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9日下午,2012年國家社科基金后期資助項目“域外漢學與中國現代史學”開題報告會在閔行校區歷史系史學理論與史學史教研室舉行。
項目負責人李孝遷副教授首先從先行研究成果講起,進而向與會人員匯報了課題的基本框架,著重談了研究思考:首先,充分利用中外各種圖書數據庫資源。課題所涉及的文獻,極為零散,如何在有限的時間里,梳理出大量有價值的資料,僅靠傳統的檢索手段則遠遠不夠,尚需充分結合各種數據庫資源以及檢索工具,如此才有可能在新史料發掘方面有較大的突破;其次,兼顧“人”與“書”兩個層面。先行成果似過度重視“人”的作用,尤其是中外學人的交往,這方面最優秀的作品是桑兵先生《國學與漢學——近代中外學界交往錄》一書。人際網絡交往固然重要,但漢學著作在中國史學界的流傳情形,或許對中國現代史學發展更為重要,先行成果對此探討不多,導致難以準確評估漢學在何種程度上形塑了中國現代史學;最后,詳人所略,略人所詳。在研究內容上,不追求“大而全”,以專題研究為主。與課題有關的一些專題,有些已被較好處理過,若非高明者的洞見或新史料的大量披露,難免陷入低水平的重復勞動。為了避免出現簡單整合他人成果的概論性著作,所設計的若干專題,既要考慮其學術價值,又需要有較大的研究空間,如此才能真正推進該領域的研究。
對下一步如何開展研究工作,與會專家提出了建議。
來源:上海社科規劃辦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