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月24日,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大項目“人口老齡化與長壽風險管理的理論和政策研究”(項目編號:13&ZD163)2015年度工作會議在浙江大學紫金港校區舉行。課題組核心成員浙江大學陳坤教授、張奕教授、柴效武教授、鄒小芃教授、姚引妹副教授和中國老齡科學研究中心郭平教授、苗文勝副教授等參加了本次會議。
會議由本課題首席專家何文炯教授主持。他首先向全體參會人員報告了本項目2014年的研究工作進展情況,并就2015年度的研究工作進行了全面部署。接著,劉曉婷老師介紹了課題數據平臺建設情況,隨后各子課題負責人報告了子課題進展,并交流了最新研究成果。會議還就課題后續研究計劃和工作機制進行了熱烈討論。最后,何文炯教授作了會議總結。
張奕教授所負責的第一子課題已經發表了若干論文,下一步將在長壽風險評估方面完善評估模型、探求新的評估方法以及相應的算法。
陳坤教授在報告了子課題三的研究進展和相關成果后,提出下一步將以疾病譜為基礎對老年人群醫療服務需要和老年人群疾病負擔進行分析,再對其醫療費用與醫療保障進行研究,涉及老年人群醫療服務需求研究和相應的老年人群收入分配研究。關于中國老年人群疾病負擔的預測和浙江省長照老人的收入分配研究的兩篇論文已經投稿。
柴效武教授專注于反向抵押貸款的研究,他準備將養老與金融、信托相關的一攬子搞進來,目前有兩本書《反向抵押貸款定價與風險防范》、《反向抵押貸款狀況與運作》在出版中。柴教授指出,老年個人財務優化安排有很多好處,而且年輕人也需要考慮。他認為中國金融保險業擔任的使命責任遠遠沒有發揮出來,需要加強研究并挖掘之。
鄒小芃教授在養老金融方面剛剛完成一篇論文,主要討論我國養老保險基金缺口的精算分析。現在正在做長壽風險的資本市場對沖的路徑研究,側重于資產證券化;還有些關于產品設計,基于長壽風險的制度構建,衍生品研究,以及關于長壽風險債券的設計;養老金缺口方面,他比較關心財政支持對于緩解養老金缺口的效力的研究。鄒教授還提到各子課題組之間需要進一步加強交流,相互借鑒、取長補短,達到團隊績效最大化。
郭平教授就中國人口老齡化態勢與老年人需求變化報告了最新研究成果。他分析了我國人口年齡結構快速由年輕型向老年型轉變的主要因素,包括出生率降低、死亡率平穩降低、人口平均預期壽命和退休者預期余壽增加等。我國高齡老年人群體在日常生活中呈現出更多地脆弱性和風險,受失能、失智和失禁問題困擾的比率明顯增加。高齡老年人和病殘老年人的生活照料需求成為越來越突出的社會問題。郭教授認為,傳統的家庭養老模式面臨巨大的困難,老年人的照料形式,需從“家庭照料”向由非家庭成員提供的“居家照料”轉變,中國未來的養老模式必然是社會養老、自我養老與家庭養老并存,因而需要依托社會支持和家庭照料并舉的正式長期照料服務體系來承擔。
苗文勝副教授向大家介紹了中國老齡科學研究中心云平臺的相關情況,云平臺有可供使用的數據,并且提供數據推送服務。
姚引妹副教授近期將編制分區域的預期壽命和健康預期壽命,并分析兩者的關聯性;同時還將開展人口老齡化、高齡化進程的相關研究,比如如果“普二”政策出臺后,老齡化程度會受影響。因為老齡化是相對的一個指標,老齡人口的絕對規模不會受影響,但老齡化程度肯定會受影響,“單獨二孩”影響可能不是很大,但“普二”推出后可能會有比較大的影響。
楊一心博士生報告了他與何文炯教授等共同完成的職工醫保最低繳費年限政策研究成果和職工基本養老保險縱向平衡等成果。他們從橫向平衡(年年平衡)和縱向平衡(歲歲平衡)兩個視角討論應繳費年限和最低繳費年限。
張翔副教授報告了關于公辦養老機構床位配置潛規則的實證研究成果。正式規則是先來后到,但他通過調查,發現了一些值得注意的事實。他進一步分析認為,這是價格管制所帶來的后果。他還專門分析了一個生動的案例。
最后,在課題組老師充分討論的基礎上,何文炯教授作了總結:一是充分肯定各子課題過去一年的辛勤勞動和有效工作,并向大家表示感謝。二是進一步明確了各子課題今后的研究目標、重點和具體要求。三是今后三年的工作進度安排,明確要求希望2016年底之前基本完成主要研究任務,2017年的任務主要是修改完善。四是加強子課題之間的合作交流,加強總課題的統籌協調和組織服務職能。五是強調本課題要實現多重目標:產出高質量學術成果、回應重大現實問題、培育研究團隊。六是強調學術規范。
課題組部分老師、研究生同學參加了年度總結會。
(課題組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