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amp id="sgkyk"><pre id="sgkyk"></pre></samp>
    
    

    舊版網站入口

    站內搜索

    學術會議呼喚新會風

    貪大圖洋 論資排輩 會而不議

    2013年07月10日08:54來源:中國社會科學報

    【核心提示】在當前社會背景下,改進會風、文風已成為哲學社會科學界的自覺行為,舉辦的學術會議無論從層次還是形式上均有了較大的改觀,但目前有些學術會議仍面臨進一步轉變會風、專注學術的任務,有必要依照“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群眾”的要求和學術自身的邏輯更好地改造提升。

    學術會議是學者交流學術、展示成果、推動學科發展的主要方式,也是傳播知識、傳遞方法、傳達理念的重要平臺。隨著學術界對“改進工作作風、密切聯系群眾”八項規定的學習和落實,哲學社會科學研究領域煥發出新面貌、新氣象。記者在采訪中發現,在當前社會背景下,改進會風、文風已成為哲學社會科學界的自覺行為,舉辦的學術會議無論從層次還是形式上均有了較大的改觀,但目前有些學術會議仍面臨進一步轉變會風、專注學術的任務,有必要依照“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群眾”的要求和學術自身的邏輯更好地改造提升。

    會風不正面面觀

    “國際”、“高端”:形式意義大于實際意義

    “有的是為了完成任務或指標,有的是半旅游性質,還有的是為了公關。這類學術會議中很多形式大于實際。”山東大學哲學與社會發展學院教授何中華對記者說。

    特別是一些會議雖以“國際”、“高端”、“高層”、“名家”打頭,卻名不符實,本身不像學術會議。寧夏大學政法學院教授任軍說,某些“國際論壇”有時就是邀請幾個不知名的外國學者,甚至還以留學生充數。而很多“高端峰會”,其實就邀請一兩位高價名人,大多參會者僅僅是為了捧場。

    記者了解到,國家財政部、外交部2011年曾聯合發布《關于嚴格控制在華舉辦國際會議的通知》,以對在華舉辦的國際會議進行規范和管理。其中規定,不得為提高會議規格隨意使用“峰會”、“國際論壇”等稱謂。時至今日,冠以“國際”牌、“高端”號的學術研討會、論壇依然比比皆是。

    西安交通大學管理學院教授梁巧轉告訴記者,一些所謂的國際學術“名人”,利用國內急于求成的心理,頻繁混跡于各種學術會議,謀取個人私利。例如,某些華人學者利用休假期,通過參會、授課等形式來華大肆撈金。“因為授課費低于EMBA課程,這些學者給博士生上課很不認真,把更多時間投入到了酬勞很高的商業課程。”

    論資排輩:青年學者、普通學者“不敢多說話”

    記者發現,當前學術會議不僅在規模上“貪大”,在參加人員上“圖洋”,而且在發言機會上“論資”,在會議組織中“排輩”,幾乎成了“圈子”聚會。

    “普通學者參與度不夠,民主與自由的風氣無法得到體現,平等對話的學術風氣缺失。最嚴重的問題就是官本位主義與論資排輩,有思想的青年學者、普通學校的學者很難脫穎而出。”湖南大學教育科學研究院教授唐松林說,在當下學術會議現場,因為參加者太多,大多數學者沒有機會發言,只是聽從而已。所謂的“百家爭鳴”從何談起?

    一所普通高校的副教授,在接到采訪函后,婉拒了采訪請求,理由是自己資歷淺、“還沒有什么成就,不敢多說話”,然后將采訪函轉交給他的上級——某研究中心主任。而這位主任也以“沒有參加過幾場學術會議,沒有發言權”為由,再次將采訪函轉走。“論資排輩”不僅是會場上的潛規則,更已成為會下的潛意識。

    商業聯誼:學術會議開成了聯誼會、行政會

    陜西省社科聯主席趙世超認為,一些地方亂搞文化搭臺、經濟唱戲,一些學會也為解決經費問題,積極參與其事,這樣搞起來的學術會議水平普遍較低,甚至只追求宣傳和新聞效應。

    學術會議上摻雜乃至充斥非學術的因素,這在學術界早已司空見慣。河南大學經濟學院教授宋丙濤表示,學術與知識是公共產品,一人研究全人類受益。但我們好像把它當做私人產品在經營、在投資,并急于見效。如此急躁的心態,不僅無法進行扎實的學術研究,也容易把學生的心態帶壞。

    任軍說,會議誰主辦,誰就出經費,而經費往往并非根據學術來調配,在這種情況下,學術會議時常開成了聯誼會、行政會。

    記者了解到,有的高校既鼓勵各學院和研究中心舉辦高級別學術會議,同時又規定會議經費采用預算制,鼓勵主辦單位“自行解決會議經費,努力做到以會養會”。在此背景下,出現如下場景也就不足為奇了:接待人員不斷重復“請交了會費的代表來領餐票”;會場門口,有與主辦方接待處“相敬如賓”的旅行社;會場內部,代表坐席旁擺著某出版社的圖書展銷臺。

    到底有多少有效時間用來討論學術?陜西師范大學文學院教授李永平說,接待、考察等活動使學術研討的時間大大縮水。梁巧轉也表示,非學術因素大大侵蝕了會議時間和學術空間。

    據唐松林介紹,當下學術會議,程序上一般按照官職大小作學術報告,然后學者按照其影響力或論文水平決定發言次序,由于發言人數太多,很少有深入的討論。

    凝結共識轉會風

    轉變會風的根本:回歸學術本身

    “應該恢復學術會議的本來性質,即學術對話和追求真理。”何中華說,在這方面,無論是中國還是西方,都有經典的個案可資借鑒。如中國稷下學宮的爭鳴、鵝湖之會的討論,都值得今人學習和效仿。古希臘的學術也往往通過在公共空間討論和集會的方式進行。

    相較于某些具有國際水準的國外學術會議,國內學術會議在組織和實施方面有諸多可改進之處。李永平認為,學界在發表學術論文和觀點的知識產權保護意識方面有待提升。梁巧轉表示,學術會議要注重學術性和學術觀點的交鋒、討論,不能是“學術權威”的個人表演,要更包容、更開放、更自由。

    學者普遍認為學術會議會風的改進,關鍵在于回歸學術本身。宋丙濤坦陳自己并沒有感覺到中國的學術會議有太多的問題,而是感覺中國的學術有太多問題。“如果沒有人真的對學術研究感興趣,那無論如何組織都沒有意義。反之,只要有很多人對學術研究感興趣,他們聚在一起就會有收獲。當年的沙龍、協會都能起作用,何況學術會議?”

    轉變會風的途徑:重視向公眾開放的價值

    學術從本性上說是開放性的,所以學術會議也應具有公共性。有學者表示,適當向公眾開放學術會議,將有利于會風改進。李永平表示,學術研討就應該更開放、更包容,允許會議的話題更開放、參與群體更開放、會議形式更靈活。

    當然,也有學者認為學術會議不宜開放,因為會議討論的都是學術問題,一般人不易聽懂。對此,何中華提醒說,學術會議向公眾開放需要具備兩個條件:一是舉辦者有這種意識和擔當;二是公眾的文化素質不斷提高,產生對學術的興趣和需要。

    學術會議的開法:讓內容駕馭形式

    學者呼吁,減少形式主義,簡化辦會程序,縮小會議規模,加強會議研討磋商和互動環節,縮短會議時間,節約辦會成本!

    真正的學術會議講究的是小而精,小而簡。任軍認為,學術會議集中于某一主題,開展深入的討論,才能彰顯出思想的張力和學術的深度。“經驗告訴我們,有時候飯桌上的討論,往往比會場上的發言與評述更能達到學術會議的效果。”

    山西大學中國社會史研究中心主任行龍對此表示認同,他說,學術會議不一定非得在校園里“坐而論道”,最好到具體的研究對象身邊去,到田間地頭、工廠車間、遺跡遺址去。關于會議規模,他認為,一般情況下20—30人,最多不超過50人,而且發言者不以身份資歷而論,只論文章質量。

    何中華特別談到,學者還須樹立對于學術的真誠和虔敬。若學術淪為手段的話,學術的組織形式自然會離開其本來的性質,同學術相背離。(記者 陸航 實習記者 張翼)

    (責編:張湘憶)
    国产主播精品在线| 91麻豆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无码aⅴ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浪潮 | 国产精品中文字幕在线|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水果派| 婷婷国产成人精品一区二| 曰产无码久久久久久精品| 先锋影音国产精品| 久久久精品免费国产四虎| 国产成人高清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 国产精品秘入口18禁麻豆免会员| 久久久精品人妻一区亚美研究所| 国产精品午夜一级毛片密呀| 色婷婷99综合久久久精品| 精品国偷自产在线| 99热这里只有精品国产动漫| 久久国产精品久久久| 国产区精品福利在线观看精品| 日本精品啪啪一区二区三区| 99精品国产高清一区二区麻豆 | 国产精品无码亚洲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精品国产手机| 99国产精品视频久久久久| 国产综合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久精品久久久久久| 九九九国产精品成人免费视频| 国产精品成人亚洲| 蜜臀亚洲AV无码精品国产午夜.| 伊人久久精品无码麻豆一区| 97久久久精品综合88久久| 精品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久一本精品99久久精品66| 久久一区二区精品综合| 久久精品国产99精品最新| 久久国产成人精品麻豆| 亚洲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日韩精品人妻一区二区中文八零| 久久久精品视频免费观看| 久久人搡人人玩人妻精品首页| 中日欧洲精品视频在线| 99re8这里有精品热视频免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