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屆“近代中外關系史”國際學術討論會在杭州召開
新華網2012年11月10日杭州電 由中國社會社會科學院“近代中外關系史學科”等單位聯合主辦的第四屆“近代中外關系史”國際學術討論會在杭州師范大學召開。來自海內外研究機構及有關高校近百名學者參加討論會。該討論會在深入反思與檢討“近代中國、東亞與世界”、“近代中國:政治與外交”、“近代中國:文化與外交”的基礎上,將重點討論“近代中國:思想與外交”等若干問題。
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所長王建朗研究員在會上指出:“自鴉片戰爭以來,伴隨著列強各種勢力在中國的深入,中國逐漸被淪為半殖民地,帝國主義的侵略給中國帶來了深重的災難。與此同時,中國人民進行著不屈的抗爭。失敗、反抗,再失敗,再反抗,終于實現了最后的勝利”,“從社會發展的角度來看,中國社會的確經歷了一個復雜的認識西方、學習西方的過程,從認識船堅炮利,到興辦近代工業;從接受科學知識到接收政治觀念,進而進行民族革命和社會革命。正是中國在維護國家主權和爭取社會發展的過程中不斷調適與西方列強的關系,終于迎來了民族獨立和國家振興。”
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是研究所中外關系史研究室主任欒景河研究員指出:“近代中國外交史研究的主要對象國,迄今仍是當代世界的主導性國家。以史為鑒,研究代中國外交的成敗得失,了解中國與各大國間歷史關系的發展、各國外交的基本特征、各國之間的互動關系,對于今天的中國外交,對于中國實現‘和平發展’的戰略目標具有不可忽視的現實意義”,他認為“檢討近代以來中國外交的教訓與經驗所得到的啟示是:中國必須堅持獨立自主的發展道路;必須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發展方向;必須堅持“以人為本”的人文關懷理念;必須堅持和平發展戰略……當代外交實踐,應汲取儒家文化精華,去其糟粕,與時俱進應對我們既熟悉又并非完全認可的“西方文化”。“當代中國應告別革命,改革沒有休止符,中國社會真正意義上的全面改革與發展才剛剛起步。”
? 時間:2012-11-10 11:11:16 星期六
? 來源:新華網浙江頻道
? 編輯:周瓊瓊