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amp id="sgkyk"><pre id="sgkyk"></pre></samp>
    
    

    舊版網站入口

    站內搜索

    《應對國家重大突發事件武裝力量運用研究》成果簡介

    2013年11月20日16:10

    由國防大學王朝田教授主持的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大項目“應對國家重大突發事件武裝力量運用研究”(批準號08&ZD012)已于2012年4月結項。

    應對國家重大突發事件武裝力量運用,是指在應對各類事關國家安全穩定的重大突發事件中,黨和國家對中國人民解放軍現役部隊、中國人民武裝警察部隊、民兵預備役部隊的運用。具有事關全局、戰略性強,涉及面廣、聯合性強,依法行動、政策性強,舉世矚目、關注度高等突出特點。加強應對重大突發事件武裝力量運用問題研究,是確保黨的執政地位和國家安全、發展的需要,是武裝力量履行新的歷史使命的需要,也是豐富和完善武裝力量應對國家重大突發事件理論的需要,對科學、高效運用武裝力量應對重大突發事件,進一步提高武裝力量的應急行動能力具有十分重要意義。

    本課題在全面分析應對國家重大突發事件武裝力量運用的戰略背景與現實需求的基礎上,緊緊抓住前沿性、敏感性、結構性、深層次問題,重點研究了應對國家重大突發事件武裝力量運用的時機、方式、力量投送、力量部署、組織指揮、應急保障等重大問題以及與其相關的軍地聯動機制、法律法規、軍地聯合訓練和國際合作等問題,總結了近年來國內外應對國家重大突發事件武裝力量運用中組織實施境外行動、安保警戒、反恐怖、平息暴騷亂、搶險救災等行動的經驗與啟示,初步形成了本咨詢報告,以期為黨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相關戰略決策提供參考。

    一、針對當前我國所面臨的安全威脅,分析在我國可能發生的重大突發事件及其可能造成的危害

    今后一個時期,我國安全形勢總體穩定,但也面臨諸多風險與挑戰。其中,傳統安全威脅主要來自:美國戰略重心重返亞洲、中印領土爭端、朝鮮半島局勢動蕩、釣魚島及南沙群島主權爭端、臺獨勢力仍然活躍等。非傳統安全威脅主要來自:“東突”、“藏獨”恐怖分裂活動,西方反華勢力與境內外敵對勢力聯合對我滲透、分裂、顛覆、破壞,社會轉型期內各種矛盾問題可能引發的大規模群體性事件,網絡安全問題,重大自然災害、事故災難、傳染病疫情,我國能源合法權益受到侵占,海外利益、境外人員及戰略通道安全問題,以及經濟、文化、宗教領域的不安全因素。由上述因素所導致的自然災害、事故災難、公共衛生事件和公共安全事件,如果應對不當,勢必危害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危害社會主義制度和黨的執政地位,危害國家安定團結和社會穩定,危害經濟持續發展和人民正常生活秩序。

    二、根據使命拓展的要求,系統論述了武裝力量應對重大突發事件的主要任務

    新世紀新階段,著眼于應對多種安全威脅、保障國家利益拓展、承擔國際責任和維護世界和平、確保完成黨的三大歷史任務,胡主席明確提出了武裝力量“三個提供、一個發揮”的歷史使命,其核心是武裝力量職能使命實現四個“拓展”,即:由維護國家生存利益向維護國家發展利益拓展,由應對傳統安全威脅向應對非傳統安全威脅拓展,由維護國家疆域邊界安全向維護國家利益邊界安全拓展,由擔負抵御侵略的防御任務向擔負完成多樣化軍事任務拓展。

    研究認為,在應對國家重大突發事件時,武裝力量所擔負的任務要根據上述要求和相關法律規定,結合武裝力量特長,主要在應對以下5類突發事件中擔負多樣化軍事任務:一是參與應對自然災害,主要包括參與應對洪水災害、地震災害、地質災害、臺風災害、森林大火、草原牧區火災和重大旱災等7種自然災害。二是參與應對重大事故災難,主要包括參與處置重大民用航空、公路交通、鐵路交通、海(水)上運輸等重大交通事故,礦山、建筑物倒塌、化學品泄露及爆炸等重大生產事故,以及重大群體性事故。三是參與應對傳染病疫情、群體性不明原因疫病等2種公共衛生事件。四是參與應對群體性事件、暴(騷)亂事件、恐怖破壞事件、重大刑事案件等4種公共安全突發事件。五是應對軍事突發事件,主要包括應對陸域邊境,沿海海域、島礁,空域,信息網絡遭襲等4種突發事件。

    三、根據現實需要,論證了武裝力量應對重大突發事件的能力需求和構成要素

    研究認為,武裝力量應對重大突發事件的能力,應基于核心軍事能力和已具備的應急能力,統籌“應急”、“應戰”需求,兼顧應對不同戰略方向、不同類型突發事件的需求,主要具備以下五個方面的能力:一是快速反應能力,主要包括快速預警、判斷、決策、集結、投送、展開行動等能力。二是戰略投送能力,主要包括國防交通動員、軍隊自身載運和指揮管理控制、環境適應、交通運輸保障等能力。三是聯合行動能力,主要包括聯合指揮、處置、保障等能力。四是專業保障能力,主要包括保障指揮、協調,實施快速動員,戰場適應等能力。五是多手段處置能力,主要包括政策理解、形勢分析、戰法執行、隨機應變、戰法手段創新等能力。

    四、比較世界主要國家應急管理模式,提出了完善我國應對國家重大突發事件武裝力量運用機制的主要措施

    當前,世界各國在應對重大突發事件武裝力量運用方面已經初步形成了體系化、法治化、科學化的應急管理體制,大致可歸為美國、日本和俄羅斯等模式,具備“法律體系較為完備、組織體系較為順暢、運行機制較為有效、保障體系較為全面、軍地協調機制較為完善”等特征。與此相比,我國在此方面存在著“預警滯后、專業力量不足、應急法律體系不健全、科技裝備較少、聯訓聯演效益偏低、軍地協調機制不夠順暢”等突出問題。對此,提出以下對策建議:一是完善信息預警體系。通過加強整合、節點移植和新建等方式,建立和完善聯合情報網絡、情報共享機制、預警防范體系和指揮信息系統。二是完善軍地聯合指揮體系。按照“分級負責、屬地聯動”的要求,依托國家和軍隊現行應急體制,通過“嵌入”、“替代”、“混合”等方式,建立靈活高效的聯合指揮體制;采取召開聯席會議、互派聯絡員、建立專向職能協調機構等方式,優化聯合指揮機制。三是構建專業力量體系。通過專業化組隊、模塊化編組、實戰化運用、合理編配部署,構建軍民一體的模塊化、專業化、多能化力量體系。四是形成聯合保障體制。運用軍隊與地方兩種資源、預置預儲與快速征集兩種方式,實現預先儲備、快速保障,多法并舉、持續保障。五是健全國防動員體制。通過健全完善國防動員應急預案體系、國防動員應急領導管理體系、國防動員運行機制,建立應對多種安全威脅和國家重大突發事件“一體化”的國防動員體制。六是健全軍地聯合訓練訓練體系,并突出“緊急出動”、“快速機動”、“支援行動”等重要課題的演練。七是健全軍地聯動機制。包括:軍地應急聯席會議、軍地信息共享、軍地聯合指揮、軍地聯合應急值守、軍地聯合會商、軍地聯合行動、軍地聯合保障、軍地應急演練等制度措施;軍隊與政府各部門、大專院校、志愿者組織等所建立的廣泛聯系;各級政府與軍隊聯合組建的軍地協調辦公室等。

    五、分析用兵時機的制約因素,提出了應對國家重大突發事件武裝力量運用的時機以及把握時機的基本原則

    應對國家重大突發事件武裝力量運用具有很強的政治性、敏感性、強制性和時效性,正確把握武裝力量運用時機具有重要的意義。研究認為,根據突發事件的種類、特點和處置要求,武裝力量的運用時機主要有以下兩種:一是在第一時間及時運用。即在突發事件發生后的最短時間內,動用武裝力量進行處置。主要針對重大的自然災害、恐怖事件、暴(騷)亂事件和涉外事件。二是選擇有利時機適時運用。即根據突發事件的危害程度,在最有利的時間內動用武裝力量迅速應對。主要針對大規模群體性事件、重大事故災難、重大公共衛生事件和重大刑事案件。

    鑒于運用武裝力量應對重大突發事件常常受到決策程序、投送和通信能力、使用程度、國際因素、事件性質、法律規范、輿論媒體等多種因素的制約,在把握用兵時機時應遵循以下原則:一是準確判斷情況,果斷決策;二是著眼控制局勢,及時動用;三是根據事件危害,適時動用;四是作為最終手段,用則必勝。

    六、分析應對國家重大突發事件武裝力量運用方式存在的問題,提出科學運用的對策措施

    研究認為,從近年來的實踐看,運用武裝力量應對重大突發事件在方式上存在著“調動程序復雜、應急響應遲緩、科學使用不夠”等問題。其主要原因在于:法律規范缺失、調用程序不明、運用權限過嚴、缺乏科學評估等。對此提出改進意見:一是明確武裝力量應急調動的規范,主要包括國家相關部門和武裝力量職能部門的職責、權限和運行機制;二是明確緊急調動武裝力量的方式,科學規范請求調動、命令調動、預案調動、法案調動等運用方式的使用時機、程序和方法。三是明確應急使用的方法,主要是規范就近使用、足量使用、逐次使用、專業使用和綜合使用的時機、程序和方法。四是明確武裝力量運用的基本程序,主要包括:應急響應、力量投送、行動實施、相關保障的程序等。

    七、針對當前應急投送能力偏低問題,提出加強“平戰結合,軍民兼容”式應急投送能力建設的具體建議

    從實踐看,應急投送能力不足是制約武裝力量應對突發事件的顯著“短板”,突出地表現在:海空投送力量明顯不足,大型運載工具技術落后且數量較少,道路、機場、港口網絡布局不均、綜合配套設施能力較低,應急投送體制機制不健全等。對此提出以下對策建議:一是建立軍民融合式的投送力量體系。應把武裝力量投送納入國家建設統一籌劃,使國家規劃計劃與武裝力量投送需求相銜接,提高民用運力軍事適用性。二是組建航空、航海和地面運輸預備役部隊,加強國家戰略投送后備力量建設。三是建立高效順暢的投送指揮體制,主要包括:建立權威高效的軍地聯合指揮機構,建立軍地運力統一計劃、歸口管理機制,明確力量投送保障的指揮協調關系,加強指揮管理信息系統建設,完善向交通運輸企業派駐軍事代表的機制。四是加強部隊投送裝備建設,主要包括:擴大投送裝備的數量規模,提高投送裝備的技戰術性能,加強投送裝備的協調配套建設。五是完善相關法規制度,為力量投送提供外部支撐。六是健全立體投送網絡,兼顧經濟社會效益與軍事效益,構建由腹地縱深直達邊海防的鐵路、公路、水路網和機場網絡,逐步形成緊密銜接、縱貫南北、橫跨東西、覆蓋全域的立體式投送網絡,確保力量投送的暢通。七是廣泛深入地開展力量投送的訓練演練。

    八、總結武裝力量平時部署的四種模式,提出在重點敏感地區加強武裝力量部署的建議

    研究認為,著眼于快速應急的需要,武裝力量力量部署不能只靠臨時性的應急部署,必須根據“應戰”、“應急”的雙重需要,在平時進行有針對性部署,主要包括任務性部署、預防性部署、應急性部署和威懾性部署。兼顧“應戰”、“應急”需求,在突發事件頻發區和敏感區加強應急力量部署。一是著眼不同突發事件威脅,統籌力量部署。要加強以首都為重點的政治敏感地區,以新疆、西藏為重點的西部邊境地區,以滬、奧為重點的經濟發達地區,以中朝邊境、中緬邊境為重點的邊境復雜地區,以華東華南地區洪澇、西南地震多發地區、沿海多臺風地區的力量部署。二是著眼及時應對危機,加強突發事件多發地區力量部署。要加強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和西藏屯墾部隊等維穩力量的建設,加強邊疆地區的重要大中城市處突維穩力量建設,加強重要交通樞紐、油氣管道等重要目標警衛力量的調整與部署。三是著眼“應急”、“應戰”需求,統籌協調軍地力量的兼容部署。組織開展資源調查,建立完善的數據庫,跟蹤掌握其分布、實力等情況,明確各應急力量的具體職責任務、處置程序及聯合編組方案等。四是著眼適應不同戰略方向任務的需要,完善基地體系建設。五是著眼發揮后備力量優勢,完善民兵預備役應急力量體系建設。調整力量結構,優化建設布局,改進編建方式,提高專業素質。

    九、研究了應對國家重大突發事件武裝力量組織指揮的程序、內容、方法,針對存在的問題提出改進措施

    近年來,國家和武裝力量積極加強應急指揮建設,確立了聯合指揮機構的組建程序及軍地指揮關系,成立了實體性的應急指揮機構,規范了運用武裝力量的程序,基本形成了各級、各階段應對機制。但在實踐中暴露出“指揮層次多且指揮關系較為復雜,指揮機制運行不夠順暢,協調機制不夠健全,應急預案銜接不緊”等問題。對此提出以下對策建議:一是依托現行領導指揮體制,構建簡捷高效的軍地聯合應急指揮機構,健全完善應急指揮機制;二是依托國家和武裝力量現有的情報信息機構,建立軍警民互聯互通的應急情報信息資源共享機制;三是依據高效、不間斷指揮的需求,建立順暢的軍地聯合指揮關系;四是著眼高效處置和有效控局,靈活運用指揮方式;五是完善現有指揮設施,為應對國家重大突發事件提供快捷高效的應急指揮手段。

    十、探討了應急保障所面臨的挑戰和存在的問題,提出了提高應急保障效能的對策建議

    武裝力量應對重大突發事件,對各種情報信息、通信、氣象、水文、導航、運輸、衛生、物資、器材、裝備等保障的依賴很大。從近年來實踐看,應急保障時刻面臨“保障任務繁重、準備時間短、保障需求多元、保障協調難”等挑戰,在組織實施應急保障時在指導思想、組織管理、保障能力等方面尚存在一定問題。對此提出以下對策建議:一是快速形成應急保障指揮體系、快速組建各級應急保障指揮機構、快速完善應急保障協同機制、快速形成應急保障指揮信息網絡、及時對接應急保障關系、不斷改進應急保障指揮方式,以提高應急保障指揮效能。二是準確掌握應急保障力量需求、及時抽調應急保障力量、科學運用應急保障力量,以提高各種應急保障力量運用的時效性。三是根據應對重大突發事件在不同樣式、不同階段應急保障需求,立足自我保障,加強區域保障,提供持續保障支援,進行超常保障,加強重點保障。四是加強與各方的相互協調,確保應急保障行動有序,特別要加強軍兵種內部協調、多軍兵種聯合保障協調、軍警民多方協調等。五是強化應急保障管理,突出“三流”管理,促進多邊協作管理,加強依法管理和監督管理,減少應急保障管理中存在的漏洞。

    十一、針對軍地聯動機制存在的突出問題,提出健全完善措施

    研究認為,當前軍地聯動機制主要在預案與準備、信息預警、快速決策處置、群眾工作與輿論宣傳等方面存在突出問題,并對此提出了一系列對策建議。

    在應急預案建設方面,軍地之間“相互獨立、溝通不夠”,應急準備的“針對性”與“適用性”不強。對此,要在應急預案制定與應急準備方面突出強調“聯”,打破軍地之間、行業之間的“聯動壁壘”,增強應急準備的“實用性”。軍地聯合制定相關應急處突預案,要符合實際,要責權清晰,具有可操作性。要采取軍地聯動的方式實施應急準備,著重加強力量準備、保障準備和訓練準備。

    在聯動預警與信息共享方面,軍地“互聯共享”、“會商預判”制度不完善,缺乏常態機制,使武裝力量應急行動存在“盲目性”、“被動性”。對此,要從平時情報信息的監控與獲取開始,突出強調“通”字,破除軍地之間、行業之間的“信息煙囪”,提高情報預警的“時效性”。對此要著重加強軍地情報交換、軍地情報會商、軍地信息發布等制度建設。

    在聯動處置決策與指揮方面,軍地之間往往“臨時溝通”,存在“法規欠缺”,使應急行動的“及時性”與“有效性”受到影響。對此,應完善軍地聯動處置決策與指揮機制,要從組建省(自治區、直轄市)、重點地區市級聯合應急指揮機構、啟動應急預案開始,就突出強調“合”,加強軍地之間、行業之間應急行動的“密切協調”,提高軍地聯合決策與指揮的“有效性”。要在落實指揮機構設置、人員構成,決策與指揮方式、指揮通信、指揮關系與相應法規制度的建設方面下功夫。一是依托軍地現有指揮系統,重點構建好省、市層級聯合應急指揮機構。二是按照“屬地統一領導,軍隊集中指揮”的原則,規范軍地聯席決策制度,密切軍地協調配合。三是明確軍地之間的指揮關系。四是完善相應法律法規制度。

    在聯動群眾工作與輿論宣傳方面,軍地之間缺乏“協調配合”,“法律政策宣傳不力”,影響群眾參與和配合的“積極性”以及營造良好輿論環境的“導向性”。對此,要建立和完善軍地聯動群眾工作與輿論宣傳機制,從應急行動開始,就突出強調“導”字,加強軍地宣傳部門及新聞媒體間的溝通與聯系,發揮輿論宣傳的正確導向作用,積極營造處置的良好輿論環境。一是完善軍地宣傳部門及新聞媒體間的溝通與聯系機制。二是充分發揮軍地宣傳部門和主流媒體的正確輿論導向作用。三是注重網絡等新型媒體的運用,形成軍地共同引導輿論的新格局。

    十二、借鑒國外相關立法模式和內容,提出完善應對國家重大突發事件武裝力量運用的法律規范體系的措施

    本報告研究了國外應急立法的英美、法國、德國、日本等模式及其主要內容,分析了我國相關法律規范在整體框架、法律層面、法規與規章層面、應急預案建設等方面存在問題,對此提出:要從兩個層面來完善武裝力量應對國家重大突發事件的規范體系。一是及時修訂、整合現有法律規范。主要包括《國防法》、《突發事件應對法》、《戒嚴法》、《刑法》、《憲法》、《立法法》以及《政治工作條例》、《三戰綱要》、《防暴條令》等相關內容。二是由中央軍委會同國務院及其所屬部門制定“武裝力量應對國家重大突發事件暫行條例”。以此確立動用武裝力量應對突發事件的基本原則和總體目標,明確動用武裝力量應對突發事件的基本條件、程序、指揮機制、決策方式、各級指揮員決策權限、各類部隊所擔負的任務等,健全軍地情報共享、快速傳送和綜合保障等機制。

    十三、總結近年來軍地聯合訓練、演習、培訓模式,針對所存在問題提出改進意見

    軍地聯合訓練,是促進黨政軍指揮機制和軍警民力量的整合和融合,提高軍政軍民聯合應急等能力,實現資源共建共享、力量聯訓聯用、行動聯合高效、效果聚能增益的有效方法和途徑。但在實踐中,軍地聯合訓練存在以下問題:一是單個人員和分隊聯合訓練存在著“受訓人員‘難’集中、訓練經費‘難’籌集、組訓力量‘難’保證、訓練保障‘難’落實”等問題;二是在軍地聯合演習演練存在的“走過場、造聲勢、輕實效”問題;三是軍地聯合培訓方面存在的“不規范、不系統”問題。為了使軍地聯合訓練向著“統一規范、集約高效,常態融合”的方向發展,提出以下對策建議:一是建立軍地聯合訓練學,深化軍地聯合訓練理論研究。二是建立和完善各種有效機制,確保軍地聯訓聯演高效運行,包括:建立和完善統一高效的領導協調機制、公開透明的監督機制、便利暢通的保障機制、覆蓋全面的考核評估激勵機制等。三是采取科學有效的組訓模式,確保軍地聯訓聯演得到真正落實。科學設置軍地聯訓聯演內容,合理確定軍地聯訓聯演對象,統一安排軍地聯訓聯演時間,系統規范聯訓聯演方法,加強裝備器材保障。四是加強中高級領導干部“聯合應急”培訓,著力提高其聯合應急指揮能力。針對聯合應急“跨界性”與領導干部背景“單一性”的矛盾、“高效處置、確保穩定”的政治要求與領導干部缺乏實戰經驗的矛盾、軍地應急的聯合性與軍地之間缺乏了解的矛盾,應盡快形成黨、政、軍高級干部“聯合應急培訓”機制。在培訓模式上,突出軍地高層聯合;培訓對象上,突出軍地高級領導干部;在培訓任務上,突出軍地銜接;在培訓方式,突出多種方式靈活運用;在培訓內容上,突出重點。

    十四、分析了我國在應對國家重大突發事件武裝力量運用方面開展國際合作的現狀,針對存在的問題提出對策建議

    隨著全球化發展,國際合作應對重大突發事件已成為超越國界的行動。近年來,我國主要在聯合反恐、聯合救援、醫藥衛生、疾病防控以及海外護航中的情報共享等方面深入開展國際合作。但在實踐中也暴露出諸如“信息交流渠道不暢通、合作機制不穩固、相關法規政策不健全、合作領域不廣泛”等問題。對此提出以下對策建議:一是借助聯合國的平臺作用,發揮我國政府和非政府組織的效能;二是完善法規政策與國際接軌,建立長效合作機制;三是要充分利用網絡平臺,逐步實現信息透明;四是要積極拓寬對話渠道,達成多方國際共識;五是要不斷完備應對體系,進一步擴大國際合作范圍。

    十五、研究了五類二十個經典案例,提出了組織實施各類應急行動的基本要求

    近年來,國內外在應對國家重大突發事件時運用武裝力量實施了一系列境外行動、搶險救災行動、平息暴騷亂行動、反恐怖行動和安保警戒行動等。本課題認真研究了其中20個經典案例,提出了組織實施各類應急行動的基本要求。

    通過分析我軍亞丁灣護航、利比亞人員撤離、蘇丹維和以及美軍定點清除拉登等行動的經驗教訓,提出組織實施境外行動的基本要求:一是境外行動關乎國家重大利益,必須超前謀劃籌劃,實施高效指揮,保持有機協調。二是境外行動涉及國內外多部門,必須明確動員程序,更新動員方法,拓展動員領域,實施全面動員。三是境外行動樣式多、要求高,必須建強精銳力量,注重實案演練,提高專業能力。四是境外行動依靠授權展開,必須加強立法研究,積極推動國家立法,健全法規體系。五是境外行動關乎國家和武裝力量形象,必須提高輿論攻防能力和宣傳水平。六是境外行動依賴綜合保障,必須積極探索新型保障模式,建設海外補給基地,實施軍民融合式保障,提高武裝力量境外保障能力。

    通過分析我國抗擊南方雨雪冰凍災害、汶川抗震救災、玉樹抗震救災、舟曲抗擊泥石流以及日本地震救援和福島核事故處置等行動的經驗教訓,提出組織實施搶險救災行動的基本要求:一是搶險救災行動政治影響大,決策層次高,行動部署應著眼全局。二是搶險救災行動力量多元,組織協調復雜,必須及時明確指揮關系、確定協同關系、主動協調各方關系,實施統一組織指揮。三是搶險救災行動任務繁重,時間緊迫,力量投送需立體多維,必須充分利用民間投送力量,科學配置投送資源,發揮軍兵(警)種自身優勢。四是搶險救災行動呈常態化,地位作用明顯,必須加強應急體制機制建設,突出救援專業力量建設,加強應急針對性訓練,加強專業裝備器材研發,提高部隊專業救援能力。五是搶險救災行動專業性強、倚重高技術手段、物資消耗大,必須優化保障機制,搞好保障規劃,加強戰場設施建設,發揮聯勤保障體制和軍民融合式保障優勢。

    通過分析我國處置“3?14”事件、“7?5”事件以及美英等國處置街頭騷亂事件武裝力量運用經驗和教訓,提出了組織實施平息暴騷亂行動的基本要求:要充分做好應對的各項準備,及時掌握情報信息,快速機動到位、展開部署,建立堅強統一的決策核心,采取靈活運用戰術,果斷處置力爭遏制在萌芽狀態,同時加強對媒體的監控和管制和法律保證。

    通過分析2008年印度孟買恐怖反恐怖行動、2011年巴基斯坦海軍航空兵基地反恐怖行動、斯里蘭卡“滅虎行動”的經驗教訓,提出了組織實施反恐怖行動的基本要求:一是要健全聯合協同機制,包括健全聯合指揮體系,堅持聯合指揮制度,定期組織協同演練。二是健全情報信息共享機制,包括健全情報協作體系,完善情報偵察體系,建立情報研判體系。三是健全對策研究機制,加強預案制定、戰法研究、重難點問題解決。四是突出針對性訓練,包括強化心理訓練、專業內容訓練、實案化演練等。五是加強處置力量建設,包括反恐怖國家隊伍,鎮守省會、輻射全省的反恐大(中)隊,加強駐守各市、輻射全以的反恐怖排以及立足目標、輻射周邊的反恐小分隊的建設。六是加強反恐防化保障,其準備要“早”,其行動要“快”,其力量要“合”。七是完善反恐怖資料數據庫,搞好反恐怖資料數據庫方案頂層設計,抓好反恐怖信息資料的分類搜集和整理,抓好反恐怖資料數據庫的管理和使用。

    通過分析北京奧運會、上海世博會、廣州亞運會安保警戒行動的經驗教訓,提出了組織實施安保警戒行動的基本要求:一是認清安保形勢,包括國際、國內安全形勢,把握任務繁重、持續時間長、勤務組織難度大的特點,積極面對備勤時間緊、安保任務多、勤訓矛盾突出等問題。二是確立科學的指導原則,全面貫徹“全面防范、統籌兼顧、積極主動”的思想。三是打牢官兵思想根基,用“聽黨指揮、服務人民、英勇善戰”的要求教育部隊官兵,確保官兵政治可靠不變質、一言一行為人民、本領過硬打得贏。四是提高防范水平,要充分設想情況,周密制定各類行動預案;備足各類戰備物資,保持裝備器材的良好狀態;緊貼任務實際,加強情報搜集和實戰演練。五是強化素質訓練,特別抓好基礎訓練、情況處置訓練、專業處置訓練和心理訓練。六是完善工作機制,要建立健全系統指揮機制、協同運作機制、政治保證機制。七是搞好綜合保障,要建立健全后勤保障指揮機構,不斷完善各類保障預案,在裝備器材上要舍得投入,在文化生活上要用心投放,搞好衛勤保障。

    (課題組供稿)

    (責編:張湘憶)
    久久亚洲私人国产精品vA| 亚洲国产精品成人网址天堂| 久久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 福利姬在线精品观看| 亚洲精品无码久久| 亚洲精品视频在线| 国产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九九电影| 国产精品美女一区二区|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观看久久| 国产成人久久精品激情| 91精品国产9l久久久久| 国产99视频精品免费视频7| 2022国产精品自产拍在线观看| 久久九九国产精品怡红院| 日韩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中文精品| 日本精品久久久久中文字幕| 久久久亚洲精品蜜桃臀| 国产99精品久久| 色国产精品一区在线观看| 综合人妻久久一区二区精品| 国产成人精品a视频一区| 国产亚洲高清在线精品不卡| 色欲麻豆国产福利精品| 久久亚洲精品无码gv| 国内精品乱码卡1卡2卡3免费| 91福利精品老师国产自产在线| 亚洲精品高清在线| 四虎永久在线精品视频 | 国产麻豆剧传媒精品国产免费| 精品深夜AV无码一区二区| 99视频都是精品热在线播放| 久久夜色精品国产网站| 999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热re99久久6国产精品免费| 无码欧精品亚洲日韩一区| 无码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 日韩精品中文字幕在线| 好吊妞这里有精品| 国产馆精品推荐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国产精品偷麻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