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度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大項目“秦統一及其歷史意義再研究”(項目編號:14ZDB028)開題報告會2015年4月15日在中國人民大學國學館召開。
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主席團成員、歷史學部主任、學部委員、中國社會科學院古代文明研究中心專家委員會主任、全國政協文史委員會委員、中國古都學會名譽會長、中國河洛文化研究會副會長、德國考古研究院通訊院士劉慶柱研究員,中國秦漢史研究會副會長、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史研究》主編、《史學理論研究》副主編彭衛研究員,中國秦漢史研究會副會長、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長高大倫研究員,中國秦漢史研究會常務理事、首都師范大學歷史學院宋杰教授,中國秦漢史研究會常務理事、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雜志社宋超編審,中國秦漢史研究會常務理事、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秦漢魏晉南北朝史研究室主任、中國社會科學院簡帛研究中心主任、《簡帛研究》主編楊振紅研究員出席了開題報告會。
項目首席專家王子今代表課題組報告了項目總體設計、學術基礎、創新追求、實施計劃、預期目標,也介紹了課題重點難點問題。項目初擬子課題有“秦始皇統一與秦王朝的歷史地位”,“秦國的崛起與秦統一”,“秦統一的政治學研究”,“秦統一的軍事學研究”,“秦統一的管理學研究”,“秦統一的考古學研究”。子課題負責人孫家洲、史黨社、劉瑞、張忠煒、孫聞博分別報告了各自的前期工作、研究計劃、學術路徑和擬定最終成果形式。
與會專家肯定了“秦統一及其歷史意義再研究”的學術意義,并注意到項目進行的學術難度,對課題結構和研究方法提出了若干積極的建議,就課題進行時應當注意的問題也有所提示。課題組表示,將采納與會專家富有學術新意的建設性意見,認真考察秦實現統一的多方面因素、秦國家制度與社會秩序的關系、秦基層行政的成敗得失,重視秦統一戰爭中戰略戰術的研究,客觀看待漢初政論家在“撥亂反正”歷史條件下對秦政的批判,注意分析秦人的生活狀態、秦時的社會意識、秦政的經濟因素,堅持實證原則,切實進行以考古學為基點的技術層面考察,努力工作,高質量地完成預期學術目標。
(課題組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