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進程中加強男女平等價值觀的研究與宣傳
——“男女平等價值觀的理論基礎”研討會召開
2014年5月19日,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大項目(文化類)“男女平等價值觀研究與相關理論探討”課題組在京召開了“男女平等價值觀的理論基礎”研討會。該項目首席專家、第十一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全國婦聯原主席、中國婦女研究會會長陳至立出席會議并作重要講話。項目的子課題負責人、全國婦聯書記處書記、婦女研究所所長、中國婦女研究會秘書長譚琳主持會議。
陳至立在講話中指出,在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新形勢下,深入研討男女平等價值觀的理論內涵,科學分析男女平等價值觀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內在聯系,積極探索宣傳倡導男女平等價值觀的途徑方法,從性別角度為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貢獻力量,具有重要意義。男女平等價值觀既是馬克思主義婦女觀的集中體現,是我國黨和政府始終堅持的重要價值原則,是黨領導下的婦女運動堅持不懈的價值追求,同時又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題中應有之義,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性別領域的具體體現,不僅是人類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更是我國在制定涉及性別問題的法律政策和規劃措施時應體現的價值取向。
陳至立要求,要堅持以馬克思主義婦女觀為指導,廣泛動員哲學社會科學各學科的婦女研究力量,深入開展男女平等價值觀研究,她還要求深入研究男女平等價值觀的科學內涵,男女兩性應在社會和家庭生活中平等相待、和諧相處、良性互動、共同發展,平等依法行使民主權利、平等參與經濟社會發展、平等享有改革發展成果的價值觀念。因此,要準確把握男女平等價值觀的認同狀況,深刻剖析阻礙踐行男女平等價值觀的深層原因,同時要深入分析市場化、私有化及全球化給男女平等價值觀帶來的沖擊和挑戰。
陳至立認為,要使男女平等價值觀成為人們的共同價值追求和具體實踐,使男女平等價值觀內化于心、外化于行,實現從觀念形態向現實形態的轉化,最終達到知行合一。一是要積極推動相關法律政策體現男女平等價值觀,把男女平等的價值理念體現在各項法律政策中,貫徹到依法治國、依法執政、依法行政的具體實踐中,確保經濟社會發展規劃和相關政策措施遵循男女平等價值觀的要求;二是要積極推動建立完善以男女平等價值觀為基礎的法律政策評估機制,防止出現具體法律政策措施與男女平等價值觀相背離的現象;三是要大力傳播男女平等,建立健全媒體輿論引導機制、探索建立適合中國國情的媒體監測機制,多渠道、多形式地宣傳馬克思主義婦女觀和男女平等基本國策,最大限度地發揮傳媒的倡導與監測功能,努力營造有利于男女平等和婦女發展的輿論氛圍;四是要多渠道開展男女平等價值觀的教育培訓,緊緊抓住黨中央要求把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國民教育全過程的有利契機,爭取把男女平等價值觀納入國民教育總體規劃,納入各級黨校、行政學院的教學計劃和對各級干部的培訓規劃,加強對重點人群的教育培訓。
陳至立在講話中還要求課題組成員單位,要增強責任感、使命感和緊迫感,科學合理安排時間,嚴格按照課題計劃有序推進各子課題研究。牢固樹立精品意識,嚴把政治方向關和學術質量關;要解放思想,與時俱進,發揚學術自由,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爭取多出有價值、有份量的研究成果;多出有責任意識、有社會擔當的研究人才。
與會專家學者主要圍繞男女平等價值觀的理論基礎及其基本內涵,以及相關理論問題展開了積極熱烈的討論。
關于男女平等的理論基礎及思想來源,與會領導和專家學者從四個方面進行了闡述:一是馬克思主義婦女觀及其中國化,二是中國傳統文化中有利于男女平等的元素,三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實踐,四是國際婦女運動的溝通交流。
關于男女平等價值觀的基本內涵,男女兩性的權利、機會及結果平等以及三者之間的相互聯系,有專家指出,男女平等是指男女享有平等權利和機會,處于同等地位。根據憲法和相關法律規定,男女平等包括政治、經濟、文化、社會和家庭生活等各方面的平等。也有學者介紹了第一次世婦會《墨西哥宣言》關于男女平等的定義,即平等是指男女尊嚴和價值的平等以及男女權利、機會和責任的平等。與會領導和專家一致認為,男女平等不僅要考慮發展的起點公平,而且要考慮發展成果共享,更重要的是要考慮整個發展過程的權利和機會平等。正如習近平總書記在同全國婦聯新一屆領導班子集體談話時所提出的,男女平等和婦女發展應包括婦女平等依法行使民主權利、平等參與經濟社會發展、平等享有改革發展成果。
關于男女平等價值觀相關理論,大家主要討論了大眾傳媒、婚姻家庭等問題。與會領導和專家學者一致認為,大眾傳媒是培育和踐行男女平等價值觀的重要載體,在宣傳倡導男女平等價值觀的過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也有專家提醒,大眾傳媒就像是一把雙刃劍,在目前的全媒體時代,媒介載體和傳播渠道十分廣泛,既為宣傳文明進步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搭建了寬廣的平臺,也可能由于處理不好或監測不力出現強化不平等思想文化的現象。如網絡傳媒中出現的“女博士婚姻貶值論”、“政治領域的女性花瓶論”,以及有關“剩女”、“女漢子”等稱謂和現象。還有學者通過調查數據分析發現,一些男高女低甚至歧視婦女的不平等文化觀念在高層人才和高校學生中也普遍存在,建議針對不同群體,加大宣傳倡導男女平等價值觀的力度。
大家還談到,男女平等價值觀不僅表現在政治、經濟領域,也表現在婚姻家庭領域。家庭領域男女平等應集中表現在婚姻自主、人格獨立、夫妻忠實、相互扶持、分擔家務、利益共享、風險共擔。也有專家對家庭領域的孝女、賢妻、和慈母的內涵進行了探討,希望賦予這些傳統概念以現代含義。但也有專家提出,要考慮到傳統文化中的孝女、賢妻、和慈母存在于男尊女卑的社會結構之中,有其特定的文化標準,在現代社會,如果僅談婦女的孝女、賢妻、慈母職責,可能依然沿襲了男女不同的雙重價值標準,擔心將婦女引入不平等的角色定位和傳統文化的歷史陷阱。因此,應該在當代中國的社會環境下,在家庭領域樹立男女平等價值觀,既要強調女性的好女兒、好妻子和好母親角色,也要強調男性的好兒子、好丈夫和好父親角色,使家庭建設符合平等、和諧、文明、進步的價值觀。
與會領導和專家一致呼吁,通過完善有關性別平等的法律、政策和制度,引導和激勵社會各界樹立、遵循、傳播和踐行男女平等價值觀。
(課題組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