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研究進展情況
一、工作進度
本研究按申請書的任務目標計劃及課題設計開展研究。分別于2013年3月、5月在南京、北京組織召開了專家咨詢和開題報告,根據專家的建議,結合課題組前期資料數據收集整理的成果,特別是課題組在多次赴漳河上游管理局、太湖流域管理局、山西、河北、河南、江西、甘肅等相關市縣的實地調研所獲得的大量豐富的第一手資料的基礎上,經過反復認真研究討論,進一步明確了總課題的研究任務,細化了各個子課題的研究內容及任務分工。課題按原定計劃進展順利,已經取得了部分理論研究成果及相關政策建議。發表學術論文43篇(含4篇錄用待刊),調研報告2項(擬投成果要報),出版專著2部,申請受理發表專利2項,軟件著作權2項,培養學生10余名。
具體執行情況及課題進展如下:
子題一 《中國水資源管理的歷史與現實思考》執行情況及進展
根據子題一設計內容,自立項以來已開展下列內容研究:結合人類經濟社會發展及對水資源的需求,分析不同歷史時期的水短缺、水污染等問題及對經濟社會發展變化的影響;分析中國水資源管理的現狀,歸納不同水資源管理模式下管理方法、治理結構等方面的特征,找出中國水資源管理存在的主要問題;從治理理念、管理技術、制度創新角度分析梳理中國水資源管理的發展歷程,通過對中國歷史上重大水治理事件的分析,揭示中國治水思想的演變;立足于中國國情和水情,回顧和總結中國水資源管理發展過程中的成就和實踐經驗,提煉對當前及未來水資源管理具有借鑒意義的治水啟示。
子題二 《面向轉型時期的國家水資源管理需求》執行情況及進展
根據子題二設計內容,已開展下列內容研究:(1)分析人類經濟社會活動對水資源的影響,以鄱陽湖流域為研究范疇重點研究農業、工業、服務業、城市化、人口及科技進步對水資源影響的范圍與程度,如工業用水和城鎮生活用水量、排污量的快速增長,對水資源開發利用及生態環境的影響;粗放型及轉型期的工業發展模式、產業布局對水資源供給及水生態環境的壓力;人口的快速增長,造成生活用水和生產用水也大幅度增加,人口壓力及用水行為方式造成水資源供給、水生態的危機與失衡狀態;(2)主要展開水資源對經濟社會活動影響分析,以漳河上游流域、太湖流域為例重點研究水短缺、水污染及水資源管理方式對經濟活動影響,如水量短缺對種植結構、產業結構影響;水污染對糧食安全、產業結構的影響;(3)通過對漳河流域水資源短缺和太湖流域水污染情況分析,總結水資源供需矛盾、水功能區限制納污的利益沖突問題和執行缺失問題,并展開詳細分析。
子題三《保障經濟、生態和國家安全的最嚴格水資源管理體制及運行機制》執行情況及進展
圍繞子題三任務書內容,已開展下列內容研究:(1)揭示中國水資源管理體制改革的演變規律,梳理中國現行水資源管理的政策體系,對造成現存的政策沖突、政策縫隙現象進行分析研究,并總結現階段水資源行政管理中存在的法治化程度較低、規范性不足、多龍治水、權責不清、多元利益沖突、制度貫徹落實難等問題;(2)從水資源管理特征和管理需求入手,梳理我國水資源管理的立法現狀及存在的問題,并以東陽義烏水權交易案給出水資源管理法制方面的對策建議;(3)探討水資源行政管理的協作機制,即在水資源管理的法制化治理約束下,考察水資源管理中多利益主體交互關系及適應性行為規律,探討多利益主體行為下水資源管理利益沖突的合作與協調優化,分別從橫向部門間協作和縱向科層體系間協作展開水資源行政管理的協作機制設計研究;(4)初步探索了水資源行政管理的決策機制,重點是在可持續發展壓力--狀態--響應(PSR)分析框架下,刻畫不同情景下水資源管理與經濟社會發展的內在聯系。上述內容是在有關水資源管理機構協助下,對水利部、部分流域管理機構、相關省水利廳和環保廳等實地調研基礎上展開分析的。
子課題四《最嚴格水資源管理的準市場培育及經濟調節機制》執行情況及進展
根據子題三設計內容,已開展下列內容研究:(1)收集整理與最嚴格水資源管理、準市場培育、水價形成機制、水資源使用權流轉機制、生態共建共享機制、水資源管理投融資機制和水利投入穩定增長機制有關的文獻資料,包括國內外的研究動態、發達國家已取得的研究成果等。(2)赴相關部門了解情況,收集水資源管理的相關數據,掌握我國水資源管理的實際情況和存在問題。(3)對最嚴格水資源管理的準市場培育進行初步研究,在分析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和準市場內涵的基礎上,科學界定最嚴格水資源管理的準市場概念及內涵,研究交易成本理論,為探究準市場運行特征和運行條件奠定基礎。對水權和排污權的由來和交易內涵進行初步研究,確定培育水權和排污權所有權市場的研究重點,包括加強研究、加強試點、加強立法等等。(4)對水價形成機制進行探討,闡述資源性產品及其價格的概念,對資源性產品價格改革的歷程進行梳理,借鑒成品油、天然氣等資源性產品價格改革的經驗,在此基礎上重點分析我國水資源費的征收現狀、征收原則、征收辦法,提出規范我國水資源費征收使用的幾點建議;對我國供水價格的現狀進行分析,找出城市供水價格存在的主要問題,提出解決城市供水價格問題的思路與對策。(5)總結我國在生態補償機制方面已取得的研究成果和存在問題,結合發達國家在生態補償機制方面的成功經驗,對農業生態補償進行重點研究,選擇適合我國國情的生態補償政策和方式, 提出我國實行生態補償機制的發展趨勢,探索建立生態共建共享機制,在分析生態共建共享機制的理論和現實意義的基礎上,初步確定生態共建共享機制框架。(6)對我國水資源管理投融資現狀進行分析,找出存在的問題,對美國、日本等發達國家的水資源管理投融資模式進行研究,總結經驗,為建立健全我國水資源管理投融資機制提供參考。
子課題五《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的能力建設》執行情況及進展
根據任務書的要求,本子題的總體研究目標是“構建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能力建設框架,研究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執行機制、監管機制、自我完善機制。”擬解決的主要問題是“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的能力建設框架構建;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執行、監管、完善過程的落實問題。”經分析,構建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能力建設框架的難點在于如何定義并協調“制度設計、執行、監管、完善”之間的關系,其關鍵又在于執行力的形成與管理績效考核。據此,(1)項目組確定了“以廣泛調查研究為基礎,以分析研究信息技術在形成或提升實施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的能力為抓手,初步探討現行制度、政策和機構在實施最嚴格的水資源管理方面存在的主要問題;(2)分析信息技術在構成和提升監管及績效考核能力方面的意義與作用,為構建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能力建設框架奠定理論和技術基礎;(3)依據國務院發布了《關于實行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及國務院辦公廳制定并發布《實行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考核工作實施方案》(以下簡稱《考核辦法》),對全國7大流域管理機構、30個省直轄市自治區的“三條紅線” 的指標分解情況、考核情況進行了梳理和分析,完成了“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考核政策執行強度調研分析報告”,提出了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實施,需要根據區域經濟發展、水資源自然稟賦、利用情況制定切實可行的考核政策,進一步提高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治理力度,大力推進水資源管理科學決策和民主決策,完善公眾參與機制,健全政策法規和社會監督機制。
二、調查研究及學術交流情況
調研數據和文獻資料的收集、整理與運用情況
(1)相關學術文獻資料的收集,存儲容量達幾百G。圍繞課題研究內容,通過中國學術期刊全文數據庫、IEEE、Springer Link、EBSCO、Elsevier等在內的數十種中外文數據庫及Google、baidu等搜索引擎平臺,搜集、整理了大量以期刊為主的相關學術文獻資料;仇蕾、陳軍飛、陳艷萍、許葉軍、張婕、陶蕾等多名項目組成員在國外開展合作研究(9個月-1年),收集國外相關水資源管理制度法律法規、政策等文獻資料。在這些文獻資料分類整理的基礎上,項目組重點開展了各子課題的基礎性研究,對中國水資源管理制度體系從理論研究上進行了全面、細致的梳理和總結。
(2)多次赴漳河、太湖、鄱陽湖流域及相關省市地區展開調研和交流座談會,獲取大量相關資料和數據。① 漳河流域的調研,圍繞“漳河流域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下的水量初始沖突與分配”的主題,多次赴漳河流域上游山西、河北境內各大水系及主要水庫進行了實地調研,搜集到了豐富的研究資料,對漳河上游用水現狀及水資源供需情勢有了直觀的了解。② 太湖流域的調研,圍繞“太湖流域跨界水污染治理”的主題,項目組成員赴太湖流域無錫地區展開調研,搜集、整理了大量水資源管理制度相關的法律法規、條例、細則、標準及報告等詳細資料,以及流域水資源管理的相關數據。③ 鄱陽湖流域的調研,圍繞“鄱陽湖水量分配和水權制度建設、水資源管理制度的能力建設”的主題,項目組成員赴江西省水利廳、江西省宜春市水利局、江西省萍鄉市水務局、云南省水利廳和甘肅省水利廳等三省兩市水行政主管部門進行了專題調研,通過召開座談會、與主管領導個別交流、現場考查等方式,就現行水資源管理的政策、法規、機構、人員、經費、效果和預期及現有水資源監管能力等,特別是“三條紅線”執行情況等多個方面進行了討論與交流,獲得了大量的第一手材料,對各調研單位的現狀與發展訴求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④ 相關水資源疑難案件實例資料的獲取,項目組成員李義松作為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環境法學院專家,還參加該組織的學術活動,獲得相關第一手資料。項目組成員所在的河海大學環境法研究所與無錫市中院環保庭(全國第二、江蘇首家),以太湖藍藻事件為契機聯合攻關,共同研究和處理水資源疑難案件。迄今已處理一批影響較大的相關案件;同時展開案例討論和研究,既服務于疑難案件的處理,也總結和提升其中蘊含的一般規則及法理問題,以促進中國水資源法制之完善。在這些文獻資料和調研數據分類整理的基礎上,項目組重點開展了各子課題的基礎性研究,對中國水資源管理制度體系從實踐應用上進行了全面、細致的梳理和總結。
學術會議與學術交流
① 學術會議交流20余人次。2013年1月3~4日,項目負責人王慧敏教授赴香港參加The 4th POMS-HK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做了題為“A Lexicographic Quota Model for Allocating Initial Discharge Permits for Industrial Source Points in a Lake Basin: A Case Study for Lake Tai in Jiangsu, China”學術報告;2013年6月3~7日,項目負責人王慧敏教授赴德國參加了The 6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water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research,做了題為“Modeling and Simulation of Trans-boundary Water Conflict Evolution Based on Individual Belief-adjusting”的學術報告;2013年11月2~3日,王慧敏教授在北京參加了管理科學與工程學會2013年年會暨第十一屆中國管理科學與工程論壇,就水資源管理制度跟與會人員展開了廣泛的交流;2014年6月7日,王慧敏教授第九屆長三角高校管理科學與工程學科發展協作網會議,做了題為“長三角城市化發展與洪澇孕災環境關系的思考”的大會報告。課題組相關成員分別參加了國際學術會議2014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Materials Science and Computational Engineering、江蘇省哲學社會科學界第七屆學術大會和水利政策法制研究與培訓中心第一次、第二次理事會,并做了交流發言。其中,在江蘇省哲學社會科學界第七屆學術大會中獲得了優秀論文一等獎。
② 項目報告會與交流討論多次。2013年3月17日,項目組在河海大學組織召開了一次專家咨詢會;2013年5月25日,在北京中國科技會堂組織召開了項目開題報告會;項目組成員與國內專家楊得瑞(水利部發展研究中心)、陳明忠(水利部水資源司)、羅尖(太湖流域管理局)、郭立山(遼寧省水利廳)等進行學術交流與探討。此外,項目組內部每兩周開展一次學術沙龍。
③ 課題組成員參加了2014年“實行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第一期培訓班。并參與組建了“水利政策法制研究與培訓中心”,以該機構為平臺,赴國家相關部門了解我國水資源開發、利用和管理的相關情況,收集水資源政策法制相關數據,掌握第一手材料。以“水利政策法制研究與培訓中心”為平臺,圍繞“保障經濟、生態和國家安全最嚴格水資源管理體制的法治化治理成果及問題”,進行推介及交流。
國際合作與交流
就“水資源沖突管理”的主題,分別邀請了加拿大Waterloo 大學的Keith Hipel和方黎平教授來校交流訪問,并有博士生黃晶、褚鈺、孫冬營3人次分赴University of Bristol、University of Windsor等著名學府就這一主題展開為期一年的合作研究;就“水污染跨界合作治理”的主題,分別邀請加拿大Windsor大學的李武教授、香港科技大學齊向彤教授來校交流訪問,并有項目組成員劉鋼赴加拿大University of Windsor就這一主題展開為期一年的合作研究;就“水污染排放政策影響及公眾參與行為研究”的主題,邀請了荷蘭UNESCO-IHE大學Van Dijk教授來校交流訪問,并有項目組成員仇蕾赴荷蘭UNESCO-IHE Institute for Water Education就這一主題展開為期一年的合作研究。此外,就項目其他相關主題,項目組成員還與國外專家J. Christopher Westland(University of Illinois at Chicago)、Jatinder (Jeet) N. D. Gupta(University of Alabama in Huntsville)、John Goddard(Bangor University)等進行學術交流與合作。項目組成員陳軍飛、許葉軍分別赴澳大利亞Commonwealth Scientific and Industrial Research Organisation(CSIRO)、美國Alabama University in Huntsville進行為期一年的交流訪問。
三、成果宣傳推介情況
(1)項目啟動開題報告和研討會
為了更好地完成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大項目《保障經濟、生態和國家安全的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體系研究》研究任務,推進該項研究有序、有效的展開,本項目在王慧敏教授帶領下分別在北京和南京舉辦兩次項目專家研討會及一次項目中期成果咨詢會。
① 2012年12月,以河海大學王慧敏教授為首席專家申報的“保障經濟、生態和國家安全的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體系研究”獲得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批準立項。2013年3月17日,課題組在南京市河海大學水文水資源與水利工程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舉行了專家研討會,江蘇省哲學社會科學規劃辦公室徐之順主任、江蘇省水利廳葉健總工、中國科學院南京地理與湖泊研究所楊桂山所長、南京水利科學研究院孫金華副院長、南京大學政府管理學院童星教授、南京理工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朱憲辰教授、南京農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張兵教授、南京大學法學院吳衛星副教授、河海大學水文水資源學院陳喜副院長、河海大學社科處史安娜處長等專家出席了會議。與會專家對該課題研究現實意義和理論價值給與充分肯定,并提出了許多有建設性的建議,江蘇省哲學社會科學規劃辦公室徐之順主任,從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課題管理的角度,對項目的研究成果提出了要求。
② 在專家研討會的基礎上,2013年5月25日,課題組在北京中國科技會堂舉行了開題報告會,會議邀請了中國科學院科技政策與管理研究所學術委員會副主任、中國科學院可持續發展戰略研究組組長、首席科學家牛文元研究員、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程國強秘書長、水利部水資源司陳明忠司長、水利部水文局(水利信息中心)蔡陽黨委書記(副局長)、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陳敏建副總工程師、水利部發展研究中心王冠軍副主任等六位專家,河海大學社科處處長史安娜教授、項目首席專家、河海大學商學院副院長王慧敏教授、河海大學企業管理學院吳鳳平院長、河海大學水文水資源學院艾萍教授等課題組核心成員出席了會議。
會議由河海大學社科處處長史安娜教授主持,并代表學校,向與會專家表示歡迎。她指出該課題的一大特色就是圍繞國家重大水問題需求的跨學科交叉研究,期望課題組不僅能夠圓滿完成各項研究指標,而且在解決國家重大水問題的跨學科研究方面探索出新經驗。項目首席專家、河海大學商學院副院長王慧敏教授就課題研究方案及已研究進展向評審專家進行了匯報,主要包括立項背景、學術思想、總體框架、思路與方法、主要研究內容、重點難點及創新之處、預期目標與成果、研究進度及人員安排等方面。在專家評議環節中,評審專家表示,《保障經濟、生態和國家安全的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體系研究》課題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和理論價值,對于促進水利科學、管理科學、經濟科學、信息科學等多學科的交叉融合,為落實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提供亟需的智力支持。在評議的基礎上,評審專家一致認為該課題視角新穎、目標明確、思路清晰、論證深入、具有針對性,研究方案可行。同時,也希望課題組注意具體研究中的可操作性及完備性;做好理論研究向政策咨詢的成果轉化,為國家有關部門提供理論指導和決策參考;聚焦核心問題,進一步提升課題研究針對性。最后,與會評審專家一致同意《保障經濟、生態和國家安全的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體系研究》課題通過開題。
最后,項目首席專家王慧敏教授代表課題組作總結發言,并對國家社科基金委、評審專家、與會專家對此課題的大力支持表示感謝。她說,課題組凝聚河海大學管理科學、經濟科學、水利科學、信息科學、社會學和法學等多學科優勢力量,并且得到中國科學院科技政策與管理科學研究所、水利部南京水利科學研究院、水利部水利信息中心等協作單位的大力支持,將力爭理論突破和實踐應用有機結合,高水平、高質量地完成課題任務。
該項成果《面向國家重大需求創新水資源管理研究與實踐》在教育部簡報得以宣傳,并在全國哲學規劃辦公室網站上也有宣傳。
③ 2014年6月22日,項目組在南昌組織召開了該項研究的專題成果關于《鄱陽湖流域水資源適應性管理關鍵技術研究》的匯報及專家咨詢驗收會。會議聘請了南昌大學胡振鵬教授、傅春教授、江西省水利廳總工張文捷教高、江西省水利廳副巡視員譚國良教高、南昌工程學院科研處處長王鋒教授、江西省水文局副局長李國文教高、南昌工程學院水利學院副院長桂發亮教授,江西省水利廳及課題組的部分成員參加了會議。與會的各位領導和專家認真聽取了項目的研究工作總結匯報,對項目成果給予肯定,認為“該項目建立了鄱陽湖流域水量初始配置水資源調度水資源監控和水資源二次配置及多維補償等關鍵技術,具有很強的指導性和前瞻性。該項目研究成果為鄱陽湖水資源適應性管理提供了理論參考,對于實施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具有重要實用價值”。最后專家結合項目的目標給出了下一步在江西省及全國進行應用推廣的建議。
(2)項目研究成果刊發在《中國環境報》。
2014年1月28日,中國環境報上刊發了王慧敏教授執筆的《走出流域跨行政區水污染治理困境》一文,該文指出造成我國當前跨行政區水污染治理問題主要原因包括:監管不到位,多龍治水;多度依賴行政手段,市場和公眾參與不足,缺乏跨行政區的合作機制和補償機制;流域水污染治理不能做發了制度間不協調、重要法律制度缺失及執法問題。面對上述治理困境,該文提出以下觀點及建議:① 水量和水質是水資源的兩個基本屬性,統一于水資源的使用價值,二者應統一管理,有利于水資源的有效利用;② 建議設立流域水環境治理聯席會議制度。成立由流域管理機構、地方政府與社會公眾等共同構成的聯系會議組織委員會;③ 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三條紅線”提出是水資源環境保護的具體體現。應通過以紅線倒逼的考核方式,對各級主管部門進行工作評估,建立責任追究制度,提高水環境改善績效。
(3)項目研究成果《水污染控制的管理理論方法及應用》獲得水利部科技委委員劉國緯教授的書評。
2014年,《水科學進展》雜志(2014,25(3):466)刊登了南京水利科學研究院劉國緯教授(水利部科技委委員)署名文章“水污染控制管理的新視角與新理論——評《水污染控制的管理理論方法及應用》”,該文指出《水污染控制的管理理論方法及應用》一書是建立在新的視角——面對準公共物品的政府功能定位,具有新的理念——多主體合作博弈理論、委托代理理論、準市場環境下的物權交易理論等,通過制度和政策實施達到水污染控制目標。該項研究成果得到了學術界的廣泛認同,具有顯著的理論意義及很強的實踐價值。同時,該成果以題《該用什么樣的機制治污?》也刊登在2014年4月10日《中國環境報》上。
(4)項目研究成果向《成果要報》投稿情況說明。
王慧敏、佟金萍撰寫的《如何破解最嚴格水資源管理“短板”問題》將投稿《成果要報》,該文針對最嚴格水資源管理的體制短板、協調短板和執行短板等問題展開分析,并給出補齊這些“短板”的政策建議。
王慧敏,劉鋼撰寫的《如何實現“綠水青山”與“金山銀山”的異步同驅發展》將投稿《成果要報》,該文針對環境保護與經濟發展中的政策定位不合理、區域發展搭便車、環保與發展沖突等問題展開分析,提出基于環保與發展雙重目標下的異步同驅發展模式,以期實現“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促進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的有效落實。
四、研究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改進措施,研究心得、意見建議
研究心得一:調研深度、廣度還需進一步加強。經過一年多的努力,項目組成員多次分赴漳河、太湖、鄱陽湖等多個水系和地區展開了實地的調研,取得了大量的第一手資料,為后期的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礎。但也存在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調研的單位還太少,對水利部相關機構、流域機構、和區縣及以下水利部門的調研還沒能開展,特別是對環保等相關部門還難以開展相應的調研工作,此外,由于某些區域的水資源管理部門存在部分水資源管理制度體系不完善、監控及實施能力不足、信息化建設滯后等狀況,導致項目組對研究政策集成的決策機制所需資料采集難度加大。調研的深度和廣度還需進一步加強,下一階段需要跟流域機構加強合作和交流,對部分重要的水系和地區還需多次深入調研,更多的獲取相關調研資料和更好的了解流域水資源管理制度存在的問題。此外,實地調研資料和相關數據的獲取主要在合作機構獲取的,而由此發生的調研費用目前還無法在數據采集費用這一項中支付,導致發生差旅費不足而數據采集費用無法支出的現象。
研究心得二:研究內容由“點”到“面”的集成和推廣較難,還需進一步攻堅克難。本項目目前是以典型流域某個典型地區的水資源管理為主要對象展開研究,如漳河流域上游108公里段的水資源沖突問題、太湖流域兩省一市跨界水污染合作治理的問題、鄱陽湖水量分配制度的問題,這些“點”上的研究,后期要把這些“點”上的研究延伸、集成到“面”上的研究,形成具有可操作性的和普適性的我國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體系,難度還是非常大的,后期還需進一步攻堅克難,解決這個難題。
研究心得三:項目組織管理與協調還需進一步加強。項目分為五個子課題,研究內容多、參與人員多,任務重,時間短,前期圍繞五個子課題,在項目組成員的努力下,各子課題也取得了階段性成果。但也存在一些問題,比如經費的合理使用與規劃、各子課題研究進度的協調性、各子課題研究內容的銜接等,這些問題還需進一步加強管理,下一階段,項目組需要定期集中討論與交流,匯報子課題進展,及時解決項目組研究中存在的各類問題。
二、研究成果情況
(一) 代表性成果簡介
本項研究圍繞課題總體設計內容展開研究,并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發表學術論文43篇(含4篇錄用待刊),調研報告2項(擬投成果要報),出版專著2部,申請受理發表專利2項,軟件著作權2項,培養學生10余名。下面主要針對代表性成果進行介紹。
子課題一代表性成果簡介
子題一主要研究中國水資源管理的現狀、問題與經驗。該子課已開展下列研究:
(1)開展了水資源管理與經濟、生態、國家安全關系研究,回顧了水資源管理發展歷程與治水思想演變,總結國外水資源管理的成果經驗與借鑒,已形成研究報告。
(2)結合太湖流域實地調研,分析太湖流域環境與污染治理現狀及困境,提出了跨行政水污染治理困境需從準入、投入和監管等方面進行突破。該項研究主要觀點如下:(1)水量和水質是水資源的兩個基本屬性,應統一管理,才有利于水資源的有效利用;(2)建議設立流域水環境治理聯席會議制度。成立由流域管理機構、地方政府與社會公眾等共同構成的聯系會議組織委員會;(3)應通過以紅線倒逼的考核方式,對各級主管部門進行工作評估,建立責任追究制度,提高水環境改善績效。該研究成果于2014年1月18日刊登在《中國環境報》上,引起社會廣泛的關注。
(3)針對最嚴格水資源管理的水功能區納污限制紅線,結合太湖流域水環境綜合治理現狀,從外源控制、內源治理以及調水引流3個方面總結了自2007年太湖發生無錫供水危機事件以來,太湖水環境綜合治理的途徑與階段性成效。針對未來水環境改善面臨的關鍵問題:入湖污染物總量仍遠超湖體的納污能力,藍藻生物量仍居高不下,沿湖產業結構轉型升級難度很大。從生態文明建設理念、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科技創新與制度保障等方面提出了太湖水環境綜合治理的建議,對指導太湖流域水環境治理提供決策依據,得到太湖流域管理部門的高度認可。
子課題一代表性成果見成果列表1-4項,部分成果已形成研究報告。
子課題二代表性成果簡介
子題二主要結合太湖流域、漳河流域、鄱陽湖流域等流域(區域)水資源管理的實際,分析水資源與經濟社會發展的關系,主要分析用水總量控制的管理需求和用水效率控制的管理需求,這是落實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體系的前提和基礎。現有成果也多圍繞漳河流域和鄱陽湖流域水資源與社會經濟關系展開基礎性分析,主要成果如下:
(1)分析水資源與經濟社會發展的關系,側重研究水資源管理政策對社會經濟及區域發展脆弱性影響及變化,通過構建水資源CGE模型模擬水資源適應對策情景下區域經濟、社會等變化。研究結果表明:每項政策的影響都具有多樣性和傳導性;提高水資源要素價格、減少用水補貼和推動技術進步均能提高用水效率、控制經濟社會發展用水總量,從而通過減少水資源開發利用對自然系統的壓力,提高人類經濟社會的適應能力。進行政策選擇時應該慎重考慮各種政策的影響和政策的可操作性,將農業作為重點節水行業,并長期大力推廣節水技術。這些結論為最嚴格水資源管理提供了很好的參考依據。江西省目前正在開展最嚴格水資源管理方案落實,本文研究成果得到江西省水利廳、江西水利水電科學院的關注和認可。
(2)主要探討跨界水污染現狀及合作治理問題。借鑒圖模型方法,選取太湖流域跨界水污染沖突的江浙邊界和杭紹邊界兩個實例,分析跨界水污染沖突問題。結果表明,中央政府同時采取激勵策略與控制策略、江蘇省采取部分削減污染物排放策略和浙江省采取溝通協調策略是一種最穩定狀態;且杭州和紹興采取聯合治污、兩地排污企業服從管理不偷排污染物成為最終穩定狀態。本文得到太湖流域管理局的認可和關注。
(3)展開跨界水資源沖突管理研究,即在跨邊界區的用水總量控制問題。漳河流域是我國水事糾紛比較突出的地區之一。借鑒圖模型(GMCR)方法分析漳河流域水資源沖突問題。沖突演化分析表明在漳河上游管理局的協調下,下游河南、河北兩省以適當的價格與上游山西進行水資源交易能夠是沖突最終演化為一個雙贏的局面,有利于漳河水資源沖突的解決。該文研究成果已受到漳河上游管理局的關注和認可。
(4)從用水效率紅線管理角度探討農業全要素用水效率現狀及影響因素分析,研究發現:① 全國農業全要素用水效率東、中、西部呈遞減格局,且西部顯著低于東中部。② 年降水量、農產品開放度、灌溉費等對農業全要素用水效率影響比較顯著,可以通過制度相關政策來提高整體的農業用水效益。
子課題二代表性成果見成果列表5-16項,部分成果已形成研究報告。
子課題三代表性成果簡介
子題三側重研究最嚴格水資源管理體制構建上,探討管理體制、法制化治理及組織機制設計等問題。現有研究成果對政府行為政策、執行力的法律問題、公眾參與機制等展開初步探討,提出合作管理、云管理模式等。主要成果如下:
(1)分析管理體制或管理政策對水資源管理中涉水主體行為決策影響,探索政府與市場在用水總量控制中的作用。以漳河流域為例,研究表明:政府調整初次分配水價和水權價格對解決漳河流域水資源沖突是有效的,政府應提高沖突主體的政策執行度,緩解當地水資源沖突。該文引起了漳河上游管理局的關注,并被多次引用。
(2)著重開展水污染控制管理問題研究。緊密結合太湖流域水污染實際,引入了多主體合作管理理念,運用合作博弈理論、委托代理理論等方法,展開水污染控制管理理論方法與實踐研究,并以江蘇太湖流域水污染物排放交易為例進行應用研究。該研究為最嚴格水資源管理管理模式、管理體制的構建提供很好的理論基礎,同時該書在在《水科學進展》雜志(2014,25(3):466)和《中國環境報》上都刊登有書評。
(3)探討公眾參與在水資源管理、水環境保護中的作用及運作機制。引入云管理理念,云管理模式為化解公眾參與管理的諸多難題提供了新的視角,基于云管理理念的公眾參與環境保護管理模式更具效率和活力,構建了公眾參與環境保護的云管理模式的內容體系及現實路徑。
(4)探討了最嚴格水資源管理中法制化治理問題研究。主要從東陽義烏“水交易”案切入探討我國跨地區調水法律問題,在梳理相關法律關系的基礎上對有關概念進行辨析,綜合分析這種“交易”的法律性質,并對新時期下我國跨地區調水法律制度的完善提出一些建議,包括:將水權概念在法律上確立;嚴格政府的法律責任;完善信息公開和公眾參與制度;將水量調配的權利收歸更高一級政府,設置專門機構協調地區間調水糾紛。
子課題三代表性成果見成果列表17-26項,部分成果已形成研究報告。
子課題四代表性成果簡介
子題四主要探討最嚴格水資源管理的準市場環境培育及經濟調節機制完善問題。主要成果如下:
(1)引入信貸、委托代理等市場經濟調節手段,探討市場經濟調節機制在最嚴格水資源管理的作用情況。研究發現:采用綠色信貸政策和政府獎懲政策,可使得水資源管理、水污染控制效果更為明顯。
(2)引入期權等金融調節手段,探討水資源配置的期權交易及定價情況。研究表明:當采用了節水灌溉技術有水資源節余的農業用水戶通過購買水期權所獲得的凈收益大于零時,將有助于節水灌溉技術的推廣。
(3)探討水權流轉機制在最嚴格水資源管理中的作用。結合新疆哈密地區水權轉讓實例,分析適應性治理下行動主體(工業和農業)在水權轉讓中的行動選擇規律,發掘促進主體行動概率改善的影響因素,形成水資源適應性治理的學習規則,并在學習規則指導下進行的適應性的政策調整,更好地促進水權轉讓實現和持續。
子課題四代表性成果見成果列表27-34項,部分成果已形成研究報告。
子課題五代表性成果簡介
子題五主要探討最嚴格水資源管理的能力建設問題,包括執行能力、監管能力和自我完善機制。現有研究成果則多側重于研究監管能力建設上,包括水資源管理的信息技術及其應用體系研究、監管能力評估等方面。主要成果如下:
(1)探討最嚴格水資源管理績效考核問題。該成果從水污染管理角度破題,分析水污染治理下政府考核機制問題,提出應從考核的分配公平維度、程序公平維度和互動公平維度來構建合理的生態文明環保政績考核機制,并提高生態文明指標在政府政績考核中的權重;構建合理的生態文明環保政績獎懲機制,該機制與地方政府的政治利益、經濟利益掛鉤,也與官員的個人利益、地方政府利益和部門利益、政府組織的整體利益掛鉤;建立企業排污行為獎懲機制,包括對企業超標排放的處罰和對積極實行減排技術創新、清潔生產企業的獎勵,制定合理的排污費的收取標準;增強自主創新能力,降低企業的生產成本、減排成本;提高政府環境保護工作能力,降低政府的治污工程成本和管理成本。
(2)展開最嚴格水資源管理監管信息技術研究工作,重點研究了水利數據中心、水利大數據分析、數據倉庫和物聯網等技術及其應用于支撐水資源監管,內容基本涵蓋了水利數據中心發展的趨勢分析、最新理論與技術研究成果及建設的實踐經驗,提出了一種支持大數據處理的水利數據中心基礎架構,強調了水利數據中心作為實現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的資源監管與績效考核基礎支持平臺的意義與作用,為將水利數據中心納入實施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的能力建設奠定了技術基礎。
(3)調研分析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考核辦法出臺后,全國各地的配套執行政策情況。結論:經濟發達的地區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實施往往較為積極;資源豐富區域用水效率不高、經濟發達區域用水效率最高;政策執行力度強區域主要為自身發展依托于水資源保護區域或者區域一把手擔任中央政治局委員。
子課題五代表性成果見成果列表35-49項,并形成《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考核政策執行強度調研分析報告》
(二) 階段性成果清單
序號 |
成果名稱 |
作者 |
成果 形式 |
刊物名或出版社、 刊發或出版時間 |
字數 |
轉載、引用、獲獎等情況 |
1 |
流域跨行政區水污染如何走出治理 困境 |
王慧敏,孫冬營,王圣 |
論文 |
環境保護,2013,41(19):32-36 |
6200 |
CSSCI,并刊登在《中國環境報》 |
2 |
太湖水環境綜合治理的現狀、問題及 對策 |
陸桂華,張建華 |
論文 |
水資源保護,2014.3 |
4500 |
中文核心 |
3 |
流域水資源沖突的原因分析及政策 建議 |
王慧敏,褚鈺,佟金萍,劉高峰等 |
調研 報告 |
|
2063 |
|
4 |
環境庫茲涅茨曲線在水資源領域應用研究進展 |
姬生才,何海,吳志勇 |
論文 |
水資源保護,錄用待刊 |
8400 |
中文核心 |
5 |
水資源適應對策影響分析與模擬 |
李昌彥,王慧敏等 |
論文 |
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2014,24(3):145-155 |
8000 |
CSSCI |
6 |
基于CGE模型的水資源政策模擬分析——以江西省為例 |
李昌彥,王慧敏,佟金萍等 |
論文 |
資源科學,2014,36(1):0084-0093 |
8200 |
CSSCI |
7 |
氣候變化下水資源適應性系統脆弱性評價-以鄱陽湖流域為例 |
李昌彥,王慧敏,佟金萍 |
論文 |
長江流域資源與環境, 2013,22(2):172-181 |
15000 |
CSSCI 被引用7次 |
8 |
基于圖模型的流域跨界水污染沖研究 |
孫冬營,王慧敏,牛文娟 |
論文 |
長江流域資源與環境,2013,22(4):455-461 |
7800 |
CSSCI |
9 |
個體差異和群體領袖下跨界農民用水沖突的集體選擇 |
牛文娟,唐 凡,王慧敏等 |
論文 |
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錄用待刊) |
10000 |
CSSCI |
10 |
中國農業全要素用水效率及其影響因素分析 |
佟金萍,馬劍鋒,王慧敏等 |
論文 |
經濟問題,2014,(6):101-106 |
8200 |
CSSCI |
11 |
Distance-based consensus models for fuzzy and multiplicative preference relations |
Xu Yejun, Li Kevin W., Wang Huimin |
論文 |
Information Sciences 2013,253:56-73 |
16500字符 |
SCI/EI 影響因子3.643 |
12 |
基于區間直覺模糊集的水資源配置群決策研究 |
婁帥,王慧敏,牛文娟,許葉軍 |
論文 |
長江流域資源與環境 2014,(3):319-327 |
13500 |
CSSCI |
13 |
Weak transitivity of interval-valued relations, |
Xu Yejun, Wang Huimin, Yu Dejian |
論文 |
Knowledge-Based Systems 2014,63:24-32 |
22000 字符 |
SCI/EI 影響因子4.104 |
14 |
A distance-based aggregation approach for group decision making with interval preferencer orderings |
Xu Yejun, Wang Huimin, Yu Dejian
|
論文 |
Computers & Industrial Engineering 2014,72:178-186 |
20000 字符 |
SCI/EI 影響因子1.516 |
15 |
基于免疫遺傳算法水資源配置多階段群決策優化模型 |
婁帥,王慧敏,牛文娟等 |
論文 |
資源科學 2013,35(3):569-577 |
13500 |
CSSCI 被引用1次 |
16 |
Systems methodology for resolving water conflicts: The Zhanghe River water allocation dispute in China |
Chu Y., Fang, L., Hipel, K.W.,Wang H |
論文 |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Water Resources Development,已錄用待發 |
24700 字符 |
SSCI |
17 |
水污染控制的管理理論方法及應用 |
王慧敏,仇蕾,劉鋼 |
著作 |
科學出版社,2013.11 |
314千字 |
《水科學進展》刊登書評 |
18 |
論云管理理念下公眾參與環境保護的管理創新 |
胡震云,張瑋,陳晨 |
論文 |
江海學刊,2013,(6):215-220 |
8000 |
CSSCI |
19 |
氣候變化下淮河流域水資源適應性管理初探 |
劉尚,仇蕾,王慧敏 |
論文 |
江西水利科技,2013,39(2 ):100-105 |
9000 |
|
20 |
漳河流域水資源沖突政策影響機制 模擬 |
于榮,王慧敏,牛文娟等 |
論文 |
系統工程理論與實踐,2013,33(4):1067-1075 |
9200 |
EI/CSSCI |
21 |
基于QSIM算法的水資源管理決策過程模擬研究 |
婁帥,王慧敏,牛文娟等 |
論文 |
系統工程 2013,(12):18-29 |
16000 |
CSSCI |
22 |
Some methods to deal with unacceptable incomplete 2-tuple fuzzy linguistic preference relations in group decision making |
Xu Yejun, Ma Feng, Tao Feifei, Wang Huimin |
論文 |
Knowledge-Based Systems 2014,56:179-190
|
26400 字符 |
SCI/EI 影響因子4.104 |
23 |
The ordinal consistency of an incomplete reciprocal preference relation |
Yejun Xu, Jatinder N.D. Gupta c, |
論文 |
Fuzzy Sets and Systems 2014,246:62-77 |
35000 字符 |
SCI |
24 |
我國跨地區調水法律問題初探——從東陽義烏“水交易”案切入 |
李義松,鞠海兵 |
論文 |
江蘇警官學院學報,2014,29(1):28-31 |
5800 |
|
25 |
破解生態難題:環境公益訴訟的制度 生成研究 |
李義松 |
論文 |
江蘇省哲學社會科學界第七屆學術大會 |
7300 |
優秀論文一等獎,引用17次 |
26 |
國際氣候適應制度進程及其展望 |
陶蕾 |
論文 |
南京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2:52-60 |
9800 |
CSSCI |
27 |
基于微分博弈的綠色信貸與水污染控制反饋策略研究 |
胡震云,陳晨,張瑋 |
論文 |
審計與經濟研究,2013,(6):100-111 |
7480 |
CSSCI |
28 |
Grey Decision -making Method Based on Evidence Theory to Optimize Schemes of Water Resources Allocation |
F. P. Wu, L. N. Zhang, L. P. Feng and P. Jia |
論文 |
The Open Cybernetics & Systemics Journal,2013.9 |
26723 (字符) |
EI |
29 |
基于委托代理綠色信貸激勵機制研究 |
胡震云,李培政 |
論文 |
求索,2013,(8):24-26 |
6800 |
CSSCI |
30 |
The Motivation and Restriction Mechanisms of Emission Trading in the Tai Lake Basin |
L.Qiu,.S.Zhao, H.M.Wang |
論文 |
Advances in Civil Engineering and Building Material III 2013, vol 831: 299-303 |
16500 字符 |
EI |
31 |
南水北調東線水期權交易及其定價 模型研究 |
周進梅,吳鳳平 |
論文 |
水資源保護,錄用,擬刊于2014(7) |
5016 |
中文核心 |
32 |
氣候變化下適應性治理的學習模式 研究 |
鄧敏,王慧敏 |
論文 |
系統工程理論與實踐,2014,34(1):215-222 |
8320 |
EI/CSSCI |
33 |
The Index System Construction of Basin Initial Water Rights Allocation by Integrating Water Quantity and Water Quality |
Xiaoyuan Wu , Qinghua Pang , Yuer Chen |
論文 |
Advanced Materials Research,2014,Vols.926-930,4385-4389 |
11200 字符 |
EI |
34 |
水污染治理的微分博弈及策略研究 |
胡震云,陳晨,王慧敏 |
論文 |
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2014,24(5):93-101 |
7400 |
CSSCI |
35 |
一種用水總量控制指標的時間分配 方法 |
方彥舒,艾萍,牟萍 |
論文 |
水電能源科學,2013,31(8):42-46 |
4100 |
中文核心 |
36 |
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考核政策執行強度分析 |
王慧敏、劉鋼、仇蕾等 |
調研 報告 |
|
12052 |
|
37 |
一種支持大數據的水利數據中心基礎框架 |
莫榮強,艾萍,吳禮福等 |
論文 |
水利信息化, 2013,6(3):16-20 |
4079 |
|
38 |
水利數據中心的理念與技術 |
艾萍,李觀義 |
著作 |
長江出版社 2013.12 |
409千字 |
|
39 |
水利數據中心技術標準與行政規章框架及其應用 |
舒強,岳兆新,艾萍 |
論文 |
水利信息化 2014,4(2):1-4 |
3298 |
|
40 |
一種基于EPC的水利對象標識與編碼方法 |
岳兆新,艾萍等 |
專利 |
申請號201410089045.0 |
4237 |
|
41 |
一種基于物聯網的水利場景分析模型及方法 |
岳兆新,艾萍等 |
專利 |
申請號 201410090575.7 |
6955 |
|
42 |
水利數據倉庫系統管理軟件V1.0 |
岳兆新,艾萍等 |
軟件著作權 |
證書號2013SR141473 |
|
|
43 |
水利數據中心應用服務平臺系統管理軟件V1.0 |
岳兆新,艾萍等 |
軟件著作權 |
證書號2013SR141510 |
|
|
44 |
基于改進模糊物元分析法的區域最嚴格水資源管理評價 |
楊陽,方國華,黃顯峰等 |
論文 |
水資源保護(已錄用) |
7500 |
中文核心 |
45 |
近期全國水利信息化研究與實踐成果綜述 |
艾萍,岳兆新 |
論文 |
水利信息化 2013.10(5):1-4 |
5450 |
|
46 |
廣東省水利數據中心應用效果分析 |
楊帆,馮鵬,岳兆新,艾萍 |
論文 |
水利信息化, 2014,4(2):20-23 |
4441 |
|
47 |
基于 SPSS 的主成分分析法的水利信息化評估 |
王沙沙,艾萍 |
論文 |
信息技術, 2014(3):9-12 |
3675 |
科技核心 |
48 |
基于Mann-Kendall法的水溫時間序列檢驗 |
艾萍,吳軍斕,王雪嬌等 |
論文 |
水利水電技術 2014(2):10-12 |
3578 |
中文核心 |
49 |
A Framework for Processing Water Resources Big Data and Application |
Ping Ai, Zhao-Xin Yue |
論文 |
Applied Mechanics and Materials,2014,Vols.519-520,3-8 |
2492 |
E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