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研究計劃總體執行情況及各子課題進展情況
自立項以來,我們認真執行了原計劃,提前和超額實現了原計劃的基本要求。
(一)組建并不斷完善研究隊伍。本項目要分別寫出55個少數民族的哲學思想史,一個不能缺,并力求由本民族學者來寫,因此,組建隊伍的任務非常重要而艱難。現已組成包括42個民族、共82人的研究隊伍。其中,教授、研究員占到90%,而且許多人都是本民族最有代表性的學者。這就為完成項目任務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二)不斷深化、創新項目的理念和方法。研究的理念和方法,是本項目全部工作的靈魂和創新點。從準備立項開始,到開題論證會,再經兩年來九次以上的集體研討,我們不斷深化、創新研究的理念和方法,并取得了全體成員的理解和認同。首先,開拓哲學觀、哲學史觀的新思路,把哲學視為民族精神的結晶,把探索民族精神、各民族精神家園形成、建構的歷史,作為本項目的主要任務。其次,研究各民族思想關系史,探索中華各民族“多元一體”思想關系建構的歷史,把這作為項目另一個艱巨而重要的任務。由此極大地拓展和提升了本項目的學術意義和現實意義。
(三)不斷推動項目成員相互切磋和交流,相互啟發,形成共識。為此,兩年多來不間斷地開展了多種富有實效的學術活動。例如:召開全體成員的開題論證會,先后九次召開分片區的研討會,對提前完成的文稿或提綱進行交互審閱和評論,及時發布《簡報》以交流信息,等等。
(四)在上述工作的基礎上,本項目取得以下方面的成果和進展:第一,完成45個民族章的初稿,共計240余萬字(均已交電子文稿,并打印出紙質稿),其余10個民族章均有詳細的寫作提綱,并參加了研討。這些都較原計劃大為提前。第二,通過9次分片區和子課題的審稿會,對全部文稿進行研討(其中,新疆、西北13個民族章,將于本月下旬在烏魯木齊進行)。在深入、認真的研討后,對每一章文稿都提出修改的意見和建議,并把這些意見和建議寫成約5萬余言的文字材料,分附于9期《簡報》及時發送到全體成員。第三,制訂了《編撰要則》。其中,對成果的基本要件、內容結構、表達形式等等都作了明確、嚴格的規定。項目組成員一致贊同、認真執行。第四,在不影響初稿寫作的情況下,本項目許多成員在報刊或全國性學術討論會上發表相關論文,展示自己階段性的成績(詳細目錄見后)。
(五)對研究計劃和組織結構進行了有益的調整。基于九次分片區研討會取得的認識,以及首席專家對我國民族關系的研究,項目成員一致贊同將3-4個子課題組成為一個片區,每個片區也即是未來全書的一個分卷。共計有四個分卷(片區):東北內蒙分卷、西北分卷、西南分卷和東南華南分卷。各分卷主編基本由子課題負責人(3-4人)組成;第一分卷主編為主要責任人,并且負責完成本卷《序論》。《序論》須對本地區各民族之間的思想、文化關系做出全面的論述。組織結構的這一調整,既有利于統稿和對龐大研究隊伍的管理,同時,也有利于分片區地梳理中華各民族的思想關系。目前各分卷主編已開始履行職責,推動和領導片區的研究。經過這樣的調整,現在我們要求55個民族章的作者,在2013年提前完成初稿的基礎上,于年底基本完成修改稿;2014年10月前各分卷完成自己的統稿工作,2015年首席專家開始進行全書統稿。
二、調查研究及學術交流情況
(一)由于本項目的特點,調查研究須分55個民族各自進行,無法組織總體的或多民族共同的調查活動,同時,由于每個民族(章)的全部研究經費平均僅有5000元,我們無法對各民族(章)的調查活動強行規定。幸而本項目大多數民族章,都是本民族作者寫自己民族,有各自開展調查研究的種種方便;而有的章節,其作者雖非本民族,但卻是長期深入該民族進行田野調查的資深專家,如數十年在海南研究黎族的周偉民教授、親赴藏東南研究門巴族、珞巴族的張江華研究員等。因此,本項目的調查研究是非常充分的。
(二)少數民族的文獻資料不僅浩如煙海,而且復雜多樣,它們幾乎都與哲學思想相關,因此,本項目如進行總體的文獻資料收集整理工作,那將是比本項目規模還要浩大的文化工程,我們不可能進行,而只能要求55個民族章的作者分別進行。近二十年來,各地各民族都展開了自己的文化工程,收集、整理、翻譯、出版了大量文獻,如《納西東巴古籍譯注全集》(100卷)、《中國貝葉經全集》(100卷)、《彝族畢摩經典譯注》(100卷)、《中國水書》(手抄影印本160冊),等等。我們已要求各民族章的作者認真查閱這些文獻,并在《參考文獻》中列出所依據和引用的文獻目錄。
(三)本項目涵蓋55個少數民族、共82位分布廣泛、情況各異的各民族作者,由此我們的學術交流,首先是項目內部的學術交流。通過交流首先使總體的理念和方法,真正在集思廣益、相互切磋、啟發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然后又貫徹到各民族章的研究和論述中去。為此,我們舉行了九次以上的研討會(每次20人左右),發布了14期《簡報》,并通過互聯網、電話等進行多方面的交流。其次,依托中國少數民族哲學及社會思想史學會,在本學科中進行學術交流。2011年8月在騰沖召開主題為《回顧與創新——多元文化視野下的少數民族哲學》的學會年會,本項目首席專家及成員共15人參會,發表論文13篇,多人作大會發言。2013年7月在青島召開主題為《中華民族復興與民族哲學發展》的學會年會,本項目首席專家及成員共17人參會,發表論文14篇,多人作大會發言。再次,作為交叉學科,本項目成員積極參與相關學科的學術會議,進行學術交流,如蕭洪恩教授參加2013年中國哲學史學會年會(武漢),并就少數民族哲學史作大會發言;伍雄武教授參加2011年貴州王陽明國際學術討論會,就陽明學與少數民族地區的關系發言。
三、成果宣傳推介情況
由于本項目規模宏大,隊伍龐大、復雜,首席專家和主要帶頭人在前期的主要精力,一是用于組織隊伍、協調力量;二是推動、督促大家迅速開展調查研究和撰寫文稿;三是通過會議研討、發文通報等方式,促使82位作者在基本理念與方法上形成共識;四是對陸續交來的文稿進行審讀,提出修改的意見和建議。因此,沒有致力于創作可供正式發表的論著和進行宣傳。僅只2012年首席專家和項目成員楊志明、何成軒、唐建榮接受《中國社會科學報》記者采訪,后在該報2012年4月23日頭版頭條刊發報道《完整呈現中國少數民族哲學圖景——“中國少數民族哲學史”課題取得階段性成果》。蕭洪恩(分卷主編)在“2013年中國哲學史學會年會”閉幕大會上作專題發言,闡述本項目少數民族哲學史研究與中國哲學史研究的關系,受到與會學者的關注。為了項目內部交流的需要,我們特別重視《簡報》及其附錄的對各章文稿的《意見和建議》。目前已編寫、發布和上報全國規劃辦《簡報》共14期,匯報開展的工作、交流各方以驗,在《附件》中對39個民族章的初稿提出了系統、詳實的修改意見和建議。
研究成果情況
在2011年8月8-11日召開的“中國少數民族哲學及社會思想史學會成立30年紀念會”(云南騰沖)上,伍雄武教授作題為《中國少數民族哲學史研究30年》的大會發言,發言就“少數民族哲學”的提出和論爭、少數民族哲學研究30年來的代表性成果和未來的研究趨勢進行了精辟闡述和深入分析。伍雄武教授指出:(1)對少數民族哲學“合法性”的理解,實質上是個哲學觀問題,就此而言,僅從傳統的知識論哲學觀出發是遠遠不夠的,更為重要的是要有功能論哲學觀的視角,要從鼓舞一個民族奮進的精神力量、維系民族群體的精神紐帶方面,以及從整個民族文化系統所包含的深層觀念方面去發掘、認識和評價少數民族哲學思想;(2)少數民族哲學研究將來的重要任務,是梳理和完整呈現全國55個少數民族的哲學思想,研究和探討各民族哲學思想的相互關系、少數民族哲學史與傳統中國哲學史的會合和融通。發言引起了與會專家學者的廣泛共鳴和普遍共識,對少數民族哲學研究的觀念和方法創新具有重要的啟示、引導作用。
蕭洪恩教授先后發表論文《中國少數民族哲學合法性問題研究述評》、《中國少數民族哲學研究方法論問題探析》,也對少數民族哲學的“合法性”問題及研究方法問題作了深入的剖析,他以《事件隱喻與哲學世界:土家族哲學轉型的傳統及現代價值》一文,具體展現了從文化事象分析、理解和闡釋少數民族哲學思想變遷的可能途徑。在2013年4月21日中國哲學史學會2013年年會(湖北武漢)閉幕式上,蕭洪恩教授作題為《全球性現代化視域的中國少數民族哲學研究》的主題發言,探討了中國少數民族如何在全球性現代化這一背景下實現哲學自覺的問題,指出中國少數民族哲學史研究的根本價值還在于少數民族哲學自身的發展。發言引起了中國哲學界對少數民族哲學研究價值的廣泛重視,擴大了少數民族哲學研究與中國哲學研究的學術對話和影響。
在2013年7月19-22日召開的“中國少數民族哲學及社會思想史學會2013年年會”(山東青島)上,楊志明教授作題為《民族倫理與邊疆社會的非正式控制》的大會主題發言,就少數民族倫理在邊疆民族社會中的自律控制作用及其實現途徑進行深入分析;李煌明教授作題為《思維模式、文化意象與民族精神——中國少數民族哲學的文化意象詮釋法》的小組討論發言,提出從文化意象分析少數民族的民族精神及哲學思想的研究方法。發言引起與會專家學者的廣泛關注。
羅昆博士發表學術專著《碰撞·認同——彝漢兩族思想關系論》,深入剖析在云南影響較大的彝族和漢族的思想文化關系,從一個側面揭示了中華各族思想文化相互融通、“多元一體”的歷史和機理。該書于2012年獲國家民委第二屆民族問題研究優秀成果著作類三等獎,成果得到了政府和學界的肯定。
序號 |
成果名稱 |
作者 |
成果形式 |
刊物名或出版社、刊發或出版時間 |
字數 |
轉載、引用、獲獎等情況 |
1 |
《少數民族哲學研究》 |
伍雄武 |
著作 |
《中國哲學社會科學學科發展報告·當代中國哲學研究(1949—2009)》,郭齊勇主編,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1年12月版。 |
2.1萬字 |
|
2 |
《對斯大林民族定義的辨析與民族本質的探索》 |
伍雄武 |
論文 |
《玉溪師范學院學報》2011年第1期 |
2.5萬字 |
|
3 |
《文化多樣性的保護——反思生物多樣性問題得到的啟迪》 |
伍雄武 |
論文 |
《浙江傳媒學院學報》2013年第2期 |
0.7萬字 |
|
4 |
《中國古代民族觀與中華民族凝聚》 |
張剛 伍雄武 |
論文 |
《玉溪師范學院學報》2011年第2期 |
0.6萬字 |
|
5 |
《關于中國少數民族哲學研究的再認識》 |
趙智奎 |
論文 |
《回顧與創新——多元文化視野下的中國少數民族哲學》,寶貴貞主編,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2013年4月版。 |
1.5萬字 |
|
6 |
《民族倫理與邊疆社會的非正式控制》 |
楊志明 |
論文 |
“中國少數民族哲學及社會思想史學會2013年年會”主題發言,2013年7月(青島) |
1萬字 |
|
7 |
《思維模式、文化意象與民族精神——中國少數民族哲學的文化意象詮釋法》 |
李煌明 |
論文 |
“中國少數民族哲學及社會思想史學會2013年年會”會議論文,2013年7月(青島) |
0.9萬字 |
|
8 |
《碰撞·認同——彝漢兩族思想關系論》 |
羅昆 |
專著 |
云南人民出版社,2011年1月版 |
25萬字 |
該書獲2012年國家民委第二屆民族問題研究優秀成果獎著作類三等獎。 |
9 |
《蒙古族早期生態倫理思想及其當代價值》 |
烏峰 |
論文 |
“中國少數民族哲學及社會思想史學會2013年年會”會議論文,2013年7月(青島) |
1萬字 |
|
10 |
《國家認同探析》 |
黃巖 烏峰 |
論文 |
《中央民族大學學報》2013年第2期 |
0.7萬字 |
|
11 |
《信仰民俗與區域社會秩序》 |
文忠祥 |
論文 |
《青海民族大學學報》2011年第2期 |
0.9萬字 |
首屆“青海省民間文藝獎·民間文藝優秀研究成果獎”(2011)論文類一等獎 |
12 |
《“非常態”的民間消解——土族求雨儀式解析 》 |
文忠祥 |
論文 |
《青海社會科學》 2011年第4期 |
0.8萬字 |
|
13 |
《土族婚禮歌演唱模式解析》 |
文忠祥 |
論文 |
《青海民族大學學報》2012年第3期 |
0.6萬字 |
|
14 |
《村廟在土族村落社會中的文化意義》 |
文忠祥 |
論文 |
《青海民族大學學報》2012年第4期 |
0.8萬字 |
|
15 |
《土族土地文化初探——以民和地區為例》 |
文忠祥 |
論文 |
《青海民族大學學報》2013年第1期 |
0.6萬字 |
|
16 |
《甘青地區土族民間信仰與構建和諧社會研究》 |
許四輩文忠祥 |
論文 |
《青海師范大學學報》2013年第1期 |
0.7萬字 |
|
17 |
《拓寬中國民族學的研究的“國際視野”——評<世界民族綜論>》 |
賀衛光 |
論文 |
《西北民族大學學報》 2013年第1期 |
0.6萬字 |
|
18 |
《論多元文化中的民族變遷——以裕固族變遷為例》 |
賀衛光 |
論文 |
《西北師大學報》 2011年第4期 |
1.1萬字 |
|
19 |
《論阿合買德?亞蘇偉在中國的研究現狀》 |
阿不力米提·烏買爾·畢力蓋 |
論文 |
“和桌阿合買德亞蘇偉國際研討會”論文集, 土耳其伊斯坦布爾帕里坎出版社,2012年1月版 |
1萬字 |
|
20 |
《論維吾爾族哲學及其研究價值》 |
阿不力米提·烏買爾·畢力蓋 |
論文 |
“中國維吾爾歷史文化研究會第五屆學術研討會”會議論文,2011年8月(北京) |
0.9萬字 |
此文獲得“中國維吾爾歷史文化研究會第五屆學術研討會”優秀論文二等獎。 |
21 |
《關于操突厥語諸民族原始宗教之我見》 |
阿不力米提·烏買爾·畢力蓋 |
論文 |
《新疆宗教學研究》, 新疆人民出版社,2012年6月版。 |
0.8萬字 |
|
22 |
《論維吾爾族哲學思想及其研究現狀》 |
阿不力米提·烏買爾·畢力蓋 |
論文 |
《回顧與創新——多元文化視野下的中國少數民族哲學》,寶貴貞主編,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2013年4月版。 |
1萬字 |
|
23 |
《談柯爾克孜越隆對唱歌的哲學思想》 |
托合提汗·司馬義 |
論文 |
《語言與翻譯》(柯爾克孜文)2011年第3期 |
0.9萬字 |
|
24 |
《談葉西馬特唱本中的做人準則》 |
托合提汗·司馬義 |
論文 |
《語言與翻譯》(柯爾克孜文)2011年第4期 |
1萬字 |
|
25 |
《柯爾克孜族部分自然崇拜觀念的解釋》 |
托合提汗·司馬義 |
論文 |
《語言與翻譯》(柯爾克孜文)2012年第4期 |
0.6萬字 |
|
26 |
《民族價值觀及其當代意義——以西北少數民族為例》 |
娜拉 |
論文 |
《回顧與創新——多元文化視野下的中國少數民族哲學》,寶貴貞主編,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2013年4月版。 |
0.6萬字 |
|
27 |
《論彝族魂鬼觀念》 |
楊甫旺 |
論文 |
《宗教學研究》 2011年第1期 |
0.7萬字 |
|
28 |
《彝族洪水神話的文化時空性——以創世史詩<查姆>為例》 |
楊甫旺 |
論文 |
《楚雄師范學院學報》2011年第1期 |
0.8萬字 |
|
29 |
《彝族火崇拜文化》 |
楊甫旺 |
論文 |
《畢節學院學報》 2012年第1期 |
0.8萬字 |
|
30 |
《云南民族傳統自然觀的特點及成因》 |
楊燕同 |
論文 |
《生態經濟》 2011年7月 |
0.6萬字 |
|
31 |
《傈僳族的原始信仰與哲學意識》 |
楊燕同 |
論文 |
《回顧與創新——多元文化視野下的中國少數民族哲學》,寶貴貞主編,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2013年4月版。 |
0.6萬字 |
|
32 |
《南詔大理國時期白族主要哲學思想及其特點分析》 |
李乾夫 |
論文 |
《黑河學刊》 2011年第6期 |
0.6萬字 |
|
33 |
《明代政治文化下大理白族士人的政治心態》 |
李乾夫 |
論文 |
《前言》 2011年第12期 |
0.8萬字 |
|
34 |
《獨龍族的原始意識與哲學思想萌芽探析》 |
張波 |
論文 |
“中國少數民族哲學及社會思想史學會2013年年會”會議論文,2013年7月(青島) |
0.8萬字 |
|
35 |
《怒族原始崇拜中的哲學意識》 |
趙沛曦張波 |
論文 |
《曲靖師范學院學報》 2013年第1期 |
1萬字 |
|
36 |
《旅游業可持續發展下麗江的文化優勢研究》 |
趙沛曦張波 |
論文 |
《曲靖師范學院學報》 2013年第2期 |
1.1萬字 |
|
37 |
《德宏傣族人生禮儀念詞研究》 |
刀承華 |
專著 |
人民出版社,2012年5月版 |
30.8萬字 |
|
38 |
《傣族族源族稱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
刀承華主編 |
論文集 |
云南民族出版社,2011年10月版 |
43萬 |
|
39 |
《傣族傳統文學中的和諧思想及其社會功能》 |
刀承華 |
論文 |
《云南民族大學學報》2011年第3期 |
0.9萬字 |
|
40 |
《傣泰壯民族創世神話核心觀念的比較》 |
刀承華 |
論文 |
《中央民族大學學報》2011年第5期 |
1.1萬字 |
|
41 |
《德宏傣族婚姻習俗的變遷》 |
刀承華 |
論文 |
《廣西民族研究》 2012年第2期 |
0.9萬字 |
|
42 |
《文化人類學視野下的刀安仁思想》 |
刀承華 |
論文 |
《德宏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12年第2期 |
0.9萬字 |
|
43 |
《德宏傣族人生禮儀念詞念誦權的社會約定》 |
刀承華 |
論文 |
《民族文學研究》 2013年第1期
|
0.5萬字 |
|
44 |
《簡析云南傣族的佛性生活》 |
吳之清 |
論文 |
《回顧與創新——多元文化視野下的中國少數民族哲學》,寶貴貞主編,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2013年4月版。 |
0.8萬字 |
|
45 |
《論佤族愛國主義研究的視角轉換——“班洪事件”中佤族的愛國主義精神》 |
鐘寶云周本貞 |
論文 |
《回顧與創新——多元文化視野下的中國少數民族哲學》,寶貴貞主編,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2013年4月版。 |
0.6萬字 |
|
46 |
《精神家園建構的佤族夢》 |
鐘寶云周本貞 |
論文 |
“中國少數民族哲學及社會思想史學會2013年年會”會議論文,2013年7月(青島) |
0.8萬字 |
|
47 |
《阿昌族宗教信仰中的哲學思想萌芽》 |
羅秉森 羅瑩 |
論文 |
《回顧與創新——多元文化視野下的中國少數民族哲學》,寶貴貞主編,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2013年4月版。 |
0.6萬字 |
|
48 |
《中國少數民族哲學合法性問題研究述評》 |
蕭洪恩 |
論文 |
《湖北民族學院學報》2011年第1期 |
0.9萬字 |
|
49 |
《中國少數民族哲學研究方法論問題探析》 |
蕭洪恩 |
論文 |
《中南民族大學學報》 2012年第1期 |
1.1萬字 |
|
50 |
《事件隱喻與哲學世界:土家族哲學轉型的傳統及現代價值》 |
蕭洪恩 |
論文 |
“中國少數民族哲學及社會思想史學會2013年年會”會議論文,2013年7月(青島) |
2萬字 |
|
51 |
《也談民族文化的創新》 |
楊昌儒 |
論文 |
《貴州民族學院學報》 2011年第2期 |
0.8萬字 |
|
52 |
《鄧恩銘與“男兒立志出鄉關”文化現象》 |
潘朝霖 |
論文 |
《貴州民族學院學報》 2011年第3期 |
0.8萬字 |
|
53 |
《水書師認為卵崇拜啟示產生太極圖》 |
潘朝霖 |
論文 |
《貴州民族學院學報》 2012年第1期 |
0.5萬字 |
|
54 |
《淺析云南少數民族儒學家的民族思想》 |
張剛 |
論文 |
《回顧與創新——多元文化視野下的中國少數民族哲學》,寶貴貞主編,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2013年4月版。 |
0.7萬字 |
|
(課題組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