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研究進展情況
一、目前,本課題按研究計劃有序進行。總體部署合理,任務分工明確,各子課題進展順利。
本課題從2012年10月立項至今,已對域外各國(日本、韓國、越南)的漢文音樂文獻做了較為全面的調查,購買和復印相關圖書、資料約三百種。各子課題進展情況如下:
1.日本方面
已完成日本四大樂書《教訓抄》、《續教訓抄》、《體源鈔》、《樂家錄》的文字編錄,約100萬字;完成《日本四大樂書引漢籍研究》初稿,約7萬字。已整理日本文獻中的音樂資料三十馀種,約45萬字;撰寫《大陸音樂在日本列島的流傳:漢文史料敘錄》,5萬字。
2.韓國方面
已完成《高麗史樂志研究》初稿,正在進行《高麗史樂志校注》、《高麗史樂志考釋》工作;已編寫《朝鮮半島古代音樂年表》4萬字。
3.越南方面
正在修訂《越南漢喃文獻目錄提要》,編寫《越南漢喃古籍總目》,作為整理“越南音樂史料”的基礎。目前已編寫越南漢喃文獻提要七百馀條,約35萬字;編錄“越南古代文化史年表”,約7萬字;對北屬時期關于越南的文獻進行輯佚與研究,已輯錄文獻三十馀種。
另外,在域外漢文音樂文獻中有大量佛教音樂資料,與中國佛教音樂東傳相關,因此修訂了《漢文佛經中的音樂史料》,增補資料約十萬字,重編為《漢文佛經音樂史料類編》一書,已交付鳳凰出版社,年內可出版。
二、本課題立項后,我們展開了一系列調查研究和學術交流活動。內容如下:
1. 成立溫州大學“東亞文化研究所”,由王小盾教授擔任所長,另配備4名專職科研人員,其中博士2人、碩士2人,對本課題展開全面研究。
2. 2013年4月6日至7日,召開國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標項目“域外漢文音樂文獻整理與研究”開題論證會,邀請海峽兩岸各大院校和科研機構的十多位著名學者與會討論。會議期間,成立了項目學術委員會、成果審查編輯委員會,分別由南京大學張伯偉教授、復旦大學陳尚君教授擔任委員會主任。
3. 2014年2月13日至14日,協助溫州大學人文學院舉辦“東亞俗文學與民俗文化比較研究國際學術討論會”,邀請中國、日本、韓國和越南多位專家參會。王小盾在會上宣讀論文《東亞俗文學的共通性》。
4. 2014年3月4日至19日,赴日本上野學園大學參加“東洋音樂史研究國際學術討論會”,王小盾、陳鵬宣讀論文《『教訓抄』から唐代音楽の東伝を見る》。會后往東京、奈良、長崎等地各大圖書館、書店搜集資料和購買書籍。
5. 2014年6月19日至26日,擬往韓國漢陽大學參加“全球化時代東亞文化表象國際學術研討會”,王小盾、王皓將宣讀論文《浙南馬燈舞及其作為文化表象的意義》。會后擬往漢陽大學、漢城大學、高麗大學圖書館查閱資料,并購買圖書。
另外,我們已經接到美國密歇根大學和越南漢喃研究院的邀請,將赴兩國調查資料,在此期間完成《美國各大圖書館所藏東亞漢文音樂古籍目錄(域外編)》、《美國各大圖書館所藏東亞漢文古樂譜及圖譜目錄(域外編)》、《越南音樂史料》、《越南漢喃古籍總目》等成果。
三、在工作中,我們遇到以下問題:
1.我們所面對的文獻數量多達數萬種,域外漢文音樂文獻資料的編錄和研究成果字數將逾五百萬,為此,我們將不斷提高工作強度。
2.本課題面向域外,需要遠赴多國搜集資料,但目前的財務制度、外事制度不支持這項工作。比如財務方面要求辦理因公護照,否則不予報銷任何費用;而外事方面要求因公護照每次外出不能超過8天,要求每天的活動都須由邀請方細致開列,要求不安排任何“考察”活動。按這種規定,我們無法執行研究計劃。
總之,考察、研究域外漢文音樂文獻,這是一項任務艱巨而前程遠大的事業。為了全面而系統地整理和研究域外漢文音樂文獻資料,為了向未來的學術研究提供堅實的文獻基礎和全面的研究眼光,我們正在努力克服各種困難,但希望得到上級部門的支持。
注:2010年立項的重大項目主要填寫2012年6月以來的研究進展情況。
二、研究成果情況
代表性成果:
1.王小盾《從敦煌學到域外漢文獻研究》,商務印書館2013年8月出版,共648頁。
本書收錄《越南訪書札記》、《論越南古籍的歷史、形態和文獻學意義》、《<越南漢文小說叢刊>和與之相關的文獻學問題》、《越南古代詩學述略》、《從日藏越南文學古籍看漢文學的域外傳播》、《從<高麗史>的編印看朝鮮初期的史學》、《域外漢籍研究中的古文書和古記錄》、《從越南俗文學文獻看敦煌文學研究和文體研究的前景》、《越南本<孔子項橐問答書>谫論》、《從朝鮮半島上梁文看敦煌兒郎偉》、《東干文學和越南古代文學的啟示——關于新資料對文學研究的未來影響》等11篇關于域外漢文獻研究的論文。這些論文在各個層面上呈現了域外漢文獻的面貌,提供了域外漢文學的研究思路,推進了域外漢文獻的整理與研究。其主要意義是:通過開拓資料的新疆域,擴大中國學術的視野,使之樹立起同國際學術對話的姿態。
2. 王小盾《中國音樂文獻學初階》,北京大學出版社2014年1月出版,共368頁。
本書全面論述了進行中國音樂文獻學學科建設的各方面問題;在介紹相關經驗的基礎上,討論了古典文獻學的構成、利用工具書搜集資料等問題。該書并且用三個章節討論了域外漢文音樂史料,即第六講“域外漢文獻中的音樂史料:越南和韓國”、第七講“域外漢文獻中的音樂史料:日本”、附錄四“日本、韓國古代音樂文獻目錄》。這些篇章對域外漢文音樂文獻的資源情況和分布情況做了總結。
階段性成果見下表:
注:2010年立項的重大項目主要填寫2012年6月以來的研究成果情況。
序號 |
成果名稱 |
作者 |
成果形式 |
刊物名或出版社、刊發或出版時間 |
字數 |
轉載、引用、獲獎等情況 |
1 |
高麗俗樂的中國淵源 |
王小盾 |
論文 |
《中國社會科學》2012年第7期 |
2萬 |
溫州市社科一等獎 |
2 |
域外漢文音樂文獻述要:越南、韓國篇 |
王小盾 |
論文 |
《中國音樂學》2012年第2期 |
1.5萬 |
|
3 |
域外漢文音樂文獻述要:日本篇 |
王小盾 |
論文 |
《中國音樂學》2012年第3期, |
1.5萬 |
|
4 |
域外漢文音樂文獻述要:樂書目錄篇 |
王小盾 |
論文 |
《中國音樂學》2012年第4期 |
1.5萬 |
|
5 |
魚山梵唄傳說的道教背景 |
王小盾、金溪 |
論文 |
《中國文化》第36期(秋季號) |
2.5萬 |
|
6 |
魚山梵唄傳說考辨 |
金溪、 王小盾 |
論文 |
《文史》2013年第1輯 |
2.5萬 |
|
7 |
唐宋詞宮調表解 |
論文 |
《中國音樂》2013年第1期 |
1萬 |
|
|
8 |
《白石道人歌曲》十七首詞樂旁譜新校 |
論文 |
《音樂探索》2013年第2期 |
1萬 |
|
|
9 |
中國音樂文學史上的三大問題:同洛地先生商榷 |
王小盾 |
論文 |
《文藝研究》2013年第7期 |
1.8萬 |
|
10 |
古代音樂文學研究的觀念和方法:在北京大學中國詩學研究中心的演講 |
王小盾 |
系列論文 |
《古典文學知識》2013年第1—6期 |
2萬 |
|
11 |
從《魏名臣奏議》看魏晉文學的新變 |
任子田 王小盾 |
論文 |
《南京大學學報》2014年第1期 |
1.8萬 |
|
12 |
進入學術工作的十條經驗 |
王小盾 |
系列論文 |
《古典文學知識》2014年第1-4期 |
1.5萬 |
|
13 |
寓教于“樂”:從三個側面看樂教 |
王小盾李曉龍 |
論文 |
《文史知識》2014年第4期 |
0.6萬 |
|
14 |
音樂學學科結構變動的意義:以漢文化區音樂研究為例 |
王小盾 |
論文 |
《音樂研究》2014年第2期 |
0.5萬 |
|
15 |
邛崍《竹麻號子》研究的賦學意義 |
王小盾 |
論文 |
《四川師范大學學 報》2014年第3期 |
1.5萬 |
|
課題組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