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amp id="sgkyk"><pre id="sgkyk"></pre></samp>
    
    

    舊版網站入口

    站內搜索

    規律和創新:我國網絡輿論引導的必由之路

    陳力丹 周俊2015年07月01日15:55來源:全國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辦公室

    中央網絡安全和信息化領導小組的成立,顯示了我國在保障網絡安全、維護國家利益、推動信息化發展的決心。習近平在小組第一次會議的講話中指出:“做好網上輿論工作是一項長期任務,要創新改進網上宣傳,運用網絡傳播規律,弘揚主旋律,激發正能量,大力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把握好網上輿論引導的時、度、效,使網絡空間清朗起來。”去年他在8.19講話中強調,宣傳要“因勢而謀、應勢而動、順勢而為”。這是我國網絡輿論引導工作的總體思路,既突出目標和要求,也強調方法。網絡輿論引導方法的關鍵詞就是“規律”和“創新”。

    要創新,前提是了解和尊重互聯網規律。只有把握了互聯網運行和發展的基本規律,網絡輿論的引導才能做到順應規律的創新,因為并非新就是創新。從宏觀演進歷程看,互聯網經歷了前Web時代的“機器網絡”、Web1.0時代的“內容網絡”和Web2.0時代的“關系網絡”,正在走向web3.0物物相連的“終端網絡”。新的互聯網時代并不是取代舊的時代,而是疊加之前時代的特征,也會發展出新的表達場景。具體而言,互聯網的哪些“規律”可以帶來輿論引導“創新”的啟示?我們可以從以下四個方面給予論證。

    一、融合的規律:確立全系統引導的理念

    Web2.0造就了“內容網絡”、“關系網絡”、“服務網絡”相互融合;與此同時,自我傳播、人際傳播、群體傳播、大眾傳播、跨文化傳播等人類傳播的基本形態,也在網絡中相互交叉和轉換;信息流通的渠道也融合了門戶網站、論壇博客、社交媒體等多種平臺。Web2.0以來的這些變化,共同指向了互聯網運行的基礎規律——融合。

    媒介融合早已不是新鮮的詞匯,但是互聯網融合不僅發生在新舊媒體之間,而且發生在互聯網演進的每一個環節。最典型的莫過于內容網絡、關系網絡、服務網絡這三種網絡類型之間的融合。內容網絡主要指事實、意見等信息內容的交換和流動,關系網絡則強調網絡傳播者彼此之間的關聯和交互,服務網絡則是與現實生活緊密相聯的網絡服務平臺。

    三種網絡類型的融合直接影響了網絡輿論的發生和發展。熱點事件受到關注,不只是依賴內容層面上議題性質的顯著,或勁爆或戲劇或危急,更有賴于關系層面上傳播路徑、擴散渠道,以及彼此間交織接力所帶來的傳播效力,并涉及到服務網絡層面上與每個用戶關切的現實利益。雖然融合環境下的網絡輿論具有“眾聲喧嘩”的特質,但是這并不意味著網絡輿論引導就無從下手。

    由于融合讓各類傳播形態和網絡類型的界限變得模糊,因此,網絡輿論引導的思路也不能僅僅從單一視角或層面展開,過去傳統媒體那種“高音喇叭”式的宣傳手段已不合時宜。相反,基于融合規律的網絡輿論引導應該特別注意引導的全系統與全方位,將引導方式擴展到融合環境所包含的所有網絡類型、傳播介質、應用平臺,這是網絡輿論引導者應有的基本理念。全系統引導思維實質是用全局眼光治理網絡:既重視內容引導,也重視關系引導和服務引導。

    內容引導是傳統媒體時代常規引導思路,但在新媒體時代,關系引導和服務引導的創新尤為必要。一方面,在關系引導上,政府應當注意社交媒體中強關系和弱關系的差異。強關系是指人與人之間親密度高的關系,是熟人圈子的體現,如微信上的用戶關系;弱關系形容的是指人與人間親密度低的關系,多存在于陌生人或不太親近的人交往中,如微博上的用戶關系。對于強弱不同的關系,網絡輿論引導也需要有所不同:對待微博,要注重借助弱關系促進互動、傳遞更多理性的異質化信息;對待微信,則應多借助強關系集合共識,塑造社會認同。

    另一方面,服務型政府的建設使得服務引導被提上日程。除了傳統的線下服務平臺,政府也應該積極利用新媒體平臺做好政務信息的服務。例如政務微博和微信,都比較注重和網民關系的打造,但卻忽視了有價值信息的發布。各級機關對網絡輿論的內容引導,套話空話太多,缺乏新意和吸引力。這種情形下,就需要用服務引導的方式來彌補內容引導的不足,滿足網民對實在信息的需求,透過網絡的橋梁延伸到現實民生問題,在傾聽的基礎上做出及時、有力回應。如果為了宣傳而宣傳,那么引導效果是會打折扣的。

    二、分享的規律:注重引導的信息屬性與情緒疏導

    互聯網傳播的另一重要規律就是分享。網民在互聯網上不僅分享信息,也分享情緒和情感,尤其在網絡輿論的傳播中,事件的進程總是伴隨著社會情緒的共振。當網民的集體記憶被喚醒、共同的心緒情感或價值觀得到重申,這種情緒分享就很容易發生。

    網民的信息及情緒的分享是不可阻擋的趨勢,簡單地刪除和隔絕無濟于事,還可能會產生逆效果。因此,基于分享規律,網絡輿論引導就需要在甄別分享的信息屬性、疏導分享的負面情緒上進行創新。網民分享的信息類別和質量不同,存在魚龍混雜的狀況,網絡治理不宜不加分辨地一刀切。網絡管理部門應該將網民的建設性意見、情緒宣泄、利益訴求意見和違法言論區別對待,分而治之,順勢而為,謹防出現“潑水的時候也把孩子潑出去”的后果。

    目前方興未艾的大數據分析范式為網絡輿論引導提供一個創新思路。基于數據挖掘、語義分析、時間序列分析、情感分析等方法,將非結構化的數據和信息結構化,過濾掉無用的噪音信息,保留最能夠反映網民真實意見的信息,這為甄別信息屬性和把握網民情緒提供了可能的路徑。借助大數據對網絡輿論的分析,更可以從宏觀層面把握整個網絡情緒的走向,從而描繪網絡輿論表達者的“社會關系網絡”和“心理文化地圖”,有的放矢地進行輿論引導。

    此外,引導的過程本身也需要借鑒和吸收網民分享的信息,而不是機械地自上而下地引導。在互聯網分享規律的運行下,網民分散的意見也會在去偽存真中留下理性、科學、良性的共識菁華。網絡輿論引導者吸納、借鑒這樣的群體智慧,本身也是一種分享的行為。而在不實信息的傳播中,網民的分享會形成相互糾錯的無影燈效應,發揮網絡謠言自凈化功能,反而可以省去傳統輿論引導中刪帖、辟謠的無意義之舉。因此,網絡輿論引導者還應盡力保障網民的分享空間,以分享促進引導。

    三、個體的規律:讓民意表達通道各擔其責

    Web2.0時代,網絡傳播的格局由“大眾門戶為中心”轉向“個人門戶為中心”。以往網絡信息的生產者主要來自于各大新聞門戶網站,作為個體的網民的力量并不突出。然而,隨著社交媒體的出現,UGC(User Generated Content)內容成為主流,自媒體開始主導網絡信息的生產。個體與個體之間的互動增強,“人人都有麥克風”的現實促使網絡輿論也更容易在公共討論中匯聚起來。尤其是以微博、微信為代表的社交媒體的出現,進一步激發了網民對公共議題的參與熱情,網絡圍觀已成常態,由此出現了大量引發網民圍觀的熱點事件。

    其實,社交媒體(social media)最初的功能是維護和經營人際關系,開辟新的社會交往的方式,像Facebook和Twitter即是如此。在轉型中國的背景下,活躍的個體賦予了社交媒體更多參政議政、民主協商的功能。為何在西方國家主要被用來社交娛樂的社交媒體,在中國的熱點事件中卻成為表達意見、訴求,甚至抗爭的“廣場”?究其原因,在于整個中國社會的民意表達體系不盡合理、完善:傳統媒體對敏感話題的自我審查和回避、司法等部門訴求渠道的程序繁瑣和間歇失靈、線下公共領域場所的缺位……相較這些表達渠道而言,低成本、高效率的互聯網難免會成為相關個體的意見表達的首選。

    社會安全閥理論認為,社會積累的負面、沖突、緊張等情緒,如果長期得不到釋放,情緒不斷堆積,便會產生許多社會問題。一個社會,需要設置一類經常化的、制度化的通道,及時排泄累積的不滿情緒,以保障社會運轉的安全。在當前的社會轉型時期,由于其他安全閥的渠道不夠暢通,如最常見的媒體和司法渠道,致使民意都集中擠向了網絡這個單一的渠道,輿情的常態爆發也就在所難免。

    因此,在“個體門戶”作為中心的時代做好引導網絡輿論的工作,就需要在引導的指導思想上創新:讓所有的民意表達渠道都回歸自己的本位,各盡其責。大眾傳媒應該提供表達公眾利益的機會,不避敏感問題的報道;司法部門則應簡化程序、提升效率,給網民常態和合法的申訴渠道,確保公平正義;政府部門應開辟更多收集底層民意的渠道,搭建市井、社區與政府官員對話交流的論壇;社交網絡上的自媒體則可以卸下包袱、回歸原初的社交功能。網絡輿論引導者和相關部門,應該保持日常泄壓閥的暢通,社交媒體才會成為真正社交的平臺,網絡輿情的壓力傳導態勢自然會逐步得到紓解。

    四、連接的規律:建立線上發現和線下治理的體系

    連接是互聯網誕生的核心理念,也是網絡傳播的重要規律。在整個互聯網的物理架構設計上,任意兩個節點之間都是可以連通的,這可以使各類網絡傳播渠道之間存在連接的可能。如果封鎖其中某些節點,信息的傳播并不會因此受到控制,依然有傳播的渠道和空間。尤其是對一些敏感信息而言,網絡的連接特質使其經常出現“愈封鎖愈傳播”、“抽刀斷水水更流”等情況。傳播學中有一種“禁果效應”,即越被封鎖、不想被公眾知曉的信息,越容易激發人們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反而會有更多人想辦法突破封鎖、主動搜尋。基于互聯網連接的優勢,“禁果效應”在敏感信息的傳播中不斷得到驗證。

    從連接規律來看,用刪帖的方式應對洶涌的網絡輿論,顯然是被動和低效之舉。此處渠道中被刪除的帖子,轉瞬便在彼處的渠道中復活,信息如流水一樣選擇不同的通道哪怕繞道而行,終會仍會在渠道接力中抵達有信息需求的公眾那里。因此,線上刪除和線下懲戒的傳統網絡治理方式亟待摒棄。相應地,順應連接帶來的連通景象,創新網絡輿論引導的方式,就必須建立線上發現和線下治理的體系。

    在網絡輿論發酵中,連接不僅包括整個互聯網架構和節點的相連,也包括卷入輿情事件的人物、話語、地點、時機、環境等相關要素之間的關聯。任何網絡輿論的形成,都受到多種要素的共同要素的影響,如同“力的平行四邊形”一樣,左右輿論發展與走向的自在力量也是多元的。只有挖掘這些要素之間的聯系,尋找到這些要素所塑造的輿情熱點的方式,把握同類輿情事件的生成土壤,才能夠發現引發輿情背后事件的真正原因。從網絡輿論中的連接出發,引導者才會既看到樹木的基礎上又看見森林,才會在一角冰塊之下觸摸到隱藏海面之下的冰山。

    虛擬世界的輿論反映的是現實世界的問題,輿情是社會轉型中各類問題與矛盾的線索,要想治理好線上的輿情,要從解決好線下問題開始。用簡單刪帖圍堵、封鎖信息的方式來應對輿情,只能是“揚湯止沸”。一起輿情事件可能暫時壓下去了,日后還會有更多起輿情危機出現,因為觸發輿情的同類事件沒有得到有效治理。相關部門,而不僅僅是宣傳部門或網絡管理部門,唯有用連接的思維找到引發輿情的線下問題,正視并解決這些難題,或變革不合理的制度,或出臺解決問題的法律,才有可能“釜底抽薪”般地為輿情降溫。

    互聯網運行規律中的融合、分享、個體、連接,改變了我國公眾的表達現狀,也蘊含著網絡輿論引導創新的機會和策略。過去以打壓的姿態對待非主流意見、以敵視的心態封堵信息路徑、以封閉思想來控制輿論,都是有違互聯網規律的治理思路。只有尊重和順應互聯網的基本規律,運用全系統的引導思維、注重網上信息屬性和情緒疏導、暢通其他常態的訴求渠道、發現并專注解決線下的根源問題,才能夠在創新的網絡輿論引導中保持中國互聯網的活力。

    (陳力丹為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教授,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微博微信公共事件與社會情緒共振機制研究”(項目編號:13&ZD182)的首席專家;周俊,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副教授,項目子課題負責人,本文通訊作者。)

    (課題組供稿)

    (責編:實習生、張文卓(實習生))
    中文无码久久精品| 精品亚洲视频在线| 亚洲精品自在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无码aⅴ嫩草| 精品国偷自产在线视频99| 久久91精品国产一区二区| 国产伦精品一区二区三区视频猫咪 | 青草久久精品亚洲综合专区| 久久国产精品一国产精品金尊| 999成人精品视频在线| 国产一区精品视频| 精品无码久久久久久久久| 2021国产成人午夜精品| 99re在线视频精品| 精品国产综合成人亚洲区 | 国产精品人成在线播放新网站 |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 九九视频精品在线| 国产看午夜精品理论片| 久久人午夜亚洲精品无码区| 国产精品久久波多野结衣| 91久久精品国产免费一区| 午夜天堂精品久久久久| 九九热在线视频观看这里只有精品| 精品亚洲成α人无码成α在线观看| 国产一区精品视频| 国产亚洲蜜芽精品久久| 国产精品久久久小说| 国产精品成人一区二区三区| 欧洲精品一卡2卡三卡4卡乱码| 国产微拍精品一区二区| 国产精品无码一区二区在线观| 亚洲精品中文字幕| 亚洲欧美国产精品专区久久| 青娱分类视频精品免费2| 国产亚洲精品VA片在线播放| 色综合久久精品中文字幕首页| 国产精品第13页| 精品午夜福利无人区乱码一区 | 亚洲精品国产自在久久 | 2021在线观看视频精品免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