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開題論證:根據國家社會科學基金委員會的管理要求,本課題下達后即于2012年5月22日在曲阜舉行了開題論證會。與會專家就本課題所涉及的基本概念、研究重點、理論框架、研究力量和資料準備等工作提出了很好的意見,為課題的未來開展提供了必要的準備。(開題報告已及時上呈國家社科規劃辦)
2)任務分工:開題論證會結束之后,課題組核心成員就課題的內容、主要觀點、工作分配、經費使用等問題進行了交流與磋商。根據本課題的特點,組建了一個以課題組核心成員與兼職人員相結合的開放性的研究隊伍,并制定一個以前期投入與后期投入相結合的資金使用方案。
3)人員調整:在分工的基礎上,課題組成員分頭準備資料,并進一步深化各子課題的內容和框架。但也有一些成員由于手中還有其他任務,不能立即投入此項研究。為此,我們不得不對有關成員進行了必要的調整,并適當增加一些新的成員進入課題組。
4)充實內容:為了使此項研究不僅僅停留在理論分析的層面,而與具體的文化現象相結合,課題組決定在原有框架的基礎上先寫一部四卷本的《中國風尚史》,并將課題組負責人的一些前期成果匯集為《文明囈語》一書出版。
5)階段成果:部分課題組成員已出版和發表了一些階段性成果(見下表)。另外,陳炎的《儒、釋、道的體育觀》、《“陰陽”“五行”的文化反思》兩篇文章業已完成,即將發表。
6)理論傳播:為了配合此項目的理論傳播,課題負責人陳炎近期在山東大學、廈門大學、西北大學等高校做了題為《“文明”與“文化”》、《論儒、墨、道、法系統》、《<易經>:儒道同出的哲學文本》的等學術報告。后者已被《中國社會科學報》進行了報道。
階段性成果
序號 |
成果名稱 |
作者 |
成果形式 |
刊物名或出版社、刊發或出版時間 |
字數 |
轉載、引用、獲獎等情況 |
1 |
《文明囈語》 |
陳炎 |
著作 |
山東教育出版社2013年版 |
22萬 |
|
2 |
《莊子與盧梭的自然觀比較及其文化意義》 |
董曄 |
論文 |
《東疆學刊》2013年第2期。
|
1萬 |
|
3 |
《論漢代俗樂舞風尚》 |
董曄 |
論文 |
《北方論叢》2013年第3期。 |
1.1萬 |
|
4 |
《論漢代的信道風氣》, |
董曄 |
論文 |
《學術論壇》2013年第3期。 |
1萬 |
|
5 |
《論魏晉士人的個性及其限度——以<世說新語>為例》 |
董燁 |
論文 |
《青海社會科學》2013年第3期。 |
1.2萬 |
|
(課題組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