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北京1月10日電(記者楊謐)清華大學中國與世界經濟研究中心第22次季度論壇10日在京舉行,論壇主題為“新常態下的中國與世界”。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執行副理事長張曉強、前外經貿部副部長龍永圖、國家開發銀行原副行長劉克崮、中國世界經濟學會會長余永定、世界銀行中國首席經濟學家Chorching Goh、北大金融與證券研究中心主任曹鳳岐、中國社會科學院邊疆史地研究中心主任邢廣程、清華大學中國與世界經濟研究中心研究員袁鋼明、香港科技大學教授雷鼎鳴等專家學者圍繞主題進行探討。清華大學中國與世界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李稻葵主持論壇。
與會專家一致認為,2014年中國經濟找到了告別高速增長之后的發展共識,邁向“新常態”。中國經濟新常態的核心是更加重視經濟發展的質量,使更多老百姓得到實惠。
專家們提出,新常態有其基本特點:經濟增長速度下降、經濟增長方式改變、經濟結構改變、資源配置改變。對于新常態下的金融風險,需要警惕企業債務風險,地方債務風險,房地產風險和資本外逃風險。對于人民幣國際化的問題,應當順其自然,無須采取政策刺激手段。2015年的中國股市還將處于蓬勃發展的“春天”,但仍需要加強內部建設。就香港地區來說,經濟狀況仍將維持現狀。
與會專家還對俄羅斯的經濟形勢做了深入分析,認為其經濟低潮持續的同時,社會仍能保持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