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研究進展情況
本項目遵照2011年7月18日開題后重新修訂的整體規劃和各子課題的研究綱要進入了正式研究。
自2012年6月開始,整個項目的研究進展順利。總體上,整個項目主要集中在搜集資料(2014年2月底前)和整理資料(2014年6月底前)階段。與項目研究有關的小型研討會、用于資料調研的出差、經費的使用等都嚴格按照全國哲學社會科學規劃辦公室對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的要求和《項目預算表》的規定進行。本項目共計設立了16個子課題,各子課題的研究基本上是與本項目的整體進展同步的。截至目前為止,全部的子課題已經完成了相關資料的搜集和整理,其中,子課題《中國古代體育項目志之角力與摔跤活動部》和《中國古代體育項目志之民間體育活動部》已經完成了項目研究的初稿,并正在做近一步的完善工作。
由于本項目研究的主要對象是中國古代體育項目文化,因而在研究手段和方法上,主要采用的還是古代文獻資料和考古資料的搜集與整理,各子課題在這一工作中進展都極為順利,并都已經完成了資料的收集整理工作。2012年和2013年,由首席專家崔樂泉作為秘書長的中國體育科學學會體育史分會先后舉辦了兩屆全國性的體育文化和體育非物質文化遺產學術研討會,會議要求本項目各子課題的參與人員全部與會,在利用各自的研究成果進行大會交流的同時,還分別就本項目的整體進展與各子課題的進展情況進行了專門研討。通過這樣的學術交流,對經驗和不足做出了分析,為項目下一步的研究奠定了基礎。
本項目是一項基礎性的研究,主要是對古代歷史資料的搜集、整理、分析和研究,整體成果尚未完全成型,因而,除了按照全國哲學社會科學規劃辦公室的要求,于2012年6月向規劃辦提交了《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中期檢查評估表》和《工作簡報》之外,主要是在專業期刊發表了部分相關的研究成果。
在本項目的研究過程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是通過新的資料搜集和整理,發現某些學術上的失誤問題,如子課題《棋牌博弈部》中涉及的著名的“八八象棋”就是一影響極大的重大學術失誤,因為其涉及了棋戲本身的定位問題;此外,由于本研究牽涉的古文獻資料過于龐雜,對材料的篩選難度比較大,同時,讀解難度也比較大,如中國傳統武術所涉及到的拳種流派特別是具體內容太多,而從項目的視角來梳理以拳種流派形態存在的中國傳統武術,確有一些較難處理的問題;再如,研究中所涉及的一些古文字的解讀,如對于甲骨、金文的解讀等,尚需進一步的完善。因而,下一步的工作,我們用較大的研究力量不斷對本項目進行修正與補充。
二、研究成果情況
1、跨文化傳播:武術文化傳播發展的新視角(論文)
本文從跨文化傳播的角度,對如何推動我國武術文化的國際傳播進行了研究探討,以達到中華文化國際影響力不斷增強的新局面。研究提出,跨文化傳播是武術文化傳播發展的重要途徑,文化自信與自覺是武術跨文化傳播發展的基礎。研究結果認為,通過全球本土化、全球整合、民族品牌打造和武術文化產業化等武術跨文化傳播戰略實施,有助于實現武術文化傳播新發展。本文對于認識武術與西方文化的區別有著理論意義與學術價值,對于武術走向世界有著重要的實踐意義。
2、先秦時期射箭運動教育規制研究(論文)
本文通過先秦時期射箭運動教育規制的研究,對學校射箭運動的禮儀培養與教學目標設置進行了分析。研究認為,由于社會對射箭人才的廣泛需求,導致了射箭運動成為先秦學校教育的重要內容。特別在“學在官府”的背景下,當時圍繞學校射箭教育的問題,形成了一整套較為成熟的規范,包括射箭禮儀、射箭技能、射箭場所、射箭師資等等。由此不僅推動了當時學校射箭運動的健康發展,而且也為后世留下了一筆獨特的射箭教育文化遺產。研究認為,先秦時期的學校射箭教育,不僅反映了教育為社會發展服務的基本職能,而且也從一個側面反映了當時那種“國之大事,在祀與戎”的社會背景和風潮。
3、《符號武術》(專著)
本書用五章分述了武術的簡要歷史、重大拳系、本質內容、正統思想、慣性思維。本著述認為,在成熟的中國武術中,其最有文化特色的思想內涵,就是這些對武術產生過重大影響的中國傳統文化。武術技藝知識的多樣性與非標準性,隱藏著傳統中國人完整感悟的認知方式;中國的很多拳種,特別是象形拳,宣告了傳統中國人象形取義的認知方式;很多傳統武術中的太極、陰陽、五行理論,展示了傳統中國人定律類推的認知方式;大量的形象性的動作名稱與流行諺語,彰顯了傳統中國人比喻表達的表達方式。本書在力求全面簡介中國武術的同時,更欲全面而深刻地表現中國武術中所內含的中國文化元素,從而間接地說明中國武術所具有的中國文化符號的價值。
4、身體動作促進文字形成的雙向實證研究——以東巴舞為例(論文)
本文認為,身體動作是祭祀舞蹈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但是早期的文字形成很多是以身體動作的形態為模板而造,因為二者之間一定有著非同一般的特殊關系。通過實地考察和人類學影像記錄、觀察和訪談,發現了它們之間的特殊聯系,這是古代體育項目的源發性元素。這種學術價值不但增強了古代體育運動的文化底蘊,還證實了部分早期文字的形成過程和依據,其影響頗大。
5、喪葬舞獅的人類學調查(論文)
傳統的節慶是舞獅的主要時候,但是我國部分民族地區尚存有在喪葬儀式中舞獅的習俗。本文認為,從這種習俗可以看出,舞獅這種民族傳統體育活動的傳承價值和意義,舞獅技藝的傳承是通過先人祖先崇拜這樣一個重視喪葬文化的活動過程來實現的,它不但傳承和促進了舞獅的技能技術,還給舞獅增添了很多的文化內涵,推至于其他體育活動,這些文化的元素促進了很多體育項目的誕生和發展,直到今天才實現了技術與文化的分野。這樣的觀點十分新穎,也有著較大的爭議和影響。
6、教育雙刃劍下的古代體育項目(論文)
在中國體育理論界,體育項目的研究一直是重點之一,而對于歷史項目的興衰又處于重中之重的地位。長期以來,學者們對這類問題的探討,多半都是在經濟、文化與政治的宏觀視野內進行的,雖然這類研究十分必要,且已經獲得了豐碩的成果,但仍然需要從不同的微觀視角進行深入的討論。本文通過對體育“樂”“教”關系的研究,深入古代體育的理論腹地,對分析體育歷史項目的興衰提供了一種新的說明。
7、古代敦煌狩獵生活小考(論文)
該文提出,敦煌偏居西域一隅,歷史上少數民族林立,民風勇武善騎射,狩獵在古代敦煌民眾的生活中占據重要地位。通過對敦煌文獻和莫高窟壁畫中狩獵材料的釋讀,了解了敦煌狩獵活動從最初的經濟目的逐漸演變為游藝活動,帶有顯著的休閑娛樂色彩。其中,通過對鷹獵游藝的分析,可以看出這一類項目已經成為當時敦煌上層社會的身份象征。
注:2010年立項的重大項目主要填寫2012年6月以來的研究成果情況。
序號 |
成果名稱 |
作者 |
成果 形式 |
刊物名或出版社、刊發或出版時間 |
字數 |
轉載、引用、獲獎等情況 |
1 |
中國古代武藝武術:獨具民族特色的體育運動 |
崔樂泉 |
論文 |
《東方收藏》2012年7期 |
5000 |
轉載37 |
2 |
中國古人的休閑方式 |
崔樂泉 |
論文 |
《東方收藏》2012年7期 |
5500 |
轉載65 |
3 |
古代敦煌狩獵生活小考 |
叢 振 |
論文 |
《敦煌學輯刊》2014年第1期 |
8000 |
|
4 |
跨文化傳播:武術文化傳播發展的新視角 |
崔英敏 黃 聰 |
論文 |
《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13年07期 |
5000 |
轉載282 |
5 |
先秦時期射箭運動教育規制研究 |
周亞婷 羅時銘 |
論文 |
成都體育學院學報,2013年5期 |
8500 |
轉載57 |
6 |
先秦時期射箭官制研究 |
周亞婷 |
論文 |
體育文化導刊 2013年5期 |
5000 |
轉載81 |
7 |
中國古代馬球源流新考 |
李金梅 鄭志剛 |
論文 |
《敦煌學輯刊》2014年第1期 |
8000 |
轉載2 |
8 |
先秦射箭運動的弓箭制作研究 |
周亞婷 |
論文 |
武術科學 2013年3期 |
6000 |
轉載46 |
9 |
宋朝軍隊中射箭運動開展狀況與啟示 |
劉丹婷 |
論文 |
河北體育學院學報2014年2期 |
6000 |
轉載1 |
10 |
宋朝禮射文化研究——以《宋史》為藍本 |
劉丹婷 |
論文 |
武術科學 2013年10期 |
4500 |
轉載16 |
11 |
射箭運動在隋朝的發展研究 |
王銀婷 |
論文 |
體育與研究 2013年28期 |
3500 |
轉載23 |
12 |
射箭運動在金朝的發展研究 |
王銀婷 |
論文 |
體育科技文獻通報 2013年21期 |
5000 |
轉載6 |
13 |
從《宋史》看射箭運動在宋朝的發展研究 |
王銀婷 |
論文 |
體育成人教育學刊 2013年29期 |
6000 |
轉載15 |
14 |
射箭運動在遼代的發展研究 |
王銀婷 |
論文 |
體育成人教育學刊 2013年29期 |
6000 |
轉載3 |
15 |
符號武術 |
喬鳳杰 |
專著 |
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4年6月。 |
20萬 |
|
16 |
Cultural Personality of Chinese Martial Arts |
喬鳳杰 |
論文 |
Asian Sports Science, October 2012,pp.16-23. |
0.6萬 |
|
17 |
Discussion on Wushu Modern Development from Perspective of Promoting Ethnic Unity |
喬鳳杰 |
論文 |
Asian Sports Science, August 2013,pp.1-8. |
0.6萬 |
|
18 |
浦江板凳龍的儀式結構 |
孫喜和 |
論文 |
亞洲區域體育非物質文化遺產論文集,2012.09 |
9千字 |
|
19 |
身體動作與文字形成的雙向實證研究 |
向有明向 勇 |
論文 |
體育科學,2013年4期 |
1.2萬 |
轉載342 引用2次 |
20 |
喪葬舞獅的人類學調查 |
向 勇 |
論文 |
亞洲體育科學,2014年6期 |
0.6萬 |
|
21 |
教育雙刃劍下的古代體育項目 |
龍海霞 |
論文 |
山東體育學院學報2012年8期 |
6000 |
轉載26 |
課題組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