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研究計劃總體執行情況及各子課題進展情況
《元史》全書210卷,篇幅大,任務重量。執行情況基本順利。
一.已經基本完成者為:
清代以來至2005年國內學者(含臺港澳)與西方研究成果的查找與梳理。
二. 正在進行的部分:
(一) 本紀:元史十三朝本紀部分已經全面鋪開。
(二) 志:地理志、刑法志、選舉志、河渠志的工作正在進行。
(三) 表:宰相表與后妃表、宗室世系表與諸王表的工作正在進行。
(四)傳:人物傳開始匯集資料,外國傳、列女傳開始工作。
② 調查研究及學術交流情況(調研數據整理運用、文獻資料收集整理、學術會議、學術交流、國際合作等)
二. 清代以來至2005年國內學者(含臺港澳)與西方研究成果的查找與梳理已基本完成。
二. 日本學者研究成果已專門引進從日本留學歸國的于壘博士加強這方面工作。
三.多篇有關成果已公開發表,征求學術界意見。
四.序言部分陳得芝的成果已經公開出版,以征求意見。
五.每年元史學界會議上都安排專門人員報告本項目進展情況。
六.已邀請臺灣“中研院”湯熙勇研究員與美國賓州州立大學教授Greg Smits來課題組報告其研究
七.課題負責人劉迎勝與德國波恩大學漢學系主任Ralph Kauz教授2014年初共同組織歷史地理的國際會議,到會各國專家40余人。簡報在《中國社會科學2014年2月19日第5版。
八.課題負責人劉迎勝2014年6月在以色列希伯萊大學出席蒙元史會議,提交有關《元史》卷二《太宗紀》成果報告。
九.課題負責人劉迎勝2014年8月與11月將分赴韓國高麗大學與漢城大學,報告有關本項目有關研究成果。
十.項目主要參加人人楊曉春將赴美國南加州大學與柏清韻教授(Betine Birge)就本項目有關問題開展合作研究。
③ 成果宣傳推介情況(成果發布會、《工作簡報》報送情況、國家社科基金�?陡寮安捎们闆r等)
一.多篇有關成果已公開發表,序言部分陳得芝的成果已經公開出版,以征求學術界意見。
二.每年元史學界會議上都安排專門人員報告本項目進展情況。今年7月20日呼和浩特年會與此后的科爾沁旗會議上,還將安排報告,以向元史學界匯報成果,并聽取意見。
三.已在四次國際會議上介紹本項目及期研究成果:
(一)2012年蒙古烏蘭巴托紀念成吉思汗誕辰850周年會議(劉迎勝參加)。
(二)2013年夏課題組成員陳波在臺灣與“中研院”學者舉行有關元史航海資料的座談,并邀請臺灣湯熙勇研究員來南京大學報告其研究。
(三)2014年初波恩大學歷史地理會議(劉迎勝參加并為主要發起人)。
(四)2014年6月28日—7月1日在以色列希伯萊大學出席蒙元史會議(劉迎勝參加),
四.已安排即將向境外史學界介紹的會議與專訪有:
(一)2014年8月與11月韓國高麗大學與漢城大學有關元史研究會議(劉迎勝參加)。
(二)2014年7月底在加拿大維多利亞大學舉辦的航海史會議介紹有關《元史》中元代海事活動研究(劉迎勝參加)
④ 研究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改進措施,研究心得、意見建議;
會注工作的第一個難點在本紀。650年前宋濂、王祎等人奉明太祖朱元璋之命編修元史時,《太祖紀》至《文宗紀》所依據的十三朝實錄已經不存,而1368年末帝妥歡帖木兒從大都北逃時帶走了本朝實錄,明初修《元史》時《順帝紀》原本就沒有實錄為依據,系采擷資料編成。
因此,我們在工作中,作了以下安排:
1. 負責《太祖紀》的陳得芝教授依據《元朝秘史》、《圣武親征錄》、《世界證服者史》、《史集》及各種其他史料與研究成果,來會注成本思汗的本紀。
2.《太宗紀》會注時利用與《太宗紀》有密切關系的編年史料,如《圣武親征錄》、《世界征服者史》、《史集》中的《窩闊臺合罕傳》、《秘史》。此外,成吉思汗與窩闊臺時期重要大臣耶律楚材因參政中樞,宋子貞所撰其神道碑與王國維整理的耶律楚材年譜也加參考。太宗朝對金與高麗戰事在《金史》與高麗史料中亦有記載,因此注釋《太宗紀》的相應部分時,也查考了上述兩種史籍。
迄今對《太宗紀》作較詳盡研究的當屬我國學者屠寄與德國學者阿布拉莫夫斯基。屠寄重修了窩闊臺的本紀,而阿布拉莫夫斯基此《太宗紀》全文譯為德文,并加注釋。我在匯注中也分別詳加介紹。
3.存留至今的元代各種政書資料中,保存了不少有明確系年的史料,反映了元廷處理政務的史料,如《元典章》、《至正條格》、《通制條格》、《憲臺通紀》、《南臺備要》、《大元馬政記》、《秘書監志》等數十種史料中,我們已經組織力量依據前人,主要是植松正的研究,將其按照編年數據信息,分列入有關本紀的年月之下。這對于會注本紀提供了基本條件。
但今后將這些編年數據逐條查找,錄入相應本紀史料之下,再加標點、整理,甚至考訂,最終決定取舍,還需要大量時間。
4.志、表部分需要會注者對元代歷史全貌有全局性的了解,也是難度較高的部分。目前負責分工《地理志》原宋統治區部分的楊曉春副教授去年向課題組匯報了其工作方案,并已經著手進行。
陳波博士承擔《刑法志》,去年下半年也課題組匯報了其工作方案,并已經著手進行。
《選舉志》江蘇教育學院的沈仁國教授與已故臺灣學者蕭啟慶已經做了大量工作。新近加入團隊的于磊從今年起接手此工作。
《祭祀志》南開大學的馬曉霖有較多研究成果,已經組織力量匯集。
5.新史料:元代金石資料經楊曉春副教授數年工作,已經有了一個基本線索,可提供給會注使用。
6.例傳部分,陳得芝教授的李孟傳作為樣章已于去年拿出。
《元史》部頭大,六百多年前編成時就錯誤較多,會注考證的難度大。
1)前人研究成果多,其中存在問題復雜,其會注與考證本應是一項長期工程。但當前的“項目”制度對研究壓力過大,不利于出高水平成果。只能盡力。
2)日本學者研究成果因數量較多,其查找與梳理有待加強。已專門引進從日本留學歸國的于壘博士加強這方面工作。
3)因課題組高榮盛教授退休,團隊力量有所削弱。已招收博后1名(毛海明),擬再招1名(蔡晶晶)以增加研究人力。
4)陳得芝教授因年事已高,已為其配備兩名研究生在其指導下工作。
7. 樹立精品意識,保證質量應作為是項目順利完成的最重要標準,建議基金委對大型“工程”項目完成時間上適當寬限,經費上給以更多支持。
⑤ 其他需要說明的問題。
一. 本研究工作需要投入的研究力量較大,依托高校在讀碩博研究生是不得不采取的措施。但國家各項制度規定過死,如:
(一) 國家各項經費中可用于人力支出的比例很少。
(二) 第二,協助工作項目的研究生因國家學習年限制度,更換過于頻繁,不利于助研力量的相對穩定。
二. 近年來,隨著東海與南海的斗爭尖銳,在國家“2011計劃”之下,南京大學組建了“中國南海研究創新協作平臺”,本課題組是其“史地平臺”的主要依托力量,為國家利益的需要,不得不分出部分精力投入其中。
三. 近來來我國西部地區恐暴事件頻出,本團隊是國家有關民族問題與邊疆安會的重要智庫之一,也不得不分出部分精力。因而對項目的進度有所影響,可能需延期。
注:2010年立項的重大項目主要填寫2012年6月以來的研究進展情況。
二、研究成果情況
一. 陳得芝教授的專著《蒙元史研究導論》,是本課題最終成果的序言稿,引起蒙元史界廣泛關注。
二. 劉迎勝的《蒙元帝國與十三——十四世紀的世界》與《華言與蕃音——中古時代后期東西交流的語言橋梁》兩部專著,對《元史》中與中國周邊地區與當時其他其他各地的交往進行探索,引起蒙元史界廣泛關注。
三. 楊曉春的《元明時期漢文伊斯蘭教文獻研究》,對元代入華的色目人群體
四. 本課題組主持的《元史及民族與邊疆研究集刊》已第二次被列入教育部人文社科引文索引來源集刊。
注:2010年立項的重大項目主要填寫2012年6月以來的研究成果情況。
序號 |
成果名稱 |
作者 |
成果形式 |
刊物名或出版社、刊發或出版時間 |
字數 |
轉載、引用、獲獎等情況 |
1 |
《蒙元史與中華多元文化論集》, |
陳得芝 |
論文集 |
上海古籍出版社,2013年。 |
60萬 |
|
2 |
《蒙元史研究導論》,南京大學出版社,2013年。 |
陳得芝 |
專著 |
南京大學出版社,2013年。 |
30萬 |
|
3 |
《蒙元帝國與十三——十四世紀的世界》 |
劉迎勝 |
論文集 |
三聯出版社,2012年 |
30萬 |
|
4 |
《華言與蕃音——中古時代后期東西交流的語言橋梁》 |
劉迎勝 |
論文集 |
上海古籍出版社,2013年 |
30萬 |
|
5 |
《小兒錦研究》 |
劉迎勝 |
專著 |
蘭州大學出版社,2013年 |
115萬 |
|
5 |
《元明時期漢文伊斯蘭教文獻研究》 |
楊曉春 |
專著 |
中華書局,2012年 |
25萬 |
|
7 |
《元史及民族與邊疆研究集刊》,第24輯 |
劉迎勝主編 |
集刊 |
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年 |
25萬 |
來源集刊 |
8 |
《元史及民族與邊疆研究集刊》,第25輯 |
劉迎勝主編 |
集刊 |
上海古籍出版社,2013年 |
25萬 |
來源集刊 |
9 |
《伊斤霍洛——從“大禁地”到“成陵”》 |
陳得芝 |
論文 |
沈衛榮主編:《西域歷史語言研究集刊》第五輯,科學出版社,2012年 |
2萬 |
|
10 |
《蒙元史研究中的歷史語言學問題》 |
陳得芝 |
論文 |
《西域研究》2012年第4期 |
2萬 |
|
11 |
《從“銷金窩兒”到民族熔爐》 |
陳得芝 |
論文 |
李治安、宋濤主編:《馬可波羅游歷過的城市:元代杭州研究文集》,杭州出版社,2012年 |
2萬 |
|
12 |
《元文宗在建康》 |
陳得芝 |
論文 |
《西部蒙古論壇》,2012年第3期 |
2萬 |
|
13 |
《玉山文會與元代的民族文化融合》 |
陳得芝 |
論文 |
《北方民族大學學報》2012年第5期 |
2 |
|
14 |
《長春真人的“西游記”》 |
陳得芝 |
論文 |
《南京圖書館報告會文稿》,《新世紀圖書館》,2012年第1期 |
1萬 |
|
15 |
《<水滸傳>與元末社會》 |
陳得芝 |
論文 |
《南京圖書館報告會文稿》,《新世紀圖書館》,2013年第2期 |
1萬 |
|
16 |
《也談“詐馬晏”——兼論漢語中外來語譯名詞義的演變》 |
陳得芝 |
論文 |
《中國邊疆民族研究》第七輯,2013年12月 |
2萬 |
|
17 |
《日本的蒙古史研究史(1905——1945)》 |
陳得芝 |
譯文 |
《中國邊疆民族研究》第七輯,2013年12月 |
2萬 |
|
18 |
《元統二年(1334)朝廷收還田產事件研究——國家與貴族、寺院爭奪土地斗爭的背后》 |
劉迎勝 |
論文 |
《元史及民族與邊疆研究集刊》,第24輯 |
4萬 |
|
19 |
《宋元時代浙江、福建沿海的巡檢司——兼論元澎湖巡檢司》 |
劉迎勝 |
論文 |
林立群主編:《跨越海洋——“海上絲綢之路與世界文明進程”國際學術論壇文選》,浙江大學出版社,2012年8月,頁186—199。 |
2厄 |
|
20 |
The Taiwan Strait between the Twelfth and Sixteenth Centuries and the Maritime Route to Luzon |
劉迎勝 |
論文 |
Journal of Asian History, Harrassowitz Verlag, Wiesbaden, 2012, No.2, pp. 167—180(原文為英文) |
2萬 |
|
21 |
《玉山草堂與三位《元史》編修者》 |
劉迎勝 |
論文 |
《皖北文化研究集刊》第三輯,2012年10月 |
2萬 |
|
22 |
《元代的海外貿易》 |
劉迎勝 |
論文 |
《青花的世紀——元青花與元代的歷史、藝術、考古》,上海博物館編,北京大學出版社,2013年1月,頁154—183。 |
3萬 |
|
23 |
《波斯語在東亞的黃金時代的開啟及終結》 |
劉迎勝 |
論文 |
《新疆師范大學學報》,2013年,01期,頁70—79。 |
1萬 |
|
24 |
《<元典章·吏部·官制·資品>考》 |
劉迎勝 |
論文 |
《元史及民族與邊疆研究集刊》,第25輯,南京大學元史研究室/民族與邊疆研究院中心主辦,上海古籍出版社,2013年6月。 |
3.5萬 |
|
25 |
《關于編纂“小兒錦”辭源詞典的幾個問題》 |
劉迎勝 |
論文 |
《清華元史》第二輯,頁271—332,商務印書館,2013年6月。 |
3.5萬 |
|
26 |
《元史太宗紀太宗元年訂補》 |
劉迎勝 |
論文 |
《西北民族研究》, 2013年第3期,頁107—116。 |
1萬 |
|
27 |
《<大興國寺記>的作者梁相》 |
劉迎勝 |
論文 |
《紀念王鍾翰先生百年誕辰學術文集》,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2013年8月第1版,第830-837頁。 |
1萬 |
|
28 |
From the Qip?aq Steppe to the Court in Daidu: A Study of the History of Toqtoq’s Family in Yuan China |
劉迎勝 |
論文 |
Eurasian Influences on Yuan China, ed. Morris Rossabi, pub. by Institute of Southeast Asian Studies, Singapore, 2013, pp. 168—177(原文為英文) |
|
|
29 |
《與漢文平行的另一種漢語書面語小兒錦——論回族民間傳統書面語言問題》 |
劉迎勝 |
論文 |
《西北民族大學學報》,2013年第6期,第135—138頁。 |
1萬 |
|
30 |
.《高克恭雜考》 |
劉迎勝 |
論文 |
《元史論叢》第14輯,天津古籍出版社,2014年1月 |
1萬 |
|
31 |
《全球化視角下的古代中國——古代中國與其他文明古國及周邊世界的交流與互動》 |
劉迎勝 |
論文 |
《全球史中的文化中國》,清華國學院編,北京大學出版社,2014年4月,頁31—96。 |
4萬 |
|
32 |
《<元史>卷二<太宗紀>太宗二年紀事箋證》 |
劉迎勝 |
論文 |
《西域歷史語言研究集刊》第七輯,沈衛榮主編,中國人民大學國學院西域歷史語言研究所編,科學出版社,2014年,頁143—154。 |
4.5萬 |
|
33 |
A Study of Kü??n Tarim in the Yuan Dynasty |
劉迎勝 |
論文 |
Chinese Scholars on Inner Asia, ed. Lou Xin, Indiana University Sinor Research Institute Inner Asian Studies, Bloomington, Indiana, 2012, pp. 463-487(原文為英文). |
2萬 |
|
34 |
《元統二年(1334)朝廷收還田產事件研究——國家與貴族、寺院爭奪土地斗爭的背后》 |
劉迎勝 |
論文 |
《元史及民族與邊疆研究集刊》,第24輯,南京大學元史研究室/民族與邊疆研究院中心主辦,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年10月。 |
3.5萬 |
|
35 |
《蒙元時期的歐洲旅行家與“塞里絲誤解”的新定式》 |
華濤 |
論文 |
《紀念王鍾翰先生百年誕辰學術文集》,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2013年 |
1.5萬 |
|
36 |
《〈史集〉中“中國”的名稱及其含義》 |
華濤 |
論文 |
沈衛榮主編:《西域歷史語言研究集刊》第七輯(科學出版社,2014年) |
1萬 |
|
37 |
《〈薩剌姆東使記〉譯注與研究》 |
華濤 |
論文 |
《元史及民族與邊疆研究集刊》(上海古籍出版社,2013年),第26輯 |
1萬 |
|
38 |
“Marginalia to Zhi-zheng Tiao-ge” (《<至正條格>補注六則》) |
特木某 |
論文 |
, Choi Keeho & Ts. Shagdarsurung eds., Mongolica Ulaanbaatarensia, Vol.2, Ulaanbaatar University Press, 2012.(,崔基浩、沙格德爾蘇倫主編《烏蘭巴托蒙古學研究》第2輯,烏蘭巴托大學出版社,2012年) |
2萬 |
|
39 |
《<元史-王艮傳>訂補》 4. 5. |
特木勒 |
論文 |
,《西北民族研究》2014年內待刊 |
2萬 |
|
40 |
《蒙元納憐站道上的黃兀兒月良》, |
特木勒 |
論文 |
《中國史研究》已采用,待刊 |
2萬 |
|
41 |
《元明時期Mekrin部史事考》 |
特木勒 |
論文 |
《民族研究》已采用,待刊 |
2萬 |
|
42 |
《杭州飛來峰元代佛教造像的開鑿過程、開鑿者與造像風格問題——造像題記的綜合研究》 |
楊曉春 |
論文 |
李治安、宋濤主編《馬可波羅游歷過的城市QUINSAY:元代杭州研究文集》,杭州出版社,2012年5月。 |
2.5萬 |
|
43 |
《〈大元通制〉、〈至正條格〉札記三則》 |
楊曉春 |
論文 |
《元史及民族與邊疆研究集刊》第二十四輯,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年10月。 |
2萬 |
|
44 |
《元代回回人分布補考》 |
楊曉春 |
論文 |
《北方民族大學學報》2013年第1期。 |
2萬 |
|
45 |
《略論中國古代都城制度史上之元上都》 |
楊曉春 |
論文 |
《元史及民族與邊疆研究集刊》第二十六輯,上海古籍出版社,2013年12月 |
2.5萬 |
|
46 |
《讀新中國出土元代墓志�!丛贰迪嚓P列傳》 |
楊曉春 |
論文 |
《元史論叢》第十四輯,天津古籍出版社,2014年。 |
2萬 |
|
47 |
《〈華夷變態〉拾零》 |
陳波 |
論文 |
《域外漢籍研究集刊》第8輯,中華書局,2012年 |
2.5萬 |
|
48 |
《元代海道都漕運萬戶府的人事變遷》 |
陳波 |
論文 |
《元史及民族與邊疆研究集刊》(cssci來源集刊)第26輯,2013年12月) |
2萬 |
|
49 |
《元史訂補二題》 |
陳波 |
論文 |
《元史及民族與邊疆研究集刊》(cssci來源集刊)第27輯,( 2014年6月,待刊)。 |
1萬 |
|
50 |
《近世中國的海民集團與王朝鼎革——以東亞海域為中心》 |
陳波 |
專著 |
,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項目結題書稿,“中國南海研究協同創新中心史地平臺文叢”,上海古籍出版社,2014年待出版 |
20萬 |
|
51 |
《元代江南社會研究の現狀と展望―知識人の問題を中心に―》 |
于磊 |
論文 |
《九州大學東洋史論集》40、pp.1-22、2012年 |
2.5萬 |
|
51 |
《江南知識人にとっての宋元交替―徽州における地域の保全と社會秩序の構築》 |
于磊 |
論文 |
《東洋學報》第94巻第2號、pp.31-57、2012年 |
1.5萬 |
|
53 |
于磊、《元代江南知識人の職能化について―儒?醫の関係を中心に―》 |
于磊 |
論文 |
《集刊東洋學》、2013年,第109號、pp.42-62、2013年 |
2萬 |
|
|
《元史王惲傳行年訂誤》 |
毛海明 |
論文 |
《元代文獻與文化研究》,第二輯,北京:中華書局,2013年 |
2.5萬 |
|
|
《史彬事跡鉤沉》 |
毛海明 |
論文 |
《中國史研究》2014年第1期 |
1.5萬 |
|
|
《元代的一個阿兒渾人家庭》 |
毛海明 |
論文 |
《民族研究》2014第2期 |
1.5萬 |
|
課題組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