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課題獲批立項之后,于2012年1月2日召開了開題會議,就課題研究的總體框架及重點難點問題、各子課題研究的方向及關鍵問題等,進行了充分的討論,進一步明確了課題研究的目標和不同階段的具體任務。在其后近一年半的研究實踐中,基本上達到了預期的目標。
研究工作主要在五個方面順利推進:其一,清水江文書的整理方面,著重對已經掌握和新收集的各類民間文獻展開整理,其中經過課題組成員的反復討論,決定配合原有的影印版的校讀,將部分清水江文書進行文字化處理,以方便更多相關專業領域的研究者利用這一珍貴民間文獻;同時,也集中力量對清水江下游地區發現的碑銘進行釋讀。目前,此兩項工作都已陸續鋪開,預計可以成為本課題最終成果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其二,已經有計劃地全面展開了圍繞清水江文書研究的田野調查工作。目前已經在清水江中下游地區的劍河、錦屏、天柱、黎平、靖州等縣,廣泛展開了主要以村寨為單位的田野調查,希望能夠通過真正地深入到文書的內部,回歸到制度史的本身,在仔細研讀文書并結合田野調查的基礎上厘清文書的內在脈絡,從而最終做出在學術史上立得住、且不可替代的研究成果。其三,課題組成員參加了相關主題的學術研討會,提交階段性的研究成果,聽取學術同行的意見和建議;同時,本課題組成員還積極與貴州大學和凱里學院的同題項目組建立聯系,保持往來溝通,取長補短。努力摒除同題課題相互競爭的成見,保持開放態度,以期最終形成各有所長相互補充的“清水江文書整理與研究”成果,達到國家社科基金設立此招標課題的目的。其四,繼續保持與海外學術同行的緊密聯系,目前韓國和日本都有高校及研究機構的學者在系統研究清水江文書,并與本課題組保持經常性聯系和溝通,他們都表示有興趣參加本課題組組織的學術會議和實地考察活動。其五,繼續發展和保持與清水江流域各市縣地方政府的合作關系,以使相關研究工作特別是田野調查工作能夠得到地方政府的支持與配合,同時也努力推動學術研究為地方文化事業建設服務,從而實現互利雙贏。目前已與錦屏縣政府合作擬定于今年年底或明年初召開“錦屏文書與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學術研討會、對錦屏林業博物館及錦屏文書特藏館提供學術支持的初步方案。
本課題的階段性成果,主要包括三個方面:
第一,清水江文書整理。已經著手對《清水江文書》影印本第一輯中部分村寨較為系統的文書資料,進行釋讀和文字處理工作,確定了基本的文書釋讀規范,并根據文書的一些特殊情況確立了相對統一的處理原則,希望由此進一步探討和建立系統收集、整理、描述和釋讀民間文書的基本范式。同時,對本課題組前期收集到清水江下游地區的碑銘資料進行了初步的整理,初步擬定階段性成果題目為《清水江下游地區碑銘釋讀》,相關的描述與釋讀工作正在有計劃展開,預計可于一年內完成該項工作。
第二,結合區域歷史文獻的整體性把握,就區域社會歷史發展進程進行了宏觀的探討,以期將清水江文書置于區域整體歷史進程中來解讀的學術追求落到實處。如張應強的《通道與走廊:湖南苗疆的開發與人群關系》、羅康隆的《清水江流域木材貿易的族際經濟結構分析》等論文,就是從比較宏觀和長時段的視野檢閱了區域歷史演變與族群互動的復雜關系,試圖通過勾勒出與清代以來清水江流域木材貿易興起和發展的一個大的區域開發背景,進而理解清水江文書產生的經濟社會條件與地域文化邏輯。
第三,結合深入細致的田野調查,在村落層面就不同族群交往互動過程中形成和保留下來的契約、族譜、碑刻及訴訟文書,進行見微知著的個案分析。如謝景連的《“插花地”的宗族——以天柱縣地湖鄉為個案的研究》、錢晶晶的《歷史人類學視角下的村落空間——三門塘人的譜系建構與姓氏空間》等,就是在長期田野調查基礎上,對村落社會以木材種植、采運為中心的經濟活動與鄉村宗族姓氏關系的詳盡分析,其間所展現出來的正是清水江木材采運貿易大背景下,不同人群對區域開發的形式多樣的參與、及對于來自國家權力和市場力量等多重影響的反應;而所有這些經濟活動與社會文化實踐,都不同程度地可以通過清水江文書的解讀得到生動而深刻的反映。
以上這三個方面的階段性研究成果,在學術同行中得到了很高的認可和積極的評價,相關學科的學者也對此研究發展的方向性意義予以了高度的肯定。
階段性成果
序號 |
成果名稱 |
作者 |
成果形式 |
刊物名或出版社、刊發或出版時間 |
字數 |
轉載、引用、獲獎等情況 |
|
清水江流域木材貿易的族際經濟結構分析 |
羅康隆 |
論文 |
原生態民族文化學刊 2012年第4期 |
11千 |
|
|
歷史人類學視角下的村落空間——三門塘人的譜系建構與姓氏空間 |
錢晶晶 |
論文 |
青海民族大學學報 2013年第1期 |
10千 |
|
|
錢晶晶 |
論文 |
原生態民族文化學刊 2012年第4期 |
12千 |
|
|
|
象征空間的結構——三門塘的“邪氣”與權力關系 |
錢晶晶 |
論文 |
吉首大學學報 2014年第1期 |
9千 |
|
|
通道與走廊:湖南苗疆的開發與人群互動 |
張應強 |
論文 |
廣西民族大學學報 2014年第2期 |
12千 |
|
|
“插花地”的宗族——以天柱縣地湖鄉為個案的研究 |
謝景連 |
論文 |
吉首大學學報 2014年(待刊) |
10千 |
|
|
國家政權主導下的經濟變遷——以亮江村林業的發展演變為例 |
游澄 |
調查報告 |
(待發表) |
25千 |
|
(課題組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