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提要:
2015年4月25日上午,由張明富教授作為首席專家承擔的國家社科基金2014年度重大項目“明清商人傳記資料整理與研究”(項目批準號:14ZDB035)開題報告會在學校桂園賓館金桂廳舉行。
會議第一階段由學校社科處處長鄭家福教授主持,西南大學副校長丁忠民教授、重慶市社會科學聯合會陽奎興副主席先后致辭,對項目的開題表示祝賀,并提出了要求和希望。第二階段由開題報告會指導專家組組長、中國明史學會副會長、南京大學歷史文化學院范金民教授主持。專家組成員有中國明史學會副會長、江西師范大學歷史文化學院方志遠教授,中國明史學會副會長、西北師范大學副校長田澍教授,人民出版社尹選波編審,國家圖書館出版社副社長殷夢霞編審。項目組成員、學校相關職能部門相關人員、市內兄弟院校和歷史文化學院的老師及博士、碩士研究生,共計40余人參加開題報告會。
首席專家張明富教授從研究現狀、選題價值、主要研究內容、研究思路、研究方法、重點難點、預期目標等九個方面做了開題報告。各位專家認真聽取了報告,充分肯定了該選題的學術價值和現實意義,認為課題整體設計科學合理,研究指向明確,可操作性強,課題組陣容強大。同時指出,課題研究工作難度較大,任務繁重,可適當調整預期目標。各位專家還就傳記資料的搜集范圍和路徑、傳記資料研究與現實的結合、課題組成員任務的落實等,提出了建設性的意見。首席專家張明富教授對開題論證做了簡要回應,表示將認真吸收和消化專家們的意見和建議,進一步完善研究方案,充分調動課題組成員的積極性,確保如期完成項目研究任務。與會的課題組成員也做了發言,表示積極支持課題的研究工作。氣氛熱烈而隆重。開題論證會取得圓滿成功。
下午,課題組成員就項目實施進行了專門研討。
《明清商人傳記資料整理與研究》開題報告
一、國內外研究現狀
明清兩朝(1368——1911)既是中國古代商品經濟發展的重要階段,也是古代經濟向近代轉型的關鍵時期。大批農民、儒士棄農棄儒經商,商人數量超邁前朝,地域商幫非常活躍,對當時的政治、經濟、文化均產生了重要影響。商人傳記資料大量出現于這一時期及民國時期的方志、文集、筆記、譜牒、碑刻等各種文獻之中。然《二十五史》中的《明史》、《清史稿》皆未為商人立傳。
明清商人引起較為廣泛的關注始于20世紀初,迄今已有百余年的歷史。綜觀明清商人的整個研究歷程,可大致劃分為三個階段:20世紀初至50年代,是研究的開創期;60至70年代,是研究的沉寂期;20世紀80年代至今,是研究的發展期和繁榮期。經幾代學者的不懈努力,已取得斐然成績,佳作迭現,論著達數百篇部。最具代表性的有:傅衣凌《明清時代商人及商業資本》、藤井宏《新安商人研究》、寺田隆信《山西商人研究》、余英時《中國近世宗教倫理與商人精神》、張海鵬等《中國十大商幫》、唐力行《商人與中國近世社會》、張海鵬等《徽商研究》、張正明《晉商興衰史》、方志遠《江右商幫》、陳支平《民間文書與明清東南族商》、黃鑒暉《山西票號史》、張守廣《超越傳統——寧波幫的近代化歷程》、李剛《陜西商幫史》、黃啟臣《明清廣東商人》,等等。其研究涉及明清時期的各主要商幫。但全面、系統地搜集、整理與研究明清商人傳記的著作尚付闕如,商人傳記僅在為數不多的幾部資料集中有所收錄,這主要包括:
1.《明清徽商資料選編》,張海鵬、王廷元主編,39萬余言,是國內第一部關于徽商的資料集,收錄了大量徽州商人的傳記。
2.《明清晉商資料選編》,張正明、薛慧林主編,20余萬字,收錄了不少山西商人的傳記。
3.《山西票號史料》,中國人民銀行山西分行、山西財經學院編,共110多萬字。收錄了票號經理及出資人的傳記。
4.《明清佛山碑刻文獻經濟資料》,廣東社會科學院歷史所編,也收錄了少量廣東商人的傳記。
這些資料集雖匯集了為數不少的明清商人的傳記,給研究者提供了諸多方便,但也存在不足:
一是所收商人傳記僅限于徽商、晉商和廣東商人,且也未能盡數收錄,有不少遺漏;
二是皆按主題分類編選,如資本來源、經營行業、資本出路、政治態度、學術文化等。編選者根據主題需要,對傳記多有刪節,難窺全貌;
三是對商人傳記本身缺乏研究,沒有對傳記文本作深度解讀,只是進行了斷句和標點。
這些不足對明清商人研究走出地域商幫的研究范式形成了制約,影響了明清商人整體研究的進一步深入。故對現存方志、文集、筆記、譜牒、碑刻等文獻所載明清商人傳記資料進行系統整理與研究甚為必要。
二、選題價值
商人傳記資料,是指以翔實史實記述商人生平事跡的資料,也可稱商人史傳。一般由他人記述,亦有自述生平的自傳。明清商人傳記的類別較多,既包括方志人物傳、筆記、譜牒及私家所修史書中記述商人生平事跡的傳記,也包括方志藝文志、文集、碑刻中商人的墓志銘、墓表、壽序、行狀等。其數量之大超過以往任何一朝。本課題以記述明清商人生平事跡的傳記資料為整理與研究的對象,其學術價值和現實意義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本選題研究在文獻整理方面具有重要學術價值
明清商人傳記資料分散于卷帙浩繁的方志、文集、筆記、譜牒、碑刻等文獻之中。本選題研究的任務之一,即是從上述5類文獻中盡數輯錄出明清商人傳記,相互校勘,厘正傳記資料訛誤,并對每篇商人傳記予以現代標點和簡明注釋,出版一套《明清商人傳記資料輯釋》,制作《明清商人傳記資料數據庫》。這是對明清商人傳記資料的一次全面、系統的整理,在國內外學術界尚屬首次。無疑,對商人文獻的整理是一次有力的推動,在文獻整理方面具有重要的學術價值。
2.本選題研究可拓展中國史學史的研究領域
傳記這一文體,源遠流長,產生于先秦,以后歷代不斷發展。商人傳記也是如此。本選題研究的另一任務,即是對學術界少有涉及的明清商人傳記進行專門研究,分析明清時期商人傳記大量出現的社會文化背景,考察明清商人傳記的史料來源,研究明清商人傳記作者群體的構成及其撰寫商人傳記的目的、動機,以評估其史學價值。這是對中國史學史研究領域的新拓展,對推動中國史學史學科的發展具有重要價值。
3.本選題研究可推動明清商人研究的進一步深化
明清商人傳記是明清商人研究的基本資料,然極為分散,不便于查閱和使用。從某種程度上說,明清商人傳記的這種分散狀況制約了明清商人研究向縱深的發展。本選題研究將匯集現存所有的明清商人傳記,并標點、注釋,編纂《明清商人傳記資料輯釋》,制作《明清商人傳記資料數據庫》,可極大的方便研究者對明清商人傳記資料的整體的占有和使用,有助于對明清商人予以整體把握和弄清明清各地方商人的共性與個性,有助于推動對明清商人更加準確的認識。
4.本選題研究對推動中國古代史、中國社會史、中國經濟史研究也具有重要價值
明清商人是明清社會的一個重要群體,其活動對明清時期的政治、經濟、社會文化都產生了極為重要的影響。因此,明清商人歷來就是中國古代史、中國社會史、中國經濟史研究的重要內容。明清商人研究的發展勢必帶動中國古代史、中國社會史、中國經濟史研究的進一步深入。故本選題研究雖以明清商人傳記為對象,但對推動中國古代史、中國社會史、中國經濟史研究亦具有重要價值。
5.本選題研究可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完善和發展提供歷史借鑒
明清商人傳記資料內容豐富,既記載了明清商人的生平,也有對商人經營活動及經營管理思想、商業道德的生動描述。雖“古”今懸隔、時代變異,但仍是一筆珍貴的、可借鑒的文化遺產!因為今天的商人是歷史時期商人的發展,新時期社會主義商業文化的建設也離不開對傳統商業文化的批判性繼承。因此,本選題研究的現實意義也是明顯的。通過對明清商人傳記資料的整理與研究,可吸取其時代性的精華,“古為今用”,使之成為當今企業文化建設和市場主體精神塑造的文化資源,服務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完善和發展。
三、研究的主要內容
本課題的研究對象為散見于方志、文集、筆記、譜牒、碑刻等文獻中的明清商人傳記資料,主要研究內容由明清商人傳記資料輯纂、明清商人傳記資料校勘注釋、明清商人傳記研究三個部分構成,共分為五個子課題:
1.子課題一:方志所見明清商人傳記資料輯釋。現存方志未有確數。據大致統計,全國現存方志8200多種。其中,明代近千種,清代近六千種,民國千余種。方志包括風俗、物產、選舉、人物、職官、藝文等子目。本子課題將從方志的人物傳、藝文志中,全文輯出所載明清商人傳記資料,以省級行政區劃為基本單元,下分府縣,按商人生活時代先后進行編纂,并對商人傳記逐篇標點、注釋。
2.子課題二:文集、筆記所見明清商人傳記資料輯釋。現存明清文集的數量,也沒有全面的統計。有人估計,留存至今的明人文集在千種以上;清人文集數量更大,不下二、三千種。文集中的壽序、傳、墓志銘、墓表、祭文、行狀、碑碣中有不少對社會下層人物如商賈生平事跡的記述。明清筆記繁多,筆記多記一朝、一代、一地的見聞,包括掌故、民情風俗和人物傳記等。本子課題將現存明清文集、筆記中所載的商人傳記資料全文輯出,并予編纂、校釋。原則、方法與方志同。
3.子課題三:譜牒所見明清商人傳記資料輯釋。譜牒是記述氏族或宗族世系的史書,又稱族譜、家譜、宗譜等,傳記資料豐富。明以前的譜牒早已佚亡殆盡,明代也所存寥寥,現在能夠見到的多為清代和民國年間所修的家譜、族譜。本子課題將通過文獻調研和田野調查的方法獲取,并全文輯錄出明清家譜、族譜中所載的明清商人傳記。整理方法與前同。
4.子課題四:碑刻所見明清商人傳記資料輯釋。明清碑刻資料已有一些為金石志和地方志著錄;清人編有《石刻錄》。但也大量未著錄者,分散各處。目前,已有不少碑刻整理出版。本子課題的任務就是采取文獻查閱和田野工作法,獲取這些資料,并全文輯錄出其中所載的明清商人傳記資料。整理方法與前同。
5.子課題五:明清商人傳記研究。關于明清商人傳記研究的論著很少,目前只有耿傳友的《汪道昆商人傳記研究》(安徽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2年)、《論明清徽商傳記的歷史價值與文學價值》(《南京師大學報》2012年第2期)2項成果。這2項成果在明清商人傳記研究方面具有開拓性,但其研究僅局限于徽商,且不是純粹的歷史學研究。故對明清商人傳記進行研究的空間較大。本子課題主要研究明清商人傳記大量出現的社會背景、明清商人傳記的校勘與考異、明清商人傳記的史料價值、明清商人傳記的書寫模式及特點、傳記中所見明清商人經營智慧集萃等。
四、研究總體思路和研究路徑
1.總體思路
明清商人傳記資料散見于方志、文集、筆記、譜牒、碑刻等文獻,迄今尚無一部匯集明清各地商人傳記的著作。對明清商人傳記本身更是缺乏研究。本課題擬在吸收、借鑒已有相關研究成果的基礎上,組織本課題組成員全力以赴,從方志、文集、筆記、譜牒、碑刻等文獻中完整地輯錄出明清商人傳記資料,運用歷史學、文獻學、社會學、心理學等多學科理論和方法進行系統的整理與研究。在研究過程中,實行總課題負責人協調統籌下的子課題負責人負責制,充分調動各子課題負責人及成員的積極性、創造性,同時各子課題間密切配合、良性互動,以汗水和智慧澆灌出高質量的成果。
2.研究路徑
研究路徑就是指研究的路線、程序。本課題的研究路徑如下:
①制作或搜羅文獻目錄。目錄學為治學的門徑,在總課題負責人的組織協調下,由各子課題負責人具體負責制作或搜羅該子課題研究所需文獻的目錄,如中國方志總目、明清文集目錄、明清筆記目錄、譜牒目錄及碑刻目錄等。
②輯錄商人傳記。各子課題負責人組織該子課題成員,根據文獻目錄和進行田野調查查找所需文獻,輯錄出其中的商人傳記資料。
③輯纂、校勘、注釋。各子課題成員對輯錄出的商人傳記,按地域分省輯纂,并對每篇傳記校勘、標點、注釋。
④研究傳記資料。對明清商人傳記資料進行多維度研究。
五、研究方法和研究手段
1.研究方法
本課題設有5個子課題,研究內容涉及面廣,須根據不同的研究內容采用不同的研究方法。主要有:
①歷史文獻研究法。這是本課題研究最主要的研究方法,應用于明清商人傳記資料的搜集、鑒別、編纂、注釋和傳記資料研究。
②田野調查法。深入全國各地,特別是明清時期商人分布比較集中的省、縣份,調研譜牒、碑刻整理情況,并發現新的譜牒、碑刻資料。
③計量統計法。應用于各類文獻中明清商人傳記數量的統計、商人傳記作者及所屬階層的統計。
④比較研究法。對各類文獻中商人傳記的書寫模式及其特點進行比較。
⑤心理研究法。對商人傳記作者撰寫商人傳記的目的、動機進行探討。
2.研究手段
對于本課題研究而言,傳統研究手段如查閱紙質文獻、復印紙質資料、拍攝紙質書籍等,仍然是有效的,有時甚至無法替代。但為提高效率,也應積極運用現代信息技術手段于研究之中。如網絡,使用引擎以之快速搜集相關網絡資料(中國地方縣志網等);如數字資料,隨著計算機信息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出現了不少的古籍數字資料或數據庫:文淵閣四庫全書電子版、中國基本古籍數據庫、漢籍全文檢索系統、翰堂曲藏等。這些都應該充分運用。
六、重點難點
1.重點
本課題研究的重點主要有三:
①明清商人傳記資料輯釋。就是爬梳浩如煙海的方志、文集、筆記、譜牒、碑刻等文獻,輯錄出明清商人傳記資料,并按《明清商人傳記資料編纂體例及原則》、《明清商人傳記資料注釋規范》予以編纂和注釋。這是本課題研究的主體工作,也是后續研究工作的基礎。
②明清商人傳記研究。明清時期的商人傳記數量超過以前任何朝代。這是明清時期的一個新的文化現象,值得研究。且作者眾多,修撰水平參差不齊,修撰動機、目的也不盡相同,急需對其價值、特別是史學價值做出評估。然學術界很少有人關注,故作為本課題研究擬重點解決的問題。
③明清商人傳記資料數據庫制作。明清商人傳記資料極為分散,以個人之力根本無法全面收集、掌握,在很大的程度上影響了明清商人研究水平的整體提升。為研究者方便使用,特運用現代信息科學技術手段,制作《明清商人傳記資料數據庫》。
2.難點
本課題研究的難點主要有二:
①明清商人傳記資料輯纂。明清方志、文集、筆記、譜牒、碑刻等文獻數量龐大,且非常分散,特別是譜牒、碑刻尤其如此,要從其中輯錄出商人傳記資料,耗時費力可想而知;資料輯錄出來后,還面臨怎樣編纂才是科學的、合理的,最能反映明清商人的實際狀況的問題。故如何高效、全面、準確地輯錄商人傳記,并科學編纂是一大難點,必須解決。
②明清商人傳記的史料來源、撰著者的目的、動機。對明清商人傳記進行研究,加以深度闡釋,是本課題的重點之一。但要評估明清商人傳記的史料價值,必須對其做史源學的研究,搞清其史料來源。同時撰著的動機、目的也會影響商人傳記的客觀性、藝術性。然商人傳記多未注明材料出處,撰著的動機、目的深藏于撰著者內心,要一一厘清頗有難度。故這是本課題要解決的難點之二。
七、突破、創新之處
本課題在問題選擇、學術觀點、研究方法、分析工具、文獻資料、話語體系等方面,在吸收學界現有成果的基礎上,都有所突破與創新。
1. 問題選擇方面的突破、創新之處
明清時期商品經濟活躍,商人數量眾多,形成為一個重要的階層,對這一時期的社會、政治、經濟、文化等都產生了重大影響。這一問題一直為學術界所關注,迄今已走過百余年的研究歷程,研究成果頗豐。然以地方商人研究居多,且呈不平衡態勢。在商人專題資料編纂方面,也以地方商人為視域,如《明清徽商資料選編》、《明清晉商資料輯》、《山西票號史料》等。對商人傳記也缺乏研究。本課題在已有研究的基礎上,將明清商人作為一個整體予以考察,輯錄出分散于各類文獻中的明清商人傳記資料,編纂、校釋,深度闡釋商人傳記,制作《明清商人傳記資料數據庫》。突破了以往以地方商人研究為主的格局,并以明清商人傳記資料整理與研究為主題,問題選擇具有創新性。
2.學術觀點方面的突破、創新之處
學術觀點是研究者對特定學術研究對象的理性認知和系統看法。它在持續不斷的學術活動中產生,是學術研究的智慧結晶。本課題以明清商人傳記資料為特定考察對象,是對歷史文獻資料的整理與研究,屬于基礎研究的范疇。在學術觀點方面的創新或推進之處主要表現在三個大的方面:
①明清商人傳記的大量出現是一種新的文化現象。商人傳記在中國歷史上出現很早,司馬遷《史記?貨殖列傳》可謂集先秦、秦漢商人傳記之大成。《漢書》以后,無一正史為商人專門立傳。明以前的其它載籍,雖間有商人傳記出現,但在數量上遠不及明清之多。明清時期商人傳記的大量出現是一新的文化現象,反映了明清社會結構的變化,透露出了明清社會轉型的歷史信息。
②明清商人群體研究不是明清各地方商人研究的簡單相加。明清時期各地域商人集團如雨后春筍般涌現,學界對明清商人的研究也主要以地方商人為主。但明清商人研究不是各地方商人研究的簡單相加,地方商人與明清商人的關系是部分與整體的關系,部分之和不等于整體。對明清商人的研究應超越地域的視域。
③明清商人傳記的書寫模式受到了傳統人物傳記,特別是《孝義傳》、《義行傳》等的深刻影響,多從傳統道德的角度著眼,在商人傳記作者的筆下,商人的商業行為完全成為了道德踐履的過程,純粹從商業的角度書寫商人履歷的,確不多見,這在方志中表現最為明顯,充分體現了中國文化倫理本位的特征。
3.研究方法方面的的突破、創新之處
本課題“明清商人傳記資料整理與研究”涉及中國史、社會學、心理學三個一級學科。在研究過程中,除采用傳統的歷史文獻研究法外,還將充分運用歷史學、社會學、心理學的研究方法,如田野調查法、計量統計法、比較研究法、心理研究法等,對明清商人傳記資料進行全面研究。這在此前的同類研究中,是極為少見的。故本課題的研究方法具有較大程度的創新。
4.分析工具方面的突破、創新之處
任何學科的研究都必須借助一定的分析工具。隨著時代的發展、科技的進步,分析工具也應不斷地更新。計算機信息技術的飛躍給歷史學研究帶來了新的機遇,歷史學、國學網站大量出現,古籍數據化方興未艾。本課題研究將充分運用歷史學、國學網站及各種古籍數據庫搜集明清商人傳記資料。但尚有不少古籍未能數據化,以紙質的形態存在。因此,對傳統分析工具,如目錄學、校勘學等,也應充分運用。本課題研究的分析工具具有傳統與現代相結合的特點,創新之處顯然。
5.文獻資料方面的突破、創新之處
本課題擬從數量巨大的方志、文集、筆記、譜牒、碑刻等文獻中全文輯錄出明清商人傳記資料,并將所輯出的商人傳記按文獻分類,對每種文獻中的商人傳記以商人籍貫所在省級行政區劃為單元,根據商人生活時代先后為序進行編纂、校注,出版一套資料齊備、編纂體例科學、注釋簡明的大型學術著作兼資料工具書書籍——《明清商人傳記資料輯釋》。搜羅文獻范圍之廣,輯錄商人傳記之多,遠超已經出版的幾部地方商人專題資料集。可以說是一部明清商人傳記資料全編。在文獻資料方面有較大突破。
6.話語體系方面的突破、創新或推進之處
堅持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觀點,是一個社會科學研究者的基本職責。本課題研究將在這一科學理論的指導下進行,實事求是,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但,同時開放兼容,吸收、借鑒其它史學流派和社會學、心理學等相關學科的基本理論和基本方法,并將其融鑄一體,對明清商人傳記資料進行多學科研究。話語體系開放多元,有推進作用。
八、研究計劃
本課題研究擬分四個步驟進行:
第一步,編制、收集文獻目錄,調研文獻整理出版及各圖書館收藏情況,2015年內完成;
第二步,各子課題正式開展資料輯錄和研究工作,擬用三年時間完成:2016~2018年;
第三步,各子課題完成研究工作,由子課題負責人統稿,完善成果,2019年內完成;
第四步,課題總負責人統稿,進一步完善成果,2020年內完成。
九、預期成果
本課題研究主要完成以下三個目標:
1.《明清商人傳記資料輯釋》一套:《方志所見明清商人傳記輯釋》、《文集、筆記所見明清商人傳記輯釋》、《譜牒所見明清商人傳記輯釋》、《碑刻所見明清商人傳記輯釋》,約500萬字。
2.《明清商人傳記研究》一套:《明清商人傳記的史料學研究》、《明清商人傳記的社會文化史研究》、《明清商人傳記所見商業經營智慧集粹》等,約60萬字。
3.《明清商人傳記資料數據庫》,約400萬字。
與會專家針對該項目所提出的建議和意見
專家組成員在充分肯定該項目研究具有重大現實意義和學術價值的基礎上,依據學術界已有研究成果以及自身研究經驗,對該項目提出了不少寶貴的建議和意見。
方志遠教授認為,該課題研究非常有意義,課題整體設計科學,研究指向很明確,可操作性強。同時提出兩點建議:一是集中時間和人力攻關,充分調動課題組成員的積極性,確保在有效的時間內完成課題研究任務;二是盡管目前課題研究內容和工作分工與安排明確,但仍要細化,且子課題組每半年或一個季度須向總課題負責人匯報一次工作的進展情況及遇到的問題。
田澍教授認為課題意義重大,開展的難度也較大,并就商人的基本概念及商人傳記資料的搜集等,提出了幾個值得注意的問題和建議:一是在該課題研究中,清朝的下限如何確定,是以鴉片戰爭爆發為界,還是以清帝遜位為限;二是如何界定商人概念,什么是商人,并如何分類?哪些商人資料可以收錄,哪些商人資料應排除在課題研究范圍之外;三是在資料搜集的過程中,應考慮它的全面性,照顧各個區域、各個民族,適當考慮少數民族商人;四是有些商人生活在明清時期,但是他們的傳記是后人追寫,該不該收錄?五是譜牒、家譜、碑刻過于分散,且不易搜集,因此從實際情況考慮,譜牒、家譜應以館藏為主,碑刻文獻的搜集應以全國第三次普查結果為主。
尹選波編審認為,該課題具有較大的學術意義和現實意義。他主要從三個方面提出了一些應該注意和考慮的問題:一是如何界定商人,該怎樣明確哪些傳記可以收入。他認為對商人的界定是一個現實問題兼學術問題,他以《浮生六記》的作者沈復為例,沈復曾擔任幕僚一職,后前往廣州從事海外貿易,但最后又重做幕僚,他和他的傳記是否可以歸為商人和商人傳記資料?如果能夠歸為傳記資料,該如何收入?二是商人資料形成機制問題,中國傳統社會是四民社會,士的傳記最多,而商人傳記較少,且很多是由于商人捐款,從事福利和賑災事業,以及子孫由科舉進入仕途后編寫的。那么,這些商人傳記是否可靠,或者真實,以及真實程度能有多少;三是在對商人傳記資料進行整理與研究的過程中,所搜集的資料能夠在多大的程度上反映商人的實際情況。
殷夢霞編審長期從事文獻的整理與出版工作,因而她主要從文獻的獲取渠道、途徑和線索方面提出了一些建議。她認為在資料的搜集過程中,應重點關注三個方面:一是國內目前正在進行的重大文化工程,包括2007年開始的中華文化保護計劃,2011年啟動的民國時期文獻保護計劃,2012年進行的全國可移動文物普查等;二是關注海外相關文獻,主要包括美國華盛頓大學所藏的四千多種中國地方志、哈佛大學費正清研究所所藏三千余種方志,由普林斯頓大學啟動的“中國古籍善本書國際聯合目錄項目”等,以及外國傳教士、學者的著作中對中國商業和商人的記載;三是我國新出版的各類文獻及數據庫等,如中國古籍查詢系統、各地編纂的文獻叢書等。
范金民教授認為,該課題非常有價值,具有重要的學術意義和現實意義,整體設計有很強的操作性,課題組陣容強大,基本上包括了國內商人研究領域內的代表性學者。同時,針對項目的內容、開展與落實、預期目標,提出了一些建議:一是少數民族商人雖然數量不多,但要考慮盡量收錄;二是進一步修正課題研究內容,可適度調整,收縮范圍,重點搜集明清商人傳記的基本資料,對商人傳記資料不要注釋,注釋到什么程度為宜,不同的讀者群有不同的要求,很難把握,只需進行斷句和標點;三是在三項預期成果中,集中人力、財力做好前兩項,即:《明清商人傳記資料輯纂》、《明清商人傳記資料研究》,并在對明清商人的研究中貫徹現實關懷,經世致用,為當今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歷史的參照系。
專家們認為本課題研究既有學術性,又富有現實意義,同時工作難度也較大,整理任務重,成果要求較高,經費缺口較大,需要分階段完成預期目標,第一階段完成商人傳記資料的搜集、整理任務,第二階段完成商人傳記資料的校注工作,第三階段完成商人傳記資料的研究任務,以保證項目完成的質量。
與會領導致辭
開題論證會第一階段,西南大學副校長丁忠民教授宣讀了立項通知,向項目組成員表示祝賀,并代表學校向與會專家、學者、嘉賓表示熱烈的歡迎。丁忠民副校長表示,西南大學高度重視哲學社會科學研究,歷來將繁榮發展哲學社會科學作為學校的重要使命,將不斷推動哲學社會科學地發展;并總結了近五年來學校所取得的主要成績: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大項目12項,教育部哲學社會科學重大課題攻關項目10項。同時,丁忠民副校長希望項目組成員認真聽取、吸收與會專家們的建議,不斷地完善項目研究。重慶社會科學聯合會陽奎興副主席代表重慶市社科聯,高度評價了西南大學在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研究上取得的成績,以及對重慶市人文社會科學發展所作出的巨大貢獻,向以張明富教授為首席專家的課題組表示熱烈的祝賀,并充分肯定了該項目研究的學術意義和現實意義,希望課題組成員不斷努力,做出高質量的成果。
(課題組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