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amp id="sgkyk"><pre id="sgkyk"></pre></samp>
    
    

    舊版網(wǎng)站入口

    站內(nèi)搜索

    “百年來中國文學海外傳播研究”中期檢查情況

    2015年07月27日15:04來源:全國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辦公室

    一、研究進展情況

    一、研究計劃總體執(zhí)行情況及各子課題進展情況

    (一)總體執(zhí)行情況

    本課題的研究分為四個階段,立項以來能夠按照計劃有序執(zhí)行,目前已經(jīng)完成前兩個階段的工作和第三階段的部分工作。具體為:

    1、第一階段(2012年10月至2013年6月):深化和拓展課題的立意與設(shè)計,對課題的問題意識、文獻基礎(chǔ)、理論建構(gòu)、對話關(guān)系、總論與子課題的關(guān)系,并具體化為有學理依據(jù)和可操作性的方案,落實總論和子課題的研究與撰寫任務(wù)。

    (1)2012年10月,召集課題組成員,落實資料文獻的收集整理任務(wù),討論完善本項目的總體布局,細化子課題的具體內(nèi)容、思路,明確成員的分工,明確著述和文獻編纂體例。

    (2)2013年3月,召開開題報告會,邀請國內(nèi)外相關(guān)領(lǐng)域的專家學者,征求對研究計劃和各部分內(nèi)容的意見,集思廣益,再作修訂,開始項目的研究工作。

    (3)2013年6月前,總論與子課題負責人完成著述綱目的修訂,文獻卷負責人完成文獻編纂的體例與編纂大綱。

    2、第二階段(2013年6月至2014年10月):文獻資料的收集整理、調(diào)查研究,與課題相關(guān)的學術(shù)交流,總論與子課題的理論研究和個別章節(jié)的撰寫。

    (1)文獻資料的收集整理與調(diào)查研究分為兩個部分,一是與研究相關(guān)的文獻資料的收集整理,二是各文獻卷的文獻資料的收集、匯編與分類。前者主要是為研究服務(wù),基本完成文獻的收集整理;后者為獨立成書的文獻編纂。

    (2)首席專家王堯教授完成總論的理論設(shè)計:作為學科的中國文學海外譯介與研究,作為方法的中國文學海外譯介與研究,作為機制的中國文學海外譯介與研究。與承擔總論的其他課題組成員一道,重點完成了對中國文學海外譯介代表性成果、主要流派及代表性漢學家的梳理。

    (3)首席專家與各子課題負責人調(diào)整、完善課題組主要成員,做好總論和子課題(分論)的銜接,完善各子課題的理論設(shè)計,解決研究研究和撰寫中出現(xiàn)的問題。

    (4)首席專家與文獻卷的負責人統(tǒng)籌協(xié)調(diào)各卷的體例,文獻資料的梳理,并提供部分文獻目錄供其他子課題研究時參考。

    (5)發(fā)表和出版部分階段性成果。

    3、第三階段(2014年10月至2016年12月):各子課題的研究、撰寫和五個語種文獻卷的編纂,總論及各子課題完成最終成果的初稿。已進行期中的部分研究工作

    (1)總論中關(guān)于中國文學海外傳播學術(shù)史的梳理(已進行)。

    (2)總論與子課題在理論、歷史、邏輯上的貫通,從而保持研究的統(tǒng)一性。

    (3)發(fā)表部分階段性成果。

    (4)各子課題完成著述和編纂的初稿并征求專家意見。

    (5)以初稿為討論對象,舉辦“百年來中國文學海外傳播研究”國際學術(shù)會議。

    (6)中國文學與文化“走出去”戰(zhàn)略研究(咨詢報告,已完成部分)

    4、第四階段(2016年1月至6月):對最終成果進行修訂、定稿,提交成果鑒定。

    (二)各子課題進展情況

    子課題之一:百年來中國古典文學在英語世界的傳播研究

    負責人:葛桂錄教授(福建師范大學)

    本部分主要包括20世紀以來中國古典文學在英國、美國、加拿大等主要英語國家的傳播與影響情況。現(xiàn)已完成英國譯介與傳播中國古代文學的部分,包括中國古代文學西傳英國的歷史文化語境及價值意義;20世紀初英國漢學發(fā)展的階段性總結(jié)《中國文學史》(翟理斯)研究;中國古代詩文在20世紀英國的翻譯、評述及影響,重點是阿瑟?韋利和大衛(wèi)?霍克思對中國古代詩文的翻譯與研究;中國古代話本小說在20世紀英國的翻譯、評述及影響,重點是英國漢學家鄧羅的《三國演義》英文全譯本考察、大衛(wèi)?霍克思《紅樓夢》英譯全本考察;中國古代戲劇在20世紀英國的翻譯、評述及影響。并編制了20世紀中國古代文學在英國譯介出版年表,發(fā)表了部分階段性成果。

    子課題之二:百年來中國現(xiàn)當代文學在英語世界的傳播研究

    負責人:季進教授(蘇州大學)

    自立項以來,子課題負責人根據(jù)首席專家的意見,組建了由海內(nèi)外專家(包括了加州大學圣地亞哥分校、戴維斯分校、四川大學、山東師大等高校的學者)組成的課題組,與古代卷子課題負責人葛桂錄教授反復(fù)協(xié)商討論,擬出了與古代卷相統(tǒng)一的基本框架與章節(jié)目錄,并落實到各個課題組成員。目前已完成初步的資料收集與整理工作,開始進入專題性的研究,并發(fā)表了一批階段性成果。課題組成員將于2015年底完成全部的初稿撰寫,2016年上半年召集會議進行統(tǒng)稿修改,力爭保質(zhì)保量準時完成課題任務(wù)。除此之外,子課題負責人參加了一系列國際學術(shù)會議,提交了與子課題內(nèi)容相關(guān)的論文,擴大了本項目的學術(shù)影響。在學術(shù)會議或者學術(shù)訪問中,負責人還與歐美一些漢學家建立了良好的合作關(guān)系,為項目的進行創(chuàng)造了積極的條件。

    子課題之三:百年來中國文學在德語世界的傳播研究

    負責人:范勁教授(華東師范大學)

    在資料搜集方面有重要進展。首先是充分利用國家圖書館等國內(nèi)圖書館所藏的德國漢學書籍。其次是加強和德國同行的合作。2013年暑期,范勁教授在德國漢學家Chritian Soffel、劉慧儒、Volker Kloepsch等的幫助下,在特里爾大學、圖賓根大學查閱德國的中國文學研究的資料,對重要著作和中國文學譯本進行拍照或復(fù)印。德國柏林自由大學漢學系主任Muehlhahn夫婦也為范勁教授提供了相關(guān)資料和許多重要信息。在理論準備方面進行了較充分準備,特別是對于盧曼的知識社會學理論有了較深入研究。有了盧曼的系統(tǒng)論為基礎(chǔ),本項目的實施就可以避免單純的史料整理和知識性介紹,而將德國的中國文學研究的系統(tǒng)特征作為重點,探討系統(tǒng)對于中國文學材料的遴選和加工程序,從而將本項目由比較文學上升到知識社會學的層次。在具體研究方面,首先是對于德國的中國文學史寫作的研究有了重要進展,通讀了德國迄今出版的所有中國文學史,修正了過去的一些看法。其次是對于重要中國作家作品在德國的經(jīng)典化進程有了較深入認識,特別是在魯迅、杜甫、李漁的接受史上取得了實質(zhì)性進展。其三,借助《袖珍漢學》(Minima Sinica)、《東方/方向》(Orientierungen)、《東亞文學研究》(Hefte für Ostasiatische Literatur)、《東方學文獻雜志》(Orientalistische Literaturzeitung)等漢學、東方學刊物上的書評專欄,獲得一個觀察知識交流的內(nèi)部視角,進一步了解了中國文學作品和德國研究者的學術(shù)觀點在德國評價體系內(nèi)的位置。已取得的階段性成果為CSSCI論文一篇:《魯迅形象在德國的最初建構(gòu)——以兩部早期的魯迅博士論文為例》。

    子課題之四:百年來中國文學在日語世界的傳播研究

    負責人:靳叢林教授(吉林大學)

    本子課題分為古典與現(xiàn)當代兩部分。一是收集整理資料。子課題負責人長期從事該領(lǐng)域研究,已經(jīng)積累了豐富的資料。立項以來在這方面的突出進展是,子課題負責人將日本學界一些重要的研究成果翻譯成中文。已經(jīng)翻譯并在《上海魯迅研究》等雜志上發(fā)表的有日本著名漢學家丸山升著《魯迅》6篇。古典部分的綱目是項目開題時的示范提綱,分為上下兩篇,上篇為總論,下篇為專題研究。與研究相關(guān)的文獻資料收集基本完成,并且撰寫了總論中的第一章、第二章和第三張。現(xiàn)當代部分擬定十四章,部分章節(jié)已經(jīng)完成,如第一章:冷漠的關(guān)照——五四新文學運動到日本;第二章:日本魯迅研究的歷史變遷;第三章:20世紀30年代日本“中國文學研究會”的崛起;第四章:從“竹內(nèi)魯迅”到“丸山魯迅”。 目前仍在繼續(xù)廣泛收集中日文資料,準備撰寫其他章節(jié),如茅盾、巴金、老舍等經(jīng)典文學在日本的傳播及莫言文學與吉田富夫的日文翻譯等。

    子課題之五:百年來中國文學在俄語世界的傳播研究

    子課題負責人:閻國棟教授(南開大學)

    立項之后,閻國棟教授以他的學術(shù)團隊為主組建了子課題組,并提供了作為開題示范的子課題撰寫綱目。因為長期從事中國文化在俄羅斯的傳播研究并取得突出成果,閻國棟教授積累了豐富的文獻資料,在此基礎(chǔ)上又側(cè)重收集整理俄羅斯關(guān)于中國當代文學譯介與研究的文獻。全書除總論外,分為四個部分,基本完成第一部分“俄羅斯中國古典文學的翻譯與研究”前三章,即先秦兩漢詩歌的翻譯與研究,魏晉南北朝詩歌的翻譯與研究和唐代詩歌在俄羅斯的傳播等。部分階段性成果即將發(fā)表。

    子課題之六:百年來中國文學在法語世界的傳播研究

    子課題負責人:張寅德教授(法國巴黎新索邦第三大學比較文學研究所)

    立項之后,張寅德教授完成了課題組成員的組建,邀請法國學界的Cheng, Fran?ois 等學者參加。與研究相關(guān)的文獻資料收集基本完成。2014年張寅德教授在香港中文大學學術(shù)訪問,期間又查閱了中國文學作品和研究資料。已經(jīng)完成總論部分,概論課題的研究對象、范圍、方法、思路、結(jié)構(gòu)、研究現(xiàn)狀等內(nèi)容,以期對本卷有一個總體性的把握和設(shè)計,突出研究的意義和價值;著力從學術(shù)史或?qū)W科史的角度 (如中國文學譯介研究與整個漢學的關(guān)系) 重新梳理中國文學在法國傳播與研究的歷史沿革、發(fā)展特征、優(yōu)劣問題等內(nèi)容。在總論的基礎(chǔ)上設(shè)計了分論即專題研究部分,該部分擬分古典與現(xiàn)當代兩大部分來論述。古典部分的設(shè)計已經(jīng)成熟,按先描述,后分析的原則,也為了清晰起見,分三大塊展開,循序漸進,以求最終對學科意義有所反思。第一大塊采用通行的類型劃分,按詩歌、小說、戲劇等對研究成果進行初步介紹。其中又突出重點,如詩歌中的 《詩經(jīng) 》與唐詩,小說中的明清小說。第二塊著重評介幾位著名學者研究者的著作及治學方法。第三塊對前兩塊進行反思,從接受美學,文學關(guān)系,世界文學,等角度進一步探討這些研究的學科意義。現(xiàn)當代部分,原則相同,但由于歷史,文化,學科諸方面的原因, 尤其是研究客體的歷史同步性較強,以及相對英美同領(lǐng)域整體陣容較弱,因此以學科的發(fā)展以及作家個案為經(jīng),更能凸顯學科的特性。三大塊的論述按以下步驟進行 : 第一小部分采用縱論形式,以求把握這一領(lǐng)域的時間軌跡。第二小部分就幾位具有較大研究規(guī)模的作家個案進行深入系統(tǒng)的論證。最后一小部分對前兩部分進行總結(jié),并就某些主題,如現(xiàn)代性,文學與政治,女性主義等作進一步闡發(fā)。

    子課題之七:百年來中國文學海外傳播的文獻整理與編纂

    子課題負責人:顧正祥教授(德國圖賓根大學)等。

    文獻的整理與編纂共分為5卷:英語卷、法語卷、德語卷、日語卷和俄語卷。立項以后確定了文獻卷的體例:采用編年的方式,分為譯介文獻與研究文獻兩編,文學目錄按照文類以時間為序排列,譯介涉及到的中國文學作品、作者和譯者均以括號的形式加注中文名稱;研究部分涉及到的著作書名和論文題目均以括號的形式加注中文名稱。英語卷的主編美國華裔學者孔海立教授,已初步完成美國漢學界研究和譯介成果的整理,接下來的重點將是其他英語文獻的梳理。法語文獻卷的負責人為法國蒙田大學東亞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安必諾教授,已經(jīng)完成中國現(xiàn)代文學譯介與研究的法語文獻的整理和編纂,接下來的重點是古典文學譯介與研究的文學整理和編纂。德語文獻卷的負責人為華裔德國學者、圖賓根大學顧正祥教授,參與制訂文獻卷編纂體例,完成了小說、詩歌、戲劇作品德國譯介的梳理和編撰。日語文獻卷的負責人為日本華裔學者、愛知大學中國學部黃英哲教授,已經(jīng)完成1949年以來日本學界譯介和研究中國文學的目錄。俄語文獻卷的負責人為南開大學閻國棟教授,他在俄羅斯大量的中國文化譯介與研究的文獻中,基本完成了中國古代文學、現(xiàn)代文學譯介與研究的文獻資料,下面的重點是中國當代文學譯介與研究資料的收集整理。文獻資料的整理與編纂進展情況良好。

    二、調(diào)查研究及學術(shù)交流情況

    (一)調(diào)研數(shù)據(jù)整理運用與文獻資料收集整理

    文獻資料的收集整理和編纂是本課題兩大組成部分之一,也是難點之一。立項以來,課題組重點做了以下工作:(1)在國家圖書館、上海圖書館等調(diào)研查閱漢學書籍;(2)課題組成員利用到海外和中國香港、臺灣等參加學術(shù)會議或作學術(shù)訪問的機會,查閱、收集資料,并且與部分海外漢學家訪談;(3)運用海內(nèi)外數(shù)據(jù)庫并通過查閱國內(nèi)外相關(guān)期刊,如Harvard Journal of Asiatic Studies Chinese Literature:Essays,Articles,Reviews, Bulletin of the School of Oriental and African Studies,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Oriental Society, T’oung Pao, Modern Chinese Literature and Culture等,收集第一手文獻資料;(4)購買了研究所需的部分中外文書籍;(5)發(fā)揮五個語種文獻卷的負責人多為海外漢學家的優(yōu)勢。幾位負責人長期在海外從事中國文學譯介與研究,熟悉各個語種文獻的基本脈絡(luò),并積累了大量的文獻資料。這是本課題的研究,特別是文獻的編纂得以順利進行的重要原因。

    (二)學術(shù)會議

    1、2012年11月在蘇州召開重大項目開題會議的預(yù)備會,重點討論如何根據(jù)課題申報書設(shè)置研究內(nèi)容、結(jié)構(gòu)、體例和文獻整理的基本方案,起草了開題報告的初稿。參加會議的有首席專家、部分子課題負責人和子課題骨干成員:蘇州大學王堯教授、季進教授、余夏云博士,中山大學郭冰茹教授,華東師范大學范勁教授,山東師范大學姜智芹教授,深圳大學張曉紅教授等。

    2、2013年3月,召開“百年來中國文學海外傳播研究”開題報告會及學術(shù)研討會。會議由上海外國語大學謝天振教授主持,江蘇省哲學社會科學規(guī)劃辦主任徐之順研究員、江蘇省教育廳社科處處長汪國培研究員、蘇州大學副校長田曉明教授等蒞臨指導(dǎo)。出席會議的專家有:國務(wù)院學科評議組成員仲呈祥教授、南京大學丁帆教授、中國社科院文學研究生趙稀方教授、北京外國語大學張西平教授、復(fù)旦大學陳引馳教授等。參加會議的子課題負責人和主要成員有天津師范大學王曉平教授,南開大學閻國棟教授,吉林大學靳叢林教授,華東師范學范勁教授,福建師范大學葛桂錄教授,蘇州大學季進教授和山東師范大學姜智芹教授等。

    項目首席專家王堯教授從項目立意與設(shè)計、研究與寫作兩個大的方面作了匯報。王堯教授在學科層面上界定了“百年來中國文學海外傳播”命題,闡釋了課題的研究對象、總體框架、主要內(nèi)容、關(guān)鍵問題、理論方法、現(xiàn)實意義、預(yù)期目標和最終成果。王堯教授在匯報中特別強調(diào)了課題研究的問題意識、文獻基礎(chǔ)、理論建構(gòu)、對話關(guān)系、總論與分論的關(guān)系等,在研究中突出作為學科的海外中國文學譯介與研究、作為方法的海外中國文學譯介與研究、作為機制的海外中國文學譯介與研究和作為關(guān)系的海外中國文學譯介與研究,在梳理學術(shù)史、建構(gòu)理論體系的基礎(chǔ)上為中國文學與文化“走出去”提供決策咨詢。王堯教授還重點匯報了本課題的研究與寫作計劃、各部分的內(nèi)容安排、撰寫體例等,本課題的最終成果為多卷本系列著作。項目申請論證時分為總論及文獻、譯介、研究和關(guān)系等幾個子課題,考慮到實際研究和撰寫的方便,調(diào)整為總論、傳播之研究和文獻三大塊,此調(diào)整與原先的論證沒有本質(zhì)差異,更便于實際研究和撰寫。與會的子課題負責人也作了補充發(fā)言。

    與會專家認為:王堯教授及課題組成員在課題論證報告的基礎(chǔ)上,深化和拓展了原先的立意與設(shè)計,體現(xiàn)了認真負責的精神和高度的學術(shù)使命感;課題組對問題意識、文獻基礎(chǔ)、理論建構(gòu)、對話關(guān)系、總論與分論關(guān)系的把握,思路清晰、重點突出、脈絡(luò)分明,有學理依據(jù)和可操作性;本課題的研究在視角、理論與方法上都有創(chuàng)新價值,對實施中國文學與文化“走出去”戰(zhàn)略具有現(xiàn)實意義;課題組集中了國內(nèi)和海外在本領(lǐng)域研究的代表性學者,為高水平完成課題提供了保證。與會專家還對課題的研究和寫作提出了重要的建議。仲呈祥教授提出,文化“走出去”要遵循規(guī)律,克服文化上的盲目問題,在研究中要有文化自覺意識;丁帆教授提出,研究者要對海外中國文學譯介與研究作出價值判斷,要呈現(xiàn)不同時期中國文學輸出和接受的復(fù)雜性;張西平教授認為不能從純知識論角度來研究中國文學的海外傳播,并就文獻部分的編纂提出了具體的建議;趙稀方教授認為,問題意識和理論建構(gòu)要體現(xiàn)在互動關(guān)系的研究中,不能盲目套用西方理論,要將海外研究參與到中國新時期文化建設(shè)中;陳引馳教授認為,要處理好理論與史實的關(guān)系,要理清海外傳播背后的思想脈絡(luò)、學術(shù)傳承以及海外學者與中國文化的關(guān)系;謝天振教授總結(jié)了專家們的意見,提出了如何落實問題意識的思路,并側(cè)重談了如何評價海外譯介的問題等。

    吸收專家們的建議后,課題組成員再次討論了在總體思路和框架下子課題的設(shè)計與調(diào)整以及任務(wù)分工等。根據(jù)這樣的調(diào)整,子課題負責人陸續(xù)修訂了研究和寫作綱目。項目的最終成果確定為:百年來中國文海外傳播研究之總論卷、英語卷(上下)、法語卷、俄語卷、德語卷和日語卷,以及英語文獻卷、法語文獻卷、俄語文獻卷、德語文獻卷和日語文獻卷等,初定為12卷本。

    (三)學術(shù)交流與國際合作等

    1、首席專家王堯教授:2013年8月出席日本愛知大學召開的“大分裂時代的歷史敘事”國際學術(shù)研討會,并發(fā)表主題演講《“陪都”與“紅巖”:歷史敘事中的重慶》;2013年10月參加香港科技大學“面對荒誕的世界,文學何為?——中國當代文學研討會”,提交論文《作為世界觀和方法論的“神實主義”》;2013年11月訪問法蘭西學院“漢學研究所”,參觀所內(nèi)藏書,并與相關(guān)漢學家就中國文學在法國的傳播進行座談。子課題負責人季進教授:2013年7月對英國劍橋大學、約克大學、曼徹斯特大學進行學術(shù)訪問;2013年9月27日——10月6日,對美國威斯康辛大學麥迪遜分校、俄亥俄大學和巴德大學進行學術(shù)訪問;2014年4月,對美國加州大學圣地亞哥分校和圣巴巴拉分校進行學術(shù)訪問。訪問期間與相關(guān)漢學家作學術(shù)交流并查閱文獻資料。2013年10月參加香港科技大學“面對荒誕的世界,文學何為?——中國當代文學研討會”,提交論文《作為世界文學的中國當代文學》。2013年11月參加布拉格查理大學“漢學研究的疆界與變化”國際學術(shù)研討會,提交論文《普實克的意義與價值》。2013年12月參加文化部主辦的“漢學家與中外文化交流”座談會。2013年12月參加中宣部主辦的“中國當代作品翻譯工程作品論證評審會”。2014年4月參加美國杜克大學主辦的“重定學科界限——中國現(xiàn)代文學”國際學術(shù)討論會,提交論文《翻譯文學:歷史與現(xiàn)狀》。

    2、本項目涉及英語、法語、德語、日語、俄語、法語等主要語種以及其他重要語種,國際合作是本項目研究得以完成的基本條件。(1)子課題法語世界的譯介與研究以及法語文獻卷,分別由法國張寅德教授和法國蒙田大學東亞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安必諾教授承擔,他們在香港學術(shù)訪問期間,首席專家王堯教授訪問香港,與他們就研究進度、文獻卷的編寫進行了深入討論。(2)德語文獻卷負責人顧正祥教授于2013年10 月專程來蘇州商討德語文獻卷的編寫工作,顧正祥教授就整個文獻卷的編寫體例提出了一些建設(shè)性的意見,并發(fā)表學術(shù)講演。(3)日語文獻卷負責人,日本愛知大學中國學部黃英哲教授分別于2012年11月和2013年訪問蘇州大學,商討《日語文獻卷》的編選工作。(4)2014年6月,美國漢學家、項目最終成果之一《英語文獻卷》主編孔海立教授訪問蘇州,商討《英語文獻卷》的編選工作,討論成立“”事宜,并發(fā)表學術(shù)演講。

    3、與哈佛大學東亞系、斯坦福大學東亞系、威斯康辛大學麥迪遜分校、俄亥俄州立大學、捷克查理大學、英屬哥倫比亞大學、日本愛知大學等著名大學建立了學術(shù)合作關(guān)系。為加強國際合作交流,課題組邀請哈佛大學東亞系宇文所安教授、王德威教授、田曉菲教授以及哈佛大學東亞系榮休教授李歐梵等擔任項目的學術(shù)顧問,他們對課題研究所需文獻資料提供了幫助,并對研究的開展提出了建設(shè)性的意見。哈佛大學榮休教授李歐梵于2013訪年問蘇州大學,指導(dǎo)項目研究,并發(fā)表學術(shù)演講。

    4、中國當代文學的譯介,是本課題的重點內(nèi)容,與海外中國文學翻譯家的交流合作也是課題組的重要工作。2013年 10月,美國著名漢學家、莫言重要作品的英譯者葛浩文教授訪問蘇州,首席專家王堯教授、子課題負責人季進教授與葛浩文教授討論中國文學翻譯中的相關(guān)問題。2013年 月,在出席“世界華文小說藝術(shù)國際學術(shù)研討會”期間,王堯教授與出席會議的瑞典中國文學翻譯家陳安娜、西班牙中國文學翻譯家達西安娜、意大利中國文學翻譯家李莎等進行了學術(shù)交流,并就海外翻譯研究中的有關(guān)問題進行了咨詢。

    5、近兩年來,應(yīng)課題組和學院邀請,在“海外漢學講座”發(fā)表演講并討論課題相關(guān)研究的海外學者有:法國國家科學研究中心羅貝教授、羅端教授,美國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陳建國教授,德國漢堡大學關(guān)愚謙教授,俄亥俄州立大學簡小濱教授等十余人

    三、成果宣傳推介情況

    1、2013年3月召開“‘百年來中國文學海外傳播研究’開題會議”之后,即向全國哲學社會科學規(guī)劃辦報送了《“百年來中國文學海外傳播研究”開題簡報》,并在蘇州大學網(wǎng)站發(fā)布簡報。

    2、課題首席專家王堯教授和子課題負責人季進教授自2014年起在中文核心期刊《南方文壇》上主持專欄“譯介與研究”,以發(fā)表重大課題的研究成果為為基本內(nèi)容,同時介紹海內(nèi)外關(guān)于中國文學譯介與研究的成果,已發(fā)表《顧城的<英兒>和<圣經(jīng)>》、《重寫現(xiàn)代》、《歷史、記憶與書寫》、《中國文學海外傳播的幾組辯證關(guān)系》和《李歐梵“西學東漸”境況考辨》等論文。首席專家王堯教授每期撰寫“主持人的話”,除評價成果之外,還扼要闡釋關(guān)于中國文學與文化“走出去”戰(zhàn)略的一些基本問題。

    3、子課題負責人季進教授2013年12月和2014年4月分別接受《人民日報》、《蘇州日報》記者的采訪,并在《蘇州日報》發(fā)表訪談錄《中國當代文學如何走向世界》,介紹重大項目的意義并討論實施中國文學“走出去”戰(zhàn)略的若干問題。

    4、三次與江蘇教育出版商談項目完成并通過鑒定后的出版事宜,江蘇教育出版社擬將項目的最終成果列為該社重點出版圖書。

    四、研究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改進措施,研究心得、意見建議

    1、原先的論證有求大求全的傾向,反映了首席專家和子課題負責人的良苦用心,這給實際操作帶來困難。在實質(zhì)性的研究展開后,作了及時調(diào)整,做到既要全面但有不能面面俱到,既要重視中國文學海外譯介與研究的各種現(xiàn)象,又要重點突出,脈絡(luò)清楚。

    2、本課題涉及到英語、法語、俄語、德語和日語等五個主要語種,還要兼及其他在中國文學譯介與研究方面有成就的國家,是一項宏大的工程。為此,課題組在論證和實際操作時,都考慮到了這一研究的難度,邀請了不少海外漢學家作為子課題負責人或主要成員參加研究和撰寫工作。這一特點帶來的問題時,統(tǒng)籌協(xié)調(diào)的難度加大,項目進展的掌控難度加大。為了解決這一問題,我們采取的措施是:(1)按照開題報告設(shè)計的方案和進度,首席專家與子課題負責人經(jīng)常進行一對一的協(xié)調(diào)、商討,發(fā)現(xiàn)困難和問題及時解決,并通報其他子課題負責人及主要成員。(2)已經(jīng)向?qū)W校申請配備專職科研秘書和科研助理,協(xié)助首席專家處理課題組具體事務(wù)以及子課題之間的協(xié)調(diào)工作。

    3、在項目研究的前期準備中,首席專家所在的學校、學院已經(jīng)積累了一定的海外譯介與研究的文獻,但無論是國家圖書館和上海圖書館,中國文學海外譯介和研究的文獻史是有限的。這是課題組在文獻準備方面遇到的困難。為了解決這一難題:(1)我們請負責各文獻卷的幾位海外負責人提供了部分文獻目錄及論著;(2)在海外學術(shù)訪問中購買了部分圖書。海外文獻的購買,需要比較大額度的經(jīng)費,為了解決好這一問題,首席專家籌措了部分橫向經(jīng)費。(3)在項目研究過程中,課題組準備向國家圖書館提供海外漢學的重要文獻書面,國家圖書館有海外漢學藏書計劃。

    4、中國文學海外譯介與研究,基本面是基礎(chǔ)研究,但涉及到跨文化交流問題,涉及到中國文學與文化“走出去”,這一部分的研究需要加強。首席專家將在本年度向《成果簡報》提交關(guān)于中國文學與文化“走出去”的咨詢報告。

    5、由于項目本身的特點,一些子課題負責人為校外專家。建議在課題組提出申請,規(guī)劃辦嚴格審查后,可以劃撥部分經(jīng)費到校外子課題負責人所在學校,經(jīng)費使用的結(jié)構(gòu)、手續(xù)仍然按照規(guī)劃辦的規(guī)定執(zhí)行。

    二、研究成果情況

    1、王堯教授策劃并且與子課題負責人季進教授,李歐梵教授、孔海立教授、郭冰茹教授等合作編選出版了:《海外中國現(xiàn)代文化研究文選》、《海外晚清文學研究文選》和《海外中國現(xiàn)代文學研究文選》,復(fù)旦大學出版社2013—2014,即將出版《海外中國當代文學研究文選。》

    這是一套英文論文結(jié)集,從英文文獻中選編了關(guān)于中國現(xiàn)代文化研究、中國文學研究(晚清、現(xiàn)代、當代)的部分代表性論文,大致反映了這些領(lǐng)域的研究成就。每本文集均以較長的“編后記”簡要介紹相關(guān)研究的基本情況、選文的主要觀點,并對其中的一些觀點表達了編寫者的看法。主編和編選者認為,提供第一手的海外中國文學研究資料,有助于中國學者直接了解和借鑒海外研究成果,既可以作為研究者的參考,也可以作為研究生的閱讀用書。

    2、姜智芹教授:《中國文學海外傳播的幾組辯證關(guān)系》,《南方文壇》2014年第4期。

    對于已經(jīng)成為熱點的“海外傳播”研究,論文有理有據(jù)地分析了中國文學海外傳播的幾組辯證關(guān)系,在熟悉的話題中提出了自己的獨到認識。論文確認了這樣的事實:“文學、文化的輸出與域外接受需要較長時間內(nèi)形成的氛圍,需要語言和文化上的接受機制,而在這兩方面,中國仍需做大量的工作并等待時機。”論文強調(diào)了語言和文化上的接受機制在文學輸出與域外接受中的重要性,并進一步提出:“中國文學的海外傳播是一個系統(tǒng)工程,只有把譯介、傳播、接受、詮釋幾個方面的資源和力量整合起來,形成一個流暢的傳播鏈和協(xié)同作用的傳播場,才能改變中國文學傳播現(xiàn)狀中的逆差、域外接受的小眾局面和詮釋中的政治化、資料化偏好,讓國外的出版機構(gòu)爭相來‘拿’而不是花大力氣但又效果不盡如人意的‘送’去。另外,在中國文學的海外傳播方面,急躁、求多、求快的情緒也是要克制的,因為文學的海外傳播不同于商品出口,它是一個緩慢的過程,世界可能會以百年為周期衡量一個國家的文學,我們要做的是踏踏實實地做好傳播鏈條上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在討論中國文學如何“走出去”的,論文的思路和觀點有啟發(fā)意義。

    3、季進教授:《作為世界文學的中國文學——以當代文學的英譯與傳播為例》,《中國比較文學》2014年第1期。

    季進教授為子課題負責人之一。論文認為1949年以來,當代文學的英譯與傳播大概呈現(xiàn)出三個方面的轉(zhuǎn)變。一是從政治性向?qū)徝佬缘霓D(zhuǎn)變。1980年代以前,英語世界對當代文學的翻譯與傳播,不少從屬于“地區(qū)研究”或“中國研究”,更多著眼政治意識形態(tài)的意涵,往往將當代文學作為了解中國社會、中國政治的社會學文獻來閱讀,政治性的取向依然明顯。這種現(xiàn)象在1980年代發(fā)生了很大的轉(zhuǎn)變,當代文學作品開始得到比較全面的譯介,不再局限于作品的意識形態(tài)意涵,而更多地從文學的與審美的層面選擇與譯介,當代文學的知名作家與代表作品得到較為全面的關(guān)注。比如張潔的《沉重的翅膀》(Heavy Wings)、王安憶的“三戀”(《小城之戀》Love in a Small Town、《荒山之戀》Love on a Barren Mountain和《錦繡谷之戀》Brocade Valley)、張賢亮的《男人的一半是女人》(Half a Man Is Woman)、劉索拉的《藍天綠海》(Blue Sky Green Sea and Other Stories)、鄭萬隆的《異鄉(xiāng)異聞》(Strange Tale from Strange Lands)、阿城的《三王》(Three Kings)、莫言的《天堂蒜苔之歌》(Garlic Ballads)、蘇童的《妻妾成群》(Raise the Red Lantern)、李銳的《銀城》(Silver City)等等都有較為及時的譯介。當然,不可否認的是,一直到現(xiàn)在,出于商業(yè)利益或獵奇心態(tài),一些有爭議的作品,總是最容易得到西方出版社的青睞,比如衛(wèi)慧的《上海寶貝》(Shanghai Baby)、閻連科的《丁莊夢》(Dream of Ding Village)、《為人民服務(wù)》(Serve the People!)、陳冠中的《盛世》(The Fat Years)等等。二是從邊緣向熱點轉(zhuǎn)移。長期以來,當代文學的翻譯在英語世界絕對屬于邊緣,只局限于很小的學術(shù)圈子,而1980年代中期以后,這種狀況開始得到一定的改觀。尤其是最近十多年來,隨著中國影響力的增加以及文學交流的頻繁,當代文學越來越成為熱議的話題。《長恨歌》、《兄弟》、《受活》、《河岸》、《生死疲勞》等重量級作品紛紛被譯介,當代文學英譯的“量”和“質(zhì)”,都有顯著的提高。《紐約時報》、《華盛頓郵報》、《芝加哥論壇報》、《紐約客》等重要報刊也時見關(guān)于莫言、蘇童、余華、王安憶、閻連科、畢飛宇等人的評論。《紐約時報》2008年5月4日書評版曾罕見地以整版篇幅,發(fā)表了一組關(guān)于中國當代小說的評論,包括了對《長恨歌》、《生死疲勞》、《狼圖騰》、《為人民服務(wù)》英譯本的評論,甚至開始發(fā)表余華等人的專欄文章。這是西方主流媒體少有的對中國當代文學的集束性關(guān)注。但是,由于語言文化的障礙,當代文學在西方的地位,相比起當代文學的實際成就而言,依然不成比例。三是從單一性向多元性的轉(zhuǎn)變。原來英語世界對當代文學譯介,只是作為中國研究的附庸,非常單薄,而中國官方主導(dǎo)的《中國文學》和 “熊貓叢書”,又由于翻譯質(zhì)量等原因,幾乎沒有產(chǎn)生真正的影響,流落為無效的翻譯。現(xiàn)在的當代文學翻譯與傳播,則呈現(xiàn)出多元的格局,從經(jīng)典的純文學,到商業(yè)化操作的流行文學,各種流派、各種風格、各種層次的作品都有譯介。當代文學翻譯成為展現(xiàn)中國現(xiàn)實、透視中國文化的載體,承載了多向度的復(fù)雜意涵。從三方面的轉(zhuǎn)變可以看出,西方對中國的興趣從原來的政治與經(jīng)濟領(lǐng)域開始轉(zhuǎn)向文學與文化領(lǐng)域,中國文學的確開始走出被冷落、被邊緣的困境,顯示出不一樣的文學特質(zhì),成為世界文學不容忽略的組成部分。與此同時,中國政府實施文化輸出戰(zhàn)略,通過各種方式在世界上不斷形塑自己的文化形象,中外文學與文化交流日益頻繁。當代文學在國外的影響與地位有所改善,越來越緊密地成為“世界文學”的重要組成部分。無論當代文學是否“走向世界”,“世界”都已成為當代文學的深刻背景。在此意義上,考察當代文學的英譯與傳播,將有助于我們重新思考作為世界文學的中國文學的特質(zhì)與意義,反思當代文學走向世界的問題與挑戰(zhàn)。

    注:2010年立項的重大項目主要填寫2012年6月以來的研究成果情況。

    序號

    成果名稱

    作者

    成果形式

    刊物名或出版社、刊發(fā)或出版時間

    字數(shù)

    轉(zhuǎn)載、引用、獲獎等情況

     

    1

    海外中國現(xiàn)代文學研究文選

    孔海立

    王  堯

    英文文集

    復(fù)旦大學出版社

    2014.2

    29萬

     

     

    2

    海外中國現(xiàn)代文化研究文選

    郭冰茹

    英文文集

    復(fù)旦大學出版社

    2013.8

    30萬

     

     

    3

    海外晚晴文學研究文選

    李歐梵

    季  進

    英文文集

    復(fù)旦大學出版社

    2014.6

    30萬

     

     

    4

    在比較中看到的存在主義——論山田敬三的《野草》研究

    靳叢林

    論文

    《魯迅研究月刊》2013年第5期

    7000

     

     

    5

    魯迅形象在德國的最初建構(gòu)

    范 勁

    論文

    《社會科學》2013年第5期

    12000

     

     

     

    6

    “石頭”激起的漣漪究竟有多大?——細論《紅樓夢》霍譯本的西方傳播

    王麗耘

    論文

    《紅樓夢學刊》2012年第4期

     

    13000

     

     

     

    7

    霍克思的翻譯思想及其經(jīng)典譯作的生成——以〈楚辭〉英譯全本為例

    王麗耘等

    論文

    《燕山大學學報》2013年第4期

     

    12000

     

     

     

    8

    文學與政治的辯證——海外中國現(xiàn)代文學研究論之一

    季 進

    論文

    《文藝理論研究》2013年第1期

    10000

     

     

     

    9

    作為世界文學的中國文學

    季 進

    論文

    《中國比較文學》2014年第1期

    10000

     

     

    10

    通俗文學的政治——海外中國現(xiàn)代文學研究論之一

    季 進

    論文

    《當代文壇》2014年第2期

    8000

     

     

     

    11

    韓南教授的學術(shù)遺產(chǎn)

    季 進

    論文

    《中華讀書報》2014年5月21日

    5000

     

     

     

    12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懷念夏志清先生

    季 進

    論文

    《明報月刊》2014年第2期

    4000

     

     

     

    13

    中國文學海外傳播的幾組辯證關(guān)系

    姜智芹

    論文

    《南方文壇》2014年

    第4期

    10000

     

     

     

    14

    李歐梵“西學東漸”境況考辨

    夏 偉

    論文

    《南方文壇》2014年

    低期

    7000

     

     

     

    15

    從反文典到后文典時期的超文典

    林 源

    論文

    翻譯

    《當代作家評論》2012年第6期

    15000

     

     

     

    16

    電影《紫日》中的風景和語言

    林 源

    論文

    翻譯

    《當代作家評論》2012年第6期

    11000

     

    課題組供稿
    (責編:實習生、張文卓(實習生))
    免费精品久久天干天干| 在线观看精品视频看看播放| 亚洲精品成人无限看| 国产三级精品三级在专区中文| 日本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久久国产成人精品| 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成人午夜精品无码区久久| 99re热免费精品视频观看| 99久久精品国产免看国产一区| 成人三级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亚州精品女人久久久久久| 国产69精品久久久久APP下载 |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亚洲小说 | 久久精品*5在热| 精品久久综合一区二区| 99久久国产热无码精品免费 |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久久SM| 在线观看国产精品va| 久久99久久精品视频|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电影| 91久久精品午夜一区二区 | 久久黄色精品视频| 成人精品视频99在线观看免费 | 精品哟哟哟国产在线观看不卡| 国产精品亚洲片夜色在线 | 国产SUV精品一区二区88| 久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一区| 一色屋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久久精品国产一区二区电影| 精品无人乱码一区二区三区 | 国产精品萌白酱在线观看| 999这里只有精品| 三级精品在线观看| 久久久精品国产Sm最大网站| 国产精品美女网站在线观看| 国内揄拍国内精品视频| 亚洲精品色播一区二区| 久久精品亚洲精品国产色婷 | 2020国产精品永久在线| 久九九精品免费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