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國杰 資料圖片
羅老師走了。
兩個多月前,他剛剛獲得吳玉章人文社會科學終身成就獎的殊榮。那時,他身體狀況已是日益孱弱,他卻把100萬元獎金全部捐出作學生獎學金。
“他就是這樣,永遠心系學生,是真正的師者。”他的學生,中國人民大學哲學院教授焦國成今天一直在羅先生家收拾遺物,心情沉重。
在羅國杰教授這個稱謂的前面,可以加上很多殊榮。他是我國當代著名哲學家、倫理學家、教育家,他是中國人民大學榮譽一級教授,他是中國倫理學會名譽會長,他是新中國倫理學事業的奠基人,他是中國馬克思主義倫理學的開創者。他著作等身,他主編了新中國第一部倫理學教材。
在他的學生,中國人民大學哲學院教授肖群忠的眼中,最能形容老師的卻是“現世的儒者”。
“他對待學生總是春風化雨,關愛有加,卻嚴于律己,有儒者風范。我上大學期間,先生除了教學外,還擔任學校副校長。有一年過節,我們幾個學生給他買了一兜蘋果,以表尊師之意。先生當時不說話,只是笑瞇瞇地看著我們,等到我們告辭的時候,他卻堅決讓我們把蘋果拿回去。雖然僅僅是幾個蘋果,而且是學生的心意,但是先生還是認為不能收!毙と褐艺f。
“在治學上,先生也總是告誡我們要把學問與國家前途命運聯系起來,要理論聯系實際,不做‘空學問’。而且,先生極其求真,有一次,我提到清代有一部《孝經大全》的文獻,先生馬上來了興趣,說:‘我怎么不知道,要讀一下!瘯迫鐭熀,沒有讀過很正常,但是有的學者大儒沒有先生這份真實的氣度!毙と褐艺f。
對中國人民大學哲學院院長姚新中印象最為深刻的則是羅國杰先生的講義!拔沂1978年讀大學的,當時只有中國人民大學一個學校開設倫理學課程,我是課代表,可以看到先生的講義。先生每次備課極其認真,講義上每每增增刪刪,而且先生每次上課總是提前幾分鐘到,從不遲到。有一次,先生病了,需要在海淀醫院住院,即使如此也沒有缺課,無論身體多么難受,他總是白天從醫院出來上課,然后再回到醫院治療!
一輩子研究道德、倫理,羅國杰在生活中對自己要求嚴格,甚至在熟悉的人眼中,多少有些苛刻。
此前,羅國杰接受中國人民大學校媒采訪時曾表示,儒家的修身養德之道講求“吾日三省吾身”,他堅持做到“四省”:“我最喜歡的格言是陶行知先生的‘每日四問’。第一問,我的身體有沒有進步?第二問,我的學問有沒有進步?第三問,我的工作有沒有進步?第四問,我的道德有沒有進步?”
也許就是在這樣的每日追問下,他不僅是學者,還像個“俠客”。他的學生不會忘記,幾十年來,只要路遇不平,他都會挺身而出。61歲那年,一天,他在北京薊門橋商場看到兩人相爭,其中一人還手持尖刀,他卻毫不猶豫沖上前去把二人拉開。這件事一時成為美談。
羅國杰皓首窮經,幾十年如一日,鉆研學問。他的學生告訴記者,即使是晚年歷經腦梗、心臟停跳、車禍等6次大的病痛和事故,先生依舊沒有放下手中的筆、桌上的書!艾F在,他終于可以歇歇了。”焦國成說。
羅國杰的愛好很多人都知道,他獨愛花中君子——蘭花。他種植蘭花,欣賞各種蘭花,因為“不求聞達只煙霞”。這略有些寂寞的花如今獨自在先生的書桌之上,它沒有絢爛的顏色,卻見證了一個儒者、師者、學者在“六經注我”與“我注六經”中不斷探索與砥礪的一生。
。ū緢蟊本3月10日電 本報記者 姚曉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