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2月18日下午,王世福教授主持的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中國城市社會來臨與智慧城市設計及發展戰略研究”開題報告會在華南理工大學勵吾科技大樓舉行。
項目首席專家王世福教授匯報了課題設計、研究思路與框架、目標任務等內容。項目將分析中國城市社會的歷史演進和發展趨勢,在總結智慧城市的理論與實踐的基礎上提出“5體系”的研究模型,從智慧城市的戰略體系、經濟活動體系、社會活動體系、支撐體系和空間體系方面探索具有科學依據與廣泛適應性的智慧城市解決方案,以更系統地指導我國城市的“智慧化”轉型。由中國科學院院士吳碩賢教授為組長的專家組對課題的研究方向、研究思路給予了高度的贊揚,對課題組搭建多學科協同研究團隊的工作方法予以肯定。與會專家圍繞項目面對的現實問題、關鍵問題、研究方案以及如何推進項目研究等提出了寶貴的意見和建議:
首先,課題應進一步強化研究重點?紤]到城市是典型的復雜巨系統,課題組應該在5體系研究模型的基礎上,高度歸納中國城市社會來臨的重大問題,找出共性,避免把研究內容無限擴大,將研究重點凝練到智慧城市在理念和時間層面能解決的范疇之中,注重從實踐中總結經驗,集中力量在關鍵問題上重點攻關。各子課題也應有自己的研究重點,并需要構建嚴密的內在邏輯關系,抓住核心性、關鍵性的問題,建議課題組構建數據庫共享平臺,以利于協同研究。子課題中的戰略體系部分應與其它子課題緊密相連,同步研究;經濟活動體系可以從尋找新的產業形態方面去獲得更好的內部組織結構;空間體系中以社區層面為切入點,方向把握正確,并應繼續加強;支撐體系中,除了對信息技術體系的研究外,應該增加對能源、資源、基礎設施等支撐性內容的研究。
其次,課題應對智慧城市進行進一步的內涵論證。雖然課題組對智慧城市的進行了一輪比較有效的工作定義,提出了智慧城市的概念模型,并把智慧城市概念的外延進行了邏輯性的延伸,但對于智慧城市的核心內涵還需要繼續深度挖掘。智慧城市應強調城市對人的生活的影響,理順城市與人的關系。例如,智慧城市應能激發人的創新,城市的任務可能要為人類的創新提供空間環境載體。
再次,課題應在具體內容上突出方向性,尤其應重視戰略層次的研究,應該有超前意識,可設想技術提升后的社會、思想、經濟、利益等新的城鄉格局,可從中國城市化所面臨的挑戰和特有的問題、中西方城市化規律的異同等方面進行展開,根據其它國家的發展經驗,結合中國的國情來科學預測我國城市發展的趨勢和面臨的挑戰。在研究成果層面,本課題應著重在我國城市發展的戰略層面,對中國未來城市化、城市發展、城市管理和城市規劃所帶來的挑戰提出科學合理的對策,并有效地解決問題。
(課題組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