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錄
課題組對浙江、湖南多地進行病死豬無害化處理長效機制試點調查
課題組首席專家李燕凌教授應邀赴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訪學與研究
課題組對浙江、湖南多地進行病死豬無害化處理長效機制試點調查
震驚中外媒體的“黃浦江浮豬”事件發生后,李燕凌教授主持的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突發性動物疫情公共危機演化機理及應急公共政策研究”課題組于2013年3月、4月、6月和7月先后四次趕往上海市、浙江省進行實地調查研究。在調查研究基礎上,課題組撰寫了《建議對病死豬無害化處理補助政策進行重大改革》和《“黃浦江浮豬”事件應急處置調研報告》。2013年8月5日、12月18日,中央農辦陳錫文主任先后兩次批閱政策建議和調查報告,要求相關部門領導同志參考。農業部2013年9月在全國19個省212個縣開展無害化處理試點工作,著手建立病死豬無害化處理長效機制。2014年中央一號文件首次將“支持開展病死畜禽無害化處理”作為建立農業可持續發展長效機制的重要舉措。為追蹤調查“黃浦江浮豬”事件應急處置后續效應,深入了解落實中央一號文件及農業部“病死豬無害化處理長效機制試點”情況,課題組2014年4月至8月期間,先后多次組織力量對浙江、湖南兩省17個縣(市、區)進行實地調研,其中8個縣(區)屬于農業部“病死豬無害化處理試點工作縣(區)”。
2014年4月中旬,課題組前往浙江省嘉興市所屬的平湖、嘉善、南湖、秀洲、海鹽等5個縣(區)開展調研,這5個縣(區)均屬農業部“病死豬無害化處理長效機制試點”縣(區)。課題組對去年“黃浦江浮豬”事件發生后走訪過的平湖雙橋村、高馬村、新埭鎮星光村、南陽村以及嘉善縣進行回訪調查,并在嘉興市區的南湖區、秀洲區對街頭消費者、報刊亭、菜市場等進行問卷調查,隨后深入嘉興市海鹽縣實地走訪,獲取大量一手資料和最新數據。2014年5月,課題組到長沙縣、雙峰縣進行調查。2014年7月至8月間,課題組成員先后赴湖南省芷江縣、吉首市、古丈縣、綏寧縣、武岡市、新寧縣、瀏陽市、汝城縣、岳陽縣、湘陰縣等10縣(市)展開調研。瀏陽市、長沙縣、雙峰縣也是農業部“病死豬無害化處理長效機制試點”縣(區)。課題組所到之縣均組織了政府相關部門負責人座談會、鄉(鎮)干部和村民座談會,并深入養殖企業和農家進行深度訪談,察看了病死豬無害化處理現場及設施運行情況。課題組對17個縣(區)4個多月實地調研后發現,雖然農業部試點效果較為明顯,但各地病死豬無害化處理工作任重道遠,突發性動物疫情公共危機應急處置機制建設不可懈怠。
(一)落實試點方案,創新長效機制
一年多來,各試點縣(區)認真落實農業部農醫發[2013]31號《建立病死豬無害化處理長效機制試點方案》的通知精神,積極探索建立長效機制。
1.探索病死豬無害化處理有效運行機制
各地充分發揮政府與企業兩個積極性,采取多種模式創新病死豬無害化處理有效運行機制。海鹽縣一方面加強對10000頭以上的生豬規模養殖場、養殖小區、合作社及龍頭企業養殖過程中的病死豬無害化處理進行監管,另一方面政府正在積極興建動物衛生處理中心,對中小型養殖場和散養戶及其他環節產生的病死豬進行無害化集中處理。湘陰縣引進大型養殖企業“溫氏集團”建立“湘陰縣溫氏小北湖種豬場”,采用虛擬結算制度,帶動當地200多個農戶,建成公司加農戶的湘陰“六統一”安全環保型無害化處理模式。該模式由溫氏種豬場向農戶統一提供種豬(農戶養殖規模必須在200至500頭之間),統一提供飼料并進行飼養技術指導,統一進行動物防疫、統一收集處理死豬、統一處理糞便污染、按訂單價格統一收購出欄豬。
2.探索建立完善的病死豬收集體系
嘉善縣按照“屬地管理”要求,組建以鎮(街道)為單位的“三廢”(干糞、沼液、病死動物)收集處理服務隊伍,形成網格化收集、運輸、處理、監管等“一條龍”的管理服務體系。
3.因地制宜選擇適宜的無害化處理方式
瀏陽市在年生豬出欄逾萬頭的百宜原種豬有限公司、原生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分別建設兩套高溫高壓化制和生物發酵制肥工藝生產線,集中處理死豬和糞便污水,并與養豬場周邊的生態疏菜園、生態水果園、生態花卉園一起建成有機循環農業,污染防治效果十分明顯,河流上游水源地環境得到有效保護。嘉興市采用病死豬“熱解炭化”無害處理新技術效果良好。采用熱解炭化法,每噸死畜的處理成本僅需1000元,每噸病死動物還可產生160公斤生物質炭,市場售價達600元/噸 。
4.加強對病死豬無害化處理工作的監管
嘉興市政府組織“拉網式”集中防疫和專項防控行動等一系列措施,并建立了一整套病死豬處理監督與舉報制度,在黃浦江上游沿河各地按照行政區界限在河道上打樁、布網、設攔污站,劃分河道清理責任,長期組織專門人員檢查、清理管轄區域內的漂浮死豬等污染物。嘉善縣建立動物疫病可追溯體系,利用浙江省“動物標識及動物產品追溯平臺”及嘉善縣內“縣、鎮(街道)、村三級電子管理平臺”等信息化平臺,提升了對病死豬無害化處理工作的信息化監管水平。瀏陽市深化病死豬無害化處理監管體系改革,加強養殖企業無害化處理主體建設,迅速形成“政府牽頭、企業主體、群防群控”的新體系。縣政府動物衛生監督機構對萬頭以上生豬規模養殖場實施定期抽查,對村集體分散建設的病死豬化尸窖定期組織檢查、督促清理。
5.嚴厲打擊經營病死豬行為
各地普遍加強了生豬交易市場監管,竭力防止病死豬流向餐桌引起食品安全事件發生,防止病死豬傳播動物疫病,保障動物源性食品安全和畜牧業健康發展。雙峰縣、武岡市、岳陽縣等由公安部門牽頭,組織食藥、農業、環保、城管等多部門共同參與,嚴厲打擊經營病死豬行為,定期通報打擊結果,并向社會公布。
6.大力推進標準化規模養殖
為了防控大量病死豬聚集可能導致的公共衛生事件爆發,各地普遍加強了對粗放式養豬模式的改革,從源頭上預防生豬疫病大爆發引致公共衛生事件。課題組在17個縣(區)共調查了不同規模類型的生豬養殖戶679家,平均養殖規模達年出欄422頭,比去年課題組在浙江、湖南兩省調查的情況有了較大的提高。一年來,嘉興市畜牧業轉型升級被提到了農業發展“重中之重”的位置,采取了控制養殖總量,因地制宜劃定禁養區、限養區,拆除禁養區及違章豬(禽)舍。長沙縣折除、外遷散養戶近千家,大力推進標準化規模養殖。長沙縣財政大力扶持生豬養殖戶轉型,幫助禁養區轉型養豬戶發展疏菜、花卉種植業,加快推動養殖業標準化、規模化、生態化、科學化發展。
(二)試點工作中仍然存在的幾個突出問題
1.病死豬收集體系建設亟待完善。按照農業部《建立病死豬無害化處理長效機制試點方案》要求,各地情況不容樂觀。課題組所到之地很少看到配備專用運輸車及相應的設施設備,病死豬收集點建設嚴重滯后,特別是在年出欄5000~10000頭的生豬規模養殖場,幾乎沒有看到一座存放病死豬的小型冷庫,鄉鎮或村臨時收集以及就近處理生豬散養戶病死豬的能力仍然較低。
2.病死豬無害化處理監管重點不突出。在落實農業部試點方案過程中,許多地方沒有把握住加強動物衛生監督機構對病死豬無害化處理工作監管的重點,特別是對萬頭以上生豬規模養殖場和無害化處理廠,基本上沒有派出專門人員負責無害化處理監管工作,也沒有建立起較為完備的生豬規模養殖場防疫檔案、冷庫及無害化處理設施等監管機制。
3.病死豬無害化處理財政補助政策落實困難。一是核實病死豬數量困難。課題組調查的湖南10個縣(區)都反映,上報的病死豬數量都未能得到認可,上級主管部門幾乎無法核實。因此,中央財政撥付的補助資金也沒有按縣(區)上報的病死豬數量執行政策。二是地方財政配套很難落實。多元化的投入機制難以建立,病死豬無害化處理工作經費十分拮據。三是沒有散養戶補償渠道,鄉村集中建設處理設施缺乏經費,因此,散養戶的病死豬無害化處理工作非常艱難。
4.區域合作治理機制建設刻不容緩。課題組調查的17個縣(區)都有反映(特別是黃浦江流域的嘉興市各區縣),各地加強對病死豬無害化處理工作的問責十分必要,也初顯成效,但是,建立以河流流域跨界綜合治理為目標的“病死動物無害化處理區域合作治理機制”更是長遠大計。嘉善縣、海鹽縣動物衛生監督部門的同志反映,目前“各家自掃門前雪”的病死豬處理及監管機制,始終沒有解決好病死豬疫病傳染的“負外部性”問題,給誘發大規模突發性動物疫病公共衛生事件留下嚴重隱患,很擔心會出大問題。
課題組首席專家李燕凌教授應邀赴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訪學與研究
應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人文與社會科學學院院長劉宏教授邀請,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課題組首席專家李燕凌教授將于2014年8月起前往該院“公共與全球事務系”進行為期一年的訪問學習與研究。李燕凌教授此次應邀赴南洋理工大學訪學與研究,是湖南農業大學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突發性動物疫情公共危機演化機理及應急公共政策研究”課題組與南洋理工大學開展雙邊合作交流的重要內容,也是湖南省人力資源與社會保障廳支持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研究、選派高層次緊缺人才出國訪問學習的重要項目。李燕凌教授在南洋理工大學訪學期間,將主要針對新加坡在公共衛生政策、動物檢疫與防疫、公共衛生突發事件應急處置等方面的公共政策,與南洋理工大學同行學者進行深入學習交流,并對歐美、東亞和東南亞部分國家進行實地調查研究。
湖南農業大學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突發性動物疫情公共危機演化機理及應急公共政策研究”課題組與南洋理工大學開展雙邊合作交流始于2013年。為了深入了解國外、特別是東南亞國家在突發性動物疫情公共危機事件應急處置中的公共政策,2013年12月30日,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編號11&ZD171)課題組邀請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人文與社會科學學院公共與全球事務系首席專家何包鋼教授,到湖南農業大學公共管理與法學學院進行學術交流。何包鋼教授與李燕凌教授在湖南農業大學共同組織了“突發事件處置與協商民主學術研討會”。何包鋼教授做了題為“如何讓民主協商成為社會沖突解決機制”的主題報告,李燕凌教授做了“突發性動物疫情公共危機事件中的社會群體反響及其干預機制”學術發言。來自湖南大學、湘潭大學以及湖南農業大學的專家、學者、研究生等共計60余人聽取了報告并積極參與研討。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在國家應急管理體制、政府危機管理、社區應急管理與完善基層應急管理體制、突發事件中信息發布和新聞媒體管理、公共危機事件中心理干預、預警信息發布技術、應急預案演練與評估等方面的研究處于國際領先水平。在過去十幾年里,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與我國許多政府部門、大型企業、高等學校開展過應急管理人才培訓、公共危機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合作研究。
報:全國哲學社會科學規劃辦公室,中央農村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農業部,全國哲學社會科學規劃辦公室成果處,農業部畜牧司,農業部獸醫局,教育部社科司,湖南省政府辦公廳,湖南省哲學社會科學規劃辦公室,有關領導和專家。
(課題組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