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研究進展情況
1.研究計劃總體執行情況及各子課題進展情況
本項目于2012年10月10日經國家社科規劃辦批準立項,2012年11日30日項目首次資助經費720000元撥付到賬。2013年3月28日,課題組成功舉行項目開題論證會。項目立項一年半來,研究計劃總體執行情況基本正常。
(1)進一步完善項目研究總體框架。項目申報時設計的總體框架包括五個子課題即中華民族傳統社會理想構想、中華民族傳統福利哲學思想、中華民族傳統社會福利觀念、中華民族傳統國家福利制度和中華民族傳統民間福利制度。根據項目答辯專家組提出的“對少數民族福利文化的研究應構成本課題研究的一項重要內容”建議,課題組進行了專門討論研究,形成兩點共識:一是采納答辯專家組的建議,對少數民族傳統福利文化進行專題研究;二是少數民族福利文化不以獨立子課題的方式呈現,研究成果直接融入現有五個子課題中,以避免形成“傳統漢族福利文化”與“傳統少數民族福利文化”的機械區分和邏輯矛盾。
(2)進一步明確項目研究的方法論。根據項目答辯專家組提出的“對中國傳統福利及福利文化概念應有準確或相應范圍的界定,不能簡單照搬西方概念”建議,課題組專門討論了項目研究中的方法論問題。一是明確界定基本概念。結合中國社會福利發展史的實際情況,界定了本項目研究中的“福利”和“福利文化”兩個基本概念的內涵和外延,劃定了研究內容的邊界。二是統一基本研究方法。本項目主要依靠文獻研究方法來呈現中華民族傳統福利文化,要求研究過程中高度重視“原始文獻”(第一手文獻)的收集與運用,盡最大可能收集運用原始文獻(如古籍文獻),參考后人的研究成果(二手文獻)。三是統一研究內容的邏輯結構。課題組認真討論和斟酌了“中華民族傳統福利文化研究”與“中華民族傳統福利文化史研究”的區別,認為雖然兩者關系十分密切,但不能把本項目做成傳統福利文化史研究。基于此認識,決定每個子課題的研究內容統一使用“以橫為主、以縱為輔、縱橫結合”的邏輯結構。例如,“中華民族傳統國家福利制度”的研究,首先要對傳統國家福利制度構成進行分類(橫向),然后再分析各類傳統國家福利制度的歷史演變(縱向),這樣的邏輯結構才能保證既對傳統國家福利制度結構有整體把握,又能透視其歷史演變過程,實現“以橫為主的縱橫結合”。
(3)子課題“中華民族傳統社會理想構想”進展情況。主要開展了四個方面的研究工作:一是收集整理反映中華民族社會理想構想的經典文獻,編制文獻目錄;二是收集整理中華民族傳統社會理想構想的研究成果,在此基礎上撰寫研究綜述;三是擬定中華民族傳統社會理想構想的研究框架,從中華民族傳統社會理想構想的類型、變遷、特征和當代價值等四個維度進行研究。四是開展少數民族社會理想構想研究。指導社會學專業碩士研究生完成一篇碩士學位論文《彝族古代社會理想思想研究》。
(4)子課題“中華民族傳統福利哲學思想”進展情況。主要開展了三個方面的研究工作:一是收集整理反映中華民族傳統福利哲學思想的經典文獻,編制文獻目錄;二是收集整理中華民族傳統福利哲學的研究成果,在此基礎上撰寫研究綜述;三是擬定中華民族傳統福利哲學思想的研究框架,從中華民族傳統福利哲學思想的歷史發展、基本內容、主要特點及其當代價值等四個方面進行研究,重點是中華民族傳統福利哲學的基本內容,包括中華民族的人性思想、仁愛思想、禮義思想、重民思想和公平思想。
(5)子課題“中華民族傳統社會福利觀念”進展情況。主要開展了三個方面的研究工作:一是收集整理反映中華民族傳統社會福利觀念的經典文獻,編制文獻目錄;二是收集整理中華民族傳統社會福利觀念的研究成果,在此基礎上撰寫研究綜述;三是擬定中華民族傳統社會福利觀念的研究框架,從中華民族的社會福利責觀念、社會保險觀念、社會救濟觀念、社會互助觀念和公共福利觀念等五個方面進行研究。
(6)子課題“中華民族傳統國家福利制度”進展情況。主要開展了三個方面的研究工作:一是收集整理反映中華民族傳統國家福利制度的經典文獻,編制文獻目錄;二是收集整理中華民族傳統國家福利制度的研究成果,在此基礎上撰寫研究綜述;三是擬定中華民族傳統國家福利制度的研究框架,重點研究中國傳統的災荒救濟制度、養老福利制度、醫療福利制度、教育福利制度、官辦慈善事業、官吏福利制度、軍人優撫制度和弱勢群體保護制度。
(7)子課題“中華民族傳統民間福利制度”進展情況。主要開展了四個方面的研究工作:一是收集整理反映中華民族傳統民間福利制度的經典文獻,編制文獻目錄;二是收集整理中華民族傳統民間福利制度的研究成果,在此基礎上撰寫研究綜述;三是擬定中華民族傳統民間福利制度的研究框架,重點研究中國傳統的宗族福利制度、村社福利制度、行業福利制度和宗教福利制度。四是發表相關研究成果。在傳統民間福利制度研究中,宗族福利制度研究取得較好進展,公開發表了2篇論文,指導研究生完成2篇碩士學位論文。
(8)“少數民族傳統福利文化專題研究”進展情況。一是收集整理少數民族傳統社會理想構想方面的經典文獻和研究成果;二是收集整理少數民族傳統福利哲學思想方面的經典文獻和研究成果;三是收集整理少數民族傳統社會福利觀念方面的經典文獻和研究成果;四是收集整理少數民族傳統民間福利制度方面的經典文獻和研究成果。
2.調查研究及學術交流情況
主要開展了三個方面的工作:一是在云南部分少數民族地區開展少數民族民間福利制度的田野調查工作;二是各個子課題開展了研究所需文獻的收集整理工作;三是課題組成員參加相關學術會議。主要有“第九屆社會政策國際論壇”(2013)、“第三屆社會福利論壇”(2013)、“2013年中國瑤族學術年會”、“2013年中國人類學民族學年會”和“福利與勞動研討會”(2014)。
3.成果宣傳推介情況
一年半來,本項目研究的重點工作和基礎工作主要是收集整理相關文獻資料,處于項目研究的積累期,公開發表成果較少;因此,沒有舉辦過成果發布會,尚未向國家社科基金專刊投稿。2013年向云南省哲學社會科學規劃辦公室和國家哲學社會科學規劃辦公室報送《工作簡報》1期,主要反映和介紹項目開題論證會的情況。
4.研究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改進措施,研究心得、意見建議
(1)主要問題
一是古籍文獻收集整理存在一定困難。本項目主要依靠文獻研究方法,有的古籍文獻資料難以收集到,需要在研究過程中進一步拓展收集渠道。
二是各個子課題的研究進度不平衡。有的子課題進度快一些,有的子課題進度慢一些,但各個子課題的研究進度與預期設想之間仍然存在一定差距;有的子課題發表了研究成果,有的子課題尚未發表成果;有的子課題研究提綱相對細化和操作化,有的子課題研究提綱需要進一步討論斟酌。
三是課題組內部集中研討不夠。由于課題組核心成員工作單位比較分散,各自承擔的教學或科研任務繁重,主要通過電子郵件和電話溝通保持聯系,集中開會討論次數較少,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研究效率和研究質量。
四是少數民族福利文化研究難度大。該研究專題相當于一個新課題,涉及范圍廣泛,文獻收集整理工作量大復雜,歸納提煉難度較大。
五是成果宣傳推介工作需要加強。反映項目研究進展狀況的《工作簡報》編寫不夠及時,報送數量也不夠;尚未向國家社科基金專刊投過稿件。
(2)改進措施
對照國家社科規劃辦下發的《2012年度國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標項目(第三批)立項通知書》的要求,本項目研究雖然取得了一定進展,但與《通知》要求相比,還存在著差距。本次中期檢查是一個很好的自我總結和自我反省機會,項目組將針對存在的主要問題,采取針對性的有力措施,切實改進研究工作中的不足之處,扎實推進研究工作。
一要進一步提高思想認識。承擔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既是一種榮譽,更是一種責任,必須樹立高度的責任心。要進一步統一全部課題組成員的思想認識,增強課題組成員的責任意識、投入意識和質量意識,為推進項目研究工作奠定堅實的思想認識基礎。
二要加強項目的組織協調。項目首席專家要增加時間和精力投入,加強對各個子課題負責人的指導、支持、檢查和督促,促進各個子課題研究進度的基本平衡;子課題負責人要加強對課題組成員的指導和督促,保障子課題內部研究進度的基本平衡。
三要增加學術研討會數量。通過增加課題組內部研討會集思廣益,共同討論和解決項目研究中的難點問題;通過舉辦專題學術研討會,邀請課題組成員之外的相關專家參會,通過其他專家的智慧來彌補課題組成員的不足,提高課題研究質量。
四要切實做好宣傳推介工作。項目組將確定一名兼職秘書,及時編寫和報送《工作簡報》;要求每個子課題每年向國家社科基金專刊投送1篇反映階段性成果的稿件;加大階段性成果發表力度和宣傳力度。
二、研究成果情況
1.代表性成果簡介
(1)《研究中華民族傳統福利文化的價值和意義》簡介
該文發表于《中國社會保障》2013年第1期。論文從學術價值和實踐意義兩個角度論述了研究中華民族傳統福利文化的重要性,發表后被復印報刊資料《社會保障制度》2013年第4期《觀點集萃》摘要轉載。
(2)《中國傳統宗族福利體系初探》簡介
該文發表于《山東社會科學》2014年第4期。論文提出,中國傳統民間福利體系主要包括宗族福利、村社福利、行會福利和慈善福利等四種形式,宗族福利是中國社會福利史上最為悠久的民間福利形式;中國傳統宗族福利體系主要由宗族救助、宗族養老、宗族教育和宗族醫療四個部分構成,在彌補國家福利不足、保障宗族成員生活、維護宗族內部團結、促進基層社會穩定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3)《宋代宗族福利研究》簡介
本文系首席專家指導碩士研究生完成的學位論文。該文分析了宋代宗族福利形成的原因和條件,論述了宋代的宗族教育福利、宗族養老福利和宗族女性福利,分析了宋代宗族福利的功能、局限及其現代價值。本文系國內社會福利學界第一次對宋代宗族福利進行專門系統的研究。
(4)《明清時期宗族福利研究》簡介
本文系首席專家指導碩士研究生完成的學位論文。本文分析了明清時期宗族福利形成的政治、經濟、文化條件和組織基礎,系統論述了明清時期的宗族養老福利、宗族教育福利、宗族濟貧福利、宗族醫療福利和其他宗族福利(婚喪嫁娶互助福利和宗族救災福利)的形成和內容,總結了明清時期宗族福利的特點、局限及其當代價值。本文系國內社會福利學界第一次對宋代宗族福利進行專門系統的研究。
2.階段性成果清單(見下頁)
注:2010年立項的重大項目主要填寫2012年6月以來的研究成果情況。
序號 |
成果名稱 |
作者 |
成果 形式 |
刊物名或出版社、刊發或出版時間 |
字數 |
轉載、引用、獲獎等情況 |
1 |
研究中華民族傳統福利文化的價值和意義 |
畢天云 |
論文 |
《中國社會保障》 2013年第1期 |
3000 |
復印報刊資料 《社會保障制度》 2013年第4期《觀點集萃》摘要轉載 |
2 |
社會福利公平與底線福利制度建設 |
畢天云 朱 珠 |
論文 |
《云南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3年第5期 |
10000 |
|
3 |
中國傳統宗族福利體系初探 |
畢天云 劉夢陽 |
論文 |
《山東社會科學》 2014年第4期 |
9000 |
|
4 |
中國傳統民間互助養老形式及其時代價值——基于閩南地區的調查 |
高和榮 張愛敏 |
論文 |
《山東社會科學》 2014年第4期 |
9000 |
|
5 |
福利文化:社會保障制度研究的新視角 |
張 軍 |
論文 |
《中國社會保障》 2012年第12期 |
3000 |
|
6 |
從慈悲正義到公民權利:西方福利文化下社會保障制度的歷史演進 |
張 軍 |
論文 |
《學習與實踐》 2013年第1期 |
12000 |
|
7 |
宋代宗族福利研究 |
朱 珠 畢天云 |
碩士學位論文 |
2014年5月完成 未發表 |
80000 |
|
8 |
明清時期宗族福利研究 |
劉夢陽 畢天云 |
碩士學位論文 |
2014年5月完成 未發表 |
65000 |
|
9 |
彝族古代理想社會思想研究 |
易凡慧子 楊樹美 |
碩士學位論文 |
2014年5月完成 未發表 |
4000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