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2月24日,羅東坤教授主持的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基于中國能源安全視角的海外油氣資源接替戰略研究(11&ZD164)”召開開題論證會。
首席專家羅東坤教授首先介紹了課題的設計與研究計劃,并對課題組前期研究基礎和后期研究安排進行了總結和部署。與會專家以各自專業背景和工作經驗為基礎對課題的研究內容和研究思路進行了深入討論,并分別從國家政策、石油企業戰略、學術研究等方面提出許多寶貴建議和設想。
張玉清指出,課題設計中涉及到對我國石油供需形勢的預測要符合客觀實際,以我國的資源條件和油田勘探開發規律為基礎,以石油產業鏈的構成和產品結構特點為依據,力求資料翔實、方法科學、結果可信。另外,希望課題成果能夠提出一些有參考價值的國家能源政策建議,用于指導海外石油運輸通道建設以及能源外交和國際援助等項目。
袁向春教授指出,本課題的研究涉及到大量海外石油資源評價和海外石油合作相關內容,課題組成員應該全面掌握全球剩余油氣資源的分布并對其進行評價和排序,并針對四大石油公司的海外發展戰略進行調研,這些資料的收集、分析與運用將會直接影響石油供需預測的結果和海外投資重點區域的選擇。
卞德志教授指出,在子課題一的研究內容中,課題組應該補充對世界石油供求形勢等相關內容,并在此基礎上考慮如碳減排政策、技術進步、替代能源、國家能源消費結構等政策對石油供需的影響,從而使對石油安全的研究與世界能源發展趨勢和國家能源政策密切結合。子課題二主要研究全球剩余石油資源的分布及排序,鑒于課題組已經有前期研究成果,可以前期研究為基礎進行動態更新和補充,特別需要關注海外財稅條款和石油合同的變動。子課題三目前的研究內容主要涉及國家保障石油安全的戰略研究,最好能在此基礎上為石油企業海外的戰略部署和投資優選提出建議和方案,以便其更好地配合國家政策保障石油安全。
李華啟教授指出,本課題的研究難點有兩個方面,其一是定量化評估我國石油安全形勢,并對石油安全進行預警;其二是針對我國石油安全形勢提出全面而具體的政策設計和建議。課題組需要合理運用已有的資料數據和研究成果,對研究思路和方法進行創新和集成。他建議在對石油供需和安全形勢分析過程中,特別要注意非常規油氣資源和替代能源的發展動向和發展潛力,關注世界能源中心的轉移,關注世界能源市場的發展與變革;在研究國家海外石油政策時,要以石油來源、品種及運輸渠道多元化為目標,以掌握資源為前提制定相應的能源外交、能源合作以及人才培養等戰略部署。
劉巖教授指出,子課題三的研究內容,可以補充對國外典型國家石油戰略的分析與探討,通過綜合比較這些國家的石油政策歷史、石油供需形勢變化以及參與國際石油合作現狀等因素,研究不同國情、不同發展階段各國石油戰略的得失,從中為我國石油安全保障戰略提供有益的借鑒。
丁日佳教授指出,課題組的研究計劃以“石油安全”為核心,但是石油安全僅僅是國家能源安全的一部分,因此課題組應該對能源安全與石油安全的關系進行研究,并以此為入手點,綜合考慮替代能源特別是煤炭資源對石油供求的影響;子課題二集中于對全球剩余石油資源的分級和排序,在對海外資源進行評估的過程中,需要考慮可能出現的“短板效應”,合理評價海外項目的收益和風險。
(課題組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