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amp id="sgkyk"><pre id="sgkyk"></pre></samp>
    
    

    舊版網站入口

    站內搜索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管理學的發展研究”中期檢查情況

    2015年07月24日15:33來源:全國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辦公室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管理學的發展研究》中期檢查評估報告

    根據全國哲學社會科學規劃辦公室2014年5月26日《關于開展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中期檢查評估工作的通知》的要求,現將譚力文教授所負責的項目《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管理學的發展研究》(項目批準號:10ZD136)的研究進展情況、調查研究及學術交流、成果宣傳推介、經費使用情況、目前工作存在的問題、改進措施和工作方案,以及我們研究的工作體會、思考和建議總結、匯報如下。

    一、研究的進展情況

    2011年1月6日譚力文教授接到全國哲學社會科學規劃辦公室書面通知,我們研究團隊投標申報的課題《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管理學的發展研究》批準立項為2010年度國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標項目,2011年2月中旬課題研究經費到賬,2月22日在武漢大學財務部建立單獨賬戶。3年另5個月的時間過去了,總體上看,在全國哲學社會科學規劃辦公室的督促、指導下,在武漢大學社會科學研究院的關心、幫助下,在課題研究團隊的合作、努力下,課題進展正常,已經取得了較為顯著的研究成果。這主要體現在:發表了一定數量的研究論文,形成了較為穩定的自我學術觀點,獲取了一定的研究獎項,在同行中產生了一定的影響。

    (一)課題研究工作的總體進展情況:

    1. 在2011年3月12日舉行了課題的開題論證會上,課題組認為,課題名《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管理學的發展研究》十分明確地將課題研究的主題和需要重點探索的問題聚焦在“中國管理學”上,課題研究的時間范圍是“改革開放以來”,課題需要完成的探索性任務是“發展研究”。課題結合管理思想史專家丹尼爾?雷恩的理論體系,構建了本課題四維度(經濟——社會——政治——科技)、三主線(知識生產——知識——知識運用)的總體研究理論框架,并根據該理論框架,設計了六個子課題開展研究:(1)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管理學發展的歷史回顧;(2)中國管理學發展現狀分析;(3)中國管理學術共同體發展研究;(4)中國管理學的知識市場研究;(5)歐洲、東亞及其他國家(或地區)管理學發展的對比研究;(6)中國管理學發展的對策建議。 從目前看,課題組認為,課題申報、論證,并綜合課題答辯和開題論證專家們意見修改形成的研究思路、理論構建框架和子課題分工是合適和合理的。

    2.課題研究工作的進度情況。目前,按照原計劃開展的1-4子課題的研究已進入深化和收尾階段,子課題5已開始進行研究。根據結題的時間,課題組已經準備開展結題研究工作,并在結題的過程中啟動并完成子課題6的工作。在7月初將召開課題組會議,總結3年多研究工作的基本情況、取得的經驗、存在的問題,并著手課題結題報告撰寫大綱的編寫工作。

    3.科研成果的基本情況。到目前,課題組成員已經發表標注了課題名與課題批準號學術論文13篇(其中2012年6月以后發表的文章10篇),另有2篇論文已交版面費,并確定了刊發時間。課題組成員參加國內(含兩岸)學術會議22人次,提交會議論文10篇。其中被全國哲學社會科學規劃辦公室網站項目動態欄目全文轉載的1篇,節選轉載1篇;被《新華文摘》轉載的1篇,被《中國社會科學文摘》轉載1篇;被中國人民大學報刊復印資料轉載5篇次,在中國社會科學在線網站、光明網等網站全文轉載的論文5篇次。依靠武漢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和工商管理系,與《管理學報》于2014年2月28日共同舉辦“中國本土管理研究的現狀與展望”研討會。來自丹麥哥本哈根商學院、南京大學、上海交通大學、清華大學、中國人民大學、武漢大學、臺灣大學、北京師范大學、華南理工大學、北京理工大學、深圳大學、中山大學、華中農業大學、武漢工程大學等20所大學的30余位學者,以及《商業評論》雜志社、《中國社會科學報》記者參加了研討會,課題組成員提供會議論文4篇,其中2篇將在《管理學報》發表。課題組的研究成果已分別獲湖北省武漢市社會科學研究成果二等獎;湖北省教育廳第一屆湖北省高等學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二等獎;湖北省工業經濟學會優秀科研成果獎一等獎;武漢大學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二等獎。

    4.結合課題研究成果,在中國人民出版社出版《全球價值鏈》一書,并由圣智學習出版公司(CENGAGE Learning)同步出版英文版《Global Value Management》。已向武漢大學出版社提交了《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國家級規劃教材》——《管理學》(第四版)書稿,教材將在2014年7月份出版;應高等教育出版社的要求,將對2010年在該社出版的《管理學》教材進行修改、編著,新的書稿將在2014年底提交;與北京大學出版社簽訂了2015年6月提交書稿的《管理學學科地圖》一書的出版合同。

    5.結合課題的要求和進展,在人才的培養上,安排了部分博士生與碩士生參加課題研究。如根據答辯時專家要加強對中國企業管理實踐研究的意見,安排了博士生對改革開放以來發展很快的中國汽車行業中的國有企業進行調查、研究;結合企業調查,撰寫案例2篇,其中1篇“從邊緣到中心:利豐的成功”已獲得第四屆全國“百篇優秀管理案例”,另一篇“會娛樂的周黑鴨——賣的是文化嗎?”正在申報第五屆全國“百篇優秀管理案例”。結合課題需要,還安排了對改革開放以來區域經濟發展很快的廣東省管理類教育發展狀況進行調查、研究。

    6.3年多以來,根據立項時的要求,向全國哲學社會科學規劃辦公室社會科學辦公室提交《工作簡報》6期,在簡報中按要求匯報了課題進展的基本情況,工作計劃安排和經費使用情況;2012年6月根據全國哲學社會科學規劃辦公室社科規劃辦通字[2012]19號文提交了中期檢查報告。

    (二)子課題進展情況:

    1.子課題1與子課題2的進展情況。在2012年提交的中期檢查報告中已經提出:考慮到子課題1“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管理學發展的歷史回顧”和子課題2“中國管理學發展現狀分析”雖在研究的側重點有差異:一個偏重于歷史的回顧,一個側重于現狀的研究,但在課題開始的初步研究階段可以適當合并研究,這在三年多的研究成果中已經有所體現。

    在這個研究方向上,子課題負責人譚力文教授及研究團隊已發表了論文10篇(含會議綜述1篇,2012年6月后發表論文7篇),其中在中國社會科學報發表2篇,在全國哲學社會科學規劃辦公室社科規劃辦網站上轉載論文1篇,節選轉載1篇,新華文摘轉載1篇,中國人民大學報刊復印資料轉載3篇。參加了全國性與課題有關的學術會議10人次(其中國際會議1次,兩岸學者參加的會議2次),均提交了會議論文,并在會議上作了大會主題或分會場發言(大會主題發言3次)。在2011年由中國企業管理研究會、蔣一葦企業改革與發展學術基金、廣西大學、中國社會科學院管理科學與創新發展研究中心聯合主辦的《中國管理思想與實踐學術研討會》上,提交的會議論文“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管理學發展的回顧與思考”獲得大會論文二等獎。2012年發表的論文“中國管理學構建問題的再思考”分別獲2013年湖北省武漢市第十三次社會科學二等獎,2014年湖北省教育廳第一屆湖北省高等學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二等獎。中國社會科學在線網站、光明網等網站也對相關研究成果進行了轉載。

    2.子課題3與子課題2的進展情況。本子課題主要負責子課題3“中國管理學的學術共同體發展研究”的研究,也結合子課題2“中國管理學發展的現狀分析”進行相關研究。研究的思路是:運用Zuccala的“無形學院”整合研究模型,文獻計量方法和社會計量方法客觀地勾勒出中國管理學的總體輪廓,繪制相關“知識地圖”,系統性地了解中國管理學研究的知識結構、知識生產特征、未來趨勢和前沿熱點問題。然后以“學者”為主線,按照科學社會學理論與研究方法,探索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管理學的學術共同體的起源、發展動力機制和內部結構等。目前已在以下領域開展了研究工作:探尋中國管理國際研究的“無形學院”的相關研究;有關“guanxi”(關系)概念形成的基本脈絡的研究;有關商學教育的相關研究進展;有關中國管理本土實踐的研究。

    在這個方向上,劉林青教授及其研究團隊已經出版專著(中英文)2部,發表論文3篇,撰寫案例2個,其中1篇論文被《中國社會科學文摘》轉載,并獲湖北省工業經濟學會2013年度優秀科研成果獎一等獎,武漢大學2014年第十三屆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二等獎;1篇案例獲第四屆全國“百篇優秀管理案例”。參加學術會議6人次,提交會議學術論文2篇。

    3.子課題4的進展情況。根據本子課題研究內容之間的邏輯關系,研究主要集中在兩個方面:一是管理創新文獻研究和中國管理知識創新研究;二是管理知識傳播的供給與需求研究。目前,中國管理知識的創新研究部分已經完成關于管理創新研究的文獻綜述,在文獻梳理的基礎上對管理創新概念進行了界定,指出現有相關研究存在的疏漏之處;圍繞管理創新影響因素以及管理創新與組織績效間關系兩個主題對相關研究成果進行了評介;分析了現有管理創新研究存在的問題;對未來相關研究進行了展望。在文獻研究的基礎上,該子課題研究人員發現當前的管理創新研究多是在個人主義或結構主義視角下展開的,都為理解管理思想的演變提供了理論基礎,不足的是都過于強調某方面因素的關鍵作用,最終導致結論的片面性。因此,該子課題嘗試彌合管理創新研究中個人主義與結構主義兩個視角之間的割裂關系,構建一個跨層級、互動分析模型,即宏觀、微觀互動視角下管理創新實現機制的理論模型。

    在這個方向上,包玉澤副教授及其子課題組成員參加了在大連舉辦的第十一屆“管理案例開發與案例教學”培訓班;中國人民大學舉辦的“中國企業管理案例與質性研究論壇”;第六屆 “管理學在中國”學術研討會;“中國本土管理研究的現狀與展望”國際研討會。參加學術會議6人次,提交會議論文2篇,發表論文2篇。論文《管理創新研究現狀評析與未來展望》被中國人民大學報刊復印資料《企業管理研究》、《管理科學》和中國社會科學網轉載。

    二、階段性成果及宣傳推薦情況

    通過3年多的研究工作,目前在課題研究的主題和需要重點探索的問題——“中國管理學”上已經形成了較為穩定和成熟的觀點。這一系列觀點和看法,已在前述發表的論文中得以介紹,并通過較為成功的轉載、獲獎,得到了學術界和社會的承認,也為課題的整體研究構建了理論分析的思路與框架。

    1.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管理學學科發展現狀分析。課題組認為,如果認同人類組織的管理思想是在1911年開始步入科學管理時代這一重要結論,那從20世紀初期到1949年,中國基本缺乏推行科學管理思想和方法的環境與條件,中國(大陸地區)真正將管理視為是“興國之道”,真正受到國家、企業和人們的空前重視,科學管理思想得到廣泛的普及應該是改革開放以后。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的管理教育在市場需求的強力扯動下,成為中國教育史上發展的奇跡,管理專業基本從無到有,目前幾乎所有的大學都開設了各類管理專業。如20世紀70年代末期到80年代培養經濟建設管理人才的管理專業才開始在中國的大學中全面恢復和建立,但到2010年,根據教育部的統計數據,管理類專業本、?圃谛W生人數達到1157934人(為在校學生總數的20.1%);2009年管理類的任教教師人數為98550人(為高校教師總數的7.1%)。到2011年,具有招收MBA和EMBA的院校已分別到達236所和62所。2010年236所具有培養MBA資格的院校招收MBA學員35000余名,獲得我國MBA學位已達19.5萬人。但也就是在這樣的快速發展過程中,管理學科存在的問題也逐漸顯現,如學科設置和管理部門對管理學科內涵與外延的界定不夠清晰;管理學科存在著快速發展帶來的教學質量不夠穩定,師資隊伍整體水平不夠高;教學體系和科學研究基本照搬美國的“一邊倒”模式,值得關注與思考;如何科學地界定管理學科發展的內涵與外延,如何根據管理學科的學科特色開展研究、組織教學、培養人才,積極、主動和有效地解決我國改革開放、經濟轉型過程中各類組織管理工作中所出現的諸多問題,依然是管理學科發展過程必須關注,所要解決的重要問題。因此課題組認為,對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管理學的發展研究是一個設置很好的課題,它既有現實性,更有前瞻性。

    2.應進一步加深對傳統經驗管理與現代科學管理分野的認識。根據馬克思在《資本論》中對資本主義生產方式,以及對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管理活動的深刻分析,以及美國管理思想史的學者雷恩和管理思想發展絕大多數研究者的看法,認識、了解、辨析傳統經驗管理與現代科學管理的本質性差異,明確傳統經驗管理與現代科學管理時代邊界和區間劃分,對于我們這個有著數千年歷史和文化傳統的國家來講,不僅對學習、了解、實踐、推行現代管理思想大有裨益,而且對如何學習、繼承、揚棄、批判傳統管理中的思想、理念、方法,特別是對于中國管理學研究與發展,續寫中國管理的思想,推進中國本土管理研究都具有特殊的借鑒、參考,甚至就是提醒和警示的作用。

    3.加強對普適性管理學理論的學習與認識,為管理學理論的中國本土化工作打下堅實的基礎。經過人類出現以后自我的長期經驗積累和分析研究,特別是一百多年的發展,經過大量的理論探討和實踐檢驗,以世界各國、各民族、各類組織管理思想和實踐經驗為基礎,以西方學者為代表的研究成果已經較好、較全面、較科學地完成了管理學科普適性理論體系的構建。在加深管理學科社會科學與自身屬性特點認識的基礎上,結合時代背景,甚至著名學者的個人背景,加強經典理論和大家思想的系統研究,夯實自我的理論基礎,真正地從體系、思想,乃至哲學層面把握經典理論和大家思想,為中國本土化管理研究打下基礎,創造條件,避免諸如孔茨、西蒙等人提及的管理學術界普遍存在的“語義叢林”、“原理誤解”、“學者之間缺乏能力或不愿意相互理解”、“構建學術墻”、“描述膚淺”、“過于簡單”、“缺乏現實性”問題的出現,既是現實管理學學科研究工作中需要注意和克服的問題,也是在今后研究過程中,需要進一步警惕和防范的工作。

    4.進一步加強適應中國現實需要和未來發展的管理學理論研究是中國管理學學者和實踐者艱巨和繁重的工作與任務。結合中國數千年、特別是近現代的歷史研究不難發現,中國管理學的學者和實踐者在自我的研究和工作中要特別注意歷史繼承、現實需要、未來發展三個階段,或者是三個問題的科學處理。因為我們知道,中華民族的文化是世界上唯一發源悠久,并能夠延綿至今的文化,但主要在數千年封建社會中形成,且受到半封建半殖民地時代影響的中國文化,和由此衍伸出的價值體系與管理思想如何有效的繼承,如何在我們現實的研究中體現時代的特征和未來發展的需要是一個需要做出認真辨別和科學判斷的工作。因為這個問題既是中國社會發展所需要認真研究,但并還未完全解決的問題,也是對社會科學和承擔著大至國家、政黨,小至企業、家庭等各類組織運行、管理工作重大影響的問題。從歷史的角度看,中國的文化和價值體系在近、現代發生過很大的變化,甚至嚴重影響到如何辨析中西文化的優劣,如何向世界、乃至西方學習的問題上。這些問題在20世紀70年代中后期才開始全面引進、學習、模仿、改進的管理學理論的工作和過程中十分突出和尖銳。管理工作實實在在地涉及到人、人的利益、人的管理,涉及到各類組織,甚至國家管理所仰仗、依賴的法律、制度和道德體系,所以,在認真學習和掌握現代科學管理思想和理論的同時,擺脫與中國現階段和未來發展現實脫節或背離理論或結論的禁錮與陷阱,鑒別和區分形成于數千年封建、甚至受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影響的傳統文化對中國管理思想現實的影響, 認真結合中國的國情和實踐開展研究,應該是管理學科必須隨時面對和高度注意的艱巨工作和繁重任務。

    5.關切管理學科理論研究中對社會發展的引領作用。當前,中國管理學界過分依賴西方,特別是美國的管理學研究范式,脫離實踐和對現實問題的指導、幫助作用不足是中國管理學科發展過程中另一個需要高度注意和關切的問題,甚至可以認為是中國管理學理性和正常發展的一大障礙。其中,一個很現實和具體的問題就是管理學界的研究工作如何給社會以正能量,能更為科學、正確地指導、引領我國各類組織管理工作的進步,乃至社會的發展。如在對中國管理問題的研究中,已經將關系列為糾正,或修改已有西方管理理論和模型重要的變量,并在大量的研究中得出了在中國的各類組織管理過程中關系有著重要作用的結論。關系問題確實在中國各類組織的管理工作中起到了十分特殊的作用,關系在具有數千年歷史的中國有著它特殊的歷史淵源,但隨著社會的進步,需要更多地是看到關系問題的弊端,看到它與公平、公正、公開規則的沖突,看到它與法治、制度和道德建設的矛盾。加深對關系問題的了解,并注意由此產生的問題,甚至破壞性的認識,并提倡將其關在制度的籠子里應該更為合適、更為科學和更為正確。如果僅發現關系在中國社會中的現實存在和作用,并據此來構建中國的管理學思想和理論,很難說是對中國管理思想、理論的貢獻,對社會發展正確的指導、引領。這應該是過度地囿于歷史和現實,提倡和宣傳了可能具有中國傳統文化特色,但卻大大有悖于中國現代化進程中更需要科學管理思想,更需要在管理理論建設中布道的法治、制度和道德建設思想問題的反映,需要我們警惕和注意。

    6.探尋中國管理國際研究的“無形學院”的相關研究。以 “China or Chinese”為關鍵詞在SSCI數據庫中檢索到1999篇文獻。以此為研究對象,展開文獻計量研究(主要使用作者共被引分析和作品共被引分析)。該研究系統性地識別并選擇了被引用次數超過45次的前56篇作品,這些作品構建了中國管理國際研究的知識基礎,提供了研究所需的基礎理論、研究方法和有關中國的特色話題等相關知識。通過社群分析識別出中國管理國際研究學術群中存在3個無形學院,分別為命名為“資源基礎觀”、“跨文化研究”和“新制度主義”。這三個無形學院有著不同的知識生產特征,既深入研究中國經濟轉型中相關問題,也在拓展了原有理論的基礎上,構建了一些被國際認可的新概念。在一定程度上檢驗了西方主流理論對中國問題研究的適用性差異。初步證實,從文化和制度視角在中國情境下對西方主流理論進行拓展和修正可能是一條非常有前景的研究道路。研究識別了一些有關中國的特色話題,注意到了中國管理現象的深描對發起有關中國的特色話題的重要性。識別到了一些被國際認可的理論拓展和新概念,這集中在“新制度主義”無形學院中。該無形學院從制度視角描繪中國特有的管理現象;構建了新的理論框架,不約而同地抓住了“網絡”、“關系”這些中國社會中最有特色和至關重要的文化元素。

    7.有關商學教育的相關研究。各個國家的商學院在管理理論、思想和方法的建設中起到創新、構建、推行與教育的重要責任,其主要的兩個重要工作就是研究和教學,教學內容實質上是研究工作一定程度的反映。該研究關注具有一百多年歷史的美國和僅有30多年發展的中國管理學教育的歷史變遷,從教學維度探究美國商學教育的發展歷程。研究發現,從1881年世界上第一個大學商學院——沃頓金融與商業學院(現沃頓商學院的前身)誕生,社會對商學院的批評就從來沒有停止過;仡櫭绹虒W教育的歷史不難發現,商學院一直試圖在兩個對立的教育模式——學術模式與專業模式之間尋找平衡,這種情況也正在中國的商學院或管理學院發展過程逐漸顯現和需要關注的問題。

    8.有關中國管理本土實踐的研究!凹訌妼χ袊芾韺嵺`的調研、總結和創新分析”是課題答辯專家組在重大課題立項時給予我們的重要建議。我們也發現在中國管理學發展的過程中,雖很早就提出了“以我為主,博采眾長,融合提煉,自成一家”的學科發展思路,但管理學理論過于倚重美國的理論和研究模式是中國管理學界一直注意,但并未能很好解決的問題,近來隨著研究方法的定量化和學術水平界定的簡單化,問題更顯突出。為解決這樣的問題,課題在研究中注意結合中國的國情、歷史、文化,并深入到中國企業的實際運行中開展案例研究,并希望由此產生理論創新,形成了課題組自我的研究特色和成果。如結合中國國家經濟轉型、產業結構調整和企業提高核心競爭力的問題研究,在《中國工業經濟》2013年第4期發表的論文“國家空間里的能力加值比賽——基于產業國際競爭力的結構觀”已被《中國社會科學文摘》2013年第8期轉載;獲得湖北省工業經濟學會2013年度優秀科研成果獎一等獎,武漢大學2014年第十三屆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二等獎。2011年至2014年持續對香港利豐公司開展的跟蹤研究,完成的研究成果有中國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專著《全球價值鏈》,并在Cengage Learning公司同步出版英文版專著《Global Value Management》;撰寫的教學案例“從邊緣到中心:利豐的成功”,獲得第四屆全國“百篇優秀管理案例”;深入到武漢知名企業周黑鴨公司展開調查,已開發出教學案例“會娛樂的周黑鴨——賣的是文化嗎?”,目前正參評第五屆“百篇優秀管理案例”。課題組還依托武漢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工商管理系和《管理學報》于2014年2月28日在武漢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舉辦了“中國本土管理研究的現狀與展望”研討會,來自國內外十多所大學的30多位學者共同深入的探討了有關管理學理論中國本土化的問題。

    三、經費使用情況(詳細情況見檢查表格的另一部分)

    課題經費使用在向全國哲學社會科學規劃辦公室社會科學辦公室提交《工作簡報》中都做了相應的匯報。正如在2011年第二期工作簡報上所說的那樣,課題組知道經費來之不易,需要將研究經費使用在“刀刃”上,一定數量的費用,特別是子課題負責人使用的經費在其他課題中進行了開支。在課題研究初始必須實行從緊從嚴的原則,嚴格控制課題經費的使用。其目的主要是想為今后課題工作的有效、深入開展,為更廣泛參加學術交流,參加更高層次的學術會議,為發表和出版高水平的論文,特別是著作的出版創造必要的條件。到目前為止,經費使用情況如下:

    2012年2月22日在武漢大學財務部建立編號為163235的獨立賬戶,上賬金額為420,000.00元人民幣。

    截止到2014年6月25日11.00課題經費余額為:327,589.57元人民幣(不含轉給子課題協作單位華中農業大學剩余經費),與2012年6月中期檢查相比,使用經費26493.25元。

    各項開支合符社科基金報銷原則,且注意按照課題經費預算計劃執行。個別存在的問題,如管理費提成比例過高的問題學校和院已整改完畢,退回了多收的管理費。目前經費結余較多是需要注意的問題,產生問題的主要原因是:課題組對經費的使用把關較嚴;近年來國家、學校對國家級課題經費的使用管理很嚴;課題組成員從其他課題經費中報銷了一定數量的費用;得到了武漢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和工商管理系的支持和資助;參加的一些國內會議,會議舉行單位對課題組成員參會減免了部分費用。

    四、課題研究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及改進措施,下一步研究計劃及工作方案,對開展重大項目研究工作的心得體會、思考與建議。

    1.目前存在的問題及改進措施:

    1)熟悉和掌握重大課題的研究特色、研究質量、研究要求,以及體現社科基金特點的科學性與社會性之間的統一性問題是課題研究工作中雖在不斷深化,但更是始終要注意思考和解決的問題?梢赃@樣講,課題研究工作的進行,就是課題組成員如何體驗基金特色的過程。在參加課題的招標工作中,課題組成員就注意到,招標公告上明確將:“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大力推進理論創新,為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服務”作為了招標工作的指導思想,F代管理思想基本起源于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學習、實施、推行的管理理論也基本來源于這些國家,甚至就是美國。如何在研究過程中,在肯定其基本的科學性,所取得的成功、帶來變化的同時,發現其不可避免的“兩重性”現象,注意在推進我國管理理論研究和管理實踐工作發展的同時可能帶來的問題,甚至是副作用,關注已經顯露和可能潛在的問題,依然是我們在研究過程中一直需要關注的問題,尺度把握的界限,也是該課題必須回答和界定的重大問題。

    2)如何在研究過程中進一步明確“重大”的含義也是課題組長期關注問題。我們知道,“重大”二字意味著凝重和遠大,前者是指研究工作基礎的厚重,后者則意味著前瞻目光的遠大。從課題的題目《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管理學的研究與發展》來看,這個課題確實是一個十分重大的研究課題。它既有歷史的回顧、思想的梳理、理論的辨別、成敗的思考,也有價值的判斷、學術的思量、現實的考察、方法的界定。管理學理論在上世紀60年代就進入“叢林”化特色的理論發展階段,沒有做好充分準備,在上世紀80年代才開始啟蒙、匆忙進入的中國管理學界在這一“叢林”面前出現的幼稚、學習、跟隨、急功、忙亂,導致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的管理學術界在理論和實踐上取得實質性進步的同時,也出現與其他社會科學不一樣的學術邊界不夠清清,研究范疇不夠明朗,甚至與社會發展實踐和組織發展工作有所脫節,在“科學性”誘導的面前難以自我、難以自拔等問題,對這些問題是否要梳理,是否要界定,如何去梳理,如何去界定,并在此基礎上為中國管理理論與實踐的發展指出可供思考、可供借鑒、可供參考的道路,甚至是發展的方向應該是該課題需要認真辨析的重要任務。這樣的任務十分艱難,也使課題組成員倍感壓力。在水平有限、時間有限、能力有限的情況下,如何在研究工作中優化研究思想和方法,合理界定研究范疇與邊界,明確研究的方向,明晰研究的路徑,根據社會科學的基本原理得出有道、有理、有因、有據的結論,實現國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標課題項目立項通知書所要求的:弘揚民族精神、傳承中華文化,著力推出具有原創性或開拓性、體現重要學術價值和文化傳承意義、代表國家水準的經典之作的目標,是課題組研究工作雖已取得較大進展,但依然還在研究、分析和探討的問題。我們要有歷史的責任,敢于擔當的精神,努力思考,大膽創新,以求高質量地完成重大課題賦予我們的任務。

    2.開展重大項目研究工作的心得體會、思考與建議。

    從目前看,課題實際運行了3年另5個月(指2011年1月初接到課題立項通知,2月下旬科研經費上賬的時間到撰寫中期檢查評估報告),與兩年前的研究工作相比,課題研究工作進展正常,并取得了實質性的進步。這主要體現在具有先導性和基礎性的子課題1和2的研究工作取得了明顯的學術成果,得到了學術界的認同。子課題3在研究工作取得突破的情況下,已經顯示出自己的研究特色,研究成果得到了學術界的認同。子課題4進一步夯實了研究基礎,在基礎性研究工作方面已經取得研究成果,也得到了學術界的認同。子課題5已經啟動,在現有其他子課題研究成果的支撐下,會進行的更為順利。子課題6會隨著課題結題的工作進入研究的視野和工作的日程。更為重要的是,課題組通過課題工作,較為廣泛地參加和融入了“中國管理學”的學術團體和學術活動,在相互的學習過程中,更好和更清楚地對“中國管理學”研究的現狀、存在的不足和發展的需要等問題有了更為深刻的了解;在解決課題答辯時專家提出的意見方面已經取得了實質性的進展和成績?偟目磥砭褪牵n題組逐漸把握和了解了重大基礎性課題的研究特點和要求,進行了較好的課題布局,通過較為深入的研究形成了有關課題研究的主要觀點和特色,為下一步的工作奠定了基礎,也為2015年的結題工作創造了條件。

    “中國管理學”問題的研究是一個十分復雜和不易完成的工作,這里面除了不論是世界上,還是國內,對該問題的研究因管理學科自身的特點,研究視角的差異,存在著不同的流派,不同的結論,甚至是完全不同的看法。這對于在匯集中國,乃至世界管理學科不同流派、理論、思想基礎上,如何形成既有包容性,也有獨特性的研究成果,特別是能夠真實反映中國管理學科30多年發展的歷程,總結成績,發現問題,提出既能反映實際情況,又能抽象出思想的真知灼見是對我們課題組的巨大壓力和挑戰。在課題研究過程中,雖遇到過很多困難,但社科基金重大課題底蘊厚重、視野寬大的特點促進了我們對管理學理論、中國管理學發展內在邏輯的了解與把握;仡櫲甓嗟难芯繗v程,在自我的讀書中,在團隊的研討中,在學術會議的參加中,在與同行的交流中,我們不時可以感到我們研究團隊的進步,我們站在社科基金重大課題的平臺上,感受的壓力,催生的動力使我們在中國管理學的研究和發展這一研究領域深深地耕耘,享受著學術研究的快樂。這是我們課題組最大的感受。

    3.需要說明的問題。因原子課題負責人袁澤沛教授退休后,于2012年去南方民辦大學工作,無法在校有效地承擔課題的研究工作,經課題組研究決定,他原負責的子課題6“中國管理學發展的對策建議”交由我院原課題參與者衛武教授負責,并已參與研究工作(如在自己的研究成果中已標注本課題資助)。后經武漢大學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院提醒,本人在2014年1月21日填寫了“國家社科基金項目重要事項變更審批表”,在表中對子課題負責人更換原因及衛武教授個人情況進行了介紹,并按工作程序上報給武漢大學社會科學研究院。

    以上是我們的期中檢查報告,不當之處敬請批評、指正。

    國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標項目《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管理學的發展研究》課題組

    首席專家:譚力文

    2014年6月26日

    注:2010年立項的重大項目主要填寫2012年6月以來的研究進展情況。

    二、研究成果情況

    三年多以來,目前取得較好,并得到社會承認的代表性成果如下:

    1.在《管理學報》2011年第11期上發表的論文“中國管理學構建的再思考”已經受到了理論界和社會的較高評價。論文對中國管理學界長期存在的重要問題,如管理學理論究竟是不是科學、有無其基本的理論體系,中國管理學研究的時間窗口如何確定,應該如何對中國的管理學理論開展科學和規范的研究等問題進行了具有探索性的研究工作,提出了可供參考,并具有學術價值的觀點和結論。論文發表后《新華文摘》2012年第1期對論文進行了轉載;中國人民大學復印報刊資料《企業管理研究》2012年第1期對論文進行了轉載;《中國高等學校文科學術文摘》2012年第2期對論文的結論部分“中國管理學構建的分析與建議”進行了轉載;應全國哲學社會科學規劃辦公室2012年1月12日的要求,將論文電子版發給了全國哲學社會科學規劃辦公室,并于2012年1月16日在全國哲學社會科學規劃辦公室網站項目動態欄目全文轉載了該論文(可見www.npopss-cn.gov.cn/GB/219506/219507/index2.html)。該論文已獲得2013年湖北省武漢市第十三次社會科學二等獎,2014年湖北省教育廳第一屆湖北省高等學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二等獎。

    2. “加強對中國管理實踐的調研、總結和創新分析”是評審專家在重大課題立項時給予我們的重要建議。遵循專家的建議,課題組在這一方面做出了有益的嘗試:結合中國的國情開展研究,并到香港利豐集團、湖北周黑鴨公司等企業開展了深入調查,形成了課題組自我的研究特色和成果。發表在《中國工業經濟》2013年第4期的論文“國家空間里的能力加值比賽——基于產業國際競爭力的結構觀”對中國國家經濟轉型、產業結構調整和企業提高核心競爭力的問題進行了研究。研究表明,中國的崛起與發達國家分屬不同社群而不是直接的競爭對手,但中國對外貿易的增長正對他們國家的國際競爭力構成威脅,逐漸在西方學術界和媒體中占據主導地位,也加劇了中國與西方的爭端;重新詮釋轉型升級的基本邏輯,調整和完善相關戰略,汲取發達國家的教訓,中國工業轉型升級的意義絕不在于“放棄”而是在于“強化”;能力加值才是國家增強其國際競爭優勢的根本動力,并不存在“高端”和“低端”的替代和舍棄。論文發表后已被《中國社會科學文摘》2013年第8期轉載;獲得湖北省工業經濟學會2013年度優秀科研成果獎一等獎,武漢大學第十三屆人文社會科學2014年研究優秀成果獎二等獎。從2011年至2014年持續對香港利豐公司展開的跟蹤研究,在中國人民出版社出版了《全球價值鏈》,并在Cengage Learning公司同步出版的和英文版《Global Value Management》。撰寫的教學案例“從邊緣到中心:利豐的成功”,獲得第四屆全國“百篇優秀管理案例”;深入到湖北省武漢市知名企業周黑鴨公司展開了調查,已完成教學案例“會娛樂的周黑鴨——賣的是文化嗎?”正提交第五屆“百篇優秀管理案例” 參評。這些研究成果逐步實現了答辯專家對課題的要求,也形成了研究課題重要的特色。

    3. 有關中國本土管理研究的研究。為擴大課題影響,課題組依托武漢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工商管理系和《管理學報》于2014年2月28日在武漢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舉辦了“中國本土管理研究的現狀與展望”研討會。來自哥本哈根商學院、南京大學、上海交通大學、清華大學、中國人民大學、武漢大學、臺灣大學、北京師范大學、華中農業大學、深圳大學、武漢工程大學、《商業評論》雜志社、《中國社會科學報》等30余位學者參加了研討會!吨袊鐣茖W報》在2014年4月11日以“‘頂天立地’做中國本土管理學研究”為題,對譚力文教授的學術觀點進行了報道。課題組成員向會議提交了4篇會議論文: “中國本土管理研究的命題分析與問題思考”(譚力文),“制度環境作用下企業社會責任與利益相關者關系質量---基于扎根理論的分析”(劉明霞), “探尋中國管理國際研究的無形學院:基于SSCI期刊的社會網絡分析”(劉林青), “宏觀、微觀互動視角下的管理創新實現機制研究——基于改革開放后中國管理思想發展的分析”(包玉澤),其中,劉林青、包玉澤老師的會議論文即將在《管理學報》發表,課題組撰寫的會議綜述“中國本土管理研究路徑探索與科學嘗試——2014‘中國本土管理研究的現狀與展望’”已發表在《管理學報》2014年第6期上。這些文章都圍繞課題研究的主題對中國管理學本土化的問題進行了較為深入的研究,也展示了課題組通過重大課題的研究在“中國管理學本土化”問題上體現的研究實力。

    4.管理創新問題的探討。知識市場的研究多涉及知識創新的問題,人們容易發現,管理知識存在創新很快,“生命周期”不長的現象,甚至被人們稱為“管理時尚”。發表在《外國經濟與管理》2013年第10期的論文《管理創新研究現狀評析與未來展望》較為全面和系統地梳理了管理創新的有關概念,對當今流行的相關概念和理論進行了評介,認為當前的理論至少存在三方面的不足:現有的主流管理創新研究大多基于理性視角,研究視角較為單一;現有研究的邏輯推演過于簡單,缺乏解釋力;研究方法比較單一。并提出了改進管理創新問題研究工作的意見:通過深化、衍生和整合來夯實管理創新研究的理論基礎;通過細分管理創新主體、完善管理創新概念,把管理創新研究推向深入;繼續深入發掘管理創新的影響因素,提煉影響管理創新產生和成功的關鍵因素;研究應該通過邏輯推演和實證檢驗來發現和驗證管理創新發生與實施機理。該論文發表后,已分別由中國人民大學報刊復印資料《企業管理研究》2013年第10期、《管理科學》2013年第12期、中國社會科學網全文轉載。

    注:2010年立項的重大項目主要填寫2012年6月以來的研究成果情況。


    序號

    成果名稱

    作者

    成果形式

    刊物名或出版社、刊發或出版時間

    字數

    轉載、引用、獲獎等情況

    1

    中國管理學構建的再思考

    譚力文

    論文

    管理學報,

    2011年11期

    1.5萬

    論文被新華文摘2012年第1期;中國人民大學報刊復印資料《企業管理研究》2012年第1期轉載;《中國高校社會科學文摘》2012年第3期部分轉載;論文于2012年1月16日在全國哲學社會科學規劃辦公室網站上全文發布。獲2013年湖北省武漢市第十三次社會科學二等獎,2014年湖北省教育廳第一屆湖北省高等學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二等獎。

    2

    管理理論在執政理念中的作用

    譚力文

    論文

    人民論壇,

    2011年23期

    0.4萬

     

    3

    管理學理論的科學化與中國化

    譚力文

    論文

    中國社會科學報,

    2011年第221期

    0.4萬

    論文于2011月8日在中國社會科學網站全文轉載;2011年9月14日在全國哲學社會科學規劃辦公室網站上節選發布,2012年3月19日光明網全文轉載。

    4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管理學發展的回顧與思考

    譚力文

    論文

    武漢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3年第1期

    1.4萬

    作為會議論文,曾在2011年由中國企業管理研究會、蔣一葦企業改革與發展學術基金、廣西大學、中國社會科學院管理科學與創新發展研究中心聯合主辦的《中國管理思想與實踐學術研討會》上獲大會論文二等獎;論文發表后被中國人民大學報刊復印資料《管理科學》2013年第4期轉載。

    5

    科學管理實現的回顧與思考

    譚力文

    包玉澤

    論文

    廣西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3年第3期

    1.5萬字

    論文被中國人民大學報刊復印資料《管理科學》2013年第9期轉載,2013年11月29日在中國社會科學網全文轉載。

    6

    尋找管理學理論的科學性

    譚力文

    論文

    管理學報,2014年第2期

    1.5萬字

     

    7

    21世紀以來戰略管理理論的前沿與演進——基于SMJ(2001-2012)文獻的科學計量分析

    譚力文

    丁靖坤

    論文

    南開管理評論,2014年第2期

    1.6萬字

     

    8

    企業戰略管理理論的理解與思考

    譚力文

    論文

    中國社會科學報,2012年8月27日

    0.4萬字

     

    9

    馬克思論管理的二重性

    譚力文

    論文

    中國社會科學報,2013年8月28日

    0.35萬字

     

    10

    國家空間里的能力加值比賽——基于產業國際競爭力的結構觀

    劉林青黃起海閆志山

    論文

    中國工業經濟, 2013年第4期

    1.2萬字

    《中國社會科學文摘》2013年第8期以“中國產業國際競爭力定位與升級”為題轉載(3000字),獲湖北省工業經濟學會2013年度優秀科研成果獎一等獎;獲武漢大學第十三屆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二等獎。

    11

    后金融危機時代的商學教育變革——以美國耶魯大學商學院為例

    宋衛紅潘  楓

    論文

    湖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3年第5期

    1.0萬字

     

    12

    中國本土管理研究路徑探索與科學嘗試——2014“中國本土管理研究的現狀與展望”

    曹祖毅

    宋晟欣

    會議綜述

    管理學報,2014年第6期

    0.7萬字

     

    13

    管理創新研究現狀評析與未來展望

    包玉澤譚力文王  璐

    論文

    外國經濟與管理,2013年第10期

    1.0萬字

    論文分別由中國人民大學報刊復印資料《企業管理研究》、《管理科學》轉載;中國社會科學網轉載

    14

    全球價值鏈治理

    雷  昊劉林青譚力文

    專著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2年

    15萬字

     

    15

    Global Value Chain Management

    Lei, H. Liu, L.Q. Tan, L.W.

    專著

    CENGAGE Learning,

    2012年

     

     

    16

    從邊緣到成功:利豐的成功

    劉林青雷  昊林志穎

    案例

    第四屆全國“百篇優秀管理案例”, 2013

     

     

    17

    管理學(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國家級規劃教材,第四版)

    譚力文

    李燕萍

    劉明霞

    劉林青

    秦  儀

    包玉澤

    教材

    武漢大學出版社,

    2014年7月出版

    40萬字

     

    18

    探尋中國管理國際研究的‘無形學院’——基于SSCI期刊(1978-2010年)的社會網絡分析

    劉林青甘錦鋒楊  銳

    論文

    管理學報,2014年第8期(已接到錄用通知,并交納版面費)

    1.6萬字

     

    19

    宏觀、微觀互動視角下的管理創新實現機制研究——基于改革開放后中國管理思想發展的分析

    包玉澤譚力文許  心

    論文

    管理學報,2014年第10期(已接到錄用通知,并交納版面費)

    1.25萬字

     

    課題組供稿

    (責編:實習生、張文卓(實習生))
    国产乱人伦偷精品视频免| 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在线播放| 久久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中文字幕 | 日韩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 亚洲精品无码专区2| 2020国产精品| 久久99国产精品视频| 国产精品男男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白丝喷水在线观看者相| 亚洲精品91在线| 久久精品成人免费观看|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ⅴ蜜臀色欲| 精品免费久久久久久成人影院| 国产精品1024香蕉在线观看 | 久久在精品线影院精品国产| 久久er国产精品免费观看8| 国产嫩草影院精品免费网址| 一本精品中文字幕在线| 精品国产精品国产偷麻豆| 久久99精品久久久久子伦小说| 国产亚洲精品高清在线| 国产精品国产三级国产| 精品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一区二区三区| 麻豆精品久久久久久久99蜜桃| 亚洲αv在线精品糸列| 91麻豆精品国产| 潮喷大喷水系列无码久久精品| 四虎永久在线精品国产馆V视影院| 在线91精品亚洲网站精品成人| 久久亚洲精品11p| 亚洲国产精品精华液| 亚洲精品天堂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真实对白精彩久久| 精品国产伦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 久热re这里只有精品视频| 国产午夜无码精品免费看 | 色欲国产麻豆一精品一AV一免费| 亚洲国产另类久久久精品黑人| 国内精品九九久久久精品| 国产剧情国产精品一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