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是池建教授擔任首席專家的2008年度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大項目《體育大國邁進體育強國的戰略研究》(計劃項目號:08&ZD062)研究成果之一。
運動員教育是多年來廣受社會關注的熱點問題。黨中央、國務院歷來重視運動員文化教育。國家體育總局等有關部委近些年來先后制定和實施了多項旨在加強運動員文化教育,提高運動員科學文化素質的政策和措施,為加強運動員文化教育奠定了政策和制度基礎,做出了系統規劃和頂層設計。
運動員、教練員是我國體育事業發展的中堅力量,加強運動員、教練員文化教育,對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提高我國競技體育國際競爭力,增強體育綜合實力,實現體育事業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社會意義。
一、加強優秀運動員高層次學歷教育是中國體育事業和高等體育教育事業發展的時代呼喚和必要要求
(一)科技、教育和人才競爭已成為當今國際體壇競爭的核心要素。
以北京奧運會的成功舉辦為標志,我國體育事業已進入由體育大國向體育強國邁進的新的發展階段。綜觀當今世界體壇,國際競爭日趨激烈,各國競技體育綜合實力的競爭表象為金牌的競爭、運動員在賽場上的競爭,其實質則突出表現為各國科技、教育和人才競爭。其中,科技是各國運動員實現運動成績突破的關鍵,教育是實現運動項目跨越式發展的基礎,人才是實現運動項目可持續發展的根本。
(二)教育是實現優秀運動員全面發展必不可少的關鍵環節。
人的全面發展離不開教育,高水平運動員的成長和發展同樣不能脫離教育過程。人均受教育水平早已成為世界公認的衡量一國或地區社會發展水平的主要標志。優秀運動員、教練員作為我國競技體育騰飛的脊梁和翅膀,是最可寶貴的第一資源。體育事業越發展,就越需要具備更高科學文化素養的優秀運動員和教練員作為事業發展的支撐。但從現實看,運動員、教練員文化教育缺失和零散化現象依然不容忽視,這已成為影響和制約中國體育事業科學發展不容回避的重要現實問題。從國家戰略層面剖析,提高優秀運動員、教練員受教育水平,是關系到深入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體育、教育、人才工作和以人為本執政理念的重大政策性課題,是關系到貫徹落實《國家中長期人才發展規劃綱要》、《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和國家體育總局關于體育事業發展各項規劃、舉措的重大戰略性課題。
(三)肩負起優秀運動員文化教育的先鋒是高等體育院校的光榮職責。
北京體育大學作為國內最高體育學府,唯一進入211工程建設和111引智計劃的高等體育院校,唯一擁有體育學一級學科國家重點學校的高等學校,作為國家體育總局唯一直屬高等體育院校,多年來一以貫之,積極關注并投入到加強運動員、教練員文化教育的生動實踐,為探索優秀運動員、教練員教育教學規律,提高我國優秀運動員、教練員科學文化素質作了大量理論研究和教育實踐。
奧運會冠軍、世界冠軍以及冠軍們的教練員是我國攀登競技體育世界之巔的領軍人物、拔尖人才。如何通過加強文化教育,提高現役冠軍運動員的競技能力和未來社會適應能力,如何提高已退役冠軍運動員職業素養和職業發展能力,如何提高金牌教練員執教能力,如何塑造國際性高端體育管理人才,是擺在各級體育行政主管部門面前的一項艱巨任務,這同時也成為肩負為國家培養高層次專門人才的高等學校面前的一項現實任務。
隨著社會各界對加強運動員文化教育重視程度的不斷提高,自上世紀八九十年代以來,已有越來越多的普通高等學校非體育專業開始招收優秀運動員入學,優秀運動員有了更多的接受高等教育的機會。但這些運動員入學后多采取插班聽課的形式,既沒有形成優秀運動員文化學習的規模效應,也難以制定和實施針對運動員實際的教育培養方案,教學效果和培養質量令人堪憂。
北京體育大學根據國家體育事業發展對高層次體育人才的需求以及黨和國家加強運動員文化教育的精神實質,早在2001年就開始較大規模地招收優秀運動員、教練員學生,并取得了優秀運動員文化教育的經驗。
2003年,基于為國家培養高端競技體育人才的出發點,探索冠軍運動員和金牌教練員培養模式和創新教育機制,尋求文化教育和運動訓練的有機結合點,有效實施優秀運動員高學歷教育,在國家體育總局大力支持下,經教育部批準,北京體育大學開始免試招收奧運會冠軍、世界冠軍以及冠軍的教練員接受研究生教育。學校因勢利導,創辦了“北京體育大學研究生冠軍班”。研究生冠軍班的創辦不僅形成了優秀運動員、教練員接受高學歷教育的規模效應,產生了廣泛的社會效益,而且對運動員、教練員文化教育具有廣泛的示范、引領和輻射作用。
通過7年的教育實踐,不僅實現了研究生冠軍班創辦伊始的設想,而且越來越呈興旺發展之勢。截止2010年,北京體育大學研究生冠軍班共計招生204人。其中許海峰、周繼紅、張怡寧、仲滿等奧運會冠軍43人,李玲蔚、劉國正等世界冠軍102人,以及部分冠軍教練員59人。他們中有的是現役的運動員或教練員,有的是體育部門的管理人員,更多的是退役之后進行學習深造。到今年6月已有40名學員完成學習和論文答辯,37人獲得碩士學位,3人獲博士學位。
二、北京體育大學研究生冠軍班教育與培養模式創新與實踐探索
準確把握教學對象和教學過程的特征是順利實現教學和培養目標的重要前提和基礎。冠軍班學員是一群特殊的受教育對象。學員們普遍具備豐富運動訓練與競技參賽感性經驗,但由于基礎理論知識相對缺乏,對于運動訓練與競技參賽理性認識不足。
以學校學科優勢和人才優勢為依托,按照“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和因材施教的教育創新思路”,制定了頗具特色的《北京體育大學研究生冠軍班培養方案》,結合冠軍班實際,依據學位課程和學位論文基本標準,先后創造性地制定和實施了個性化授課、“1+1+1”的復合型團隊指導模式、案例教學等一系列教育創新模式。
(一)在培養目標上,確立了“培養在運動訓練領域進行科學訓練、科學研究和科學管理的高層次應用型人才”的培養目標。
通過系統的學習和研究,使冠軍班學員成為具備科學訓練觀念、扎實的運動訓練基礎理論知識,具有較強的訓練管理、訓練科研和訓練操作的工作能力,掌握運動訓練的一般理論和項目訓練的專項理論,具有訓練相關學科的系統知識,具備較高運動訓練水平的、培養世界級水平運動員的教練員和管理員,以及在運動訓練領域科學訓練、科學研究和科學管理的高層次應用型人才。
(二)在課程設置上,突出了“針對性”。
按照學位課程的基本標準,結合“冠軍班”培養目標和培養規格的具體要求,在課程設置上著重補充和完善冠軍班學生的基礎理論知識體系;拓展思維認識水平;提高運動訓練的科研工作能力。
(三)在教學組織形式上,采取個性化、多樣化授課方式,構建立體化的教學通路。
根據冠軍班學生訓練、工作任務重的特點,采取了校內集中授課、校內外插班授課、選修國內外其他高校的相應課程、函授、出國進修等個性化、多樣化授課方式; 注重理論聯系實際,以案例教學為主,結合運動訓練實踐進行教學。
(四)在論文指導上,建立了“1+1+1”的復合型團隊指導模式。
在北京體育大學選派一名指導教師,為學員的校內指導教師,負責對學員的學習過程和論文工作進行指導;在學員所在的運動隊或一線的工作單位聘請一位運動項目專家,為學員的校外指導教師,負責專項運動訓練的理論和實踐指導;在北京體育大學的研究生中聘請一位同專業的學生,作為學員的學習助理,為學員在學習中遇到難點和困難時給予幫助。形成了1名基礎理論導師+1名專項訓練專家+1名學習助理的“1+1+1”復合型團隊指導模式。
(五)在學籍管理上,實行彈性學制,并采取完全學分制的教學管理制度。
根據優秀運動員、教練員特點,采取靈活的學籍管理,既要滿足優秀運動員和教練員接受高層次文化教育的需求,又要保持學校的學術聲譽。
一系列教育教學改革與創新陸續實施,反映到學員身上最鮮明的標志是學員對運動訓練及競技參賽本質、規律的認知能力有了質的提高。認知是揭示運動訓練和競技參賽本質規律的首要前提。通過對體育學相關學科理論知識的系統學習和理解,大大提高了學員們對運動項目本質和規律的認知程度,增強了學員應對未來競技賽場和職場挑戰的綜合能力。
三、優秀運動員高層次學歷教育國際化發展方向與培養路徑
作為我國體育事業發展的寶貴財富,如何更好的發揮奧運冠軍、世界冠軍及冠軍教練員的影響力和作用,為國家培養能夠在國際體育組織任職,能夠參與國際體育事務并提高中國話語權的國際性高端體育人才是北京體育大學設立研究生冠軍班的一個重要目的。而選派冠軍班優秀學員出國留學無疑是實現這一目標的最佳途徑。
(一)順應時代潮流:研究生冠軍班走出人才培養國際化之路
2010年4月,經國務院同意,國務院辦公廳轉發體育總局、教育部、財政部、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關于進一步加強運動員文化教育和運動員保障工作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指導意見》”)!吨笇б庖姟窂募訌姼偧俭w育后備人才培養階段的文化教育工作,打好運動員文化教育基礎;拓寬運動員培養輸送渠道,為運動員就學、就業創造條件;發揮國家隊運動員文化教育的示范作用,抓好運動隊的文化學習;完善并落實各項激勵和保障政策,切實維護運動員切身利益;構建和完善運動員職業轉換社會扶持體系,幫助運動員順利實現職業轉換;加強組織領導,確保工作實效等方面,進一步完善了相關政策。
2010年5月,胡錦濤總書記在全國人才工作會議上發表重要講話,強調切實做好人才工作,加快建設人才強國,是推動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奮斗目標的重要保證,是確立我國人才競爭比較優勢、增強國家核心競爭力的戰略選擇,是堅持以人為本、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的重要途徑,是提高黨的執政能力、保持和發展黨的先進性的重要支撐。
2010年5月,國務委員劉延東與美國國務卿希拉里共同出席了“中美人文交流高層次磋商機制”的成立儀式,磋商雙方明確提出,“充分發揮政府主導作用,以人與人的交流為重點,全面深化教育、科技、文化、體育等領域的交流與合作”。冠軍班出國留學得以順利成行,正是本次中美兩國高層次人文交流與磋商形成共識后的一個積極成果。北京體育大學研究生冠軍班大規模出國留學順應了國家未來發展對于體育高級專門人才的戰略需求,順應了國與國之間友好交往的客觀要求。
(二)開辟綠色通道:首開優秀運動員、教練員碩士研究生有組織出國留學之門
以往,我國也有少數像鄧亞萍等優秀運動員出國留學的個案,但有組織、集團式、大規模赴發達國家出國留學在以往還從未有過。在學校的統籌謀劃和積極申請下,在國家體育總局的堅定支持下,經國家留學基金委審批,學校先后分兩批選派20人分別赴英國利茲大學、美國威斯康辛大學、美國印第安納大學進行為期6個月-12個月學習深造。
優秀運動員、教練員研究生能夠如此大規模出國留學,充分體現了國家對于優秀運動員、教練員文化教育的重視,這必將在我國體育發展史上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
(三)開展國際合作:締結中美高校合作培養優秀運動員、教練員研究生的嶄新起點
接受9名奧運冠軍、世界冠軍留學的美國威斯康辛大學校長碧蒂?馬丁表示,這是威大首次培訓來自外國的世界冠軍,也是學校首次與中國最高體育學府——北京體育大學合作培養冠軍研究生的嶄新起點。威大將為留學的冠軍班學員設立專門班級,通過英語、運動科學、體育教學、舞蹈、美國和西方歷史等課程幫助學員提高英語水平、科學基礎知識以及領導能力。除上述課程外,冠軍班學員還將作為中國文化大使,參加校方組織的各地巡訪,冠軍班學員們屆時將有機會充分傳播中國體育文化。
加強優秀運動員、教練員文化教育,提高優秀運動員、教練員科學文化素質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需要我們不斷總結與評估研究生冠軍班教育教學經驗,繼續創新優秀運動員高學歷教育模式與機制,積極倡導和呼吁社會各界對于加強運動員文化教育的關注度,持續推進優秀運動員高學歷教育和高等教育,為推動我國體育事業科學發展,增強我國競技體育核心競爭力,促進我國體育事業可持續發展貢獻新力量。
課題組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