久996热精品xxxx| 在线观看国产精品日韩a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