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國家社科基金項目的成功結項,都有很多人為之付出心血。這其中,有一個默默無聞而又不可或缺的群體,這便是國家社科基金項目審核人。
成果填報是否屬實,經費使用是否合理,專家評語是否恰當,文本是否符合學術規范……他們一項項地仔細核實,并向全國社科規劃辦書面遞交最終意見。工作繁重而關鍵,容不得絲毫懈怠。
他們的名字極少出現。然而,一顆維護學術尊嚴的赤誠之心始終不變。
“寸土”不讓 一絲不茍
一份份項目審核意見擺在案頭。鋪展開來,每份都洋洋灑灑數千字,對所審核項目從頭至尾條分縷析、直指問題,其思考之深入、考證之精細、態度之嚴謹躍然紙上。
對于初次審核的項目,審核人結合鑒定專家的意見仔細核查,既指出項目的可貴之處,更一針見血地點出弊病——
某個項目的審核意見近3000字,其中2000多字花在了核查抄襲、剽竊上,不但查考引用文獻的頁碼、期數是否真實準確,還詳細指出了正文抄襲部分的由來脈絡,甚至標出了原文的網絡鏈接;
為審核某個項目,審核人詳細查閱了該領域的最新政策、總體情況,除了認同鑒定專家指出的“文獻資料來源不明”的問題,還做出了“缺乏研究基礎,大量抄襲他人成果”的進一步判斷。
對于修改后參加復審的項目,審核人更是不遺余力。
某個因不合格被退回去修改的項目,不但沒有接受鑒定專家的意見并做修改,反而給出大段辯詞。審核人充分重視這一情況,對項目成果、鑒定專家意見、課題組辯詞進行深入研判,得出結論:“總體看,專家指出該成果的錯誤與瑕疵是準確的,對該成果的批評是實事求是的”,并對所有問題逐一進行了詳細說明,最終建議課題組端正學風、認真修改,否則,“建議終止研究”。
“誠實守信是保障學術成果可靠性的前提。對專家的重要意見,課題組沒有進行認真修改,且不誠實,建議終止研究,并作為典型案例進行通報。”這是審核人寫在某個項目復審意見末尾的一段話。針對這個項目,審核人把所有專家意見和修改內容一一列出、逐條對照,存疑之處仔細查核,最終發現,“所列出的絕大多數修改內容是假的”“大量拼湊、轉述、變相抄襲現有成果”,最終寫下了毫不姑息的審核意見。
不但審核項目本身,也審核鑒定專家的意見。
“某專家在肯定成果的同時,實事求是地指出了存在的不足,建議列為認真負責的鑒定專家;某專家的評價明顯與事實不符,建議記入‘信譽不良專家’名單。”這樣的建議,經常出現在審核人筆端。
提出如此尖銳的意見,審核人難道沒有絲毫顧慮?
“問心無愧,心安理得。”他們坦然地告訴記者,“必須切實維護國家社科基金應有的水準和聲譽。”“國家水準”這個主題詞,是審核人肩頭沉甸甸的擔子,也成了他們頭腦中時刻緊繃的弦。
不辭辛勞 無怨無悔
“每次審核,都感覺時間不夠用。”審核人普遍覺得時間緊、任務重,但是,他們從未想過放松審核要求,寧愿自己付出辛勞,也要保質保量地完成任務。
審核一個項目,究竟要付出多少辛勞?
一位審核人在長期工作中總結出了“五必看”:仔細查核項目經費開支明細、項目報告、成果簡介,以及省區市規劃辦審核意見、5位鑒定專家意見,并根據各方面情況歸納、分析,作出綜合判斷。按照這樣的流程,一個項目最少也要花去一整天時間。如果遇到沒有如實填報階段性成果或存在學術不端行為的,還必須調閱此前成果、借助數據庫查實,所用時間更難估量。
對經修改后重新審核的項目進行復核,程序也堪稱嚴格——首先審看課題組撰寫的修改說明,再看其是否吸納了鑒定專家提出的重要意見。然后,逐一審核所述修改內容是否屬實、未按專家意見修改處的理由是否充分。
審核結束后,還要根據所發現的問題撰寫審核意見,其翔實準確程度,不亞于一篇學術論文。
在長年累月的高強度審核面前,審核人從不叫苦。他們大多還承擔著其他工作且人過中年,卻和年輕人一樣保持著旺盛的戰斗力。焚膏繼晷、加班加點,對他們來說已是常事。
一位審核人的家人生病住院,他晚上陪床看護,白天堅持上班。但由于年歲較大,夜晚陪床睡眠不好,白天有時精力不濟。為避免耽誤工作,他就利用中午加班,盡管這樣,他還是覺得心有歉疚。
“再累也值。”審核人對自己的辛苦付出看得十分淡然,“只要我們發現的問題能夠得到重視,引起廣泛關注,能夠為清除‘學術垃圾’、凈化學術空氣作一份貢獻就足夠了。”
匡正學風 任重道遠
“不可否認,有一部分送審成果粗制濫造、質量低劣。看到這種情況,真為國家學術資源的浪費感到心痛。”這是審核人共同的感慨。
在他們看來,屢有發生的學術不端現象,嚴重影響了學術公信力和理論創新能力。
“拼湊式”編纂成果,既不開展實際的調查研究,也不進行嚴謹的文獻研究,僅靠二手資料的復制加粘貼低水平重復前人研究,這是當下社會科學研究的“致命傷”。除此之外,填報虛假階段性成果、不符合學術規范、引文注釋造假……有時也出現在某些項目當中。
“更令人震驚的是,有些成果成千字、上萬字甚至數萬字直接抄襲他人成果,甚至通抄他人整篇文章,從引言至結語,一字不漏!”對此,審核人十分憤怒。
對個別鑒定專家不負責任、敷衍塞責的現象,審核人也直言不諱地提出批評。
令審核人感到十分欣慰的是,全國社科規劃辦一直非常重視遏制不良學風、懲治學術不端,近年來,更是加大了獎懲力度,態度鮮明地站在優良學風一邊。2013年以來,全國社科規劃辦嚴格把關,果斷終止了一批質量不過關的項目,并在網站進行公開通報。同時,還出臺了一系列相關文件,加強對項目質量的管理與審核,并對認真負責專家給予表彰。在這樣的導向與約束下,越來越多的學者表現出令人稱道的素質與良知。
一位審核人告訴記者,他在最初審核時把關較松,不忍心“下狠手”,是全國社科規劃辦負責人的一席話觸動了他——“審核國家社科基金項目是一項極其重要、極其嚴肅的工作,要抱著對國家、對科學、對人民高度負責的態度,既要嚴格把好‘進口’這道關,也要嚴格把好‘出口’這道關,要筑起一道堅固的‘圍基’,保證國家社科基金項目成果的較高學術水準。”這是對審核人的囑托,更是對廣大社科理論工作者的期待與忠告。(本報記者 王斯敏 楊 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