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研究進展情況
1、研究計劃總體執行情況及各子課題進展情況
自2012年中期檢查以來,課題研究計劃總體執行情況良好,各章節正按計劃逐步推進。課題組依據研究中出現的新問題,及時調整個別章節的研究內容,并隨時與課題主持人溝通協商,集合課題組的力量,突破重點,攻克難點。
關于民國北京政府外交部分。課題組成員在民國北京政府外交的研究方面走在學界的前沿,在已有研究的基礎上,對中華民國承認問題、中國參戰外交等方面均取得了超越現有研究的突破。其中關于北京政府修約外交等重點問題的章節均進展順利,相關成果已經發表在學術刊物上。關于抗戰及戰后外交部分。課題組首席專家王建朗研究員擔當此部分的撰寫工作,在數十年研究的基礎上,此部分內容的主要節點和框架均已完備,進展順利。在此部分的研究過程中,課題組成員以釣魚島問題為題目,論述了民國時期以來圍繞琉球問題而產生的釣魚島問題,指出,釣魚島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的領土。解放戰爭時期的外交章節,已經完成了大量的資料整理和收集工作,部分二級章節亦已展開。
子課題《百名民國外交家傳》已經完成全部撰寫工作,全書約50萬字。目前已進入審核修改階段。
子課題《國民政府外交決策與民國時期外交思想研究》進展順利,目前已完成15萬字的寫作。
子課題《外蒙古獨立問題研究》的承擔者欒景河,今年2月突然去世,該課題已處于終止狀態。
2、調查研究及學術交流情況
外交文獻及檔案的翻譯和整理工作。課題組重視中華民國外交史的資料收集工作,在前期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和財力,盡可能收集和翻譯中外文文獻和檔案,尤其是外文檔案。按照課題組制定的資料編纂計劃,2013年年底,課題組主要資料編纂工作已經完成,正陸續送交出版社,按計劃編印出版?倲颠_1000萬字的外交史資料集,為課題的順利高質完成提供了基礎材料。
舉辦專題學術研討會。定期舉辦學術研討會,廣泛聽取學界意見,跟蹤學界前沿進展,是課題組的預定工作計劃。2012年11月9至11日,課題組聯合杭州師范大學舉辦了第四屆近代中外關系史國際學術研討會,廣邀學界同仁,深入探討中華民國外交史的各個議題。
學術交流情況:
課題組成員自2012年6月以來,先后依據研究需要,赴美國、新西蘭等進行學術交流,開展國際合作:
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課題組侯中軍副研究員赴美國斯坦福大學,進行為期1年的學術交流與合作。
2013年6月10日至25日,王建朗研究員、欒景河研究員赴俄羅斯外交學院進行學術交流,雙方就進行資料整理劑學術研究交換等達成初步共識。
2014年3月5日至17日,王建朗研究員、張麗副研究員赴新西蘭進行學術交流。
3、成果宣傳推介情況
正準備近期的簡報報送工作。
4、研究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改進措施
有些關鍵性資料仍然缺乏。雖然課題組盡力收羅各種可能的檔案資料,但限于各種原因,很多關鍵的資料仍然很難應用于研究工作,一方面是由于資金的原因,另一方面也是因為研究者自身語言能力的限制。如尋找英國對中國參加一戰的具體外交反應
此外,課題組對外宣傳的情況尚顯薄弱,大家各自埋頭研究的同時不太關注對課題已有成果的宣傳。在下一步的研究計劃中,課題組將逐步改善這種狀況,適時向學界和社會宣傳已有的研究成果。
二、研究成果情況
《淺議二戰后國際秩序設計的幾個特點》,《近代史研究》2013年第6期
二戰結束至今,近70年過去了,雖局部沖突持續不斷,但新的世界大戰未再發生,且可能性逐漸縮小。何以如此?二戰后期反法西斯同盟建立的國際政治和經濟秩序值得深入探討。受國際關系和相關各國內部多重因素,尤其是受冷戰影響,戰后國際秩序從構想,到成型,到實施,頗多變化。二戰后國際秩序設計的第一個特點是建立強有力的國際組織;二是對于侵略國的剝奪、審判與占領改造;三是大國的核心作用與弱小民族的權益保障。
《釣魚島三題》,《抗日戰爭研究》2013年第3期
通過考察近代有關釣魚島問題的歷史線索,指出日本利用甲午戰爭之機竊取了釣魚島,又在《馬關條約》談判中暗藏機巧,瞞天過海,然而,這絲毫不能改變日本竊占釣魚島的合法性;從更廣的背景來觀察,因冷戰及美國對日政策的改變,日本得美國之力而獲得琉球,存在法理上的闕失。并同時在《人民日報》刊文,指出釣魚島屬于被日本竊占的中國領土。該文在中日圍繞釣魚島爭端持續發酵之際,引起廣泛影響,進一步揭露了日本妄圖霸占釣魚島的野心。
《有關五卅慘案的中外交涉——以外方為中心的考察》,《近代史研究》2013年第5期
張麗副研究員承擔課題第三章北京政府的修約外交部分的撰寫,在閱讀大量中外文檔案的基礎上,張麗副研究員重新考察了五卅慘案的中外方交涉情況。由于中方提出著名的“五卅十三條”為談判基礎,外方以超出授權范圍為由中止談判。其后,公使團迫于中國反帝運動的壓力,作出了處分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責任人員的決定。英國政府得知消息后,大力推行對華強硬政策,果斷制止了公使團的行動,并爭取到其他各國的同意對滬案進行司法調查。通過該項調查,英方拼湊了法理依據,為直接肇禍的工部局巡捕開脫罪責,并將結論強加給北京政府,致五卅案交涉以中方慘敗而告終。該論文對于進一步認識英國對華政策具有重要學術價值。
注:2010年立項的重大項目主要填寫2012年6月以來的研究成果情況。
序號 |
成果名稱 |
作者 |
成果形式 |
刊物名或出版社、刊發或出版時間 |
字數 |
轉載、引用、獲獎等情況 |
1 |
《釣魚島是被日本竊取的中國領土》 |
王建朗 |
文章 |
《人民日報》2013年5月23日第16版 |
0.4萬 |
|
2 |
《淺議二戰后國際秩序設計的幾個特點》 |
王建朗 |
論文 |
《近代史研究》2013年第6期 |
0.8萬 |
|
3 |
《大國夢難圓:抗戰后期國民政府的外交挫敗——以1944年國民政府的對美外交為中心》 |
左雙文 |
論文 |
《社會科學研究》2014年第3期 |
1.2萬 |
|
4 |
《釣魚島三題》 |
王建朗 |
論文 |
《抗日戰爭研究》2013年第2期 |
1.3萬 |
|
5 |
《接受還是拒絕?——列強對北京政府修約照會的反應》 |
張麗 |
論文 |
《史學月刊》2013年第8期 |
1.5萬 |
|
6 |
《有關五卅慘案的中外交涉——以外方為中心的考察》 |
張麗 |
論文 |
《近代史研究》2013年第5期 |
1.7萬 |
人大復印資料《中國現代史》2014年第2期全文轉引 |
7 |
《上海公共租界會審公廨收回始末》 |
張麗 |
論文 |
《史林》2013年第5期 |
1.4萬 |
|
8 |
《廣州政府對英外交探析(1917-1924)》 |
張俊義 |
論文 |
《近代中國:思想與外交》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3年12月 |
1.2萬 |
|
9 |
《民國時期中德關系研究述評》 |
左雙文 |
論文 |
《史學集刊》2013年第1期 |
1,1萬 |
|
10 |
《近代中國的民族主義與不平等條約——基于孫中山革命理論和實踐的探討》 |
侯中軍 |
論文 |
《人文雜志》2013年第3期 |
1.3萬 |
|
11 |
《不平等條約研究的現狀與趨勢——讀<中外條約與近代中國研究叢書>》 |
侯中軍 |
論文 |
《史林》2013年第3期 |
1.2 |
|
12 |
《孫中山與<中華民國臨時約法>關系縱論》 |
臧運祜 |
論文 |
《華中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2年第5期 |
1.2萬 |
|
13 |
《“成立在我,承認在人“——辛亥革命期間中華民國承認問題再研究》 |
侯中軍 |
論文 |
《近代史研究》2012年第5期 |
1.7萬 |
|
14 |
《傅秉常外交活動及外交思想述論》 |
左雙文 |
論文 |
《華南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年第 |
1.2萬 |
|
15 |
《九一八事變后中國知識界對日本戰爭宣傳的反擊——以英文撰述為中心》 |
李珊 |
論文 |
《抗日戰爭研究》2012年第6期 |
1.5萬 |
|
16 |
《英國政府對西安事變的反應》 |
張俊義 |
論文 |
《近代中國文化與外交》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2年12月版 |
1萬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