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下半年,全國社科規劃辦對171項基礎類和跨學科類重大項目進行中期檢查或評估。檢查結果表明,這批項目總體進展順利,階段性成果豐碩,產生較大社會影響。初步統計,共推出著作類成果近300部,約6700萬字(含多卷本叢書),發表學術論文近3000篇,約2920萬字,其中在《中國社會科學》、《哲學研究》、《歷史研究》、《經濟研究》等權威期刊發表學術論文100多篇,被《新華文摘》和人大報刊復印資料等轉載50余篇,被多家核心期刊轉引560余次,被SCI、EI、SSCI等國際引文索引收錄40余篇。有20項成果獲得省部級以上獎勵,3項成果獲得國家專利,2部專著入選《國家哲學社會科學成果文庫》,2部著作被納入全國性教材,部分集成式成果和大型叢書陸續問世。現摘錄編發其中具有代表性的55項成果目錄。
國家社科基金在研重大項目推出的部分代表性成果目錄
序號 |
成果名稱 |
出版社或發表期刊 |
首席專家 |
1 |
中國地方志佛道教文獻匯纂(1039冊) |
國家圖書館出版社 |
何建明 |
2 |
日本宮內廳書陵部藏宋元版漢籍選刊(170冊) |
上海古籍出版社 |
安平秋 |
3 |
民國史料叢刊·續編(1140冊) |
大象出版社 |
孫燕京 |
4 |
子海珍本編·第一輯(174冊) |
鳳凰出版社、臺灣商務印書館 |
鄭杰文 |
5 |
全宋筆記·第六編(10冊) |
大象出版社 |
戴建國 |
6 |
新文學(創作)初版本圖典(上下卷) |
文化藝術出版社 |
吳義勤 |
7 |
蘇軾全集校注(20冊) |
河北人民出版社 |
舒大剛 |
8 |
英藏敦煌社會歷史文獻釋錄(8卷) |
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
郝春文 |
9 |
甲骨文字形表(增補、修訂本) |
上海辭書出版社 |
曹錦炎 |
10 |
清代南部縣衙檔案研究 |
中華書局 |
吳佩林 |
11 |
蒙元史研究導論 |
南京大學出版社 |
劉迎勝 |
12 |
永不消逝的“幽靈”——重讀《共產黨宣言》 |
人民出版社 |
陳學明 |
13 |
2012年中國質量發展觀測報告 |
中國質檢出版社 |
程虹 |
14 |
中國倫理道德報告 |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
樊和平 |
15 |
社會層級結構理論 |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
韓慶祥 |
16 |
開啟中華文明的管鑰:漢字的釋讀與探索 |
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
黃德寬 |
17 |
藏語方言調查表 |
商務印書館 |
孔江平 |
18 |
正蒙合校集釋 |
中華書局 |
林樂昌 |
19 |
《中亞文明史》第四卷 |
中國對外翻譯出版公司 |
劉迎勝 |
20 |
日本藏先秦兩漢文獻研究漢籍書目 |
三晉出版社 |
劉毓慶 |
21 |
大乘要道密集研究初編 |
北京大學出版社 |
沈衛榮 |
22 |
青藏高原東緣的古代文明 |
四川人民出版社 |
石碩 |
23 |
俄藏黑水城漢文非佛教文獻整理與研究 |
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
孫繼民 |
24 |
經典傳播與文化傳承 |
浙江大學出版社 |
吳笛 |
25 |
中國近代經濟地理(緒論和全國卷) |
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 |
吳松弟 |
26 |
新中國中小學教材建設史(1949-2000)研究叢書 |
人民教育出版社 |
徐巖 |
27 |
元典章 |
中華書局、天津古籍出版社 |
王一丹 |
28 |
明清域外漢語官話資料語言研究 |
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 |
張美蘭 |
29 |
先秦文論全編要詮 |
人民文學出版社 |
趙逵夫 |
30 |
中國國家資本的歷史分析 |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
劉克祥 |
31 |
生態危機與資本邏輯 |
中國社會科學 |
陳學明 |
32 |
《論語》精神哲學形態及其“中國氣派” |
中國社會科學 |
樊和平 |
33 |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的內在邏輯與發展趨向 |
中國社會科學 |
韓慶祥 |
34 |
周《詩》文體生成探究 |
中國社會科學 |
李昌集 |
35 |
西學東漸與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 |
中國社會科學 |
汪信硯 |
36 |
出土文獻與先秦自然宇宙觀重審 |
中國社會科學 |
王中江 |
37 |
論實踐智慧 |
中國社會科學 |
楊國榮 |
38 |
中西“經文辯讀”的可能性及其價值 |
中國社會科學 |
楊慧林 |
39 |
天地之寬與女性解放——延安女作家群述論 |
中國社會科學 |
趙學勇 |
40 |
出土文獻視野下的黃老道家研究 |
中國社會科學 |
王中江 |
41 |
發展戰略、城市化與城鄉收入差距 |
中國社會科學 |
李濤 |
42 |
福山對中國發展模式評論的實質 |
中國社會科學 |
陳學明 |
43 |
早期《老子》、《周易》“文本”的演變及其與“思想”之相互作用 |
中國社會科學 |
王中江 |
44 |
出土簡帛文獻與先秦思想世界 |
中國社會科學 |
王中江 |
45 |
《論語》倫理道德思想的精神哲學形態 |
中國社會科學 |
王燕文 |
46 |
會計制度全球性變革研究 |
中國社會科學 |
郭道揚 |
47 |
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獨特優勢 |
中國社會科學 |
韓慶祥 |
48 |
中國當代文學視域中的新移民文學 |
中國社會科學 |
饒芃子 |
49 |
高等教育與社會信任 |
中國社會科學 |
周怡 |
50 |
二重證據法:疑古與釋古之間——以近年出土文獻研究為例 |
中國社會科學 |
王中江 |
51 |
《詩》學與心性學的開展 |
中國社會科學 |
王中江 |
52 |
知識產權的多元屬性及研究范式 |
中國社會科學 |
吳漢東 |
53 |
法學研究及其思維方式的思想變革 |
中國社會科學 |
黃文藝 |
54 |
哲學實驗:一種影響當代哲學走向的新方法 |
中國社會科學 |
劉曉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