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總體執行情況及各子課題進展情況
本課題自2012年4月立項以來,按照國家社科規劃辦對于重大課題的相關要求,有條不紊地推進各項研究任務,總體執行情況良好。立項不久,本課題首席專家陳圣來同志即召集課題組全體成員開會,傳達了社科規劃辦對于本課題的研究要求,課題組在研究的指導思想和研究目標上達成了共識。按照社科規劃辦重新確定的研究題目,課題組設計和修正了總體研究計劃,特別是在緊緊抓住大型特色活動與特色文化城市的關聯度上下功夫,并進一步明確了各子課題研究的重點。在此基礎上,各個子課題也相應修改了各自的研究題目和研究計劃。目前,各子課題都基本完成了前期的調研和資料搜集工作,并且形成了各子課題階段性的研究成果。
二、調研及學術交流情況
1、2012年10月19日,本課題開題研討會在上海社科國際創新基地舉行。會議由該項目首席專家、上海社科院文學所所長陳圣來研究員主持,來自各地高校與研究機構的學者、海外專家及課題組成員共約50人參加了會議,與會專家就本課題的研究意義及課題架構、開展方向、研究進度等問題進行了深入研討,特別對“大型特色活動”和“特色文化城市”的議題進行了熱烈討論,提出了很多有針對性的意見和建議。解放日報、文匯報、新民晚報、社會科學報分別發表了消息報道。
2、2012年4月3日至11日,課題組首席專家陳圣來率課題組成員鄭崇選、任明等對拉丁美洲最大的藝術節哥倫比亞波哥大伊利亞特美洲戲劇節進行調研考察,考察這一藝術節與城市特色文化建設的關系。同時課題組還考察了紐約中國中心、曼哈頓下城文化委員會、布什諾藝術中心等文化機構的運行模式,搜集了大量與課題相關的材料。特別是對波哥大戲劇節和美國哈特福德市都市藝術改造規劃(Q計劃)的悉心調研,可成為課題的典型案例。關于波哥大戲劇節的調研文章和關于哈特福德市Q計劃分別發表在《文匯報》與《上海文化》雜志上。
3、2012年12月3日至12月9日,課題組首席專家陳圣來率團參加“四城市文化交流會議2012臺北年會”,圍繞“文化政策與城市發展”這一主題進行了多角度、多層次的探討,首席專家陳圣來、課題組成員劉軼、鄭崇選、李艷麗等都發表了主題演講,課題組還調研了高雄文化發展情況、古城臺南文化遺產保護經驗、南投社區文化建設情況及臺北的文化創意產業發展。調研成果在《上海文化》雜志上發表。
4、2013年7月3日至7月14日,課題組首席專家陳圣來率團訪問西班牙和德國,課題組成員劉軼、任明參加了課題調研。訪問期間正值具有傳統意義舉世聞名的那瓦納護神節在龐樸洛納市如火如荼舉行,課題組在那瓦納大學胡塞恩教授陪同下參加了節慶的各種活動與儀式,并了解了護神節的歷史淵源、人文風俗等,以及這一節慶對龐樸洛納的城市發展起到的重要作用。代表團親身感受到這一傳統的重大活動對城市精神的塑造、對城市經濟的提升,以及對城市文化特色的形成所起到的巨大推動作用,這對代表團成員正在研究的國家重大課題《大型特色活動與特色文化城市研究》有很重要的實證價值。
5、2013年3月24日,本課題中標單位上海社科院文學所承辦世界中國學論壇分會場“當代中國文化的創新力”,首席專家陳圣來為召集人和主持人,課題組成員顏海平和鄭崇選在會議上發表了主題演講,首席專家陳圣來還接受了《文匯報》、《解放日報》等媒體的采訪,就我國文化特別是作為國際大都市的上海文化建設與特色發展問題發表了相關的看法。新聞晚報全文刊登了陳圣來所長的長篇訪談。
6、2013年6月5日,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對外聯絡局、上海社會科學院主辦,國家對外文化交流研究基地、上海社科院文學研究所承辦的“國家對外文化交流研究基地啟動儀式暨中國特色文化外交理論與實踐研討會”在上海社會科學院社科創新基地舉行。國家對外文化交流研究基地是目前國家文化部批準設立的我國第一家,也是唯一一家國家級的對外文化交流研究基地,將為本課題研究的順利開展提供多方面的支持。課題負責人陳圣來擔任國家基地的主任。
7、2013年4月15日,子課題負責人巫志南參加文化部公共文化司在中央文化干部管理學院舉行的,關于群眾性文化活動在完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提高服務效能方面的地位作用的研討;2013年7月上旬,巫志南參與中宣部關于貧困地區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的項目研究,其中較大部分內容涉及貧困地區開展群眾性文化活動,提高基層群眾參與度等方面問題研究。
8、子課題負責人任一鳴赴美國圣路易斯華盛頓大學進行與課題相關的學術研究和交流,作關于節慶與特色文化城市的學術報告,與美國從事城市文化研究的學者交流,并進行調研以及資料的收集。
9、子課題成員任明赴英國進行與課題相關的學術研究與城市調研。
10、2013年7月,子課題負責人鄭崇選赴四川進行調研,考察了財富論壇的舉辦情況及四川樂山市的特色文化建設情況。
11、2012年下半年,課題負責人陳圣來作為首席專家帶領課題組成員汪幼海等進行《建設上海國際文化大都市研究》,已形成專題研究報告,將作為本課題的前期積累成果。
12、2013年3月,課題負責人陳圣來作為首席專家,率領課題組成員巫志南、汪幼海、任一鳴、劉軼、鄭崇選等,進行《浦東多元文化率先突破研究》,已形成專題報告,將作為本課題的前期積累成果。
13、2013年7月,課題組負責人陳圣來作為首席專家,率領課題組成員任一鳴、鄭崇選等,進行《豐富上海文化建設主體的問題瓶頸及破解對策研究》,已形成專題報告,可作為本課題的前期積累成果。
14、2013年7月,上海社科院文學所與華盛頓大學東亞系簽訂相關合作協議,雙方將通過學者互訪、合作課題、相互聘任、文獻共享、策劃活動等形式,使雙方的合作進一步常態化和機制化。特別在城市文化方面和特色文化城市建設方面,雙方將加強合作交流。
15、課題組負責人陳圣來在院資助下,率課題組成員任一鳴、任明、李艷麗、陳亞亞等,完成了前期特別課題《藝術節慶與城市文化》,形成了25萬字的專題報告,并準備付梓出版,這是本課題極好的基礎積累。
16、課題組接下去還將赴哈爾濱市、杭州市、烏鎮等城鎮進行文化特色調研。
三、代表性成果簡介
1、陳圣來等撰寫的《藝術節慶與城市文化》:較為系統地梳理了藝術節的發生發展歷史與城市文化內在肌理的關系,并從不同角度論述了這些大型節慶活動對各座城市文化特色的熏陶和鑄造。全書25萬字,年內出版。
2、陳圣來:《文化強國與中美之夢》,《現代傳播》2013年第4期:探討了中國夢與美國夢的區別,并指出了文化強國與實現中國夢的關系,特別闡述了這其中作為國際大都市上海在文化強國和實現中國夢的奮斗中的職責和作用。
3、陳圣來:《培育文化對社會的重建和認同》,《解放日報》2013年7月20日:探討了文化建設對社會建設的重要意義,指出如何以文化建設促進社會文化認同的若干路徑。
4、巫志南:《諸暨市群眾文化活動與城市文化的主體研究》,《上海文化》2013年第4期:以實證研究的方式,準確闡釋了黨的十八大提出的“群眾自我表現,自我教育,自我服務”理念和原則。
5、任一鳴:《巴黎公共文化發展及其借鑒》,《文化藝術研究》2013年第4期:系統梳理了巴黎公共文化建設的相關經驗。
6、鄭崇選專著:《都市文化研究的多重視域》:從文化理論、文化現象、文學發展、上海文化等多個層面進行了城市文化的相關研究。
7、專題報告:《上海建設國際文化大都市研究》(首席專家:陳圣來;成員:汪幼海等)。
8、專題報告:《浦東多元文化率先突破研究》(首席專家:陳圣來;成員:任一鳴、巫志南、劉軼、汪幼海、鄭崇選等)
9、專題報告:《豐富上海文化建設主體的問題瓶頸及破解對策研究》(首席專家:陳圣來;成員:任一鳴、鄭崇選等)
四、成果宣傳推介情況
本課題在相關網站、《文匯報》、《解放日報》、《天天新報》、《中國文化報》、《光明日報》等媒體,對課題的研究意義和階段成果進行了宣傳報道。其中文匯報還以國家課題的黑體粗字作為醒目標題作了報道。給社科規劃辦編發了簡報。
階段性成果
序號 |
成果名稱 |
作者 |
成果形式 |
刊物名或出版社、刊發或出版時間 |
字數 |
轉載、引用、獲獎等情況 |
1 |
藝術節慶與城市文化 |
陳圣來 等撰著 |
專著 |
上海社科院出版社2013年10月 |
25萬 |
|
2 |
文化強國與中美之夢 |
陳圣來 |
論文 |
《現代傳播》2013年第4期 |
1.2萬 |
解放日報、新華日報、新聞晚報等 |
3 |
培育文化對社會的重建和認同 |
陳圣來 |
論文 |
《解放日報》2013年7月20日 |
6500字 |
|
4 |
美國夢和中國夢 |
陳圣來 |
論文 |
《解放日報》2013年8月12日 |
6500字 |
|
5 |
諸暨市群眾文化活動與城市文化的主體研究 |
巫志南 |
論文 |
《上海文化》2013年第4期 |
7000 |
|
6 |
巴黎公共文化發展及其借鑒 |
任一鳴 |
論文 |
《文化藝術研究》2013年第4期 |
8000 |
|
7、 |
都市文化研究的多重視域 |
鄭崇選 |
專著 |
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13年6月 |
28萬 |
|
8、 |
文化創意助推城市永續發展 |
鄭崇選 |
論文 |
《上海文化》2013年第2期 |
7000字 |
|
9、 |
街區再生與文化記憶 |
李艷麗 |
論文 |
《上海文化》2013年第2期 |
6500字 |
|
10 |
我國文化發展方式的轉型及相關問題初探 |
劉軼 |
論文 |
《上海文化》2013年第2期 |
8000字 |
|
(課題組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