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amp id="sgkyk"><pre id="sgkyk"></pre></samp>
    
    

    舊版網站入口

    站內搜索

    《構建兩岸關系和平發展框架的理論與政策研究》成果簡介

    2013年11月20日16:26

    由中國社會科學院臺灣所朱衛東研究員主持的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大項目“構建兩岸關系和平發展框架的理論與政策研究”(批準號07&ZD051)已于2012年4月結項。

    一、研究目的與意義

    構建兩岸關系和平發展框架是祖國大陸在國家發展總體戰略基礎上,根據新時期兩岸關系發展和國內外形勢變化而提出的科學構想。要實現這一構想必然要從理論上對其中的關鍵性問題進行系統而深入的研究,如兩岸關系和平發展的理論根源及科學內涵是什么?建構兩岸關系和平發展框架的主要支撐點是什么?主要內容包括哪些?制度性安排包括什么?運行機制是什么?等等。本課題研究的目的正是通過對上述關鍵性問題進行探討,提出建構兩岸關系和平發展框架的原則、進程、路徑,從學術及政策研究的角度就如何建構兩岸關系和平發展框架提出可操作性的設想,為推動兩岸關系和平發展與祖國統一獻計獻策。

    臺灣問題事關中國國家核心利益,建構兩岸關系和平發展框架,積極倡導、努力共同營造和平穩定、平等互信、合作共贏的海峽兩岸關系,符合和平發展的時代主題和潮流,是中國總體發展戰略的應有之義,對維護我戰略機遇期、確保我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有十分重大的意義。同時,建構兩岸關系和平發展框架也有利于遏制“臺獨”分裂勢力對我戰略機遇期的干擾與破壞,緩和臺灣地區的緊張局勢,有利于維護國家周邊安全與穩定,為實現國家發展戰略目標營造和平穩定的兩岸與國際環境,有利于兩岸經濟全面深入合作,共同應對經濟全球化與區域經濟一體化帶來的種種嚴峻挑戰,促進兩岸共同發展。

    二、主要內容、觀點及對策建議

    本課題系統梳理了兩岸關系和平發展思想產生、發展,深入分析了建構兩岸關系和平發展框架的必要性、可行性及阻力和困難,提出了構建兩岸關系和平發展框架的原則、內涵、實現途徑、保障機制等,并從政治架構、軍事安全互信機制、臺灣涉外事務安排機制、經濟合作架構、文教交流合作架構、社會交流架構等六個面向,提出我在戰略機遇期處理臺灣問題的一系列政策構想。

    1、兩岸關系和平發展框架下的政治架構。建立兩岸政治架構可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其一,科學界定兩岸政治定位。有三種選擇性方案:“一個主權國家內部的兩個行政地區”;“一個主權國家內部作為交戰雙方的兩個‘政治實體’或‘政權’”;“一個中國之下分別在中國大陸地區和中國臺灣地區行使統治權的合法‘政府’”。其二,找到兩岸均可接受的“一個中國”表述方式。有三種選擇性表述方式:“主權層面上‘一中同表’”,政權層面上‘一中各表’的分層表述方式,即“大陸和臺灣同屬一個中國,中國的主權屬于兩岸人民共同所有”,“在一個中國內部,在大陸地區和臺灣地區分別存在行使有效管轄權和治理權的兩個合法政府,即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和中華民國政府”;“在大陸‘一中原則’新三句和‘國統綱領’的表述中,找出交集點”進行表述,可表述為“海峽兩岸均堅持一個中國的原則,盡管雙方所賦予之涵義有所不同,但大陸和臺灣同屬于一個中國是兩岸共同認同與尊重的事實”;基于“內戰遺留問題”的表述。可表述為“世界上只有一個中國,大陸和臺灣都是中國的領土,但由于內戰等歷史原因,目前兩岸根據現行法律各自行使管轄權。”其三,促成兩岸達成和平協議。本著兩岸同屬一中、平等協商、求同存異、循序漸進、互惠雙贏、不受外力干涉等原則,就統一前的兩岸政治關系、結束敵對狀態、建立軍事互信機制,以及兩岸涉外事務溝通、經濟合作、文化交流等問題充分協商,達成和平協議。

    2、兩岸關系和平發展框架下的軍事安全互信機制。建立兩岸軍事互信機制可按三個階段推動進行。其一,接觸交流階段。主要任務是“接觸交流、互釋善意、打破僵局”,重點是成立兩岸軍事安全互信機制的專責機構;建立規范、完善的兩岸軍事溝通與信任措施;透過民間智庫等推進兩岸軍事學術交流;積極推動兩岸非傳統安全領域的合作;加強培養兩岸軍事談判的人才。其二,制度規范階段。主要任務是“建立規范、穩定互信、深化合作”,其重點是達成軍事安全互信共識;建立軍事安全協商措施;簽署軍事安全互信協議;擴大軍事交流接觸;設立“反臺獨”條款和兩岸軍事安全互信退出機制。其三,結束敵對狀態階段。重點是結束兩岸軍事敵對狀態,深化兩岸軍事安全合作關系,宣示臺海和平。當前可從軍事與政治兩方面著手為建立兩岸軍事互信打基礎。政治上,增強兩岸互信,發展兩岸關系新思維,以中華民族和中華文化為突破口增強兩岸國家認同,逐步推動兩岸政治談判,為建立兩岸軍事互信機制奠定政治基礎;軍事上,擴大兩岸軍事領域合作,逐步降低敵意以培養互信,為兩岸開展軍事安全互信機制談判做好全方位準備,可先充分發揮兩岸智庫、專家學者及“第二軌道”的功能,就兩岸軍事安全互信機制進行前期的探討和準備,再通過吸納軍方參與逐步實現對話,達成共識。

    3、兩岸關系和平發展框架下的臺灣涉外事務安排機制。合理安排臺灣涉外事務可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其一,著重研究臺灣當局的國際身份定位問題。要在堅持一個中國原則的基礎上,推動兩岸學界充分交換意見,共同尋找解決方法。其二,具體分析臺灣參與國際多邊領域及其活動的法理問題。我應循序漸進、把握節奏,對臺有意參與的國際組織進行分類,根據不同情況按不同方式處理,并建立防火墻,避免出現“兩個中國”、“一中一臺”的局面。其三,靈活處理臺灣“邦交國”問題。我應著眼于維護兩岸關系和平發展大局和國民黨長期執政,積極發展與臺“邦交國”的經貿、文化合作關系,做好外交轉化的儲備工作;加強與馬當局的溝通,逐步扭轉島內社會有關維持兩岸關系和平發展就必須維持“外交休兵”的刻板印象;加強兩岸在臺“邦交國”進行人道援助等方面的合作,強化兩岸同屬一個中國的國際認知。其四,應把握好臺灣對外發展實質關系的底線,在不造成“兩個中國”、“一中一臺”前提下處理臺灣非政府組織擴大國際參與問題。

    4、兩岸關系和平發展框架下的經濟合作架構。建構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可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其一,把握臺灣對外經濟交往相關問題的原則。針對臺灣對外協商簽署FTA問題,我應堅持“一個中國”原則,在確保兩岸經濟一體化優先進行的前提下按照個案、逐個協商的方式審慎處理。針對兩岸經濟共同發展與亞太區域經濟合作機制相銜接的問題,在兩岸政治互信不足的情況下,要穩妥務實、以我為主,限于個案、單點處理,可按照加快兩岸四地金融合作→建立與東盟“10+1”自由貿易區連結機制→搭建以中華經濟圈為核心的亞太區域合作框架的路徑穩步推進。其二,重視處理兩岸經濟合作機制的利益分配。首先通過推動兩岸經濟合作制度化建設,加快經濟要素在兩岸的雙向流動與合理配置,促使島內利益分配趨于公平化。其次通過加強兩岸經濟整合協助臺灣提振經濟。要充分發揮ECFA的作用,協助臺灣拓展大陸市場,擴大島內就業機會。同時要加大照顧臺灣中下階層、中南部民眾利益,還要推動兩岸產業合作,協助臺灣進行產業結構調整,加速臺灣經濟與技術升級。其三,要充分發揮兩岸經濟合作機制的政治外溢效應。要抓住兩岸關系和平發展的有利時期,將“以民為本”的理念貫徹到對臺經濟工作中,尊重、信賴和依靠臺灣民眾,照顧和維護其政治利益;將建立“兩岸經濟命運共同體”作為新時期的目標。倡導“同舟共濟、相互扶持、共同發展”的觀念,增進兩岸共同利益,增強臺灣民眾對兩岸經濟合作、兩岸關系和平發展的認同與支持;要加快兩岸經濟一體化進程,促進臺對大陸形成全面依賴。加快落實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相關的后續協商工作,積極、低調、有序地推進大陸對臺投資,實現兩岸經濟“你中有我”的目標;要加強地方政府與民進黨執政顯示的經濟交流合作,爭取民進黨執政縣市尤其是中南部地區泛綠基層民眾對兩岸經濟合作的支持及對大陸的認同;要完善惠臺政策手段,加強向繼承民眾傾斜,防止惠臺經濟利益被少數利益集團控制或被大財團壟斷;要加快對島內媒體的間接投資及大陸媒體入臺工作,掌握島內輿論主導權,擴大對臺灣基層民眾的影響。

    5、兩岸關系和平發展框架下的文教交流和合作架構。建構兩岸文教交流合作框架可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其一,削弱“臺灣文化主體性”在島內的負面影響,弱化“臺獨”意識形態的文化基礎,為加強兩岸文化融合、塑造兩岸共同價值、共同認同創造條件。其二,加強與臺灣中南部的文教交流,改變中南部民眾的統“獨”立場,瓦解“臺獨”勢力的社會基礎,為兩岸文教交流框架的建立打下堅實的民意基礎。三是化解臺灣民眾文化優越感,樹立大陸文化新形象,增強中華文化對臺灣民眾的影響力和吸引力。

    6、兩岸關系和平發展框架下的兩岸社會交流架構。建構兩岸社會交流架構可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其一,弱化“臺灣主體意識”,提升“兩岸命運共同體意識”,強化臺灣民眾中華民族和中國的認同。其二,加強做民進黨及泛綠勢力工作,降低“臺獨”勢力的阻撓,減少兩岸社會關系正常化的阻力。其三,加強做臺灣中南部基層民眾工作,削弱“臺獨”勢力的社會基礎,夯實兩岸關系和平發展的群眾基礎。其四,建立健全兩岸法律合作機制,為兩岸社會交流提供法律保障。其五,積極應對兩岸社會交流潛存風險,維護國家的長治久安。

    三、學術價值及社會影響

    1、推進了兩岸關系和平發展思想的理論研究。本課題把握兩岸關系理論研究的前沿,系統梳理了兩岸關系和平發展思想產生的背景及發展完善的歷史過程,深入挖掘了兩岸關系和平發展思想的理論內涵及其重大影響,是兩岸統一理論研究的重要補充。

    2、多層次、多角度、多面向地研究了兩岸關系和平發展框架的組成。本課題打破了此前同類研究多集中于某個領域或某一點,研究缺乏全局性、系統性的缺憾,從政治、軍事、外交、經濟、文教、社會等多個角度切入研究兩岸關系和平發展,增強了研究的系統性、全面性。

    3、為中央決策和涉臺職能部門提供了新思路、新模式與新途徑。本課題深刻把握中央對臺方針政策精神,對兩岸政治定位、“中華民國”地位、“一個中國”表述等建構兩岸關系和平發展框架的關鍵問題予以重點探討,提出了許多新的選擇性方案,為今后的對臺政策制定與完善提供了新的思路。此外,我們提出的原則、進程、路徑等可操作性地政策建議,成為建構兩岸關系和平發展框架的重要參考。

    (課題組供稿)

    (責編:張湘憶)
    日韩视频中文字幕精品偷拍| 91精品国产色综合久久不卡蜜 | 牛牛本精品99久久精品| 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mv| 国产精品激情综合久久| 国产成人综合精品| 1024你懂的国产精品| 九九99精品久久久久久| 精品91自产拍在线观看二区| 国产精品民宅偷窥盗摄| 亚洲依依成人精品| 亚洲AV第一页国产精品|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中文字幕| 麻豆一区二区三区精品视频| 久久99精品国产99久久| 久久久久99精品成人片三人毛片 | 香蕉久久精品日日躁夜夜躁| 亚洲无删减国产精品一区| 国产麻豆9l精品三级站|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五月尺| 9久久这里只有精品国产|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国产精品| 无码国产精品一区二区免费式影视| 久久亚洲中文字幕精品有坂深雪|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久久不卡| 精品久久久无码中文字幕| 九九九精品视频免费| 日本一二三精品黑人区| 国产无套精品一区二区| 精品无码一级毛片免费视频观看 |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久久不卡| 国产精品亚洲视频| 精品人妻V?出轨中文字幕| 一区二区不卡久久精品| 一区二区日韩国产精品|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毛片| 国产成人精品视频福利app| 国产伦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迷| 国产真实乱子伦精品视| 国产精品jizz观看| 午夜三级国产精品理论三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