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研究計劃總體執行情況及各子課題進展情況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研究》課題立項后,課題組召開三次討論會,討論研究方案。2012年10月,舉行了開題論證會。開題論證會由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李景源教授擔任專家組長,由北京外國語大學校長韓震教授、華中科技大學黨委副書記歐陽康教授、中國政法大學李德順教授、清華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常務副院長艾四林教授、中國人民大學哲學院龔群教授等擔任專家組成員。專家組對課題組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案給予了充分肯定。隨后,各子課題進入研究執行階段。目前,課題研究計劃進展順利,在《哲學研究》《Critique》等國內外學術刊物發表階段性成果17篇,組織了“全球化與變化著的價值觀”國際學術研討論。
各子課題進展情況:
1、子課題一“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理論前提和方法自覺”
子課題負責人為晏輝教授、李祥俊教授,成員主要有蘭久富教授、羅松濤副教授。該子課題主要通過探索核心價值觀的生成與演化規律,分析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現實語境、歷史形態及其“生態”資源,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理論前提和方法論進行自覺,以便使研究有一個堅實可靠的基礎。現正按照研究計劃順利進行中。課題負責人晏輝教授和李祥俊教授分別發表論文《資本的世界邏輯及人類學后果》、《差異存在與平等訴求 ——熊十力外王學的內在矛盾與演進歷程》。
2、子課題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內容與邏輯”
子課題負責人為吳向東教授和張曙光教授,成員包括胡敏中教授、徐克飛副教授等。該子課題主要依據凝練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原則和標準,特別是依據核心價值觀的基本理論,提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表述,并在歷史與現實、理論與實踐結合與張力中,闡述其內涵,揭示其內在邏輯。目前該課題已取得多項階段性成果。首席專家吳向東教授撰寫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表述與邏輯:一種可能的思路》,在學術會議上廣泛交流,已在《哲學研究》上發表。吳向東教授為中宣部組織、袁貴仁教授主持的《馬克思主義哲學十講(黨員干部讀本)》撰寫第九講《價值觀和真理與價值的統一》。子課題負責人張曙光教授對價值觀基礎理論進行了深入的思考和研究,發表《價值的形成與現代價值問題》等論文2篇。課題成員吳玉軍副教授和鄭偉分別發表論文《公正:社會主義的基本價值追求》、《價值觀視閾下的“和諧”概念解析》。
3、子課題三“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認同與實踐“
子課題負責人為王成兵教授,主要成員有魯克儉教授、吳玉軍副教授、徐克飛副教授。該子課題為項目的落腳點,探討在多元文化與世界歷史背景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如何被人們所接受,并轉化為制度實踐與文化軟實力,以揭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實踐意義。該子課題是學術界尚未廣泛深入研究的問題,也是本課題研究的重點與難點。該課題已積累了關于價值觀認同基礎理論的理論資源,與“中國夢“、”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現代價值秩序建構“的關聯研究正在積極開展。目前,已發表論文4篇。
4、子課題四“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若干問題的實證研究“
子課題負責人為趙孟營教授和賈旭東教授,成員包括王葎副教授等。該子課題主要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研究提供現實依據。根據研究需要開展了價值觀資料庫的建設。目前,改革開放以來反映中國價值觀變遷的文本資料,包括文學作品、影視作品、風俗習慣等實物資料的搜集分類工作已初步完成;“價值觀熱點事件評論報告?2012”文稿正在后期修改完善階段,“價值觀熱點問題評論報告?2013”也在材料積累中。
二、調研及學術交流情況
1、項目組成員進行調研情況
項目組成員已經收集了國內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現狀的相關文獻,積累了豐富的研究資料,并進行了初步分析。改革開放以來反映中國價值觀變遷的相關文本的搜集分類工作已初步完成。對2012、2013年價值觀熱點事件進行了收集整理,評論報告正在撰寫之中。
2、學術會議、學術交流和國際合作情況
2012年11月2-4日,以課題組為核心,組織召開了“全球化與變化中的價值觀”國際學術會議,該會議在北京師范大學召開,來自中國、美國、俄羅斯、瑞典等國家的60多名學者參加了會議。會議圍繞全球化背景下的價值觀變遷與價值多樣性、價值沖突與對話、轉型時期的價值觀危機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建構、現代性與文化認同等進行了充分研討。首席專家吳向東教授、子課題負責人張曙光教授和李祥俊教授等并在會議上分別做了學術報告。
2012年12月22日,以課題組為核心,北京師范大學哲學與社會學學院與《哲學研究》、《哲學動態》、青年哲學論壇在北京聯合主辦了“第九屆馬克思主義哲學創新論壇——價值哲學與社會發展“。與會者圍繞”價值哲學基礎理論的反思與前瞻“、”馬克思主義價值哲學的當代意義“、”全球化背景下的價值沖突和對話“、”核心價值觀與當代社會發展“等議題進行了研討。項目組首席專家吳向東及成員張曙光、晏輝、蘭久富、羅松濤、鄭偉等參加會議,提交會議論文5篇,并在會議上做學術報告3篇。
2013年1月19日,子課題負責人張曙光教授參加了在上海舉行的“第二屆全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高層學術研討會“,做了題為《價值的目的性詮釋與歷史性呈現》的專題報告。
三、代表性成果簡介
1、《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表述與邏輯:一種可能的思路》(吳向東, 《哲學研究》2013年第1期)
文章主要包括三個部分:核心價值觀研究的三個誤區,凝練核心價值觀的新思路,核心價值觀的內在邏輯。
文章認為現有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理論研究存在三個誤區:一是將核心價值觀混同為核心價值目標。二是將核心價值觀定位于國家價值觀,或者將國家價值觀與公民價值觀割裂開來,分而述之。三是將核心價值觀的內在邏輯表面化或者虛化。
核心價值觀研究中的三個誤區,實際表現了核心價值觀基礎理論研究上的薄弱,關鍵之點是對核心價值觀概念的理解。核心價值觀不同于基本價值觀,它處在價值體系的最深層次結構之中,表現為一系列基本價值的標準、尺度和原則,或者說,它是一般價值觀背后的普遍原則和根據。核心價值觀作為普遍性的價值原則,表現在價值關系中所包含的相關維度上,價值關系中包含著三個相關關聯的維度:價值主體、價值主體之間的關系、價值關系及其之間的關系。據此,文章分析指出,對應三個維度的分別為“人本“、”公正“、”和諧“。
人本表達了對待價值主體的原則,它是針對神本、物本邏輯統攝下人的異化狀態,側重了對人本身作為社會發展出發點和歸宿的強調;公正表達了對待價值主體間的關系的原則,是針對階級的分化以及與之相伴隨的經濟剝削、政治壓迫引發的人與人之間的不平等、非正義的現象,側重從社會性、動態化的視角對資本主義平等的批判性超越;和諧表達了對待價值關系的原則,它針對人與自然、人與社會和人與自身之間的緊張關系,側重對他者語境中的人的生存環境、條件與狀態的強調。三者的內在邏輯表現為:人本既是出發點也是歸宿,公正既是途徑也是保障,和諧既是目標也是條件。人本、公正、和諧三者奠基于共同的理論基礎即理性集體主義之上。
文章立足于核心價值觀基礎理論展開的研究,突破了當前學理界核心價值觀研究的誤區,揭示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內在邏輯,具有深厚的哲學基礎和合理性。文章已經在哲學權威學術期刊《哲學研究》上發表。
2、《The core issue of values and the prepositional criticism of the answer》(《價值觀的核心問題及前提性反思》,吳向東,《Critique》2013年8月)
文章認為在價值觀所處理的三種基本的對象關系中,人與社會的關系問題是價值觀的核心問題,人與自然、人與人自身的關系是經過人與社會的關系所中介的。價值觀核心問題的解答依賴于對個人與社會關系的本體論立場和方法論預設。個人與社會關系的理論假設成為價值觀理論的本體論基礎。思想史上存在著社會整體主義和個體原子主義兩種不同的本體論立場和方法論預設,這兩種對立的立場分享著同一種思維方式:將個人與社會看作兩種即成的、相互分立的東西,把其中一方歸約為另一方的抽象的實體性的、靜態的思維方式。這種思維方式必然導致這兩種立場共同的缺陷,即在人與社會關系理解上的先驗性和非真實性。馬克思從實踐觀點出發,強調個人與社會關系中存在論層面上的邏輯本原既不是抽象的個人,也不是抽象的社會,而是人的感性物質活動。這一設定使得個人與社會關系的解釋方法從實體性思維方式轉變為關系性思維方式,從既成性思維方式轉變為生成性的、歷史性的思維方式, 從而為我們批判性地認識和解構整體主義和個人主義價值觀,探討現實社會中合理的個人與社會關系的價值原則,提供了可靠的理論前提和基本方法。
文章深入闡釋了價值觀的核心問題,對社會整體主義和個體原子主義進行了批判性反思,奠定了核心價值觀建構的理論基礎,對闡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表述和內在邏輯具有重大的理論價值。該文章已在國外學術期刊《Critique》上發表。
四、成果宣傳推介情況
2012年10月30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研究”開題論證會召開。開題論證會由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李景源教授擔任專家組長,由北京外國語大學校長韓震教授、華中科技大學黨委副書記歐陽康教授、中國政法大學李德順教授、清華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常務副院長艾四林教授、中國人民大學哲學院龔群教授等擔任專家組成員。專家組對課題組的研究思路給予了充分肯定,鼓勵課題組沿著加強中西價值觀比較研究、梳理價值觀念自然形成的內在機制、明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立足點、體現民眾價值意愿和選擇的基礎、結合當下價值關系現狀實現理論與現實的邏輯銜接的思路繼續推進。開題論證會的情況,已提交《工作簡報》。
階段性成果
序號 |
成果名稱 |
作者 |
成果形式 |
刊物名或出版社、刊發或出版時間 |
字數 |
轉載、引用、獲獎等情況 |
1 |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表述與邏輯: 一種可能的思路 |
吳向東 |
論文 |
《哲學研究》 2013年第1期 |
1.2萬 |
|
2 |
集體主義: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
吳向東 |
論文 |
《馬克思主義哲學論叢》 2012年秋季號 |
1.2萬 |
|
3 |
人的發展:社會進步的實質與最終標準 |
吳向東 |
論文 |
《中國社會科學報》 2012年7月18日 |
0.3萬 |
|
4 |
The core issue of values and the prepositional criticism of the answer (價值觀的核心問題及其前提性反思)
|
吳向東 |
論文 |
Critique 2013年8月 |
0.55萬 |
|
5 |
價值的形成與 現代價值問題 |
張曙光 |
論文 |
《社會科學戰線》 2012年第5期 |
1.5萬 |
|
6
|
關于價值哲學的 自設性對話 |
張曙光 |
論文 |
《河北學刊》 2012年第5期 |
1.0萬 |
被引1次 |
7 |
仁學:時代意義與 理論轉換
|
張曙光 |
論文 |
《河北學刊》 2013年第2期 |
1.7萬 |
|
8 |
資本的世界邏輯及 人類學后果 |
晏 輝 |
論文 |
《湖北大學學報》 (哲學社會科學版)(雙月刊) 2012年第2期 |
2.0萬 |
|
9 |
差異存在與平等訴求 ——熊十力外王學的內在矛盾與演進歷程 |
李祥俊 |
論文 |
《齊魯學刊》 2013年第2期
|
0.96萬 |
|
10 |
“好生活”與中國夢 |
魯克儉 |
論文 |
《光明日報》 2013年5月7日 |
0.25萬 |
|
11 |
文化體制改革 下一步走向展望 |
賈旭東 |
論文 |
《前線》 2013年第6期 |
0.4萬 |
|
12 |
自由主義國家認同觀 及其困境
|
吳玉軍 |
論文 |
《哲學研究》 2012年第7期 |
0.75萬 |
|
13 |
公正:社會主義的 基本價值追求 |
吳玉軍 |
論文 |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研究》(雙月刊) 2012年第6期 |
0.65萬 |
|
14
|
價值主體、文化自覺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 |
王葎 |
論文 |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研究》(雙月刊) 2012年第3期 |
0.63萬 |
|
15 |
文化工業的批判與 反思 |
羅松濤 |
論文 |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研究》(雙月刊) 2012年第4期 |
1.1萬 |
被引1次 |
16 |
價值觀視閾下的 “和諧”概念解析 |
鄭偉 |
論文 |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研究》(雙月刊) 2013年第2期 |
0.8萬 |
|
17 |
核心價值秩序與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
張永芝 |
論文 |
《教學與研究》 2013年第6期 |
0.97萬 |
|
(課題組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