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研究進展情況
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中國百年教科書整理與研究”于2010年12月獲準立項,2011年3月24日在人民教育出版社舉行開題論證會,會后總課題根據專家意見對研究計劃進行了調整和完善。在過去三年半時間里,課題組根據研究計劃按部就班、認真嚴謹地開展了研究工作,總體進展情況良好。
課題遵照整理與研究的思路扎實開展,共分為綜錄,珍本圖鑒,各學科、社會變遷及教育思潮(以下簡稱其他子課題)共17個子課題。綜錄子課題擬出3卷提要式書目,目前第2、3卷6000余條書目已撰寫完畢。第1卷在緊張進行中。珍本圖鑒子課題確立了編寫的樣例和主要內容,按照百年分期擬整理出4卷圖鑒,目前第1卷已完成,其余3卷正在差缺補漏。其他子課題的研究分百年教科書脈絡研究和專題研究兩部分。其中脈絡研究已形成不少于50萬字的初稿。專題研究項目已確定,正在緊張進行。
最大限度地占有文獻資料是保證研究質量的重要條件。課題組廣泛搜集百年教科書一手資料,僅資料搜集方面涉及的合作的單位就包括有國家版本圖書館、國家圖書館、各大學圖書館、地方圖書館等20余家單位及個人收藏家。已搜集到的教科書資料大部分已進行數字化的處理,供課題組成員閱覽。
在資料共享的基礎上,為保證課題研究進度,課題組組織了各種形式的學術研討活動。包括子課題之間的大型交流會9次、小型交流會14次、學術沙龍3次,17個子課題內部交流會百余次。
目前形成的研究成果包括:綜錄2卷6000余條書目摘要;珍本圖鑒1卷;學科脈絡研究成果13部,在《中華讀書報》公開發表學術隨筆52份,在《出版人》雜志“圖說中國百年教科書”5期,各子課題完成論文百余篇。研究成果清晰描述了百年教科書發展的萌芽——發展——繁榮——挫折——復興的歷程,深刻反省發展中遇到的重大挫折,以史為鑒,為提升當今教材編寫的質量提供學理性的和經驗性的依據。這些成果不僅展現了百年教科書發展的整體樣貌,一些成果還突出呈現了某些與教科書發展有關的重要人物貢獻、重要事件的來龍去脈,對于課題宣傳起到了很好的作用,社會反響良好。
課題組按照規劃辦的要求,每個子課題均召開了開題論證會,向規劃辦報送《工作簡報》7期。2012年9月5日,《中國社會科學報》、全國哲學社會科學辦公室官網和新華網等媒體以“人民教育出版社推進中國百年教科書整理與研究”為題發文或轉載了對我社承擔的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中國百年教科書整理與研究”推進情況的報道。2013年6月,全國哲學社會科學規劃辦公室官網全文轉載了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中國百年教科書整理與研究”首席專家徐巖編審發表的文章《百年教科書 一個中國夢》,該文正式發表于《中國社會科學報》2013年6月19日第464期。
本部分情況詳見附頁:
(3)研究計劃總體執行情況及各子課題進展情況
(6)調查研究及學術交流情況
(22)成果宣傳推介情況
(26)研究工作的體會、思考與相關建議
(29)研究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改進措施
注:2010年立項的重大項目主要填寫2012年6月以來的研究進展情況。
二、研究成果情況
本部分情況詳見附頁:
(14)代表性成果簡介
注:2010年立項的重大項目主要填寫2012年6月以來的研究成果情況。
序號 |
成果名稱 |
作者 |
成果形式 |
刊物名或出版社、刊發或出版時間 |
字數 |
轉載、引用、獲獎等情況 |
1 |
《百年語文教科書中的“司馬光砸缸”》 |
姚穎 |
論文 |
《中華讀書報》 2013年7月10日 |
3500 |
|
2 |
《小學低年級學生語言表達能力水平測試實證分析》 |
姚穎 |
論文 |
《語言文字應用》 2013年第3期 |
12000 |
|
3 |
《課外閱讀與語言表達:現狀、關系及教學建議——基于北京某小學二年級學生的調查》 |
姚穎 |
論文 |
《課程·教材·教法》2013年第4期 |
9000 |
|
4 |
《新世紀前10年文學教育研究綜述》 |
姚穎 |
論文 |
《小學語文》 2012年第2期 |
9000 |
|
5 |
《三十年小學語文童話教學研究述論》 |
姚穎 |
論文 |
《教育學報》 2011年第10期 |
12000 |
被引1次 |
6 |
《民國小學語文教科書兒童文學選文研究文獻綜述》 |
張立紅 |
論文 |
《小學語文》 2013年第9期 |
5000 |
|
7 |
《那一段絕望的美麗憂傷——<賣火柴的小女孩>賞析》 |
張立紅 |
論文 |
《小學語文》 2012年第3期 |
3000 |
|
8 |
《教科書中最早的伊索動物寓言》 |
潘姝 |
論文 |
《出版人》 2014年第4期 |
4000 |
|
9 |
《聽無聲物語,賞人性贊歌——<最后一頭戰象>課文賞析》 |
石瑜 |
論文 |
《小學語文》 2012年第3期 |
3000 |
|
10 |
《原作與課文:刀劍相交兩鏗鏘——以<白鵝>為例》 |
劉秀娟 |
論文 |
《小學語文》 2012年第4期 |
3000 |
|
11 |
《春日里,維也納的那片生命之花——品讀<花的勇氣>》 |
陳丹 |
論文 |
《小學語文》 2012年第6期 |
3000 |
|
12 |
《舊日的竊讀,今時的賞讀——<竊讀記>文句談》 |
張競予 |
論文 |
《小學語文》 2012年第6期 |
2700 |
|
13 |
《〈新生活教科書·國語〉選文中“做”的趣味性》 |
王洪達 |
論文 |
《小學語文》 2014年第1-2期 |
4000 |
|
14 |
《大學者編小課本——民國教科書編纂者剪影》 |
楊萃風 |
論文 |
《小學語文》 2014年第5期 |
5000 |
|
15 |
《冀教版小學語文教材中的國學元素分析》 |
王素貞 曹雪梅 |
論文 |
《河北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 2012年第10期 |
6000 |
|
16 |
《人教版九年義務教育語文新教材版式設計探究》 |
吳小春 |
論文 |
《教育實踐與研究》2011年第10期 |
3000 |
|
17 |
《1923年高級中學國語科課程綱要版本研究》 |
翟志峰; 王光龍 |
論文 |
《課程·教材·教法》2013年第4期 |
8000 |
|
18 |
《民國時期(1923-1949)語文課程標準研究》 |
翟志峰; 王光龍 |
論文 |
《語文建設》 2013年第31期 |
6000 |
|
19 |
《中國百年語言教育的兩次轉向研究》 |
王麗波 |
論文 |
《課程·教材·教法》2014年第2期 |
8000 |
|
20 |
《百年語文課程標準中的“淺易文言文”》 |
張秋玲 |
論文 |
《課程·教材·教法》2013年第6期 |
12000 |
|
21 |
《民國時期語文教科書單元編排體例與文學教育的形態》 |
蔡可 |
論文 |
《教育理論與實踐》2013年第16期 |
8000 |
|
22 |
《考察<共和國教科書國文讀本>的幾個角度——兼談轉型期教科書建設的一些理論問題》 |
朱于國 |
論文 |
《課程?教材?教法》2013年第10期 |
15000 |
|
23 |
《從民國教材看魯迅作品經典性》 |
韓涵 |
論文 |
《中華讀書報》 2013年6月12日 |
5000 |
|
24 |
《“語文”一詞從何而來》 |
王本華 |
論文 |
《中華讀書報》 2012年11月21日 |
4500 |
|
25 |
張華 |
論文 |
《中華讀書報》 2012年8月1日 |
3400 |
|
|
26 |
魏佳 |
論文 |
《中華讀書報》 2013年03月13日 |
3400 |
|
|
27 |
《新中國小學數學課程內容知識量的演變及其啟示》 |
葉蓓蓓 |
論文 |
《首屆華人數學教育會議論文集》 2014年5月 |
5700 |
|
28 |
《最新高小筆算教科書內容結構探析》 |
魏佳 肖萍 |
論文 |
已定在《課程·教材·教法》2014年第9期發表 |
8700 |
|
29 |
《上野清數學教科書研究》 |
王敏 代欽 |
論文 |
《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 2013年第6期 |
5000 |
|
30 |
《約瑟夫·雷伊<美國小學數學>》 |
劉曉平 代欽 |
論文 |
《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 2013年第6期 |
2000 |
|
31 |
劉冰楠 代欽 |
論文 |
《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 2013年第8期 |
4000 |
|
|
32 |
《溫德華士數學教科書在中國》 |
張濤 代欽 |
論文 |
《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 2013年第8期 |
4000 |
|
33 |
《民國時期的<初級混合數學>教科書》 |
蘇日娜 代欽 |
論文 |
《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 2013年第8期 |
5000 |
|
34 |
《“中學校用共和國教科書”數學教科書研究》 |
海紅 代欽 劉冰楠 |
論文 |
《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 2013年第12期 |
4000 |
|
35 |
《吳在淵對中學數學教科書的貢獻》 |
楊薇 劉曉平 代欽 |
論文 |
《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 2013年第12期 |
5000 |
|
36 |
《民國時期數學“問題解決”教學研究》 |
王敏 代欽 |
論文 |
《數學教育學報》 2013年第6期 |
|
|
37 |
《中國中學數學函數概念百年演變考》 |
代欽 鄒巖 |
論文 |
《數學通報》 2011年第7期 |
5000 |
|
38 |
鄒巖 代欽 |
論文 |
《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 2012年第6期 |
3000 |
|
|
39 |
劉盛利 代欽 |
論文 |
《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漢文版) 2012年第3期 |
5000 |
|
|
40 |
付云菲 代欽 |
論文 |
《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 2012年第6期 |
3000 |
|
|
41 |
《清末民國時期初中算術教科書中分數概念內容編排特點》 |
李江南 付云菲 |
論文 |
《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 2013年第4期 |
2000 |
|
42 |
《長澤龜之助對中國數學教育的貢獻》 |
李春蘭 |
論文 |
《數學教育學報》 2013年第4期 |
4000 |
|
43 |
《科學》雜志中的數學史研究 |
劉敏 代欽 |
論文 |
《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漢文版) 2012年第41期 |
3000 |
|
44 |
漫話清末中學數學教科書 |
代欽 |
論文 |
《中華讀書報》 2012年6月6日 |
3500 |
|
45 |
新中國中學數學教材內容變革舉要 |
章建躍 |
論文 |
《課程·教材·教法》 2012年第2期 |
7000 |
|
46 |
School Mathematics Textbook Design and Development Practices in China |
李業平 章建躍等 |
論文 |
《Mathematics curriculum in school education》 Springer,2014年 |
|
|
47 |
《李雷韓梅梅:從教材虛擬人物到80后集體記憶》 |
張獻臣 |
論文 |
《中華讀書報》 2012年12月12日 |
5000 |
|
48 |
《英語語法教學的困境與突圍:基礎教育英語課程改革十年回眸(一)》 |
陳力 |
論文 |
《基礎教育外語教學研究》 2013年第9期 |
7000 |
|
49 |
《英語語法教學的困境與突圍:基礎教育英語課程改革十年回眸(二)》 |
陳力 |
論文 |
《基礎教育外語教學研究》 2013年第10期 |
6000 |
|
50 |
《晚清英語啟蒙教科書——<華英初階>》 |
王生軍 |
論文 |
《中華讀書報》 2014年7月第54期 |
4000 |
|
51 |
唐磊 |
論文 |
《日語學習與研究》 2011年第4期 |
9000 |
被引用2次,下載238次 |
|
52 |
李家祥 |
論文 |
《課程·教材·教法》2012年第8期 |
12000 |
下載92次 |
|
53 |
《論近百年中小學教科書中的黃帝形象》 |
王世光 |
論文 |
《教育學報》 2012年第1期 |
12000 |
|
54 |
《清末女子修身教科書:燃起封建帝制下女性解放火種》 |
王世光 |
論文 |
《中華讀書報》 2012年3月28日 |
3500 |
|
55 |
《百年教科書中的三張黃帝面孔》 |
王世光 |
論文 |
《中華讀書報》 2013年2月27日 |
3500 |
《教師博覽》2013年第6期全文轉載 |
56 |
《艱難轉型的清末德育教科書》 |
王世光 |
論文 |
《中華讀書報》 2014年3月19日 |
3500 |
|
57 |
《西潮與新潮——民國小學社會教科書整理側記》 |
楊梅 |
論文 |
《中華讀書報》 2012年10月10日 |
3800 |
|
58 |
《承前啟后的新中國小學社會教科書——以人教版小學社會為例》 |
李莉 |
論文 |
《中華讀書報》 2014年6月11日 |
3500 |
|
59 |
《蔡元培與清末中學修身教科書》 |
朱錦麗 |
論文 |
《中華讀書報》 2013年7月30日 |
4000 |
|
60 |
《中學思想政治課發展史探究》 |
孟慶男、潘皓琳 |
論文 |
《課程·教材·教法》2013年第11期 |
8000 |
|
61 |
《楊人緶與民國教科書<高中外國史>》 |
陳其 |
論文 |
《中華讀書報》 2013年3月27日 |
3500 |
|
62 |
《傅運森﹤共和國教科書西洋史﹥述評》, |
芮信 |
論文 |
《歷史教學問題》 2013年第4期 |
7800 |
|
63 |
《傅運森﹤共和國教科書新歷史﹥述評》 |
芮信 |
論文 |
《歷史教學》 2013年第9期 |
7200 |
|
64 |
《丁寶書與清末<蒙學中國歷史教科書>》 |
馬執斌 |
論文 |
《中華讀書報》 2013年9月4日 |
3700 |
|
65 |
《呂思勉<新學制高級中學教科書本國史>述評》 |
張漢林 |
論文 |
《歷史教學問題》 2013年第1期 |
10000 |
|
66 |
《開“教科書革命”之先河——中華民國第一部中學歷史教科書述評》 |
馬慧英 |
論文 |
《歷史教學問題》 2013年第2期 |
7000 |
|
67 |
《新史觀、新通史方法、新世界史——何炳松<復興高級中學教科書外國史>述評》 |
范紅軍 |
論文 |
《歷史教學問題》 2013年第3期 |
6300 |
|
68 |
《北洋政府時期歷史教科書編寫旨趣述評》 |
何成剛 |
論文 |
《歷史教學問題》 2013年第5期 |
8200 |
|
69 |
《“三民主義”政治理念的主體取向——南京國民政府時期歷史教科書編寫旨趣(一)》 |
何成剛 |
論文 |
《中學歷史教學參考》2013年第6期 |
3500 |
|
70 |
《“馬克思主義”理論取向的體現——南京國民政府時期歷史教科書編寫旨趣(二)》 |
何成剛 |
論文 |
《中學歷史教學參考》2013年第7期 |
3500 |
|
71 |
《關于中國及世界近現代史發展的精辟分析與評論——南京國民政府時期歷史教科書編寫旨趣(三)》 |
何成剛 |
論文 |
《中學歷史教學參考》2013年第8期 |
3500 |
|
72 |
《提倡民族團結平等,盛贊反抗侵略壯舉——南京國民政府時期歷史教科書編寫旨趣(四)》 |
何成剛 |
論文 |
《中學歷史教學參考》2013年第9期 |
3500 |
|
73 |
《抗戰救亡時期歷史教科書中的不和諧音符——南京國民政府時期歷史教科書編寫旨趣(五)》 |
何成剛 |
論文 |
《中學歷史教學參考》2013年第10期 |
4000 |
|
74 |
《民國新學制歷史教科書的“日常記憶”》 |
郝佩林 |
論文 |
《中華讀書報》 2014年1月15日 |
2800 |
|
75 |
《匠心獨具的晚清鄉土歷史教科書》 |
吳四伍 |
論文 |
《中華讀書報》 2014年4月16日 |
2500 |
|
76 |
《從西來到土著:清末民初教科書的中國民族起源說》 |
劉超 |
論文 |
《中華讀書報》 2014年4月2日 |
2900 |
|
77 |
《民國歷史教科書中的民族認同與政治認同》 |
劉超 |
論文 |
《學術月刊》 2014年第3期 |
18000 |
|
78 |
《課程改革的難題》 |
陳志剛 |
論文 |
《全球教育展望》 2013年第6期 |
10000 |
人大復印材料《中小學教育》2013年第10期全文轉載 |
79 |
《55年前學制改革中九年一貫制地理教材的編寫》 |
丁堯清 |
論文 |
《地理教學》 2013年第21期 |
7000 |
|
80 |
《誰在編寫清末地理教科書?》 |
林培英 |
學術隨筆 |
《中華讀書報》 2013年05月22日 |
4000 |
|
81 |
《承前啟后 積極過渡 建國初期的小學地理教科書評介(非人教版)——以1949年<新編高級小學地理課本>整理為例》 |
李家清、趙金鳳、姚澤陽 |
論文 |
《地理教學》 2013年第9期 |
5000 |
|
82 |
《引進借鑒 探索前行 “學蘇”時期的小學地理教科書評介(非人教版)——以1953年<高級小學適用地理>整理為例》 |
李家清、方賽軍 |
論文 |
《地理教學》 2013年第15期 |
4000 |
|
83 |
《民國后期部編教科書<高級小學地理課本>簡析》 |
張家輝、袁孝亭 |
論文 |
《地理教學》 2013年第17期 |
4000 |
|
84 |
《新中國成立前我國中學地理教科書的演變特點》 |
王民、何亞瓊 |
論文 |
《中學地理教學參考》2013年第10期 |
4000 |
|
85 |
《北洋政府時期我國的中學地理教科書(上)》 |
王民、何亞瓊 |
論文 |
《中學地理教學參考》2013年6期 |
4000 |
|
86 |
《北洋政府時期我國的中學地理教科書(下)》 |
王民、何亞瓊 |
論文 |
《中學地理教學參考》2013年7期 |
3000 |
|
87 |
《論張相文編撰的中小學地理教科書》 |
林培英 |
論文 |
《首都師范大學學報(社科版)》 2014年第2期 |
11000 |
|
88 |
《我國清末中小學地理教科書內容結構研究》 |
林培英、饒悅榕 |
論文 |
《地理教學》 2014年4月第8期 |
4000 |
|
89 |
吳海濤 |
學術隨筆 |
《中華讀書報》 2012年12月19日 |
3600 |
|
|
90 |
張家輝、袁孝亭 |
論文 |
《地理教學》 2014年第1期 |
5000 |
|
|
91 |
王民、何亞瓊 |
論文 |
《中學地理教學參考》 2013年第8期 |
3000 |
|
|
92 |
王民、何亞瓊 |
論文 |
《中學地理教學參考》 2013年09期 |
4000 |
|
|
93 |
《20世紀前期高中物理教科書中近代物理內容介紹與評析》 |
仲扣莊、郭玉英、彭征 |
論文 |
《課程·教材·教法》2014年第5期 |
6000 |
|
94 |
《中國近代中學物理教科書中的量子理論》 |
彭征、仲扣莊 |
論文 |
《中華讀書報》 2013年5月8日 |
4000 |
|
95 |
《“回顧民國初中‘自然科’教科書”》 |
孫新 |
論文 |
《中華讀書報》 2013年10月23日 |
4000 |
|
96 |
《化學與愛國——從近代化學教科書中看國情與愛國教育》 |
郭震 |
論文 |
《中華讀書報》 2012年4月25日 |
4000 |
《教師博覽》雜志2012年第8期全文轉載 |
97 |
《近代中國化學教育與化學教科書研究情況分析》 |
郭震 |
論文 |
《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2013年第12期 |
7000 |
|
98 |
《人教版化學教科書元素周期表和相對原子質量表的內容變化與解讀》 |
郭震 |
論文 |
《教學與管理》 2013年第12期 |
4000 |
核心期刊 |
99 |
《近代中國化學教科書的出版與內容特點分析》 |
郭震 |
論文 |
《課程·教材·教法》2014年第2期 |
8000 |
核心期刊,中國教育學會2013年度論文評選三等獎(一等獎空缺),課程教材研究所第16屆中青年論文評比一等獎 |
100 |
《金屬活動性順序的變遷研究 ——從人教版〈義務教育教科書·化學〉(九年級下冊)修訂談起》 |
喬國才 |
論文 |
《中學化學教學參考》2013年第4期 |
6000 |
|
101 |
《化合價概念的變遷研究》 |
喬國才 |
論文 |
《中學化學教學參考》2014年第5期 |
7000 |
|
102 |
《博物教科書中別樣的生物界》 |
百年中學生物教科書變遷研究課題組 |
論文 |
《出版人》 2014年第5期 |
6000 |
|
103 |
《不可講?羞于講?──百年中學生物教科書中“人的生殖”》 |
譚永平 |
學術隨筆 |
《中華讀書報》 2013年4月24日 |
4000 |
|
104 |
《我國百年中學生物教科書中“人的生殖”變遷歷程及其啟示》 |
譚永平 |
論文 |
《中學生物教學》 2013年第12期 |
5000 |
|
105 |
《以自然為教本——漫談清末民國課程標準中的生物學實驗》 |
吳成軍 |
學術隨筆 |
《中華讀書報》 2013年7月3日 |
4000 |
|
106 |
《百年教科書中的健康與衛生》 |
包春瑩 |
學術隨筆 |
《中華讀書報》 2014年5月7日 |
3600 |
|
107 |
《中學生物教科書中關于免疫學內容的百年變遷研究》 |
包春瑩 |
論文 |
《教育理論與實踐》2014年第3期 |
5000 |
|
108 |
《民國時期中學教科書中的青春期性教育》 |
陳香 |
學術隨筆 |
《中華讀書報》 2013年9月25日 |
4000 |
|
109 |
《民國時期的常識教育與“常識”教科書》 |
王穎 |
學術隨筆 |
《中華讀書報》 2012年7月4日 |
4000 |
|
110 |
《民國生物教科書中“基因”概念的演變》 |
劉丹 |
學術隨筆 |
《中華讀書報》 2014年3月5日 |
4000 |
|
111 |
《我國中學生物教科書變遷歷史里胡先骕的身影》 |
馮永康 |
學術隨筆 |
《中華讀書報》 2014年6月 |
4000 |
|
112 |
《中國百年高中生物學教科書插圖分類及發展趨勢的初步研究》 |
李肖依 |
碩士學位論文 |
北京師范大學2012屆碩士學位論文答辯通過 |
15000 |
|
113 |
《百年中學生物教科書中細胞學內容的變遷研究》 |
姜宇 |
碩士學位論文 |
東北師范大學2012屆碩士學位論文答辯通過 |
15000 |
|
114 |
《我國中學生物學教科書中生態學內容的變遷研究》 |
范微 |
碩士學位論文 |
東北師范大學2012屆碩士學位論文答辯通過 |
15000 |
|
115 |
《清末中學博物教科書中進化論內容的演變及其社會影響》 |
譚永平 |
論文 |
《課程·教材·教法》2012年第2期 |
6000 |
我社第15屆中青年年論文評比一等獎 |
116 |
《進化論如何走進博物教科書》 |
譚永平 |
學術隨筆 |
《中華讀書報》 2012年3月14日 |
4000 |
|
117 |
《重視核心概念 發展實踐能力——<美國新一代科學教育標準>的分析及其啟示》 |
吳成軍 |
論文 |
《中學生物教學》 2014年第1-2期合刊 |
7000 |
人大復印資料《中學政治及其他各科教與學》雜志于2014年第4期全文轉載 |
118 |
《微生物學內容在我國中學生物學中的變遷規律及原因分析》 |
王穎 |
論文 |
《課程·教材·教法》已接收 |
6000 |
2013年3月參加我社第16屆中青年論文評比一等獎 |
119 |
《清末、民國時期的生物學課程標準和教科書中的實驗特點分析及啟示》 |
吳成軍 |
論文 |
《課程·教材·教法》已接收 |
7000 |
|
120 |
《致知在格物 ——清末民初科學啟蒙教科書》 |
王海英 |
學術隨筆 |
《中華讀書報》 2012年8月15日 |
3500 |
|
121 |
《致知在格物》 |
王海英 |
論文 |
《科學課》 2013年第4期 |
5000 |
|
122 |
《“鞠躬盡瘁尋常事”——我國科學教科書編撰、科學啟蒙先驅杜亞泉》 |
劉忠學 |
學術隨筆 |
《中華讀書報》 2012年10月27日 |
3500 |
|
123 |
《走進早期科學 教科書編著者 杜亞泉先生》 |
劉忠學 |
論文 |
《科學課》 2013年第1期 |
3500 |
|
124 |
《論近現代中小學體育教科書的演變與發展》 |
蔣宏宇 |
博士論文 |
通過2014年北京體育大學博士論文答辯 |
400000 |
|
125 |
《體育教材中“人”的發現》 |
胡濱 |
論文 |
《出版人》 2014年第8期 |
5000 |
待發表 |
126 |
《陸費逵與“教科書革命”》 |
劉立德 |
論文 (學術隨筆) |
《中華讀書報》 2012年5月23日 |
4000 |
(1)本文內容提要刊發在5月23日《中華讀書報》頭版“本期導讀”,作為重點推薦文章;(2)中華書局官方網站首頁、中華讀書報電子版、光明網、中國教師發展網、中華古籍網(業界動態)等全文轉載。 |
127 |
《<中華教科書>:中國首套適合民主共和政體教科書》 |
韓華球 |
論文(學術隨筆) |
《中華讀書報》 2012年11月7日 |
3000 |
光明網全文轉載 |
128 |
《陸費逵與中國近代教科書主權意識的覺醒》 |
劉立德 |
論文 (學術隨筆) |
《中華讀書報》 2013年11月20日 |
4000 |
中國社會科學網、中華書局網、光明網、中國社科院近代中國網等全文轉載 |
129 |
《葉圣陶中小學教科書編輯理論管窺》 |
劉立德 |
論文 |
《中國編輯》 2014年第2期 |
8000 |
|
130 |
《文化視域下我國德育課程改革反思》 |
韓華球 |
論文 |
《教育學報》 2014年第2期 |
7500 |
|
課題組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