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研究計劃總體執行情況及各子課題進展情況
1. 總體執行情況
本課題系于2011年10月25日正式下達,截至2013年6月30日止,本課題所屬三個分支課題組在課題總體研究框架指引下,結合其具體研究內容,踏實、認真、負責并有條不紊地進行各項研究工作,相繼取得一定的進展,階段性成果已達272余萬字,總體情況基本達到了既定的目標。
2. 各子課題進展情況
第一子課題《中國會計通史》執行研究計劃,其中第一年已如期完成下列部分:(1)《中國會計通史》第一篇。本篇第一章“中國的原始計量記錄時代”研究有進一步突破,考古成果中的史實使這部分研究有很大進展。(2)《中國會計通史》第二篇。本篇中有關夏、商、西周與春秋時期的會計已完成三稿,處于定稿狀態。(3)《中國會計通史》第三篇。本篇中有關戰國、秦代與西漢會計研究取得顯著成效。(4)《中國會計通史》第四篇。本篇中有關“三國、兩晉南北朝會計”研究的重大突破與進展。以上四篇全部寫完二稿,第一、二篇已經完成定稿,共計22萬字。第二年已完成以下部分:(1)魏晉南北朝會計發展部分。在考證研究上有重大突破,如西晉至東晉時期的會計填補了以往研究的空白。在中原中華民族融合方面,全面填補了少數民族會計的發展;(2)隋唐會計發展研究寫出了中國會計發展的十項歷史成就,考證其在世界會計發展史上的重大貢獻。從四個方面樹立了唐代會計在中國會計發展史上的里程碑。第五編第十五章共計12萬字,占全書十二分之一弱。這是最困難的一章,也是研究突破最多的一章。(3)完成五代十國會計初稿。以上兩章已經完成了兩稿,在寫作質量上已經基本達到了定稿要求。
第二子課題組已完成文獻整理歸納、寫作綱要設計和研究時間安排等工作,基本完成了預定的目標。主要包括:(1)進行了研究參考文獻的初步歸納整理。本課題組總計收集中外文獻400余條,為今后研究工作的開展奠定了堅實的文獻基礎。(2)落實了寫作綱要設計并落實了具體完成責任人。(3)討論確定了研究與寫作原則。(4)規劃確定了研究時間進展。但是,由于本課題的研究內容依賴于第一子課題的研究成果,因此具體實施過程中需要對研究計劃進行調整。
第三子課題組按照開題會所制定的基本方針,經過若干次小型學術會議的討論,制定了更加科學可行的工作計劃,主要完成了文獻整理歸納、寫作綱要設計、撰稿口徑協調和研究時間安排的工作,基本完成了預定的目標。具體而言包括:(1)完成西方不同領域里會計學者的學術貢獻系統研究(發表系列論文,37篇),包括評介20世紀會計理論與實務發展過程中,不同領域里的會計學者所做貢獻,以及以入選美國會計名人堂的歷屆會計名人(1989-2000年,共19人)為對象,就其對會計實務與會計理論的發展與貢獻進行全面評介。(2)完成全球不同國家與地區的會計學術研究發展演變的系統研究(發表系列論文15篇),主要是依據相關資料,對全球不同國家與地區近200年間會計理論學術學術研究發展的過程、成果與特點進行了全面的梳理與評價。(3)出版論著3部,共計228萬字,包括內容涵蓋了西方會計名家傳略、中國會計名家傳略和西方會計規范集萃。
(二)調研及學術交流情況
1. 調研數據整理
課題組在全國各地展開了調研和訪談,具有代表性的有:
(1)四川鹽業會計調研,資料收集整理22萬字
(2)瑞金調研,拍攝了中央蘇區最珍貴的照片7張,整理史料4.5萬字
(3)派員順訪臺灣調研,整理資料15萬字
(4)赴山西調查票號會計資料,拍攝史料照片75張
(5)赴北京調研,拍攝珍貴會計改革照片28張
2. 文獻資料收集整理
(1)本課題組總計收集中文文獻1000余條,英文、日語等外文文獻800余條。
(2)基礎性外文資料的翻譯和整理。包括利特爾頓與耶梅合編《會計史論文集(1956)》(A.C.Littleton and B.S.Yamey ,Studies in the history of accounting : ed. on behalf of the Association of University Teachers of Accounting and the American Accounting Association)、理查德?馬蒂西克領著《會計研究二百年:國際視角下的人物、思想與成就(2008)》(Richard Mattessich,Two Hundreds Years of Accounting Research: An international survey of personalities, ideas and publications,Routledge,2008)、布賴爾等《馬克思主義與會計發展》(R. A. Bryer,21篇論文)、理查德?布朗等著《會計與會計師的歷史(1905)》(Richad Brown,A History of Accounting and Accountants,1854-1905,Routledge, 1905)、帕克、耶梅等著《會計史:英國的貢獻(1994)》(R. Robert Henry Parker, Basil Selig Yamey,Accounting history: some British contributions,Oxford University Press, Incorporated,1994)。
3. 重要學術會議
(1)許家林等,21 世紀頭十年中國會計理論研究的基本取向與態勢,中國商業會計學會2012 年學術年會交流論文,湖北,恩施,2012.8.7-10
(2)宋麗夢,論文《中國固有簿記由單式向復式的演化:為什么在明朝晚期?》(The Chinese indigenous bookkeeping evolution from single entry to double entry: why in the late Ming Dynasty?),世界會計史學家學會(Academy of Accounting Historians)舉辦的第十三屆世界會計史學家大會(13th World Congress of Accounting Historians),英國紐卡斯爾大學商學院(Newcastle University Business School),2012.7.17-19
4. 學術交流與國際合作
2012年4月16日下午,臺灣政治大學鄭丁旺教授和王國綱教授拜訪了郭道揚教授。郭道揚教授介紹了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大項目的研究進程,并與鄭教授討論了臺灣會計發展歷史的研究情況,共同探討了會計在社會發展歷程中的重要角色。
2011年11月7日,倫敦政治經濟學院會計學資深教授Richard Macve,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國際商學院院長湯谷良教授,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副書記吳聯生教授,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國際商學院講師戴天婧博士,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中國經濟史研究室研究員袁為鵬一行慕名來訪郭道揚教授,就中式會計方法、會計記錄、會計報告、四柱結算法等14大問題向郭教授進行了咨詢與請教,并初步表達了資助翻譯出版《會計史研究》的意向,熱情邀請郭道揚教授及其研究團隊參加2012年7月17~19日召開的第13屆世界會計史會議。
2012年4月23日,倫敦政治經濟學院經濟史學系教授、上海財經大學經濟學院特聘教授馬德斌教授拜訪郭道揚教授,就中國簿記數字系統中蘇州籌碼的歷史、會計起源問題,以及復式簿記產生條件和歷史作用與郭道揚教授進行了交流。
2012年7月17~19日,課題組核心成員宋麗夢博士赴英國紐卡斯爾參加第13屆世界會計史會議,將就“中國固有簿記從單式向復式的演進:為什么在明朝后期”這一問題進行演講發言,受到廣泛關注。
2013年5月19日,美國德克薩斯大學達拉斯分校的Suresh Radhakrishnan教授拜訪郭道揚教授,對中國原始計量記錄時代與夏代會計傳演對接等方面的研究進行了愉快熱烈的討論。Suresh教授還詢問了郭道揚教授的研究進程,并表示希望能夠有更多的科研合作。
(三)代表性成果簡介
1. 直接成果:在國家最高級別社科刊物上發表重要論文
郭道揚教授所撰寫的論文 “會計制度全球性變革研究”在《中國社會科學》雜志2013年第6期上發表,論文以馬克思對經濟全球化本質的認識為理論依據,突出處理好“南北矛盾”中各主權國家之間利益分配的重要性,對近年來國際會計準則理事會關于全球性會計制度改革實行強制性“趨同”方針所存在問題的研究,并提出全球性會計制度改革的基本方針應以協調為指導,將全球性會計準則構建的基本范圍分為一致性、趨同性與協調性三個維度,依次增進,建立現階段全球性會計準則體系的觀點。《中國社會科學》被學術界譽為中國最高水平的綜合類人文社會科學期刊,本論文系該刊首次刊登重量級的會計學論文,因此受到了會計學界的普遍關注,也引起了財政部等國家相關會計主管機關的關注。
2. 相關成果:出版論著(3部)、開發國家精品視頻公開課(1門)、獲得相關獎項(2項)
由許家林等編著的《西方會計名家傳略》、《中國會計名家傳略》和《西方會計規范集萃》被列入“中外會計人文系列叢書”順利出版,是本課題的基礎性的成果,共計228萬字,也引起了業界的廣泛關注。《西方會計名家傳略》是一部有關西方各國對20世紀會計理論和實務有重大影響與杰出貢獻的127位會計名人簡略傳記。收入本書的會計名家,為已經入選美國會計名人堂的全球會計名人(1950-2011)與其他會計專業領域有著重要影響的會計名人兩大部分。書中對每位會計名家,均分別從簡要生平、會計理論與實務主要貢獻和主要論著簡介評析三方面編寫傳記。本書不僅可為我國會計專業學生和教師提供一本重要的會計理論參考文獻,對于有興趣研究20世紀會計理論與會計思想發展方面科研工作者,也具有重要的學術參考價值。《中國會計名家傳略》一書是一部有關中國1840-1930年出生,現已經辭世85位中國會計名家的簡略傳記。入選的名家主要是依據郭道揚教授主持繪制并刊載于《財會通訊》2000年第1期上的“中國會計學界百年星河圖”上的第1-3星人物。書中側重介紹了各位名家個人生平,并評介了他們對中國會計理論與會計實務發展的貢獻,以及其在某一特殊領域里的影響。《西方會計規范集萃》一書是一部有關會計規范的評介性論著。全書收錄了48項由國際會計職業組織、相關專業組織和西方主要國家的會計專業機構發布的直接會計規范以及與會計相關的專業規范,并附有5項中國、韓國、臺灣、香港和澳門等亞洲國家與地區的會計相關規范。按照所收錄規范的專業范圍,書中將其分為會計準則類、審計準則類、職業行為規范類和相關法律規范類四個部分,并對不同規范發布機構、形成背景、產生過程與修訂進展,以及各項規范的要點做了全面梳理與提要式評介。本書的讀者對象主要是會計專業在校生、會計專業教師與會計管理工作者。
以重大課題為依托,于2012年3月1日申報了《全球會計通史》精品視頻公開課,于3月8日通過了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校內評審;4月28日,根據教育部《關于啟動2012年精品視頻公開課建設工作的通知》(教高司函[2012]52號)文件,經嚴格評審,《全球會計通史》榜上有名。該公開課以重大課題首席專家郭道揚教授為總負責人,課題核心研究成員許家林教授、康均副教授、宋麗夢副教授、冉明東博士、李燕媛博士為本次精品視頻公開課的主要參與人,對會計的起源、中外會計概念演進比較研究、會計組織制度史、會計法律制度史、古代審計與經濟監察制度史、世界單式簿記史、世界復式簿記史、世界成本會計史、全球現代會計史、會計思想史等會計史重大問題分十二個專題予以講授。2012年7月完成該精品視頻課程錄相的全部錄制工作。
此外,本課題前期成果,由許家林等著的《會計理論發展通論(上、中、下)》于2013年3月22日獲得獲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頒發的“第六屆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人文社會科學)著作類三等獎”。課題的中期成果許家林等著“新中國六十年會計變遷—基于流行語的視角”2012年12月獲得中共湖北省委宣傳部頒發的“湖北省社科期刊第十三屆(2009-2010年度)專題優秀作品三等獎”。
(四)成果宣傳推介情況
1. 成果發布
在2011年11月1日全國社科規劃辦公室網站正式公布“2011年度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第二批)”立項名單后,課題組首席專家郭道揚教授立即于11月2日親自起草課題立項通訊稿《郭道揚教授獲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大項目資助》,簡要介紹了課題立項的背景與重大意義、課題研究的主要內容及課題研究核心成員構成情況;2011年11月10日,郭道揚教授又以“中國會計發展史上的重大事件——黨和國家以國家社科基金重大立項為會計人員寫史”問題,擬寫了第二份通訊稿,對課題立項意義、《中國會計通史》所具備的條件、重大立項的研究構成及三大最終成果,十大研究創新及特色,以及核心研究成員構成情況進行了較為詳細的介紹與宣傳。據不完全統計,自2011年10月至今,這兩份通訊稿在全國各類媒體上刊載共計31次,其中,專業期刊雜志上刊載18次,網站報道11次,報紙報道2次。
此外,課題正式下達后,課題組即在由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會計研究所主辦并負責維護的專業網站——“會計史研究”(http://202.114.224.27/kjs/yjdt/)的主頁上辟出“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中國會計通史系列問題研究”的專欄,設立相應的專門板塊,用于追蹤報道與本課題相關的研究信息。目前已經上傳各種研究進展與信息50多條。
2. 《工作簡報》報送情況
為了規范報道本課題的進展與問題,課題組自2011年11月開始,系統編輯“2011年度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中國會計通史系列問題研究》工作簡報”,并將研究簡報統一報送中華人民共和國財政部暨中國會計學會、湖北省社科規劃辦、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校領導、學校科研部和學校圖書館等單位與領導。目前,已經正式編輯了6期工作簡報并及時上報,內容涵蓋了開題會議、研究工作會議、重大進展和年度總結等。
階段性成果
序號 |
成果名稱 |
作者 |
成果形式 |
刊物名或出版社、刊發或出版時間 |
字數 (萬字) |
轉載、引用、獲獎等情況 |
1. |
會計制度全球性變革研究 |
郭道揚 |
論文 |
中國社會科學 2013年6月 |
2 |
|
2. |
實施整合報告能否提高信息的價值相關性 |
蔡海靜等 |
論文 |
會計研究 2013年1月 |
1 |
|
3. |
基于可持續發展理念的企業整合報告研究 |
蔡海靜等 |
論文 |
會計研究 2011年11月 |
1.1 |
|
4. |
基于國家產權理念的國家審計本質研究 |
章軻 |
論文 |
審計研究 2012年12月 |
1.1 |
|
5. |
論中國國家審計的現實任務 |
章軻 |
論文 |
會計論壇 2012年12月 |
1.1 |
|
6. |
公允價值的經濟學分析 |
管考磊 |
論文 |
當代財經 2013年3月 |
0.8 |
|
7. |
公共財政支出的公平性及其審計監管:歷史和現實 |
田冠軍等 |
論文 |
華東經濟管理 2012年8月 |
0.8 |
|
8. |
睡虎地秦簡會計法制論考 |
王遂昆 康均 |
論文 |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學報 2012年10月 |
1 |
|
9. |
瑞典統一成本制度的演進與啟示 |
王遂昆 |
論文 |
財會月刊 2012年18期 |
0.6 |
|
10. |
西方會計名家系列論文(T1-T37) |
許家林等 |
系列 論文 37篇 |
財會通訊2012年第1期~2013年第7期 財會學習2012年第1期~2013年第7期 |
22 |
|
11. |
全球不同國家與地區的會計學術研究發展演變的系統研究論文 |
許家林等 |
系列 論文 15篇 |
財會通訊2012年第6期~2013年第7期 會計之友2012年第4期 |
10 |
|
12. |
海外中國概念股的信任危機與自我救贖 |
余波 |
論文 |
《武漢金融》2012年第11期 |
0.75 |
人大復印資料F63《投資與證券》2013年第2期全文轉載;國研網全文轉載 |
13. |
境外中概股危機的化解之道 |
余波 |
論文 |
《中國外資》2012年第12期 |
0.6 |
|
14. |
境外中國概念股危機衍生四大影響 |
余波 |
論文 |
《中國集體經濟》2012年第27期 |
0.45 |
|
15. |
中國概念股信任危機的四大成因 |
余波 |
論文 |
《當代經濟》2012年第12期 |
0.45 |
國研網全文轉載 |
16. |
境外中概股危機:背景、成因與影響 |
余波 |
論文 |
《證券市場導報》2013年第1期 |
1.1 |
國研網全文轉載 |
17. |
西方會計名家傳略 |
許家林主編 |
著作 |
立信會計出版社,2013年7月 |
89 |
|
18. |
中國會計名家傳略 |
陳元芳編著 |
著作 |
立信會計出版社,2013年5月 |
72 |
|
19. |
西方會計規范集萃 |
許家林主編 |
著作 |
立信會計出版社,2013年4月 |
67 |
|
(課題組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