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發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強調,全面深化改革,必須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這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指導思想。始終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才能凝聚改革共識,匯聚改革力量,積聚改革自信。
凝聚改革共識:既不走封閉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幟的邪路
黨的十八大報告指出:“在改革開放三十多年一以貫之的接力探索中,我們堅定不移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既不走封閉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幟的邪路。”改革開放以來,由于某些領域過分強調市場化,社會上出現了買不起房、上不起學、看不起病、養老保障不充分、貧富差距拉大、腐敗違紀現象增加等不和諧問題。這些問題客觀上減弱了改革動力,減少了改革共識,增大了改革難度和對改革的質疑。
對于這些問題,有些人不是主張“看主流”“朝前看”,堅持用改革的手段進行解決,而是別有用心地借題發揮:一部分“戀舊者”主張“回頭看”,割裂改革開放前后兩個時期的聯系,把問題歸咎于改革開放,試圖通過否定改革開放成就,達到終止市場化改革的目的,走向封閉僵化的老路;另一部分人以“改革家”“改革派”面目出現,認為“改革不徹底”“改革還遠未到位”“政治體制改革滯后阻礙了經濟體制改革”,希望通過以西方制度為標準的所謂全面徹底改革,攻擊馬克思主義指導思想、推翻中國共產黨的領導、顛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實現“全盤西化”的罪惡目的,走向改旗易幟的邪路。
這兩種錯誤思潮看似完全對立,但卻殊途同歸,都是通過各種手段渠道,干擾我們在舉什么旗、走什么路、朝著什么目標前進等重大根本問題上的思想共識,妄圖搞亂人民思想,使我們無暇顧及發展,最終破壞改革發展穩定大局,阻礙全面深化改革。對此,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是一個大國,決不能在根本性問題上出現顛覆性錯誤,一旦出現就無法挽回、無法彌補。”面對這些錯誤思潮,最需要、最迫切、最難得、最不易的就是凝聚全面深化改革的共識。對此,我們應堅定信念,堅持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旗幟,不懈怠、不動搖、不折騰,既不走封閉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幟的邪路。
匯聚改革力量:調動一切積極因素攻堅克難,凝聚一切可用力量銳意進取
十八屆三中全會指出:當前,我國發展進入新階段,改革進入攻堅期和深水區。必須以強烈的歷史使命感,最大限度集中全黨全社會智慧,最大限度調動一切積極因素,敢于啃硬骨頭,敢于涉險灘,以更大決心沖破思想觀念的束縛、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籬,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自我完善和發展。從國內看,我國經濟已經連續多年高位運行,如果不能順利實現發展戰略和發展方式的轉變,往往會導致快速發展中積聚問題的集中爆發,造成貧富分化加劇、產業升級艱難、城市化進程受阻、社會矛盾凸顯等,從而使經濟長期停滯不前,進入所謂的“中等收入陷阱”。從國際上看,那些不愿意讓中國“和平崛起”的國家以“中國威脅論”為借口,揮舞“經濟”“軍事”兩根大棒不斷向我們發難:經濟上,為了遏制中國的快速發展,他們屢屢通過“雙反調查”對我國進行經濟制裁;軍事上,為了全面“圍堵”中國,他們部署所謂的“重返亞太”戰略,拉攏日本、印度及越南、菲律賓等東南亞國家,挑起“南海”和“東海”爭端;背地里,他們發動“顏色革命”,鼓動異己分子,糾結一幫“臺獨”“疆獨”“藏獨”“港獨”的烏合之眾制造事端,目的在于搞亂中國、搞散中國,使中國的發展停滯或倒退。面對波譎云詭錯綜復雜的國內外形勢,我們唯有通過全面深化改革,才能讓自己變得足夠強大。
改革開放的成功經驗告訴我們,這種改革“必須是全面的系統的改革和改進,是各領域改革和改進的聯動和集成,在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上形成總體效應、取得總體效果”。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全面深化改革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需要加強頂層設計和整體謀劃”,其廣度、深度、力度和難度前所未有。面對空前繁重的改革任務,我們要始終保持鋼鐵意志從容應對,調動一切積極因素攻堅克難,凝聚一切可用力量銳意進取,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把全國人民的思想和力量匯聚到這面旗幟之下。只要13億中國人民按照這面旗幟指引的方向,同舟共濟,萬眾一心,就一定會匯聚成一股不可遏抑的改革力量,排除一切干擾,保證中華民族這艘巨輪“無論風吹浪打”,始終沿著全面深化改革的既定目標乘風破浪揚帆遠航。
積聚改革自信:在改革實踐中做到既不妄自菲薄,也不妄自尊大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當今世界,要說哪個政黨、哪個國家、哪個民族能夠自信的話,那中國共產黨、中華人民共和國、中華民族是最有理由自信的。”這種自信,是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和制度自信。改革開放35年來,我們成功開辟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形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建立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回首過去,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面旗幟引領下取得的歷史性成就,讓我們倍感自信;展望未來,為了最大限度地積聚全面深化改革的自信,我們仍然要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這面旗幟具有鮮明的“中國特色”,體現著獨特的“中國形象”。無論是中國模式、中國道路、北京共識,還是中國奇跡、中國力量、中國速度,都是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成就的充分肯定,既說明只有改革開放才能發展中國、發展社會主義、發展馬克思主義,又說明改革開放必須始終堅持社會主義方向、始終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
面對“兩個一百年”宏偉目標,我們只有進一步發展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才能使各項路線方針政策更加符合我國國情、更加順應時代潮流,從而更好地發揮社會主義“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優勢,充分調動廣大人民群眾和社會各方面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不斷克服前進道路上的風險和挑戰,推動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堅決維護民族團結、社會穩定和國家統一。這是歷史的結論、現實的選擇,也是未來的方向。理解這一點,無論在全面深化改革的過程中遇到什么困難和風險,我們都不會妄自菲薄。那些通過散播“中國危機期”“中國崩潰論”等來“唱衰中國”以打擊中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信心的圖謀也將不攻自破。
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引領下,我們的思想和行動立足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這個最大的實際,堅持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建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民主政治、先進文化、和諧社會和生態文明,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理解到這一點,無論在全面深化改革的過程中取得多么輝煌的成就,我們都不會妄自尊大。那些通過“捧殺中國”以打亂中國全面深化改革步伐的企圖也終將不能得逞。
(執筆:馬福運、阮麗錚、許紅霞;本文系國家社科基金重點項目“十六大以來黨的思想政治工作創新研究”〔11AKS006〕的階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